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 集合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一章 §1 1.3 第2课时 全集与补集 课件--2026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一章 §1 1.3 第2课时 全集与补集 课件--2026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0 10:12:05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 集合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2课时 全集与补集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了解全集的含义及符号表示.(重点) 2.理解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重点、难点) 3.会用Venn图、数轴进行集合的运算. (重点) 1.通过补集的运算,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2.借助集合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归类,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1.全集的含义是什么?
2.补集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 UA”的含义?
4.如何用Venn图表示 UA?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1.全集:在研究某些集合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的集合叫作_____,常用符号__表示.全集包含所要研究的这些集合.
思考1.在集合运算问题中,全集一定是实数集吗?
[提示] 全集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只包含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的元素,所以全集因问题的不同而异.
全集
U
2.补集:(1)定义:设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即A U),则由U中___________ 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U中子集A的补集,记作 UA.
(2)符号: UA=________________.
(3)Venn图
所有不属于
{x|x∈U,且x A}
(4)补集的性质
①A∪( UA)=__.
②A∩( UA)=___.
③ UU=___, U =U, U( UA)=__.
④( UA)∩( UB)= U(A∪B).
⑤( UA)∪( UB)= U(A∩B).
思考2. UA,A,U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A U, UA U,A∪( UA)=U,A∩( UA)= .
U
A
体验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数集问题的全集一定是R. ( )
(2)集合 BC与 AC相等. ( )
(3)A∩ UA= . ( )
(4)一个集合的补集中一定含有元素. ( )
×
×
√
×
体验2.设全集U={1,2,3,4,5,6},M={1,3,5},则 UM=____________.
{2,4,6} [因为全集U={1,2,3,4,5,6},M={1,3,5},所以 UM={2,4,6}.]
{2,4,6}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类型1 补集运算
【例1】 【链接教材P10例7】
已知全集U,A={x|2
3},B={x|4≤x<6},求 UB.
[解] 因为A={x|2
3},如数轴:
所以U=A∪( UA)={x|x>2},
所以 UB={x|2
【教材原题·P10例7】
例7 设全集U={x|x是小于10的正整数},A={2,4,6,8},B=
{2,3,5,7},求 UA, UB.
[解] 依题意知U={1,2,3,4,5,6,7,8,9},因为A=
{2,4,6,8},B={2,3,5,7},所以 UA={1,3,5,7,9}, UB={1,4,6,8,9}.
反思领悟 求集合补集的两种方法
(1)当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直接用定义或借助Venn图求解;
(2)当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的连续实数集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求解.
[跟进训练]
1.(1)设集合A=,B={2,4},则 AB=( )
A.{2,4} B.{0,1,3,5}
C.{1,3,5,6} D.{0,1,3,5,6}
(2)设全集U={1,2,6,8,9},集合A={1,|a-6|,9}, UA={6,8},则a的值是( )
A.4 B.8
C.-4或8 D.4或8
√
√
(1)C (2)D [(1)因为A={1,2,3,4,5,6},所以 AB={1,3,5,6},故选C.
(2)A= U( UA)={1,2,9}={1,|a-6|,9},
∴|a-6|=2,解得a=4或8,故选D.]
类型2 交、并、补的综合运算
【例2】 【链接教材P10例8】
设全集为R,A={x|3≤x<7},B={x|2
[解] 把全集R和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由图知,A∪B={x|2
∴ R(A∪B)={x|x≤2,或x≥10},
∵ RA={x|x<3,或x≥7},
∴( RA)∩B={x|2
【教材原题·P10例8】
例8 设全集U=R,A={x|x<5},B={x|x>3},求:
(1) R(A∩B);
(2) R(A∪B);
(3)( RA)∩( RB);
(4)( RA)∪( RB).
[解] (1)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如图1-12),则
A∩B={x|x<5}∩{x|x>3}={x|3<x<5},所以
R(A∩B)={x|x≤3,或x≥5};
(2)由图1-12可知A∪B={x|x<5}∪{x|x>3}=R,所以 R(A∪B)= ;
(3)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 RA, RB(如图1-13),即 RA={x|x≥5}, RB={x|x≤3},所以( RA)∩( RB)={x|x≥5}∩{x|x≤3}= ;
(4)由图1-13可知
( RA)∪( RB)={x|x≥5}∪{x|x≤3}={x|x≤3,或x≥5}.
反思领悟 解决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技巧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借助Venn图来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则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进行交、并、补集的运算.解答过程中要注意边界是否能够取到.
[跟进训练]
2.(1)已知U={1,2,3,4,5,6,7,8},A={1,3,5,7},B=
{2,4,5},则 U(A∪B)=( )
A.{6,8} B.{5,7}
C.{4,6,7} D.{1,3,5,6,8}
(2)设集合A={x|1
A.(1,4) B.(3,4)
C.(1,3) D.(1,2)∪(3,4)
√
√
(1)A (2)B [(1)∵A∪B={1,2,3,4,5,7},
∴ U(A∪B)={6,8}.
(2)∵ RB= (-∞,-1)∪ (3,+∞),∴A∩( RB)=(3,4).]
类型3 与补集有关的参数值(范围)的求解
【例3】 设全集U=R,A=,B={x|-2
[解] 法一: UA==,
∵ ( UA)∩B= ,
∴-m≤-2,∴m≥2.
法二:A=,由( UA)∩B= ,得A B,
∴-m≤-2,∴m≥2.
[母题探究]
1.若将本例中的“( UA)∩B= ”改为“( UA)∩B=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由已知得 UA=, UA B,所以-m≥4,解得m≤-4.
[解] 由已知得,A=,A B,所以-m≤-2,解得m≥2.
2.若将本例中的“( UA)∩B= ”改为“( UB)∪A=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若将本例中的“( UA)∩B= ”改为“( U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由例3知,当( UA)∩B= 时,m≥2,所以当( UA)∩B≠ 时,m<2.
反思领悟 1.要注意下面五个关系式A∩B=A,A∪B=B, UA UB,A∩( UB)= ,( UA)∪B=U都与A B等价.
2.解决此类问题时,可根据集合运算结果,利用Venn图或数轴直观展示各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或不等式)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
1.(教材P11练习T1改编)设集合U={1,2,3,4,5,6},M={1,2,4},则 UM=( )
A.U B.{1,3,5}
C.{3,5,6} D.{2,4,6}
C [∵U={1,2,3,4,5,6},M={1,2,4},∴ UM={3,5,6}.]
2.已知全集U={1,2,3,4,5},M={1,2},N={2,5},则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3,4,5} B.{1,3,4}
C.{1,2,5} D.{3,4}
√
D [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U(M∪N).
∵M∪N={1,2,5},
又U={1,2,3,4,5},
∴ U(M∪N)={3,4}.]
3.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2,5},则N∪ UM=( )
A.{2,3,5} B.{1,3,4}
C.{1,2,4,5} D.{2,3,4,5}
√
A [由题意知, UM={2,3,5},又N={2,5},所以N∪ UM=
{2,3,5},故选A.]
4.已知全集U=R,M={x|-1
{x|x<1,或x≥2} [∵U=R, UN={x|0
∴N={x|x≤0,或x≥2},
∴M∪N={x|-1
{x|x<1,或x≥2}
5.已知全集U={2,0,3-a2},U的子集P={2,a2-a-2}, UP={-1},则a=________.
2 [由题意知,-1∈U,-1 P.
∴
解得a=2.]
2
章末综合测评(一) 动量守恒定律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14
15
课时分层作业(五) 全集与补集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1,2,3,4,5,9},B={x|∈A},则 A(A∩B)=( )
A.{1,4,9} B.{3,4,9}
C.{1,2,3} D.{2,3,5}
D [因为A={1,2,3,4,5,9},B={x|∈A},
所以B={1,4,9,16,25,81},
则A∩B={1,4,9}, A(A∩B)={2,3,5}.
故选D.]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2.如图所示,U是全集,A,B是U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A∩( UB) B.B∩( UA)
C. U(A∩B) D. U(A∪B)
√
B [阴影部分表示A以外的部分与B的交集,故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B∩( UA).故选B.]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3.(教材P11练习T2改编)已知集合P={x|x>0},Q={x|-1
A.{x|x>-1} B.{x|0
C.{x|-1
√
C [因为P={x|x>0},
所以 RP={x|x≤0},
因为Q={x|-1
所以( RP)∩Q={x|-1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4.已知全集U={1,2,a2-2a+3},A={1,a}, UA={3},则实数a等于( )
A.0或2 B.0
C.1或2 D.2
√
D [由题意,知则a=2.]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5.已知集合A={x|x
A.{a|a≤1} B.{a|a<1}
C.{a|a≥2} D.{a|a>2}
√
C [ RB={x|x≤1,或x≥2},如图所示.
∵A∪( RB)=R,∴a≥2.]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6.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 ( UA)∪B为__________.
{0,2,4} [∵ UA={0,4},∴( UA)∪B={0,2,4}.]
{0,2,4}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7.已知全集U={x|1≤x≤5},A={x|1≤x
2 [∵A∪( UA)=U,
∴A={x|1≤x<2}.
∴a=2.]
2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8.设U={0,1,2,3},A={x∈U|x2+mx=0},若 UA={1,2},则实数m=________.
-3 [∵ UA={1,2},
∴A={0,3},
∴9+3m=0,∴m=-3.]
-3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
9.(源自人教B版教材)已知U={x∈N|x≤7},A={x∈U|x2≤7},B={x∈U|0<2x≤7},求 UA, UB,( UA)∪( UB), U(A∩B).
[解] 不难看出
U={0,1,2,3,4,5,6,7},A={0,1,2},B={1,2,3}.
因此 UA={3,4,5,6,7}, UB={0,4,5,6,7},
( UA)∪( UB)={0,3,4,5,6,7},
U(A∩B)={0,3,4,5,6,7}.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0.已知集合A={x|x2+ax+12b=0}和B={x|x2-ax+b=0}满足( UA)∩B={2},A∩( UB)={4},U=R,求实数a,b的值.
[解] ∵( UA)∩B={2},∴2∈B,∴4-2a+b=0. ①
又∵A∩( UB)={4},∴4∈A,∴16+4a+12b=0. ②
联立①②,解得
√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1.(多选)设全集U={1,3,5,7,9},集合A={1,|a-5|,9}, UA={5,7},则a的值是( )
A.2 B.-2
C.8 D.-8
AC [∵A∪( UA)=U,∴|a-5|=3,解得a=2或8.]
√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2.已知M,N为集合I的非空真子集,且M,N不相等,若N∩ IM= ,则M∪N等于( )
A.M B.N
C.I D.
√
A [因为N∩ IM= ,所以N M(如图),所以M∪N=M.]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3.已知U={1,2,3,4,5,6,7},A={2,4,5},B={1,3,5,7},则A∩( UB)=________,( UA)∩( UB)=________.
{2,4} {6} [∵U={1,2,3,4,5,6,7},A={2,4,5},B={1,3,5,7},
∴ UA={1,3,6,7}, UB={2,4,6}.
∴A∩( UB)={2,4,5}∩{2,4,6}={2,4},
( UA)∩( UB)={1,3,6,7}∩{2,4,6}={6}.]
{2,4}
{6}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4.已知全集U={不大于20的素数},若M,N为U的两个子集,且满足M∩( UN)={3,5},( UM)∩N={7,19},( UM)∩( UN)={2,17},则M=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
{3,5,11,13} {7,11,13,19} [法一:U={2,3,5,7,11,13,17,19},如图,所以M={3,5,11,13},N={7,11,13,19}.
法二:因为M∩( UN)={3,5},
所以3∈M,5∈M且3 N,5 N.
{3,5,11,13}
{7,11,13,19}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又因为( UM)∩N={7,19},
所以7∈N,19∈N且7 M,19 M.
又因为( UM)∩( UN)={2,17},
所以 U(M∪N)={2,17},
所以M={3,5,11,13},N={7,11,13,19}.]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5.我们知道,如果集合A U,那么U的子集A的补集为 UA={x|x∈U,且x A}.类似地,对于集合A,B,我们把集合{x|x∈A,且x B}叫作A与B的差集,记作A-B.例如,A={1,2,3,5,8},B={4,5,6,7,8},则A-B={1,2,3},B-A={4,6,7}.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若U是高一(1)班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A是高一(1)班女同学组成的集合,求U-A及 UA;
(2)在右列各图中,分别用阴影表示集合A-B;
(3)如果A-B= ,那么A与B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解] (1)U-A={x|x是高一(1)班的男同学},
UA={x|x是高一(1)班的男同学}.
(2)阴影部分如图所示.
(3)若A-B= ,则A B.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谢 谢!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 集合
2 常用逻辑用语
3 不等式
4 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二章 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函数
3 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4 函数的奇偶性与简单的幂函数
第三章 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
1 指数幂的拓展
2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 指数函数
第四章 对数运算和对数函数
1 对数的概念
2 对数的运算
3 对数函数
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5 信息技术支持的函数研究
第五章 函数应用
1 方程解的存在性及方程的近似解
2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模型
第六章 统计
1 获取数据的途径
2 抽样的基本方法
3 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
4 用样本估计总体数字特征
第七章 概率
1 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
2 古典概型
3 频率与概率
4 事件的独立性
第八章 数学建模活动(一)
1 走进数学建模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3 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过程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