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2课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空坐标
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寡头制
帝国时期-君主独裁
公元3000多年
上古时期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公元476年
中古时期
1500年
近代以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
壹
贰
叁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壹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特点:城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之间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3)代表: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寡头政治
制度 概况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力较少。
贵族制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力较少。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材料:(希腊)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隔成了互不相连的小块。......许多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相对隔绝且极其独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类型
城邦(polis),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公民:指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城邦国家: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政治制度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议事会
官员
陪审法庭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由选举产生
抽签产生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各机构的成员
司法机关
主权在民
法律至上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权力制约
公民意识
比例代表制
特点: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城邦国家: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政治制度
雅典是希腊城邦国家中民主政治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但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陶片放逐法
雅典人
外邦人
奴隶
雅典人
16.8万
外邦人
3.2万
奴隶20万
雅典公民4 万左右
材料: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城邦国家: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政治制度
材料1: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苏联社科院《世界通史》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轮番执政 现代选举制的起源
人民主权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
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权力制约 三权分立
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积 极
思考: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城邦国家: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政治制度
思考: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
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民主只被少数人享有,奴隶、外邦人、妇女、儿童被排除在外,是奴隶制下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材料:在公民大会上,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代写上阿利斯提德自己的姓名投上票柜,阿利斯提德哭笑不得问为什么要放逐他。那个人回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都不认识这个人;但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消极: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城邦国家:斯巴达——寡头政治〗
1、古希腊政治制度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公民大会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国王 世袭继承
长老会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监察官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际权力有限
垄断军事统帅权
主持国民大会、审判国王等
特点:混合政体,各司其职;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
局限:国家权力掌握在少部分贵族手中,民主因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独裁政治
2、古罗马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贵族共和政体,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
元老院 权力中心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局限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有两人,一年一任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终身任职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
①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②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罗马共和国从诞生的日子起,便是贵族专政的一种方式。……执政官必须出身贵族,平民无权充任这个最高的职位。……早期的罗马官职都是无给职。在实际上能够享受担任公职权利的人只限于那些有足够财产的人。衣食无告的人,即使被选上了,谁也不能枵腹从公。
——摘编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2、古罗马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贵族共和政体,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① 任期制 ② 权力制衡 ③ 协商制度
④ 最高官员选举产生
材料: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独裁官拥有最高统制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施治生《古代民主与管理》
特点:
①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②混合政体,权力制衡
思考: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借鉴意义?
2、古罗马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
公元前32-前23年
连任执政官,并于公元前19年为终身执政官
公元前30年
被授予终身保民官的职权
公元前29年
凯旋罗马后获“统帅”尊衔。进而统摄军队,是其掌握一切大权的关键
公元前28年
荣膺首席元老,元老院成为其御用机构
公元前27年
召集元老院会议,假意恢复共和,以退为进,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意为至尊、神圣)的称号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屋 大 维 的 专 权 之 路
◎屋大维
2、古罗马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皇帝(元首)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①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统治。
②特点:
◎屋大维
元首制是一种介于共和制与君主制中间的制度。由于长期的共和传统,帝国早期的皇帝们不称皇帝,而以元首身份掌握政权控制军队,成为事实上的君主制。
——王明毅《从元首制到君主制》
元首制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帝制,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
(2)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
2、古罗马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学思之窗: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分析其原因。
①政体不同: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而罗马帝国是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职权于一身,是君主独裁的专制政治。
②公民权不同:罗马共和国时期授予的公民权数量有限,而帝国时期则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原因: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疆域不断扩大,共和政体已不能适应新的国家,只有建构专制政权,才能够胜任对广大奴隶等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从共和制到君主制的转变是罗马不断扩张的结果。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相似:
(1)都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如都有公民大会、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2)性质相同,都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
(3)民主范围有限。只有公民能够参加国家政权管理;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不同:
政治类型不同,民主的程度不同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思考: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贰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早期的政治制度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发生分裂,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分裂。
日耳曼人入侵
日耳曼人建立许多王国,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封建制度(形成阶段)
法兰克帝国建立
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的帝国(扩展阶段)
法兰克帝国分裂
帝国三分,即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1)建立与演变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早期的政治制度
(2)封建制度:
①基本特征:封君、封臣
②重要特征: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完全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特点:
①以土地为纽带形成契约关系,
②等级森严,依次互为主从不可越级管理
③双向权利义务;
④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领有限;
◎丕平献土
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②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法国:等级君主制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背景: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2)确立: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三级会议
◎腓力四世,绰号“美男子”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法国:等级君主制
(3)意义: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何为三级: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属被统治阶级。前两个等级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
◎法国等级示意图
◎英王臣服于腓力四世
◎阿维尼翁教皇宫
3、英国:议会君主制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大宪章》的签署(1215年)
①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②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约翰签署《大宪章》
“丢地王”约翰
1199年继任英国王位,他对内实行残忍统治,任意没收土地和增加税收,干涉教会主教选举,被教廷开除教籍后又被迫赔礼道歉并向教廷纳贡;对外与法国的战争也频频失利,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土地。
◎丢地王约翰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材料一:(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廣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材料三: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思考:《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宪章》签署有何影响?
对王权的限制: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和随意征税的权利。(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积极:①限制了王权,确立了“法律至上”;
②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制度;
③为议会的产生奠基;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局限性:
①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不久被约翰王撕毁失效。
②《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把封建特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当时具有倒退的性质。
3、英国:议会君主制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3、英国:议会君主制
(2)议会的召开:
①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利逐渐加强。
②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形成“王在议会”
的历史传统
上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具有司法权
下院主要由骑士、市民和新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
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4、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开端: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2)形成:1125年,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承认他们的选举权。
(3)确立: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选帝侯的合法性。
(4)终结: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要求解散。
◎七大选帝侯
叁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君主立宪制: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国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须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联邦制: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联邦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联邦政府有最高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联邦成员国(州)拥有一定权力,其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
共和制:即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与“君主制”相对。
概念辨析
代表: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确立:16-18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成熟:19-20世纪,经过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89-1870法国大革命
1、概况:
2、英国:君主立宪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确立: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发展: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3)完善:19世纪,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名词解释: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
18世纪20年代,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工作,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乔治一世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
议会制定法律,国王无权废止
1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2
未经议会同意,
国王不得招募常备军
3
议会定期召开
4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组织机构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2.议会权力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是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行政首脑,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5.代议制民主为基础,责任内阁为核心。
6.多元一体,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7.长期性、渐进性、曲折反复性、妥协性、创新性、包容性
贵族制
民主制
君主制
3、美国:联邦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独立宣言》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75年4月
1776年7月4日
莱克星顿枪声革命开始
《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81年
约克镇大捷英军投降
1783年
制宪会议
1787年
约克镇大捷
制宪会议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1)背景: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2)确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制
①联邦制:
②三权分立: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
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3)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元首、议员由民选产生。
3、美国:联邦共和制
4、法国:议会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确立标志:
(1)曲折发展:
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特点:
①实行分权制衡;
②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③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评价
进步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发展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国王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本课小结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代表
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1.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实战演练
【答案】D【解析】据材料“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可知,古代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涉及出身、宗教、伦理道德、公民义务等方面,突出本邦籍贯和成年男性这两个条件,故选D项
D
2.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实战演练
D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梭伦通过朗诵诗歌鼓动民众,主站派的统帅在战前战中说服雅典人,他们都是为了获取民众的支持,说明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决定城邦事务,故选D项;
3.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实战演练
【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主要是体现为法律,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共和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长期斗争最终使得平民与贵族获得平等的法律地位,故C项正确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