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0 22: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
B.钠钾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苯甲酸钠可用作果蔬汁、酱油等食品的防腐剂
D.用于厚膜集成电路的氧化铝陶瓷属于金属材料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38的镓原子:
C.的化学名称:2-乙基戊烷
D.激发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3.用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进行浓氨水与浓硫酸的反应生成白烟 B.熔融纯碱
C.测量的体积 D.除去固体中的
A.A B.B C.C D.D
4.某试剂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组成元素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X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
C.最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5.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沸点:乙醇高于乙醛 分子间氢键
B 在水中的溶解度: 分子的极性
C 键角:小于 电负性差异
D 分解温度:高于 键能大小
A.A B.B C.C D.D
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7.部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戊、己均为二元化合物,丁为气态单质。其中甲、己组成元素相同,甲、戊具有漂白性,丙具有臭鸡蛋气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戊均为电解质 B.乙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C.丙、丁可发生置换反应 D.己是一元强酸
8.由可制备,其立方晶胞如图所示。与的最小间距大于与的最小间距,、为整数,设晶胞的边长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1号原子与2号原子之间的距离为
C.3号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D.晶体中每个周围紧邻且距离相等的共有6个
9.傅-克酰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工业生产及实验室常利用此原理来制备芳香酮。有机物经傅-克酰基化转化为的反应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与均属于醇
C.物质和均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D.物质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10.过氧化钙是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的供氧剂,实验室以碳酸钙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只是为了除去
B.“冰水浴”的作用是防止受热分解
C.溶液有利于制备反应正向移动
D.若过量,可能产生沉淀,造成产品纯度降低
11.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铜粉溶解 能与铜粉反应
B 向CO还原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全部被还原
C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相同浓度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几滴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与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12.催化释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和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
B.催化释氢反应除生成外,还生成了
C.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进而改变了反应热
D.该过程中只破坏了极性键未破坏非极性键
13.锌离子全电池装置如图1所示,工作时电极发生的嵌入或脱嵌。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弱极性的,利用间转化的同时除去溶解氧和电极表面的非活性锌,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经离子交换膜从右向左迁移
B.加入聚乙二醇是为了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
C.除去溶解氧发生的反应为
D.每除去13g非活性锌,转移的电子数为
14.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的不溶于水。保持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恒定为的条件下,[为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直线代表与的关系 B.
C.时, D.时,
二、解答题
15.硫脲可用于药物、染料、树脂制造等。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硫脲,探究其性质并测定其纯度。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用和制备硫脲的原理:。
已知:硫脲易溶于水,温度较高时易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
(2)与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有关的图标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护目镜 B.锐器 C.热烫 D.排风
(3)A中生成了一种浅黄色固体单质,该单质是 (填化学式)。
(4)B中试剂宜选择 (填字母)。
a.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
(5)D的作用是 ,可能观察到D中的现象为 。
(6)反应结束后,将C中的混合物过滤,滤液经减压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到硫脲粗产品。蒸发浓缩时“减压”的目的是 。
(7)探究硫脲的性质。
取少量硫脲于试管中,滴加酸性溶液,观察到溶液褪色,并有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中含有和一种酸性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硫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8)测定硫脲纯度。
取产品溶于热水中使完全转化成,配制成溶液。准确量取配制好的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1%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进行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消耗溶液。该实验硫脲产品的纯度为 %。(用含和的代数式表示)提示:。
16.锗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某冶锌工厂的工业废料[含和少量,还含有铟(In)、铋(Bi)、锗(Ge)的氧化物]中回收几种金属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流程如下图。
已知:该工艺条件下,时,,,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酸浸1”的浸取速率的是 (填字母)。
a.适当升高温度 b.酸浸过程中不断搅拌 c.加压 d.加大废料的用量
(2)时,“浸液1”中,则除去时应控制的范围为 (已知: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3)“酸浸2”时,铋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萃取”分液时,“有机相”从分液漏斗的 (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沉锗”的反应原理为,该操作中需调节为2.5,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 。
(5)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从到的沸点递变的原因是 。
熔点/℃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6)一种含锗的化合物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其晶胞为长方体,结构如图(A)。
该含锗化合物晶胞的表示方式有多种,图中 (填“B”、“C”或“D”)图不能表示此化合物的晶胞。
17.研究氮氧化物的还原处理是环保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CO还原NO的反应机理及相对能量如图1(TS表示过渡态):
①由图1可知,CO还原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的决速步骤为第 步。
②为提高反应中的平衡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为 (填字母标号)。
A.液化分离 B.增大压强 C.增大NO浓度 D.使用催化剂
(2)还原的反应为 。为研究和的起始投料比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向三个体积均为a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和发生反应,实验结果如图2。
①反应温度、、从大到小的关系为 。
②温度下,充入、各,容器内压强为,反应时达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还原的主反应为 。相同时间内测得选用不同催化剂的实验相关数据如图3、4所示:
①由图3、4可知具有较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为 。
②图3中100~300℃NO转化率升高的原因为 。
18.克立硼罗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异性皮炎的药物,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化合物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化合物B的分子式为 。
(2)反应④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4)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化合物B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比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ii.能与反应; iii.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5)关于上述路线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①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反应②过程中加入适量可以提高转化率
C.反应③过程中存在碳原子杂化方式的改变
D.化合物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故化合物极易溶于水
(6)结合合成B的相关信息,以乙烯为唯一有机原料,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A
7.C
8.B
9.B
10.A
11.C
12.C
13.D
14.D
15.(1)分液漏斗
(2)AD
(3)S
(4)c
(5) 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产生黑色沉淀
(6)降低溶液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硫脲异构化
(7)
(8)
16.(1)ab
(2)3(3)
(4) 上口倒出 高于2.5时,水解程度增强,低于2.5时,酸性太强,“沉锗”反应平衡逆移,沉锗率下降
(5)锗的卤化物均为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
(6)D
17.(1) 一 AB
(2) [或]
(3) 酸化的 图3中100~300℃,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NO转化率升高
18.(1) 羟基、醛基 或
(2)还原反应
(3)
(4) 12
(5)BC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