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辽宁省普通高中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初考试调研试题(3)
高三物理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 2、3、4章,选择性必修三,必修一】波、光、热、近代物理、牛顿
运动定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共 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选对的
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如图所示,小张同学左手抓起一只篮球,当篮球与手臂都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篮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篮球的重力
B.手对篮球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篮球的重力
C.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和篮球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和篮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2.当一个探险者进入一个山谷后,为了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吼一声后,经过 0.5 s 听到
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 1.5 s 后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若声速为 340
m/s,则这个山谷的宽度约为
A.170 m B.340 m C.425 m D.680 m
3.处于 n=3 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
A.能辐射 2 种频率的光,其中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大
B.能辐射 2 种频率的光,其中从 n=3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大
C.能辐射 3 种频率的光,其中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
D.能辐射 3 种频率的光,其中从 n=3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
4.一水平长绳上系着一个弹簧和小球,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固有频率为 2Hz,现让长绳
两端 P、Q同时以相同的振幅 A 上下各振动了一个周期,某时刻长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
所示。两列波先后间隔一段时间经过弹簧所在的位置,观察到小球先后出现了两次振动,
第一次振动时起振方向向上,且振动并不显著,而第二次则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则
A.有 2 个时刻长绳上会出现振动位移大小为 2A 的情况
B.由 Q振源产生的波在长绳上传播的速度约为 4m/s
C.由 P振源产生的波先到达振动系统
D.两列波相遇时,在相遇区域会产生干涉现象
5.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 r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
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右图所示.已知水的折射
4
率为 ,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
3
面的最大距离 h为
7 4 3A. r B. r C. r D. 3 7 r
3 3 4 7
6.如图,质量为 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
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 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
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A.(M+m)g
B.(M+m)g-F
C.(M+m)g+Fsinθ
D.(M+m)g-Fsinθ
7.两木块 A、B 质量分别为 m、M,用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
如图所示,用外力将木块 A 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 A 上下做简谐振动.在振动过
程中,木块 B 刚好始终不离开地面(即它对地面最小压力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振动过程中木块 A 的机械能守恒
mg
B.A 做简谐振动的振幅为
k
Mg
C.A 做简谐振动的振幅为
k
D.木块 B 对地面的最大压力是 2Mg 2mg
8.有些建材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α、β、γ射线,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质量数减少 2
B.发生β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中子数减少 1
C.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9.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单摆时改进了实验方案,将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图甲中 O点
为单摆的固定悬点,将摆球(可视为质点)拉至 A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由静
止释放摆球,则摆球将在竖直平面内的 A、C之间来回摆动,其中 B点为最低位置,
AOB COB , 小于5 且大小未知,同时由计算机得到了摆线对摆球的拉力大
小 F随时间 t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所标字母均为已知量),且图中 t 0时刻为
摆球从 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已知摆长为 l,重力加速度为 g。根据题中(包括图中)
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单摆的周期为 t2
B.可求出摆球的质量
C.不能求出摆球在最低点 B时的速度大小
D.若在地球的两极做该实验,则测得单摆的周期最大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恒力 F1、F2作用下运动,若 F1<F2,
则下述选项中正确的是
A.若撤去 F1,则甲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B.若撤去 F1,则甲对乙的作用力一定减少
C.若撤去 F2,则乙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D.若撤去 F2,则乙对甲的作用力一定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
11.(8 分)
用图 1 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组装单摆时,应该选用 。(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A.长度为 1m 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 30cm 左右的细线
C.直径约为 1.8cm 的塑料球
D.直径约为 1.8cm 的钢球
(2)甲同学测量了 6 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得到了如图 2 所示的图像,其中 T
表示单摆的周期,L表示单摆的摆长。用 g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图线的数学表达式可以
写为 T2= (用题目所给的字母表示)。由图像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m/s2( 取 3.1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乙同学在实验中操作不当,使得摆球没有在一个竖直平面内摆动。他认为这种情
况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他仍然利用所测得的运动周期根据单摆周期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若将小球的实际运动看作是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请通过推导,分析乙同学计算出的重力
加速度与真实值相比是还是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12.(8 分)
(1)如图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图中①是光源、②是滤光
片、③是单缝、④是双缝、⑤是光屏.下列操作能增大光屏上相邻两亮条纹之间距离的
是 ;
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C.将绿色滤光片改成红色滤光片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2)如果将灯泡换成激光光源,该实验照样可以完成,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
(填数字代号);
(3)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 1 条亮条纹,读出手轮的读数如图
甲所示.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 10 条亮条纹,读出手轮的读数如图乙所
示.则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是 m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3)前提下,如果已经量得双缝的间距是 0.30 mm,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 900
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 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10 分)
在某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 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m,不计空
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 g取10m / s2 )
(1)物体位移大小为 10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多少
(2)若塔高 H=60m,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的时间和落地速度大小。
14.(10 分)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耐寒不耐热,温度在超过 56°C 时,30 分钟就可以灭活。如图,含
有新冠病毒的气体被轻质绝热活塞封闭在绝热汽缸下部 a内,汽缸顶端有一绝热阀门 K,汽
缸底部接有电热丝 E。a缸内被封闭气体初始温度 t1=27°C,活塞位于汽缸中央,与底部的
距离 h1=60cm,活塞和汽缸间的摩擦不计。
(1)若阀门 K始终打开,电热丝通电一段时间,稳定后活塞与底部的距离 h2=66cm,
持续 30 分钟后,试分析说明 a内新冠病毒能否被灭活
(2)若阀门 K始终闭合,电热丝通电一段时间,给 a缸内气体传递了 Q=1.0×104J 的
热量,稳定后气体 a内能增加了△U=8.5×103J,求此过程气体 b的内能增加量。
15.(18 分)
如图所示,一木板放置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有一只青蛙,木板和青蛙均处
于静止状态。小球 O被 AB和 CD两段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CD绳水平,AB绳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为 ( 很小)。已知 AB绳长为 l,青蛙质量为 m,木板的质量为 M,青蛙距 A点的
水平距离为 x0,x0满足关系式 x0 4 l 2(1 cos )。割断 CD的同时,青蛙斜向上跳起,青
蛙跳到最高点时,小球恰好向右运动到最低点,同时青蛙恰好吃到小球。青蛙和小球均可看
作质点,重力加速度取 g。(结果用 l,x0,M,m,g表示)求:
(1)从青蛙起跳到吃到小球的过程中,木板运动位移的大小;
(2)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的大小;
(3)青蛙吃到小球前的瞬间,青蛙速度的大小。
辽宁省普通高中 2025-2026 学年上学期期初考试调研试题(2)
高三物理
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共 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选对的
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C D D BD AB ABD
1.B
【详解】AB.篮球受到重力和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故
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和篮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故 B 正确,A 错误;
C.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和篮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篮球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受到篮球
的万有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C 错误;
D.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和篮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 错误。
故选 B。
2.C
【详解】右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时间为 t1=0.5 s,左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
所用的时间为 t2=2 s.山谷的宽度
d= 1 v(t1+t2)=
1 ×340×2.5 m=425 m
2 2
故选 C
3.C
【详解】根据C 23 3可知,处于 n=3 能级的大量氢原子最多能辐射 3 种频率的光,分别为
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从 n=3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从 n=2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
根据
E h
c
可知,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长,故选项 C 正确。
故选 C。
4.A
【详解】AD.虽然这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但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
长绳上一定会有这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的时刻,此时振动位移大小为
2A,由于两列波的波长不等,波速相同,可知这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
遇对应着 2 个不同的时刻,故 A 正确,D 错误;
BC.由于第一次振动时起振方向向上,故根据波形图可知,由 Q振源产生的波先到达振动
系统,第二次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是由于 P振源产生的波到达振动系统,且有 P振源的
频率与其固有频率相等产生了共振现象,所以 P振源的频率为 2Hz,根据波速与波长、频率
的关系可知,由 P振源产生的波在长绳上传播的速度等于
v f 1 2m/s 2m/s
由同种介质中,机械波的波速相等,可知由 Q振源产生的波在长绳上传播的速度也等于2m/s,
故 BC 错误。
故选 A。
5.A
【详解】只要从大头针末端发出的光线射到圆形软木片边缘界面处能够发生全反射,就从水
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有
sinC r 1 3
r 2 h2 n 4
所以
h 7 r
3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点睛】以大头针末端为研究对象,只要从大头针末端发出的光线射到圆形软木片边缘界面
处能够发生全反射,就从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作出光路图,根据全反射的临界角公式求解
即可.
6.D
【分析】小物块匀速上滑,受力平衡,合力为零,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受力也平衡,合
力也为零,以物块和楔形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合力同样为零,分析受力,画出力图,根据平
衡条件求解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
【详解】以物块和楔形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M+m)g,拉力 F,地面的支持力
N和摩擦力 f。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
N=(M+m)g﹣Fsinθ
故选 D。
【点睛】本题涉及两个物体的平衡,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当几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
可以采用整体法研究受力情况,往往简单方便.本题也可以隔离两个物体分别研究。
7.D
【详解】A、振动过程中木块 A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木块 A 机械能不守恒,故 A
错误;
BCD、:当弹簧处于伸长至最长状态时,M 刚好对地面压力为零,故弹簧中弹力 F Mg ,此
时 m 有最大加速度,由 F mg ma,得:a F mg ,由对称性,当 m 运动至最低点时,
m
弹簧中弹力大小为 F,但此时弹簧是处于压缩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ma,
即 F m(g a) 2mg Mg,所以木块 B 对地面的最大压力是 F压 F Mg 2(m M )g;振
mg Mg
幅为最大位移与平衡位置的距离: ,故 D 正确,B、C 错误;
k k
故选 D.
【点睛】关键是要注意撤去外力后,A 以未加压力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当 B 刚
好要离开地面时,A 处于最高点时,A 的加速度最大,A 处于最低点时,弹簧对 B 的压力最
大.
8.BD
【详解】A.α衰变是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子核中辐射出来,所以发生α衰
变时,核内质量数减少 4,选项 A 错误;
BC.β衰变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发生β衰变时,核内中子
数减少 1,核子数不变,β射线是原子核内发射的电子流,选项 B 正确,选项 C 错误;
D.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选项 D 正确。
故选 BD。
9.AB
【详解】A.由题图乙可知,t1时刻是摆球自开始摆动后第一次所受拉力最小的时刻,对应
于到达 C点的时刻,而 t2时刻才是摆球第一次回到 A点的时刻,故该单摆的周期为 t2,故 A
正确;
BC.设摆球质量为 m,在最低点 B时的速度大小为 v。小球在最高点 A或 C时沿摆线方向
受力平衡,有
Fmin mg cos ①
小球在最低点 B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v2Fmax mg m ②l
小球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l(1 cos ) 1 mv2 ③
2
联立①②③可得
m F max 2Fmin
3g
v 2(F max Fmin ) gl
Fmax 2Fmin
故 B 正确,C 错误;
D.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T l 2π
g
若在地球的两极做该实验,则重力加速度 g最大,测得单摆的周期最小,故 D 错误。
故选 AB。
10.ABD
【详解】撤去作用力之前,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整体:a= ①
对乙:F2-F=m 乙a,F= F2-m 乙a ②
联立解得甲对乙的作用力 F= ③
由①知,若撤去 F1,加速度一定增大,A 正确;由②知,若撤去 F1,甲对乙的作用力一定减
少,B 正确;由①知,若撤去 F2,由于 F2-F1与 F1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所以乙的加速度不
一定增大,故 C 错误;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相互的,一定减少,故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
4 2
11.(8 分)AD T 2 L 9.9 偏大
g
【详解】(1)[1]组装单摆时,应该选用长度为 1m 左右的细线和直径约为 1.8cm 的钢球,
故选 AD。
(2)[2]根据
T 2 L
g
可得
2
T 2 4 L
g
[3]由图像可知
k 4
2 4.0
4
g 1.0
解得
g 9.9m/s2
(3)[4]若成圆锥摆,则
2
mg tan 4 m '2 Lsin T
解得
T ' 2 L cos L 2
g g
则测得的周期偏小,根据
g 4
2
2 LT
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12.(8 分)BC ②③ 1.61 5.37 10 7
【分析】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x L 得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的方法;
d
将灯泡换成激光光源,激光的单色性好,不需要滤光片;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需要估读一位,再依据
x xn x 1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x L 求出光波的波长.
n 1 d
【详解】(1)[1]根据 x L 知,为增大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增大双缝到光屏
d
的距离、减小双缝间距离、或增大入射光的波长,而单缝与双缝间距不会影响条纹间距,故
BC 正确,AD 错误;
(2)[2]将灯泡换成激光光源,激光的单色性好,不需要滤光片与单缝,即为②与③;
(3)[3]图甲中固定刻度读数为 0.0mm,可动刻度读数为 0.01×4.5=0.045mm,所以最终读
数 x1 0.045mm,
图乙中固定刻度读数为 14.5mm,可动刻度读数为 0.01×3.5=0.035mm,所以最终读数
x10 14.535mm,
可得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x 14.535 0.045 mm 1.61mm;
10 1
(4)[4]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x 1.61mm 1.61 10-3m,
由 x L 得:
d
x·d 1.61 10
3 0.3 10 3
m 5.37 10 7m
L 900 10 3
13.(1)10m或 30m或 50m;(2)6s,40m/s
【详解】(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m;当物体位移大小为 10m,
而且物体位于抛出点的上方时,可能是上升了 10m,正在向上运动,此时物体的路程等于
位移,大小是 10m;也可能是物体到最高点后返回又下落了 10m,此时物体的路程是
x=20m+10m=30m---2 分
若物体返回后,下落到出发点的下方 10m 处,则物体的路程是
x=20m+20m+10m=50m----2 分
(2)由题意可知,初速度 20m/s,由塔高为 60m,得落到地面时,位移为
x=-60m--1 分
设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用时为 t,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x vt 1 gt 2 ---2 分
2
代入数据解得
t=6s,(t=-2s 舍去)----1 分
末速度为
v1 v gt 20 10 6m / s 40m / s ----2 分
14.(1)病毒能被灭;(2)1.5×103J
【详解】(1)设活塞横截面积为 S,则对 a气体,初态 V1=Sh1 T1=t1+273=300K;末态
V2=Sh2 T2=t2+273 ①---1 分
阀门 K打开,加热过程 a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V1 V 2
T T ②----2 分1 2
由①②得
t2=57℃ ③---2 分
因 57℃>56℃,a内病毒能被灭④
(2)阀门 K闭合,由于系统绝热,a气体膨胀对 b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Ua=Q+W⑤---2 分
由⑤式及代入数据得
W=-1.5×103J⑥---2 分
对 b气体,由于系统绝热,则
U 3b=W =1.5×10 J⑦---1 分
m x0 g
15.(1) x x0 g1 x0;(2) ;(3) (k=0,1…)M 4 l 2 (k
3
) l
4
【详解】(1)青蛙起跳瞬间,青蛙和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得
mv∥=Mv1①----2 分
若青蛙从起跳到吃到小球经历时间为 t,则
x0=v∥t②----1 分
从青蛙起跳到吃到小球的过程,木板运动的位移,
x1=v1t③----1 分
联立①②③解得
从青蛙起跳到吃到小球的过程,木板运动的位移
x m1 x0 ---2 分M
(2)小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过程机械能守恒
mgl cosθ 1(1- )= mv22 ④---2 分2
解得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
v x 0 g2 ----2 分4 l
(3)θ很小,小球运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小球经过时间
t (k 3 )2 l (k 0,1, 2,…)---2 分
4 g
水平向右运动⑤
联立②⑤可得,若小球在最低点向右运动时,青蛙恰好在最高点吃到小球
青蛙吃到小球时的速度
v x 0 g∥ 3 l ⑥----2 分2 (k )
4
若小球在最低点向右运动时,青蛙能吃到小球需满足
v∥≥v2⑦----1 分
联立④⑥⑦解得
k≤1
1 ----1 分
4
所以青蛙吃到小球时的速度为
v x0 g∥ (k=0,1…)-----2 分
2 (k 3 ) l
4
辽宁省普通高中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初考试调研试题(3)
高三物理答题卡
姓 名 准考证号
填 正确填涂
涂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错误填涂示例
要 由监考员负责粘贴
求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 2B 铅笔填涂右侧缺考标记 缺考标记(考生禁填!)
1.首先,检查题卡有无破损及印刷问题,若有问题请及时更换。用 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位置填写姓名、准
注 考证号。核对条形码上姓名、准考证号是否正确,并贴好条形码。
意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事 3.选择题修改时请用橡皮擦净后再作答;非选择题在对应题号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和非
项 选择题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可折叠、污损。题卡上禁用涂改液、修正带和胶带纸。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6分) (须用 2B铅笔填涂)
1.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4分) (须用 0.5mm 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
11.(共 8分)(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12.(共 8分)(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
13.(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高三物理答题卡 第 1 页(共 2 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14.(10分)
15.(18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高三物理答题卡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