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0 18: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第一次校际联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载体是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分子。有些分子既能传递能量,又能运载其他物质,以下分子中,不符合该特点的是( )
A.ATP B.NADH C.NADPH D.葡萄糖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
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
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3.细胞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加导致其容易发生转移
B.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
C.细胞分化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改变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生物学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研究细胞吸水和失水
B.选择H2O2和H2O2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选择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解丝状DNA
D.选择菠菜叶下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的形状
5.“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B.“醉氧”的发生可能与人体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关
C.“醉氧”时,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D.“醉氧”症状的出现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公园城市”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绿色发展模式。开门见绿,绿中栖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园城市”的建设会增大生态足迹
B.建设“公园城市”吸引游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引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公园城市”建设时,从协调原理出发,应注意环境容纳量等问题
7.紫杉醇能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临床上主要用于头颈癌和肺癌的一线治疗。以往人们从红豆杉树的树皮中提取紫杉醇,需要砍伐大量树木。现在人们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获得紫杉醇产物和繁育幼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幼苗过程中,需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B.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一般不需要光照,再分化形成个体的过程需要光照
C.愈伤组织培养为丛芽和根的过程中,即使营养物质充分,也需要更换培养基
D.若要工厂化生产紫杉醇,一般需要培养到植株阶段,然后进行提取
8.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 一书中强调, 一个适应环境的物种,不是一下子制造出来的,而是经漫长的岁月,逐步积累可提高适应度的微小改变形成的。与此观点不同的观点是( )
A.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B.某些可遗传突变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C.大自然决定了适应性的高低,选择并积累高适应性的变异
D.大自然在变异的机制层面就决定了变异指向适应自然的方向
9.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最重要的激素之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图示胰岛B细胞吸收葡萄糖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B.胰岛B细胞内ATP/ADP比值降低会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C.K+外流受阻导致Ca2+内流进而促使细胞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胰岛素
D.除图示调节方式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10.普通小麦(6n=42)是由一粒小麦、山羊草、粗山羊草三种野生植物经过远缘杂交,历经9000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种植而形成。我国科学家鲍文奎团队利用黑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的八倍体小黑麦具有抗旱、抗病、抗寒、高产的特点。小麦育种流程如下图所示(注:不同物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种一的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B.杂种二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进行减数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有4个染色体组,因此是可育的
D.操作③可以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且两种处理的原理相同
11.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如冬小麦需要经历春化作用才能开花。如图表示温度调节冬小麦的开花机制(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冬小麦开花受到基因表达、激素和温度等共同调节
B.赤霉素能够促进冬小麦细胞伸长,从而使植株增高
C.对春天补种的冬小麦施用赤霉素后能使冬小麦开花
D.赤霉素和脱落酸对冬小麦开花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协同
12.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3个营养级之间流动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A、营养级B和营养级C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B.B尸体和C未消化利用的能量都属于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被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
D.若增大B的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13.某研究小组采用滤膜法(如图)对冰激凌中大肠杆菌数量是否超标进行检测。已知饮用水标准为1000mL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落数不能超过3个(37℃培养48 h)。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对冰激凌原液进行梯度稀释
B.实验方案应增设一组接种无菌水的组别作为对照
C.制备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配制培养基→定容→灭菌→调pH
D.培养基上出现了不同形态、颜色的菌落说明除了大肠杆菌之外还有其他杂菌污染
14.生物的性别决定与多种因素有关。海龟的性别由性别决定基因决定,且这些基因受去甲基化酶基因Kdm6b表达产物的调控。去甲基化酶基因Kdm6b表达过程在性腺分化前受温度影响,低温时该基因活跃,导致胚胎发育成雄性;而高温条件下Kdm6b基因几乎不表达,使得胚胎发育成雌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龟可通过DNA碱基序列决定下一代的某些性状
B.海龟可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影响下一代的性别
C.低温时基因Kdm6b表达产物使性别决定基因不易被转录
D.温度的高低影响海龟性别属于表观遗传调控
15.荨麻疹患者的皮肤红肿发痒,痒感难以忍受。为研究荨麻疹产生痒感的机制,研究人员用组胺刺激小鼠,使之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鼠类型 正常小鼠 PTEN基因敲除小鼠 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
30分钟内抓挠次数 60 148 70
注: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神经元中的TRPV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
A.以组胺刺激小鼠,小鼠产生痒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可通过服用抗组胺的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痒感
C.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有助于痒觉信号的传递
D.TRPV1蛋白可抑制小鼠痒觉信号的传递
16.科研人员得到4科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甲、乙、丙和丁,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Ⅰ Ⅱ Ⅲ Ⅳ Ⅴ
亲本果蝇 雌性 甲 乙 丙 丁 甲
雄性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 乙
以下对实验结果与结论的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若Ⅰ、Ⅱ组的F1果蝇均为红眼,说明甲、乙突变基因均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若Ⅲ、Ⅳ组仅F1所有雄果蝇与母体性状一致,说明丙、丁突变基因均为于X染色体上
C.若Ⅴ组的F1果蝇均表现为浅红眼,说明甲、乙突变基因一定是非等位基因
D.若Ⅴ组的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说明甲、乙突变基因是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二、解答题
17.Rubisco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关键酶。科研人员将Rubisco基因转入某作物的野生型(WT)获得该酶含量增加的转基因品系(S),并做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改良提高了该作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和产量潜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光照强度在曲线Ⅱ和Ⅲ中为n,在曲线Ⅰ中为n×120%
(1)Rubisco在催化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时是在叶绿体的 中进行的,为卡尔文循环中C3被还原生成(CH2O)的过程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
(2)据图分析,当胞间CO2浓度高于B点时,曲线Ⅱ与Ⅲ重合是由于 不足。A点之前曲线Ⅰ(S+补光)和Ⅱ(S)的光合速率重合,说明此时限制光合速率最主要的因素是 。胞间CO2浓度为300μmol·mol-1时,曲线Ⅰ比Ⅱ的光合速率高的具体原因是 。
(3)科研人员对野生型玉米(WT)和一种叶色突变体玉米(mu)进行了相关研究,检测了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等指标,如表所示。
检测指标 玉米类型 叶绿素a含量( mg/cm2) 叶绿素b含量( mg/cm2) 气孔导度( mol/m2 ·s) 胞间CO2浓度( umol/ mol)
野生型(WT) 4.5 1.3 0.21 81
叶色突变体(mu) 0.2 0.03 0.045 152
①与WT相比,mu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填“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mu呼吸代谢未受到明显的影响,分析mu胞间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
②已知丙二醛含量与植物衰老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分析突变体叶色变化的原因,研究人员还分别测定了WT和mu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结果发现两者含量差异不大,该事实表明 。
18.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图1为肿瘤细胞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但某些时候肿瘤细胞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发生免疫逃逸。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治疗癌症的免疫新疗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B为 ,其激活过程需要肿瘤细胞和 细胞的参与。活化后的细胞B可依赖肿瘤细胞表面的MHC进行识别与结合,并将其裂解,释放出肿瘤抗原。
(2)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推测以下途径可能导致免疫逃逸的是______。
A.肿瘤细胞下调MHC的表达
B.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特异性抗原
C.肿瘤细胞高表达某些免疫抑制分子
D.肿瘤细胞劫持细胞毒性T细胞的线粒体
(3)CAR-T细胞是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一种T细胞,其表面安装的嵌合抗原受体(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CD19),如图2所示。CAR-T细胞疗法能防止 ,从而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研究人员欲进一步探究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分子机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IL-2、TNF-α是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
组别 T细胞种类 肿瘤细胞种类 IL-2的释放量 TNF-α的释放量
甲 CD19-CAR-T细胞 的肿瘤细胞 1.89% 0.20%
乙 细胞 有CD19的肿瘤细胞 30.10% 32.49%
综合上述信息和实验结果,概述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 。
19.薇甘菊被称为“植物杀手”,其杀手锏便是“死亡缠绕”。它十分善于攀爬,一旦攀附上其他植物,便快速蔓延并很快覆盖住附主,将其层层包裹,阻碍附主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它还会排放毒素抑制附主生长,继而导致附主死亡。即便是高达十余米的乔木,也难逃其魔爪。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薇甘菊种群数量时,首先应调查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常采用 法进行调查。
(2)薇甘菊具有长久性土壤种子库和地下营养体强大等特点,入侵后与当地植物在竞争 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薇甘菊入侵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其原因是 。
(3)薇甘菊排放毒素抑制附主,其传递的信息属于 信息。薇甘菊对附主种群的影响属于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4)科研人员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施药,30d后栽种经济作物甘薯进行综合防治薇甘菊,其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中只喷施化学药剂防治时,施药180d后的防治效果均比施药30d后的差,其可能的原因是 。从防治时效来看,防治效果较好的措施是 。
20.shRNA的双链区为两个短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由茎环(Loop)序列分隔形成发夹结构。双链区被酶切后会形成siRNA,siRNA与mRNA结合后诱导靶基因沉默。用shRNA可同时干扰KatB基因和KatC基因的表达。设计的shRNA基因表达载体及shRNA的结构如图1,KatB基因和KatC基因转录模板链的部分序列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注:RB和LB分别是T-DNA的右边界和左边界,35S为启动子,HPT为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分别表示50和100个碱基,且两个基因该区域的碱基序列相同。
(1)扩增shRNA基因序列时,DNA聚合酶在 阶段发挥作用。35S作为启动子,其主要功能是 。
(2)HPT基因表达的酶使细胞对抗生素(潮霉素)具有抗性。重组质粒转入受体菌后,需要向培养液中添加潮霉素,主要目的是 。
(3)设计shRNA基因的引物时,要在引物的 (填“3'端”或“5'端”)添加限制酶XhoⅠ和SpeⅠ的识别序列。设计shRNA基因序列时,①的转录模板链5'至3'的序列与②的 的序列相同,目的是 ,从而形成发夹结构,有利于其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为同时且高效干扰KatB基因和KatC基因的表达,①序列与KatB基因和KatC基因 (填“A”或“B”)区序列保持一致。
(4)用重组质粒对植物进行转化,获得转基因阳性的植株M和N,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植株M和植株N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原因可能是 。
三、实验题
21.某两性花植物果实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长形和圆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让结白色长形果实与结黄色圆形果实的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白色长形果实,F1自交后F2的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F2果实表型为白色长形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若F2果实表型为黄色长形的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2)该植物的粉花和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E/e和F/f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研究人员以纯合的粉花和红花为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粉花;F1自交,F2中粉花392株,红花89株。
①亲本粉花和红花的基因型分别为 ;若对F1的粉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F2表型为粉花的植株中纯合子占 。
②欲鉴定F2中红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方案: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B
6.D
7.D
8.D
9.B
10.C
11.D
12.B
13.C
14.C
15.B
16.B
17.(1) 基质 ATP和NADPH
(2) 光照强度 CO2浓度 曲线I光照强度高,提高了光反应速率,产生更多的ATP和NADPH,使暗反应速率加快,光合速率加快
(3) 非气孔因素 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O2的利用减少,故胞间CO2浓度升高 突变体叶色变化与丙二醛无关
18.(1) 细胞毒性T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
(2)ACD
(3) 免疫逃逸 无CD19 CD19-CAR-T 通过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上的CD19,激活并释放大量杀伤性细胞因子,从而裂解癌细胞
19.(1) 种群密度 样方
(2) 空间和资源 薇甘菊入侵会严重破坏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物种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简单,进而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 化学 密度
(4) 化学防治持效性短,薇甘菊种群容易恢复 氯氟吡氧乙酸+甘薯
20.(1) 延伸 驱动基因转录
(2)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菌
(3) 5'端 非转录模板链5'至3' 使shRNA的5'端与3'端的部分碱基互补配对 B
(4)植株N的KatC基因的mRNA不能完全被降解
21.(1) 4 黄色长形:黄色圆形=5:1
(2) eeFF、EEff 粉花:红花=3:1 3/13 实验方案:让F2中红花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红花),则红花植株为纯合子,若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或出现粉花或红花:粉花=3:1),则红花植株为杂合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