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 章末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 章末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09:43:08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四个实例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B)                     
A.汽车未被推动     
B.提着沙袋上升
C.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坪上滚动     
D.石头搬而未起
2.两台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之比是1 ∶3,匀速直线行驶时的速度之比是5 ∶6,那么此时这两台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之比是(A)
A.5 ∶18 B.5 ∶2
C.18 ∶5 D.2 ∶5
3.周末,小丽和妈妈一起爬山,她们沿相同路线,从山脚爬到山顶,小丽用时更短。妈妈体重比小丽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爬到山顶时,妈妈做的功比小丽做的功多
B.爬到山顶时,小丽做的功比妈妈做的功多
C.小丽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妈妈做功的功率大
D.妈妈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丽做功的功率大
4.如图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总功较大 B.甲有用功较小
C.乙额外功较小 D.乙机械效率较高
5.如图所示,甲、乙两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重为G1和G2的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F1=F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和η1,η2(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G1>G2;η1>η2 B.G1>G2;η1<η2
C.G1=G2;η1>η2 D.G1=G2;η1=η2
6.如图所示的小型起重机,某次吊起重为6×103 N的物体,电动机的拉力为4×103 N,用时20 s,物体上升了5 m。则动滑轮(B)
A.做的有用功为6×104 J
B.拉力功率为2×103 W
C.做的总功为2×104 J
D.机械效率为66.7%
7.球竖直向上运动并落回地面的过程中,先后经过A、B两点。小球在这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球在 A、B两点的动能相等
B.从A点到B点小球的机械能不变
C.小球在A点的速度比在B点小
D.小球在B点的离地高度比在A点高
8.如图是小龙“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斜面粗糙程度相同。他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将重6 N的物体以1 m/s的速度匀速拉到斜面顶端,测得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拉力做功为3 J
B.物体受到摩擦力为1.5 N
C.在匀速拉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D.若以2 m/s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斜面的机械效率仍为75%
9.在一水平地面上,小明沿水平方向推重400 N的木箱做直线运动,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8 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恒为15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4~8 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的功率是150 W
B.8~10 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于150 N
C.4~8 s内,木箱克服摩擦力做功是1 200 J
D.4~8 s内,木箱重力做功为1 600 J
10.使用如图滑轮组匀速提升重力不同的物体时,除了动滑轮的重力导致的额外功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额外功与总功之比为一定值。已知动滑轮重力为1 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 N。当匀速提升重为9 N的物体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1%,则使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时的最大机械效率为(B)
A.90% B.89% C.88% D.87%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得 2分,有选错得0分)
11.某次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站立在跳台上的A点,然后保持直立姿势从跳台上竖直向上弹跳后腾空,至最高点B处后自由下落,至C点落入水中。关于上述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腾空后的机械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BC)
A.运动员在C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大
B.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D.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12.工人用如图滑轮组将重800 N的物体在 5 s 内匀速提升
2 m,其中动滑轮重1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D )
A.绳端移动的距离为8 m
B.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60 W
D.若工人对绳子最大拉力为500 N,则他最多可提起重为1 400 N的物体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3.如图所示的单摆,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做功,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不做功。(均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14.小明玩弹弓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拉得越长,相同弹丸射得越远,则橡皮筋对弹丸做的功越多,由此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15.某无人机在一定的高度匀速直线飞行给小麦喷洒农药(不计空气阻力),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某架无人机重330 N,在一次试飞中从高空竖直下降1 000 m,无人机所受重力做的功为3.3×105J,在此过程中无人机的重力势能将减小。
17.如图所示,人向下拉绳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物匀速提升0.5 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增加提升的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提高(选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18.某电动玩具汽车重20 N,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玩具汽车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 N时,匀速直线运动3 s,水平推力做功540J;该玩具汽车在水平地面上以
0.5 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4 s时,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为75W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9.(1)(3分)如图,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实验中,铜球的质量大于钢球的质量。请你用虚线框表示图乙中木块停止的大致位置。
(2)(3分)小明正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绕线方式是否有关”时,先测量出图甲装置的机械效率,为了完成该探究,请你帮小明补全图乙的装置。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0.(5分)体育课上,三位同学为了比较谁做功快,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测出各自连续做5次“引体向上”的时间,身体向上移动的距离。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 学生 重力/N 身体向上移动的距离/m 完成5次做的功/J 完成5次所用的时间/s
1 甲 500 0.48 1 200 5.4
2 乙 480 0.45 1 080 5.4
3 丙 600 0.40 1 200 6.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当做功所用的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少的做功越快。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中的数据,若要比较乙、丙两位同学做功的快慢,应在表格中添加的栏目是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J·s-1),因此为了比较做功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物理量功率。
(4)由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位同学做功最快的是甲。
21.(6分)(1)如图甲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滑行一段距离,通过比较木块滑行的距离可探究钢球(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如图乙,在探究“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衡量弹性势能的大小,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3)在探究“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一块厚泡沫、三个相同的铁钉和三个金属块(m1=m2<m3),做了a、b、c三次实验。先将铁钉插入泡沫相同的深度,再分别将三个金属块从空中静止释放后撞击铁钉,金属块释放时的位置和撞击后铁钉进入泡沫深度如图丙。比较a、b实验可得出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关系;图中铁块m2 的重力势能最大。
22.(7分)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若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为验证猜想三,需选用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3.(7分)提高机械效率能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一组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滑轮组如图甲,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4 4 0.2 1.8 0.6 74.1%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某同学在该实验中加速向上提升重物,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偏小。
(2)分析第3次实验数据,求出此时的机械效率是74.1%。
(3)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分析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得,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小红用均为G0的滑轮,组装了如图乙、丙两个滑轮组(两个滑轮组都不计绳重和摩擦),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拉力F1=F2,则F1、F2做功的功率P1<(选填“>”“<”或“=”)P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η1∶η2=4∶3。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4.(7分)某新型太阳能汽车的动力完全由安装在车顶的电池板收集的太阳能提供。接收太阳能的电池板面积为 6 m2。某次试车过程中,该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恒定功率P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已知汽车(包括司乘人员)的总质量为480 kg,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车重的0.02倍,g取10 N/kg。
(1)求汽车的功率P;
(2)求在0~15 s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3)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的效率为20%,求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单位面积上的功率。(假设汽车运动过程中太阳光照情况不变)
解:(1)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则汽车牵引力:
F=f=0.02G=0.02mg=0.02×480 kg×10 N/kg=96 N,
因为行驶时功率恒定,故汽车的功率:
P===Fv=96 N×10 m/s=960 W;
(2)在前15 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
W=Pt=960 W×15 s=14 400 J;
(3)15 s内太阳能转化为汽车机械能为14 400 J,则其吸收的太阳能:
E===72 000 J,
其照射到电池板单位面积上的功率:
P1===800 W/m2。
25.(12分)小车是现在家庭出行或旅游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下表是某家庭所用小车的部分参数,当该小车满载时以72 kW的恒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25 s达到最大速度,接着匀速运动35 s后,关闭发动机(失去牵引力)滑行15 s停下来,小车整个运动过程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N/kg。
(1)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2)求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空车质量 1.6 t
最大载货量 0.4 t
车轮个数 4
最大额定功率 72 kW
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与总重力之比 6 ∶25
解:(1)由题意可知,整个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
t=25 s+35 s=60 s,
小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W=Pt=72×103 W×60 s=4.32×106 J;
(2)小车满载时的总重力:
G=mg=(1.6+0.4)×103 kg×10 N/kg=2×104 N,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f=×G=×2×104 N=4 800 N,
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大小相等,即F=f=4 800 N,根据P===Fv可得,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v===15 m/s。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四个实例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汽车未被推动     
B.提着沙袋上升
C.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坪上滚动     
D.石头搬而未起
2.两台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之比是1 ∶3,匀速直线行驶时的速度之比是5 ∶6,那么此时这两台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之比是( )
A.5 ∶18 B.5 ∶2
C.18 ∶5 D.2 ∶5
3.周末,小丽和妈妈一起爬山,她们沿相同路线,从山脚爬到山顶,小丽用时更短。妈妈体重比小丽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爬到山顶时,妈妈做的功比小丽做的功多
B.爬到山顶时,小丽做的功比妈妈做的功多
C.小丽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妈妈做功的功率大
D.妈妈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丽做功的功率大
4.如图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总功较大 B.甲有用功较小
C.乙额外功较小 D.乙机械效率较高
5.如图所示,甲、乙两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重为G1和G2的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F1=F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和η1,η2(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G1>G2;η1>η2 B.G1>G2;η1<η2
C.G1=G2;η1>η2 D.G1=G2;η1=η2
6.如图所示的小型起重机,某次吊起重为6×103 N的物体,电动机的拉力为4×103 N,用时20 s,物体上升了5 m。则动滑轮( )
A.做的有用功为6×104 J
B.拉力功率为2×103 W
C.做的总功为2×104 J
D.机械效率为66.7%
7.球竖直向上运动并落回地面的过程中,先后经过A、B两点。小球在这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 A、B两点的动能相等
B.从A点到B点小球的机械能不变
C.小球在A点的速度比在B点小
D.小球在B点的离地高度比在A点高
8.如图是小龙“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斜面粗糙程度相同。他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将重6 N的物体以1 m/s的速度匀速拉到斜面顶端,测得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功为3 J
B.物体受到摩擦力为1.5 N
C.在匀速拉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D.若以2 m/s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斜面的机械效率仍为75%
9.在一水平地面上,小明沿水平方向推重400 N的木箱做直线运动,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8 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恒为15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8 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的功率是150 W
B.8~10 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于150 N
C.4~8 s内,木箱克服摩擦力做功是1 200 J
D.4~8 s内,木箱重力做功为1 600 J
10.使用如图滑轮组匀速提升重力不同的物体时,除了动滑轮的重力导致的额外功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额外功与总功之比为一定值。已知动滑轮重力为1 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 N。当匀速提升重为9 N的物体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1%,则使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时的最大机械效率为( )
A.90% B.89% C.88% D.87%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得 2分,有选错得0分)
11.某次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站立在跳台上的A点,然后保持直立姿势从跳台上竖直向上弹跳后腾空,至最高点B处后自由下落,至C点落入水中。关于上述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腾空后的机械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运动员在C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大
B.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D.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12.工人用如图滑轮组将重800 N的物体在 5 s 内匀速提升
2 m,其中动滑轮重1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绳端移动的距离为8 m
B.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60 W
D.若工人对绳子最大拉力为500 N,则他最多可提起重为1 400 N的物体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3.如图所示的单摆,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均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14.小明玩弹弓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拉得越长,相同弹丸射得越远,则橡皮筋对弹丸做的功越 ,由此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 有关。
15.某无人机在一定的高度匀速直线飞行给小麦喷洒农药(不计空气阻力),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动能 ,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某架无人机重330 N,在一次试飞中从高空竖直下降1 000 m,无人机所受重力做的功为 J,在此过程中无人机的重力势能将 。
17.如图所示,人向下拉绳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物匀速提升0.5 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增加提升的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 (选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18.某电动玩具汽车重20 N,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玩具汽车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300 N时,匀速直线运动3 s,水平推力做功 J;该玩具汽车在水平地面上以
0.5 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4 s时,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W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9.(1)(3分)如图,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实验中,铜球的质量大于钢球的质量。请你用虚线框表示图乙中木块停止的大致位置。
(2)(3分)小明正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绕线方式是否有关”时,先测量出图甲装置的机械效率,为了完成该探究,请你帮小明补全图乙的装置。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0.(5分)体育课上,三位同学为了比较谁做功快,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测出各自连续做5次“引体向上”的时间,身体向上移动的距离。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 学生 重力/N 身体向上移动的距离/m 完成5次做的功/J 完成5次所用的时间/s
1 甲 500 0.48 1 200 5.4
2 乙 480 0.45 1 080 5.4
3 丙 600 0.40 1 200 6.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当做功所用的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 的做功越快。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中的数据,若要比较乙、丙两位同学做功的快慢,应在表格中添加的栏目是 ,因此为了比较做功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物理量 。
(4)由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位同学做功最快的是 。
21.(6分)(1)如图甲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滑行一段距离,通过比较木块滑行的距离可探究 (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2)如图乙,在探究“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通过比较 的距离来衡量弹性势能的大小,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3)在探究“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一块厚泡沫、三个相同的铁钉和三个金属块(m1=m2<m3),做了a、b、c三次实验。先将铁钉插入泡沫相同的深度,再分别将三个金属块从空中静止释放后撞击铁钉,金属块释放时的位置和撞击后铁钉进入泡沫深度如图丙。比较a、b实验可得出重力势能大小与 关系;图中铁块 的重力势能最大。
22.(7分)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 ,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 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若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为验证猜想三,需选用 的两根弹簧。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3.(7分)提高机械效率能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一组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滑轮组如图甲,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4 4 0.2 1.8 0.6 74.1%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某同学在该实验中加速向上提升重物,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 。
(2)分析第3次实验数据,求出此时的机械效率是 。
(3)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分析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得,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小红用均为G0的滑轮,组装了如图乙、丙两个滑轮组(两个滑轮组都不计绳重和摩擦),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拉力F1=F2,则F1、F2做功的功率P1 (选填“>”“<”或“=”)P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η1∶η2= 。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4.(7分)某新型太阳能汽车的动力完全由安装在车顶的电池板收集的太阳能提供。接收太阳能的电池板面积为 6 m2。某次试车过程中,该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恒定功率P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已知汽车(包括司乘人员)的总质量为480 kg,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车重的0.02倍,g取10 N/kg。
(1)求汽车的功率P;
(2)求在0~15 s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3)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的效率为20%,求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单位面积上的功率。(假设汽车运动过程中太阳光照情况不变)
25.(12分)小车是现在家庭出行或旅游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下表是某家庭所用小车的部分参数,当该小车满载时以72 kW的恒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25 s达到最大速度,接着匀速运动35 s后,关闭发动机(失去牵引力)滑行15 s停下来,小车整个运动过程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N/kg。
(1)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2)求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空车质量 1.6 t
最大载货量 0.4 t
车轮个数 4
最大额定功率 72 kW
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与总重力之比 6 ∶2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