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024浙教版K8上
01-感觉与声音
一、人的感觉
1、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
视觉:眼 听觉:耳 嗅觉:鼻 味觉:舌 皮肤感觉:皮肤
一、人的感觉
2、感觉的形成过程
感觉器官感受刺激,产生神经信号
神经传递信息
大脑形成感觉
常考知识点注意:人体所有感觉都在大脑形成
产生
信息
感觉器官
神经
大脑
形成感觉
环境刺激
传导信息
分析信息
一、人的感觉
3、影响感觉的因素
酒精及一些麻醉类药物会影响人的感觉和反应快慢,
有些药物甚至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让人产生幻觉。
拓展:脑机接口能通过模拟感觉器官产生的神经信号,让大脑产生以假乱真的感觉
二、皮肤的感觉
1、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触觉:指尖最敏感
热冷觉:手背
痛觉:是人体对损伤
性刺激的报警,
对人体具有保护意义。
皮肤还具有防止水分散失,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及排汗散热功能
三、鼻和嗅觉
1、嗅觉的形成
2、嗅觉特点
适应性、差异性
3、嗅觉能让人避开危险
四、舌和味觉
1、味觉的形成
2、舌感知的基本味觉
味觉主要有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
舌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性有不同。
麻、辣、涩是人体对多种刺激综合后
形成的感觉,不是单纯的味觉。
五、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但是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听到。
(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消失,有可能刚才发出的声音还在传播。
五、声音的产生
2、声源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打击乐器是固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固体弦振动发声,管乐器是气体柱振动发声。水滴落在水中时是液体在振动发声。
六、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把发声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不断抽出内部的
空气,声音逐渐变小,是因为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空
气在不断减少,推测当内部空气被抽光,变成真空后,声音将无法听见。这种研究方法成为科学推理法
或者叫理想实验法。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需要通过
无线电交流。
七、声波
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对外压缩相邻的空气,空气中的气体分子间隔会被压缩,产生分子间斥力,再次推动外界的气体分子,周而复始使得这种振动被传递出去,我们称这种传递为声波。可以用振动的弹簧类比,帮助理解。
七、声波
2、声波传递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被传递,传递是能量
声波传递过程中,振动的物质分子在原地振动,但是振动的能量可以传递得很远。
3、声速
声音传递的速度跟介质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V=331+0.6T)
八、听觉的形成
1、耳结构与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将声音传入外耳道,部分声音定向功能
外耳道 传导声音
中耳 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听小骨振动
听小骨 把声波放大后传入耳蜗
鼓室 与咽鼓管相连
咽鼓管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内耳 前庭 半规管 内有感受器,可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化,与感受身体平衡有关。此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容易出现晕车、晕船航空病等问题。
耳蜗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把振动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
八、听觉的形成
2、听觉的形成
(1)声波通过外耳进入,使鼓膜振动,
带动听小骨振动并放大声波后传入耳蜗,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影响听觉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听觉会减弱。鼓膜受损,可以通过骨传导刺激耳蜗
八、听觉的形成
3、耳的其他功能
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与感受身体平衡有关。
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可以调节鼓室压力,保护鼓膜,当遇到巨大声音时,可以闭嘴捂住双耳,或者张嘴来平衡鼓膜内外压力,防止鼓膜受损
九、声音的特征
1、音调
(1)声音的调子高低叫做声调。
(2)声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调越高,振动越慢声调越低。
(3)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振动一次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离开到达最远端后,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再到达反向最远端,又回到初始位置。
(4)振动频率越大的声音音调越高,波形越密集,振动频率越小的声音音调越低,波形越稀疏。
(5)一般来说,儿童的说话音调比成年人高,成年女性的音调比成年男性的高。
九、声音的特征
1、音调
(6)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
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
小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蝙蝠利用超声波避开障碍物、
确定猎物位置
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
九、声音的特征
(7)振动频率的大小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材料、质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小、短、细、轻、紧的发声体相同条件下,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反之,大、长、粗、重、松的发声体,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九、声音的特征
2、响度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
(2)相同的声源发声,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也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波扩散开来,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九、声音的特征
(3)声音响度用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0dB是指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不是无声。一般谈话的声音响度为60dB左右。长时间处于大于100dB的环境中会对耳的听力造成损伤。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声音一般不要超过90dB。
九、声音的特征
3、音色
(1)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分辨出发声物体,就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2)音色的决定因素:发声物体的
材料、结构等
(3)不同的音色反应到波形图中,
就是波形的形状不同。
九、声音的特征
4、声音三要素的对比
项目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品质,特色
决定 因素 声源振动的频率 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 发声物体的材质、结构
音调看疏密 响度看高低 音色看形状
波形图
十、声的利用
1、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而产生回声。
(2)回声与原声超过相隔0.1s以上才能被人耳区分(根据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障碍物距离人17m以上才能感受到回声,小于17m,回声与原声混在一
起,使原声加强)。
(3)大型音乐厅或者剧院,墙壁一般采用
吸音材料或者粗糙墙面来消除回声,使听众
有更好的听觉感受。
十、声的利用
2、回声定位
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
碰到猎物或者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蝙蝠
根据回声传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猎物或
者障碍物的位置。
3、回声测距
声纳、倒车雷达、超声波测速仪,利
用超声波返回的时间来确定探测物的
距离,多次发出超声波可以根据时间
间隔测出被测物的速度。
十、声的利用
4、其他应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显示人体内脏器官,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波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排出体外,超声波清洗器是利用超声波引起液体的高频振动把污垢敲击下来。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对地震预警有研究价值。
十一、噪音及其控制
1、乐音与噪音的辨析
乐音 噪音
区别 环保角度 悦耳动听且不影响他人的声音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和交流的声音
物理学角度 物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图如图所示 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图如图所示
联系 (1)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有时乐音会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深夜里广场舞的音乐;(3)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成为乐音 十一、噪音及其控制
2、噪音控制
(1)从声源处控制:控制噪声的产生→
枪械使用消音器、城市道路禁止鸣笛
(2)从传播途径控制:阻断噪音的传播→城市高架道路的隔音板、居民楼安装双层中空玻璃
(3)在人耳处控制:防止噪音入耳→戴耳罩、耳塞、防噪音头盔等
93阅兵国产191自动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