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辽宁省普通高中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初考试调研试题(1)
高三物理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 2、3、4章,选择性必修三,必修一】波、光、热、近代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共 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选对的
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即使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不会停止
C.将一块晶体敲碎,得到的小颗粒也是晶体
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2.力的合成和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幼儿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使小孩下滑得更快
B.斜劈顶角越小越容易钉进物体,是因为斜劈顶角越小,劈面给物体的压力越小
C.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平行于桥面的分
力,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
D.运动员做引体向上(缓慢上升)动作时,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
时觉得手臂用力大,是因为张开手臂产生的合力增大的缘故
3.a、b、c三个物体以相同初速度沿直线从 A运动到 B,若到达 B点时,三个物体的速度
仍相等,其中 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 ta,b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所用时间为 tb,c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为 tc;
ta,tb,tc三者的关系是
A.ta=tb=tc B.ta>tb>tc C.ta<tb<tc D.tb<ta<tc
4.在光滑的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 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 B,球的质量为 m,悬
绳与墙壁的夹角为 ,网兜质量不计。当网兜绳长逐渐变长的过程中
A.悬绳对足球的拉力不断变大
B.悬绳对足球的拉力不断变小
C.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不断变大
D.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5.如图所示,S为静止的点光源,M为与水平面成θ角的平面镜。若平面镜沿
水平方向作振幅为 A的简谐振动(平动),则点光源 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
虚像 S′的运动情况是
A.在 SS′连线上作振幅为 4Asin θ的简谐振动
B.在 SS′连线上作振幅为 2Asin θ的简谐振动
C.在水平方向上作振幅为 4Asin θ的简谐振动
D.在水平方向上作振幅为 2Asin θ的简谐振动
6.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 0℃升高到 10℃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
Δp1,当它由 100℃升高到 110℃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Δp2,则Δp1与Δp2之比是
A.1:1 B.1:10 C.10 :1 D.1:11
7.城市高层建筑建设施工,往往采用配重的方式把装修材料运送到高处,精简模型如图甲
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倾角为 37°的斜面,绕过顶端定滑轮的轻绳链接两小球 A、B(可
视作质点),质量分别为 M和 m,B小球被固定于地面上的锁定装置锁定,某时刻解除
锁定,安装在斜面底端的位移采集传感器采集到 A在斜面上下滑的位移 x与时间 t的二
次方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该图像的斜率为 k,不考虑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取 g = 10m/s2,
sin37° = 0.6,则 A与 B的质量之比为
k 3 k 5 k 2 k 3
A. B. C. D.
5 k 3 k 3 k 2 k
8.关于电荷的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 -.物体所带电荷量最小值为 1.6×10 19 C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9.甲、乙两个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振动图象可以断定
A.若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摆动,甲、乙两单摆摆长之比是 9:4
B.甲、乙两单摆振动的频率之比是 3:2
C.甲、乙两单摆振动的周期之比是 2:3
D.若甲、乙两单摆在不同一地点摆动,但摆长相同,则甲乙两单摆所在地点的重力加
速度之比为 9:4
10.如图所示为光线在 A、B、C三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介质 A的折射率比介质 B的折射率大
B.介质 B的折射率比介质 C的折射率大
C.若增大光线的入射角θ,在介质 A、B的分界面处可能会发生折射现象
D.若增大光线的入射角θ,在介质 B、C的分界面处可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
11.(6分)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O、A、B、C、D
几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0.1s,用刻度尺量得各段长度如下:OA=1.48cm,AB=1.91cm,
BC=2.31cm,CD=2.70cm。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小车在做 直线运动。(填“匀
加速”或“匀减速”)
(2)计数点 C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c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 m/s2 。(用逐差法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8分)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注射器活
塞上涂润滑油并插入针管,用细软管将针管小孔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密封一定质量气体,移动
活塞改变气体的体积和压强,气体体积由注射器刻度读取,气体压强由压强传感器读取。
x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
B.在活塞上涂润滑油目的只是为减小摩擦力
C.移动活塞应缓慢且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
D.若实验中连接传感器和注射器的软管脱落,可以立即接上继续实验
(2)交流实验成果时某同学发现各小组所测的 pV乘积并不相同,最主要的原因
是 。
1
(3)若要研究 p、V之间的关系,绘制图像时应选用 (选填“V-P”或“V ”)
P
作为坐标系。
(4)某小组实验操作无误,但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3)的图象不过坐标原点,如图乙
所示,图中V0代表 的体积。
13.(10分)
在图甲所示的密闭汽缸内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图乙是它从状态 A变化到状态 B
的 V-T图像。已知 AB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 O,气体在状态 A时的压强为 p= 1.0×105Pa,
在从状态 A变化到状态 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
热量为 Q=6.0×102J,求:
(1)气体在状态 B时的体积 VB。
(2)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ΔU。
14.(12分)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半球体 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2m的光滑球体 B放置在
墙壁和A之间,A和 B均保持静止,已知 A、 B球心的连线O 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A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1)画出 B的受力示意图;
(2)求出墙壁对 B的弹力大小;
(3)为保持 A和 B静止,求 应满足的条件。
15.(18分)
我国5G技术和应用居世界前列,无人驾驶汽车是利用先进的 5G技术制造的汽车。在
不少大城市已经使用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汽车上配有主动刹车系统,当车速超过
30km/h时,汽车主动刹车系统会启动预判:车载电脑通过雷达采集数据在 t0 0.6s内进行分
析预判,若预判汽车以原速度行驶后可能会发生事故,汽车会立即主动刹车。现有一无人驾
驶汽车正以 v1 36km / 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它的正前方相距 L 20m处有一大货车正以
v2 28.8km / 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取重力加速度 g 10m / s2,问:
(1)预判结束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2)若预判结束时,汽车立即开始以 a 4m / s2的加速度刹车,同时大货车开始减速行
驶,且刹车时大货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可 k=0.32,则要使两车不相撞,求汽车加速度 a
的取值范围。(计算出的数据请保留 3位有效数字)
辽宁省普通高中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初考试调研试题(1)
高三物理
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共 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选对的
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B A B ACD BCD BD
1.A 【解析】A.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r0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减小,当分
子间的距离小于 r0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增大,故 A符合题意;
B.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分子间就一直有热运动,因此水结成冰分子间的热运动
也不会停止,故 B不符题意;
C.将一块晶体敲碎不改变其性质,因此还是晶体,故 C不符题意;
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是对
的,如石墨和金刚石,故 D不符题意。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A。
2.C 【解析】A.幼儿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下滑的分力,而其重力不变,故 A
错误;
B.斜劈顶角越小越容易钉进物体,是因为斜劈顶角越小,劈面给物体的压力越大,
故 B错误;
C.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汽
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减小,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故 C正确;
D.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与双臂竖直平行时比较,合力不变,随着夹角越大,其分
力越大,故 D错误。
故选 C。
3.D 【解析】设三者的初速度为 v,AB之间的位移为 x,根据
x t x x xt , a , tb , tc
v va vb vc
而根据题目的分析可知,A做匀速运动 va v,B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直到速度为 v,
那么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时刻的速度都大于等于 v,所以 vb v,C先匀减速,后匀加
速直到速度为 v,那么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时刻的速度都小于等于 v所以 vc v,所以
vc va vb
所以 tc tb ta
故选 D。
4.B 【解析】足球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平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运用合成法,根据平衡条件有:
T mg
cos
N mg tan
如果增大悬绳的长度,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减小,拉力 T减小;支持力 N减小,
故 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点睛】足球受重力、墙壁的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悬绳
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增大悬绳的长度,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由此分
析各力变化的情况。
5.B 【解析】假设平面镜的速度为 v,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则知虚像
S′在 SS′连线上振动;将平面镜的运动分解为平行镜面和垂直镜面的两个分运动;平
行镜面的分运动对像没有影响,垂直平行镜面的分运动的速度为 vsinθ;由于物距等
于像距,故像的速度总是平面镜垂直镜面的分运动的速度的 2倍,为 2vsin θ,故像
的振幅为 2Asin θ,故选 B。
6.A 【解析】气体发生等容变化,这四个状态在同一条等容线上,因为Δt相同,所以 p也
相同。故选 A。
7.B 【解析】解除锁定后,沿绳方向上对 A、B和绳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mg M m a
对 A由运动学规律有
x 1 at 2
2
结合图像斜率 k
1
a,即 a 2k ,联立解得
2
M k 5
m 3 k
故选 B。
8.ACD 【解析】ABC -.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为 1.6×10 19 C,并提出了
电荷量子化的观点,故 AC正确;B错误;
D.任何带电物体的所带的电荷量都是 e的整数倍,故 D正确。
故选 ACD。
9.BCD 【解析】ABC.根据图像可知,单摆振动的周期关系
3T甲 T2 乙
所以周期之比为
T甲 2
T乙 3
频率为周期的反比,所以频率之比
f甲 3
f乙 2
若甲乙在同一地点,则重力加速度相同,根据周期公式
T 2 l
g
所以摆长之比为 4:9,A错误 BC正确;
D.若在不同地点,摆长相同,根据
T 2 l
g
得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9:4,D正确。
故选 BCD。
10.BD 【解析】A.光线从 B射向 A时发生了全反射,可知介质 A的折射率比介质 B的
折射率小,故 A错误;
B.光线从 B射向 C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介质 B的折射率比介质 C的
折射率大,故 B正确;
C.由图可知,当入射角为θ时光线已经在 AB界面发生了全反射,则增大光线的
入射角θ,在介质 AB的分界面处将仍然发生全反射,不可能发生折射现象,故 C
错误;
D.若增大光线的入射角θ,则在 BC界面的入射角变大,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
能在介质 B、C的分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现象,故 D正确。
故选 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
11. (6分) 匀加速----2 分 0.25 ----2分 0.41----2分
【解析】(1)[1]由题中数据可算得
AB OA 0.43cm
BC AB 0.40cm
CD BC 0.39cm
即连续且相等的时间段内的位移差基本相等,且位移差为正值,说明小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
(2)[2]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
v BC CDC 0.25m/s2T
(3)[3]小车的加速度
a (BC CD) (OA AB) 2 0.41m/s
2
(2T )
1
12.(8分)(1)C (2)密封的气体质量不同 (3) p (4)传感器与注射器之间气体
V
【解析】(1)[1]A.本实验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比例关系,单位无需统一为国际单位,
故 A错误;
B.为了防止漏气,应当在注射器活塞上加润滑油,来增加连接处密封性,故
B错误;
C.移动活塞要缓慢;实验时,不要用手握住注射器,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恒
温条件,故 C正确;
D.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之间的连接管脱落后,气体质量变化了,应该重新做
实验,故 D错误。
故选 C;
pV
(2)[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可知,常数 C与质量有关,交流实验成果时
T
某同学发现各小组所测的 pV 乘积并不相同,说明密封的气体质量不同
pV
(3)[3]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C可知,若是选 p V 作为坐标系,得到的是
T
1
双曲线;若是选 p 作为坐标系,将会得到一条延长线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V
1
后者更方便且直观,便于分析问题,所以选 p 作为坐标系。
V
pV 1
(4)[4]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可知,实验数据画出的V p图线是过坐标T
原点的直线,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
V 1乙所示的 p图线不过坐标原点,该图线的方程为
V 1 k V
p 0
说明试管中的气体的体积小于实际的封闭气体的体积,结合实验的器材可知,
图中V0代表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位的气体体积。
13.(10分)(1)8 10 3m3;(2) 400J
解:(1)由题意可得
VA V B
TA T
(3分)
B
解得
V 8 10 3B m
3
(2分)
(2)在从状态 A变化到状态 B的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对外界做功为
W p VB VA 200J (3分)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U Q W 400J (2分)
2
14.(12分)(1)见解答部分; (2) 2mg tan ; (3) 1≥ ≥ tan
3
解:(1)以球 B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墙面对 B的支持力与半球 A对球 B的支持力,如
图所示 (2分)
(2)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墙壁对 B的弹力大小为
N 2mg tan (2分)
(3)对 A受力分析可知
NA cos mg N
'
(2分)
NA sin N
'≤0 (2分)
解得
2≥ tan (2分)
3
所以 应满足的条件为
1 2≥ ≥ tan (2分)
3
15.(18分)(1)18.8m;(2)1.74m/s2 a 4.00m/s2
解:(1) t0 0.6s内,汽车和大货车行驶的位移分别为
x1 v1t0 6m (2分)
x2 v2t0 4.8m (2分)
预判结束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x0 L x1 x2 18.8m (2分)
(2)设汽车刹车总时间为 t1,则有
0 v1 at1 (2分)
解得
t1 2.5s (2分)
大货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kg 3.2m/s 2 (2分)
大货车刹车总时间为
t 0 v 22 2.5s t (2分) a 1
所以大货车先停下来。
设汽车的刹车位移为 x3,大货车的刹车位移为 x4,根据运动学规律有
0 v21 2ax3
0 v22 2a x4 (2分)
要使两车不相撞,应满足
x3 x4 x0
解得
1.74m/s2 a 4.00m/s2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