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10: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年高三年级9 月质量监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
桥有几种跨法。最普通的是像条板凳,在两个桥墩上,横跨着桥身,叫作“梁”,因而这种桥叫作“梁桥”。它的特点是:梁是笔直的而且是平放在桥墩上面的。梁上有重量时,它就向下弯曲,它的内部就处处受力。如把梁切断来看,断面的上部受“压力”,下部受“拉力”,因此用来做梁的材料,必须同时有“抗压”和“抗拉”的强度。但是,任何材料的这两种强度都是不一样的,如用石块做梁,跨度过大,则抗拉强度不足,可使下面断裂,但其抗压强度还未充分发挥;用钢料做梁,抗拉又大于抗压。可见,任何材料做成梁式的桥,都是不经济的,这就使梁桥的跨度,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扩大跨度,可以变更梁在桥墩上的安置形式,来增加梁的强度。一种形式是把梁放在三个或更多的桥墩上,使它从一个桥墩,连续到几个桥墩,因而每一孔梁上的重量就可由其他各孔的连续梁来共同担负,这就可尽量平衡梁内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差距。这种桥名为“连续梁”,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武汉长江大桥的钢梁就是这种形式。
但是,更彻底的扩大跨度的方法,是把造桥材料做成一种型材,使它强度得到充分发挥而毫无浪费。比如把石料做成一种像瓦片的形式,在那里面,处处都是压力而无拉力,而把钢料做成一种像晒衣绳的形式,在那里面,处处都是拉力而无压力。瓦片式的桥叫作“拱桥”,晒衣绳式的桥叫作“悬桥”。
拱桥的“拱”就是弯曲的梁,因为这一弯,就把梁内的拉力全部改变为压力了。同是石料,做成拱桥,它的跨度就比梁桥大得多,而且可用石块拼砌,不像梁桥要受块石长度的限制。云南省建成的开远长虹石拱桥,跨度长达114 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桥。钢筋混凝土的拱桥,跨度已达264米(瑞典),而钢料做成的拱桥,跨度更达到503米(澳大利亚悉尼港)。
悬桥是吊起来的梁桥。在那里,许多小跨度的梁,不是个个放在桥墩上,而是一齐吊挂在几根很长的钢丝绳绞成的钢缆上,使这许多小跨度连接成为一个大跨度。钢缆挂在两旁桥墩上的桥塔上,钢缆的两头锚碇在两岸。这样,全桥重量,最后都传到钢缆,而使它下坠,弯成曲线。钢缆在下弯时,内部全受拉力,而钢丝绳的抗拉强度却正是一切材料中的最高的。因此,悬桥的跨度不但比梁桥大,而且可以大大超过拱桥,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桥。现在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就是悬桥,跨度已达1299米(美国纽约)。
可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形式层出不穷,桥的跨度是可以越来越大的。将来的桥,连山越海,一定能把任何“天堑”变通途!
(摘编自茅以昇《桥梁史话》)
【注】此文最初发表于1962年7月27 日《武汉晚报》。
材料二:
先民创造独木桥时,桥梁的历史便开始了。两墩架一梁,成了人类桥梁史上最简洁、最经典的造型,这便是“梁桥”。若要增大跨度,这种桥梁就必须进化,连续梁桥由此诞生。由于梁体连续不间断,前后的弯曲互相约束,因此桥身难以被“折断”。我国最早跨越长江的桥梁——武汉长江大桥即采用连续梁结构。而建成于11年后的南京长江大桥,则是长江上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大桥,最大跨度达160米。
面对陡峭的崖壁、湍急的水流或是桥下交通的需要,竖直的桥墩已然无处安放,人们需要一种一跨而过的桥梁,比如“拱桥”。拱桥的形象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标配,也是诗词歌赋中的经典意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一座现代拱桥,根据桥面与主拱拱圈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拱桥。“拱”结构在自重和桥面荷载的作用下,向两端底座释放“张力”。两端的底座不仅要在竖向上托起桥身,还必须提供横向推力,牢牢抵抗住“拱”的变形,从而提高了拱桥的跨越能力。在中承式和下承式拱桥中,工程师们还能在拱和梁的交点间固定一“系杆”,以其拉力代替两端底座的推力,是为“系杆拱”。系杆的存在让拱桥的底座不再需要提供横向推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大为提高。如今,拱桥的跨度已达575米,而接下来登场的角色,将帮助中国人突破1000米的跨度大关。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摆渡还是黄浦江两岸来往通行的唯一途径。随着上海的发展,修建一座跨江大桥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当时的中国,还从未有桥梁达到400米的跨度。同济大学的李国豪校长和项海帆教授力主自行建造这座“黄浦江第一桥”。1991 年,以不到日本团队所提方案一半的造价,上海南浦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开启了我国自主建设超大跨度桥梁的先河。这座大桥的两端伫立着两座约50层楼高的高塔,两塔与桥面以180根钢索相连,如同一根根倾斜的钢铁琴弦,是为“斜拉桥”。由于根根拉索向上提拉,竭力阻止梁体向下弯曲,如同有了一个个“隐形桥墩”,极大地提高了桥梁的跨度潜力。现代斜拉桥从诞生日起,仅用50余年时间,便完成了千米跨度的跨越。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河谷纵横,从前,人们往往依靠索桥或吊桥跨越障碍。这种桥梁今天已达1700米的跨度,成为桥梁界的王者,这就是现代悬索桥。高耸的桥塔、弯曲的主索、坚实的锚碇,组成了它最基本的承重体系,也是它最鲜明的外形特征。和古老的索桥不同,现代悬索桥拥有格外坚韧的主缆。以位于贵州的坝陵河大桥为例,其主缆以直径5.25毫米的高强钢丝为基本材料,91根为一束,208束为一缆,双缆并行,足以承载近万吨的钢梁。尽管悬索桥和斜拉桥都是索桥,但悬索桥的吊索垂直于桥面,无论其跨度多大,都不会产生挤压梁体的水平轴力。根据学者们的推算,悬索桥的跨度至少能达到5000米,实在令人咋舌。
回顾中国桥梁的建造历史,我们曾领先于世界,也曾落后于他人。虽然充满坎坷和波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却从未停下脚步。近百年来,他们不断突破地理、地质、技术、成本等条件限制,即便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也能创造出新的技术,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
(摘编自《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汉长江大桥采用“连续梁”设计,梁内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因相互平衡而抵消,桥身因此十分坚固。
B.作为石拱桥的代表,云南省开远长虹桥的跨度达到114米这一极限值,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桥。
C.拱桥“系杆”的拉力能替代两端底座的横向推力,提升地形适应性,但“系杆”并不适用于所有拱桥。
D.现代悬索桥充分利用钢索的材料特性,拥有格外坚韧的主缆,其鲜明的外形特征比斜拉桥更完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板凳”“瓦片”“晒衣绳”等常见事物阐释桥梁原理,化抽象为具象,使文章通俗易懂。
B.材料二引用杜牧名句,展现拱桥的文化意象,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C.材料二以讲述南浦大桥的故事引出斜拉桥这一新话题,由此展开对其工作原理、优势等的介绍。
D.材料二列举若干数据介绍坝陵河大桥,强调了悬索桥的主缆强度是跨度突破5000米的核心条件。
3.如果给材料二的前四个自然段各拟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独木成桥 ②气贯长虹 ③千米跨越 ④索向无敌
B.①架梁为桥 ②长虹卧波 ③钢铁琴弦 ④跨度王者
C.①多墩一梁 ②一跨而过 ③隐形桥墩 ④索越千山
D.①造型经典 ②飞虹贯壑 ③纤索擎天 ④现代悬索
4.两则材料同为科普文章,写作意图却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谈谈赵州桥的拱桥形式相较于石梁桥形式有哪些优点。(6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节选自茅以昇《中国石拱桥》)
答: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日杂记①
丁 玲
到麻塔去
也许你会以为我在扯谎,我告诉你我是在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寂静的山沟里行走。遍开的丁香,成团成片地挂在两边陡峻的山崖上,将崖石染成淡淡的紫色。狼牙刺刚吐出嫩绿的叶,泰然地盘踞在路的两边,充满守护山林的气概。我们的行程是新奇而愉快的。
快黄昏了,我们要去的麻塔村该到了吧
果然,在路上我们发现了新的牲口粪。不远,我们听到了吆牲口的声音,再转过一个山坡,错落的窑洞和柴草堆便出现在眼前。
这时,从窑上面转出一群羊,又从树底下赶出一群羊。拦羊的娃娃用铲子使劲地抛着土块。羊栏里是挤来挤去的羊群,我们便跟到羊栏边去瞧着。
“嘿,今年羊羔下得倒不少,可就前个夜里叫豹子咬死了几个。”忽然一个陌生声音从背后传来。回过头来,我们看见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站在身后,瘦瘦的个子,微微有点伛偻,有着一副高尔基式的面型和胡须。
得知我们找茆村长,他热情地说:“我就是村长,叫茆克万,嘿,回窑里来坐,同志!你们从乡上来,走熬了吧 望儿媳妇,快烧水给同志喝!”
老村长
老村长安排我们在他家住下。晚上,我和村长婆姨聊了很多村子里的事,对老村长一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村长婆姨是个柳拐子②,四肢伸不直,头发枯黄稀少。她和我拉起家常:“他是个好人,勤俭、忠厚;命可不济,我跟他没几年就犯了病,又没有个儿花女花,一辈子受熬煎。我们抚养了一个孩子叫望儿。媳妇去年才娶过来。”
老村长六十三岁了,一辈子种庄稼,革命后才有了一点地,慢慢把生活熬得好了一点。但他思想里没有一丝享受的念头,他说:“咱是本分人,乡长怎样讲,咱就怎样办,革命给了我好日子,我就听革命的话。”因为他人平和、公正、能吃苦,所以全村的人都服他。他们说:“老村长没说的,是好人,咱们都听他。”他人老了,刨不了梢,可是从早到晚都不停,务瓜菜,喂牲口。他劝别人勤开地,一籽下地,万籽归仓,干啥也顶不上务庄稼。
他是一个有办法的人。麻塔村年时还有吵架的事,今年就没有了。二十九家人有二十五辆纺车,是二乡妇纺最好的村子,荒地已经开了一百五十垧。他立有村规,要是有谁犯了规,躺在家里不动弹,就把他送到乡上当二流子办。全村人对他领导的意见证明了乡长告诉我的话没有错:“茆克万是二乡最好的一个村长。”
看谁纺得好
还是前年的时候,老村长到南区合作社领了第一部纺车给他婆姨。这时全村只有一个从河南来的瞎子老婆会纺,她便被请到村长家里来当教员了。这事真新鲜,村子上婆姨们都来瞧,村长就劝说,大家便也拿这车子来学,一下便会了六七个人。一连串大家都去领纺车。纺线的热潮就来了。这时的工资是纺一斤线给一斤棉花,纺五斤线合作社还奖一条毛巾。大家都嚷着利大得太,冬天都穿了新棉衣,也换了被头。去年纺的人便更多了。
可是今年大家都有了意见,工厂提高质量标准,头等线才能拿一斗米工资,而纺头等线的人太少。大家觉得工厂评得不公平。
我们看了她们的线,实在不很好,发现是车子太简陋。于是替她们修车子。可有人觉得不习惯,又改了回去。我们和老村长商量后,决定开一个全村的妇纺竞赛会。
一吃过午饭,婆姨们像赶庙会一样笑着嚷着来到茆丕荣家院子。老太婆们也拿着捻线锤子赶来看热闹。小孩们更一堆挤在这里瞧,一堆挤在那里瞧。
老村长讲话了:“……咱们的线纺得不好,织的布就不耐穿,工资就低。今日个大家比赛,看谁家纺得快、纺得匀。纺得好的有奖品,还要她把门道讲给大家听……”
一听到老村长命令动手,二十五辆车子一同转动起来了。纺车手都紧张地、用心地抽着摇着。贺光勤家是村里纺得最好的,但她的车子没修好,纺着纺着弦线断了。
茆丕荣的机子在屋子里也踏开了。二十四个头呢,一天能纺二斤。她婆婆也参加了比赛。
车子转动的声音搅成了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跳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
时间到,村长宣布比赛结束,把线团收去称重评判。评判的结果,几个车子修理好了的都有了进步,棉条卷得好的线都纺得比较匀。大家这才相信纺线线有很多门道,都争着要我们帮助她们修理车子,卷棉花条。这天下午到晚上,我们一刻也不得闲。
五月的夜
王丕礼的婆姨招待我们吃了非常鲜美的酸菜洋芋糊糊下捞饭。饭后,王丕礼很有兴趣地说:“走,找茆丕珍去!他是个快活人,会编,会唱,会说笑话,会吹管子!”我们都从炕上跳了下来。
院子里凉幽幽的,微风摆动着几棵榆树和杨柳,它们愉快地发出颤动的声音。转过一个小弯,管子的声音便从夜空中传来,还没有调好的胡琴声也听到了。原来已经有好些人都集聚在茆丕珍家里了。
我的同伴都是唱歌的能手,他们一跨进窑门便和着那十字调唱起来了:
太阳光,金黄黄,照遍了山岗……
茆丕珍便吹得更有劲了。老高横下那胡琴,挪出空地方来。
这几个青年人都是这庄子上的好劳动,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起初他们有些羞涩,但等我的同伴们一开头,他们也跟着唱起来,唱了一个又唱一个,唱了新编的又唱旧的。
这些《顺天游》《走西口》《五更调》实在使我们迷醉,使我们不愿离开他们,离开这藏有无穷歌曲的乡村。
这样的夜晚美好而短暂。夜深了,他们用管子吹到门口送我们下坡。习习的凉风迎着我们,天上的星星更亮了。好像刚从一个甜美的梦中醒来,又像是正往一个轻柔的梦中去。啊!这舒畅的五月的夜啊!
三天过去了,我们匆忙地踏上归途。遍山漫开的丁香,摇动它紫色的衣裳,把我们送出沟来。
我们也只以默默的注视回报它,而在心里说:“几时让我们再来。”
一九四四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1944年,作家丁玲积极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与爱人陈明、画家石鲁三人到延安的柳林区第二乡麻塔村采访开荒与妇纺工作,写下这篇纪实散文。
②柳拐子:大骨节病患者,关节骨在胳膊、手指、腿的地方暴出,像柳树的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尾处着意描写紫色的丁香,以此暗指麻塔村的村民,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象征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老村长性格平和而且公正、能吃苦,干活样样带头,立下村规以约束懒惰者,是让麻塔村村民信服的领导者。
C.“我们”离开麻塔村时恋恋不舍,并在心里默念着“几时让我们再来”,主要是被村民唱的《顺天游》等歌曲吸引。
D.文章使用“婆姨”“利大得太”等陕北方言,鲜活呈现出当地的人情风貌,洋溢着浓郁的陕北地域气息。
7.关于妇纺竞赛会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村长召集开展此次妇纺竞赛,体现了基层干部以实践化解矛盾、推动生产的务实作风。
B.贺光勤家因纺车弦线断裂而影响了比赛,这一细节突显了工具改良对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作用。
C.老村长是妇纺竞赛会的组织者、主持者,也是最终的评判者,在竞赛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D.纺车转动声、村民议论声与孩童笑闹声交织的场景描写,渲染出紧张而欢快的集体劳动氛围。
8.文中“五月的夜”部分写的是村民的一次娱乐活动,请简要谈谈其对文章整体内容、主题的作用。(6分)
答:
9.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行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建炎四年,金人攻常州,(岳)飞四战皆捷。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大破之,遂复建康。飞严饬部伍,不扰居民,避寇者多赖以免。乃以为通、泰镇抚知泰州。飞辞,乞淮东一重难任使,收复本路州郡,乘机渐进,使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次第而复。不听。
绍兴二年,贼曹成拥众十余万,据道、贺二州。命飞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成闻飞至,惊曰:“岳家军来矣。”即遁。追至贺州,破之。成乃自桂岭置砦至北藏岭,连控隘道,以众十余万守蓬头岭。飞部八千人,一鼓登岭,破其众,成奔连州。飞谓部将曰:“成党散去,追而杀之,则胁从者可悯,纵之则复聚为盗。今遣若等诛其首而抚其众,慎勿妄杀,累上保民之仁。”进讨成,成走邵州。三年,命飞平虔、吉、循、梅及建昌、邵武诸郡。飞至虔贼彭友悉众迎战飞挥兵即马上擒之余党退保固石洞。飞遣死士疾驰登山,贼众乱,呼丐命。飞令勿杀,受其降,皆破降之。初,帝以隆祐太后震惊之故,密令飞屠虔城。飞力请寻首恶而赦胁从,帝许焉。虔人感其德,绘像祠之。
(节选自《历代名臣言行录》)
材料二: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迎二圣①,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材料三:
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 过此,因留于壁。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节选自岳飞《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
材料四:
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岳先生,我宋之吕尚②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
(节选自文天祥《回岳县尉③》)
【注】①二圣:指被金兵掳走的宋徽宗和宋钦宗。②吕尚:姜子牙。③岳县尉:岳飞曾孙岳觌,任处州庆元县尉。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飞至虔A贼彭友B悉众C迎战D飞E挥兵即马上□擒之□余党H退保固石洞。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设伏牛头山”与《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省略成分与倒装类型相同。
B.次第,指依次,与《声声慢(寻寻觅觅)》“这次第”的“次第”意思不同。
C.以,因为,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以”意思相同。
D.虽,即使、纵然,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虽”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飞没有接受朝廷通、泰二州镇抚使的任命,而是选择去淮东任职,收复本路失地后,还收复了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广大地区。
B.岳飞所述“中原板荡,夷狄交侵”,对应了材料一中金军肆虐常州、建康,曹成据道、贺等地叛乱,以及虔、吉诸州动荡的局势。
C.绍兴二年,岳飞奉命讨伐曹成叛军,在贺州破敌,自桂岭平荡巢穴,使二广、湖湘地区得以安定,战后在永州祁阳大营驿题记明志。
D.文天祥在给县尉岳觌的回信中,将岳飞比作宋朝的吕尚,充分肯定其作为中兴名将的军事功业与历史地位,由衷地表达了敬意。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飞部八千人,一鼓登岭,破其众,成奔连州。
译文:
(2)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
译文:
14.材料四评价岳飞“忠义与日月争光”,请结合材料谈谈岳飞“忠义”的具体表现。(3分)
答: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赵子直帅蜀得须字二首(其二)①
尤 袤
帝念西南在一隅,简求才德应时须。
羌夷种落夸威令,秦陇关河②听指呼。
自古功名多少壮,及今谈笑定规模。
玉山旧政③人谁记 应扫棠阴看画图④。
【注】①赵子直:南宋宗室,此时受命将出任四川制置使,时年47岁。得须字:古人分韵酬唱,一人分一字韵,尤袤得“须”字韵。②秦陇关河:指秦岭和陇西,时属四川所辖利州路。③玉山旧政:汪应辰治蜀时留下的政策措施。汪应辰,时称玉山先生,在世时曾与赵子直、尤袤交好。④棠阴:《史记》记载,周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事其下。后以棠阴喻指惠政或良吏惠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帝王对西南的思虑切入,认为蜀地关系国家安危,凸显其边防重镇的地位。
B.第二句“简求”既体现朝廷对遴选才德之士的审慎,也暗含赵子直才德超群的特质。
C.颔联预想友人赴蜀后,以严明政令统领羌夷,凭治理之才统御辖区,成就安定边疆之功。
D.颈联转而描绘饯别时的谈笑场景,二人借评说历史功业之机,共绘治蜀的宏图方略。
16.有人认为,尾联中的“人谁记”也可以改为“君须记”,请简要谈谈原句在表达上的优点。(6分)
答: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面对浩瀚宇宙发出人类渺小的感慨,这与苏轼《赤壁赋》中“ , ”的哲思异曲同工。
(2)在“银发经济”研讨会上,学者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来描绘老年群体在公园闲适散步、自在自然的生活状态。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心理学中,感官处理敏感性指的是个体在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时所表现出的深度、细腻程度与反应强度的差异,而这种特质较强的人就被称为高敏感人格,他们会对环境刺激、情绪线索和社会信号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根据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提出的DOES模形,高敏感者主要有以下4种核心特征。
第一,加工深度。高敏感者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更加深入和细致,他们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整合这些信息,导致他们在做决定时经常会 甲 。并且,由于他们在内心会反复地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权横,所以在遇到人际冲突时也会比较容易陷入内耗,常常不自觉地闷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情。
第二,过度唤醒。高敏感个体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反应会更加强烈,因此当他们在面对环境中的过度刺激时,(),即出现“感官过载”的现象,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时常有疲惫或头疼的感觉,在连续社交后需要大量的独处时间来恢复,面对多任务同时进行经常 乙 等等。
第三,情绪强度。高敏感个体往往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情绪体验。他们①对自己的情绪觉察更细致,②更容易对他人的情绪产生深刻的共鸣,共情能力很强。比如,在看电影或听音乐时容易流泪或产生强烈共鸣,很容易被周围的情绪“传染”,有时候还会因为过度在意他人情绪而选择压抑自己。
第四,感官敏感性。高敏感者的感官系统更加敏锐,对感官信息的“阈值”更低,因此他们拥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捕捉到许多别人注意不到的 丙 ,例如他们能够觉察到聊天气氛的微妙变化,嗅觉、味觉和听觉比别人更敏锐,但也会因为灯光太强或有点噪音而难以集中注意力。
以上这4种高敏感者的特征也得到了脑科学研究的验证。所以,③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有上面这几种表现,④说明你可能属于高敏感人格,而且符合的程度越高,你的敏感性也就越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更容易会感到疲惫或紧张 B.会更容易感到疲惫或紧张
C.感到疲惫或紧张就很容易 D.疲惫或紧张就很容易出现
20.请在文中波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答:
21.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2分)
答:
22.学校心理协会将举办一个主题为“高敏感也是一种天赋”的活动,邀请你参加活动并就“高敏感的天赋优势”进行发言。请根据材料,列出三条发言提纲。(6分)
答: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一、阅读(72 分)
(一)阅读 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C
D
B
材料一:以桥梁跨法为核心,介绍梁桥、拱桥、悬桥等桥型的结构特点与跨度限制,阐释不同材料在桥梁建造中的应用逻辑,展现科技对扩大桥梁跨度的推动作用,传递对桥梁建设未来的展望;
材料二:梳理中国桥梁从梁桥、拱桥到斜拉桥、悬索桥的发展历程,突出中国自主建造超大跨度桥梁的突破与成就,强调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探索精神,体现中国桥梁从跟跑到突破的发展脉络。
①跨度更大:赵州桥大拱长达 37.02 米,远超石梁桥;石拱桥可用石块拼砌,不受块石长度限制,能突破石梁桥的跨度局限;
②通行更便捷:大拱呈弓形,桥面无陡坡,便于车马上下,解决石梁桥可能存在的通行障碍;
③设计更科学:大拱两肩设小拱,既节约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又能增加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比石梁桥更适应自然环境;
④材料利用更高效:拱桥将石料的抗压强度充分发挥,避免石梁桥因抗拉强度不足导致的材料浪费,更经济耐用。
(二)阅读 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D
C
①内容上:补充展现麻塔村村民的生活全貌,从白天的生产劳动(开荒、妇纺)延伸到夜晚的娱乐活动,让乡村生活场景更完整立体;
②主题上:体现村民在劳动之外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热情,展现革命时期乡村的生机与活力,呼应 “延安文艺座谈会” 贴近群众、展现群众生活的精神,深化对乡村建设与群众精神风貌的刻画。
①脉络清晰:以 “到麻塔去 — 老村长 — 看谁纺得好 — 五月的夜” 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与事件逻辑展开,清晰呈现 “我们” 在麻塔村的经历;
②聚焦重点:每个小标题对应一个核心人物或事件,突出老村长的 leadership、妇纺生产的热闹场景、乡村夜晚的鲜活氛围,让内容重点突出;
③增强可读性:小标题分割文本,避免长篇叙述的沉闷,引导读者快速把握各部分核心内容,贴合纪实散文的叙事节奏。
(三)阅读 Ⅲ(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A、D、G(飞至虔,贼彭友悉众迎战,飞挥兵即马上擒之,余党退保固石洞)
A
A
(1)岳飞率领八千士兵,一鼓作气登上山岭,击败曹成的军队,曹成逃奔连州。
(2)所以暂且让士兵休养,积蓄锐气等待敌军,接下来应当激励士兵,期望再次作战建功。
①忠君报国:立志收复中原失地,迎回二圣,让朝廷无后顾之忧,在《五岳祠盟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中明志;
②体恤百姓:严令军队不扰居民,力请赦免虔城胁从者,反对滥杀,保护百姓;
③尽责履职:奉命讨伐曹成等叛军,平定多地叛乱,安定二广、湖湘地区,坚守军事职责。
(四)阅读 Ⅳ(本题共 2 小题,9 分)
D
①语气更委婉:“人谁记” 以反问暗含对汪应辰旧政被淡忘的感慨,而非 “君须记” 的直接叮嘱,更符合友人赠别时的含蓄语境;
②突出赵子直使命:暗示汪应辰旧政已被淡忘,暗含赵子直需开创新政、留下惠政的期待,比 “君须记” 更能凸显其治蜀的责任与价值;
③呼应 “棠阴” 意象:“人谁记” 引出 “扫棠阴看画图”,强调赵子直需以新的惠政取代旧政痕迹,让百姓铭记,使情感与寓意更连贯。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3)示例: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需契合 “乡村 / 自然场景” 类图像,合理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甲:犹豫不决(或 “举棋不定”);乙:力不从心(或 “手足无措”);丙:蛛丝马迹(或 “细微之处”)
B
①不仅(或 “不但”);②而且(或 “还”);③如果(或 “倘若”);④那么(或 “就”)
“权横” 改为 “权衡”;“模形” 改为 “模型”;“闷心自问” 改为 “扪心自问”(任改两处即可)
①信息加工优势:高敏感者能深入细致处理信息,在需要深度思考、整合细节的任务(如科研、设计)中更易出成果;
②情绪感知优势:共情能力强,能敏锐捕捉他人情绪与社交信号,在心理咨询、教育、服务等领域更易建立信任;
③感官捕捉优势:感官阈值低,能察觉环境中的细微变化,在艺术创作(如文学、音乐)、环境监测等领域更具洞察力。
三、写作(60 分)
(立意示例)
标题:《责任:苦乐交织的生命勋章》
立意:以梁启超 “人生最苦是担责”、歌德 “责任是对事的爱”、丘吉尔 “责任是高尚的代价” 为核心,论证责任虽伴随压力与付出(苦),但对事的热爱能将其转化为动力(乐),而承担责任的过程正是成就高尚与伟大的必经之路;结合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与当代事例(如科研工作者、基层干部),体现责任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注意:需明确文体,结构清晰,语言流畅,避免套作,不少于 8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