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07: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学会记事
学习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3、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
小学
小学
记事记清楚
小学
初中
记事吸引人
交代事件要素
选取合理顺序

写作任务
《那一次,我真 》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3、不少于500字。
任务一 选取素材 注重真情实感
《散步》
初春,一家人到田野上散步,途中发生了小小的分歧,后来得到了解决。
《秋天的怀念》
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
梳理素材
以真实的情感为引领,梳理印象深刻的事件
快乐
感动
愤怒
温暖
后悔
期盼
失落
愧疚
确定素材
题目:那一次,我真
确定依据:
1、那次的事,一定是你真实经历的;
2、那次的事,一定带给你的感情冲击是很强烈的;
3、那次的事,一定是对你影响很大的。
完成写作提纲1
题目 那一次,我真
内容 真 的原因
事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事件带来的意义或影响
任务二 聚焦矛盾 写出事件波澜
写作时,真实地再现这种矛盾,叙写为解决矛盾的努力过程,一定可以让我们的故事有波澜。
1、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愿望 —— 一家人一起在早春的田野散步
障碍1 —— 母亲-大路,儿子-小路
解决1 —— 我决定走大路
障碍2 —— 母亲-小路,
解决2 —— 听从母亲,走小路
《散步》
实现愿望
任务二 聚焦矛盾 写出事件波澜
在记事中恰当叙写人物为解决矛盾所做的努力,写出矛盾解决的过程,可以体现人物特点,突出作品主题,让记事更吸引人。
2、记事要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秋天的怀念》
母亲的愿望
现实中障碍
母亲的努力
残疾的儿子可以振奋、坚强起来
儿子自暴自弃,沉浸于自己的痛苦中
儿子暴怒无常时躲开,偷听儿子的动静——关爱
多次提出去北海看花——唤起儿子对生活的信心
儿子同意看花后母亲很激动——愿望可能达成而欣慰
写出事件波澜
通过努力解决矛盾
愿望
现实:遇到障碍
形成矛盾
完成写作提纲2
愿望
障碍
努力
写出事件波澜
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愿望?
在实现愿望过程中,人物遇到了哪些困难、挫折、麻烦...
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做的,后来的结果怎样?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记事文章,不但要记清事件,还要把事件写得有情感。
1、抓住感人细节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秋天的怀念》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
2、精心运用语言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散步》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直接抒发情感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散步》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直接抒发情感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1、抓住感人细节
2、精心运用语言
完成写作提纲3
写出事件情感
层级一 有一处细节描写
层级二 有两处以上细节描写
层级一 在文章结尾抒情,点明记事意义
层级二 精心运用词语句子,贴切表达情感
课后任务
1、完善作文提纲
2、补全作文题目,完成作文。
写作任务
《那一次,我真 》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3、不少于500字。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鲁迅
批阅十载,删减五次。
——曹雪芹
记事等级 记事内容 记事语言
★★★★★ 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程呈现事件波澜,突出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 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传递情感
★★★★ 叙事清楚,能够关注矛盾来记叙事件 语言表达比较生动。有一处细节描写。开头、结尾有点题,有抒情句。
★★★ 叙事比较清楚,写清楚事件过程 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标准: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程呈现事件波澜,突出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
标准: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传递情感
问题:记事平铺直叙,过于简单
问题:缺少细节描写,因而人物的形象不够突出,文章不够感人。
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例文《那一次,我真感动》
主要内容:我的同学在学习中给我帮助,我很感动。
事件概要:起因:我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很伤心。
经过:一名同学看到后,安慰并帮助了我。
结果:同学的友情让我感动。
建议
结合生活实际,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愿望
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障碍
在帮助同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麻烦...
矛盾
角度 矛盾
被帮助对象
助人者自身
角度 再现矛盾,写出波澜
被帮助对象
助人者自身
因为考得不理想,我很自卑,拒绝了同学的帮助。同学没有放弃,真诚待我,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因为考得不理想,我很伤心,同学帮助我,效果不太明显,我很灰心。同学没有放弃,继续帮助我,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因为考得不理想,我很伤心。同学安慰我并帮助我。他家距离学习很远,但早来晚走为我补习。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因为考得不理想,我很伤心。同学安慰我并帮助我。那天要播出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身为球迷的他为了帮助我放弃观看。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那一次,我真感动》片段
试卷发到手里的时候,上面的分数比预期低很多。我把卷子丢在一边,趴在桌上,忍住了伤心的泪水。“ 考得不理想吗 ”我听到有人问。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这次考试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唉,一个拥有聪明大脑的优等生,怎么能理解我这个挣扎奔跑的人再次跌倒后的心痛啊。想到这里,我便头也不抬地低低应了一声。“ 这道题你这么解思路有些问题。”我抬头看着他指的题,心中有些不耐烦。思路 我还不就是没有思路才做错了吗!我这样想着,没有接他的话。
他从自己桌上拿来笔和草稿纸,一步一步地写下这道题的步骤。答案看起来整洁美观,书写量却只有我试卷上的一半。“你看,答题步骤不在多,而是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多角度推演解题思路,并能选择解题的最佳方法。”说着,他又为我详细地解释他的思考过程。他认真的神态让我有些动容,越来越认同他的想法。“考场上需要迅速又准确地作答,平常的练习要提炼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多刷题哈。”他的目光扫过稿纸和试卷,落到我的脸上。看着他充满真诚的眼睛,再听到他的建议,我的心底不禁浮起一份深深的感激。
补充细节,表现真情实感
例文《那一次,我真感动》
主要内容:我的妈妈非常关心我,妈妈的关爱让我很感动。
事件片段:
一天,我在屋里写作业,写了好一会,有点累了。这时候妈妈端着一盘西瓜,悄悄进来,让我休息一下。妈妈放好西瓜,叮嘱了我几句,又关门离开了。吃着甜甜的西瓜,我非常感动。
建议
1、在记事中加入细节。比如对妈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
2、在记事中加入“我”的心理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那一次,我真感动》片段
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已伏案写了一个多小时的作业,眼睛颇为酸涩,坐立的身体和握笔的手都有些疲惫。这时,门被轻轻打开了。我抬起头,看到妈妈正悄无声息地推着门,探着头,对我温柔地笑了笑,示意她手上端着的一盘西瓜,说道:“在认真写作业啊,表现得不错嘛。是不是很累了,吃点西瓜,也休息休息眼睛吧。”她轻轻地走进来,将西瓜轻轻地放在我的书桌上,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似的。又低头看了看我的作业,嘴角漾起微笑,并没有说什么,但我在无言中却感受到了阵阵暖意。
然后妈妈弯下腰看着我,悄声嘱咐道:“别太辛苦了, 只要一直努力就好。”我也抬头望着妈妈轻轻地笑着回应,那感觉就像春风拂过,内心无比舒畅,满身的劳累已然一扫而光了。走出房间的时候,妈妈又小心翼翼地带上门,没发出一点声响。碗里的西瓜,被细心地切成小块,颜色鲜红,散发着清甜的气息。细细品尝,清爽甘甜的味道让我精神一振,于是又投入学习中。
整文修改 让记事更精彩
事件 妈妈工作很忙,但在冬至这天为我包了饺子,让我很温暖。
起因
经过
结果
冬至这天,因为妈妈没有接自己,我很伤心。
独自回家后,我看到妈妈留给自己的饺子和字条,意识到妈妈对自己的关心。
我吃到饺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很温暖。
《那一次,我真温暖》
那是去年冬至。当我第三次望向路口却没有发现妈妈的身影时,我知道,她一定又在加班了,作为一名医生,她忙于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委屈。
当我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家,感受着家里毫无温度的环境,突然感到一丝孤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优点:矛盾冲突开篇呈现。
不足:“委屈”的心理写得有些简单,个别词语表达不够准确。
不知道自己一个人坐了多久,肚子忽然叫了起来,提醒我该吃晚饭了。想着今天冬至要吃饺子,妈妈那么忙,家里肯定没有。
我肿着眼睛打开冰箱,却突然发现一盘用保鲜膜盖住的已经煮好的饺子,正安安静静地躺在盘子里。白白的饺子皮包裹着鼓鼓的肉馅,似乎也在审视着我。刚刚压下去的泪水又不受控制地涌了上来。
优点:有细节描写,比较细腻。从矛盾发生到缓解,记事有一定波澜。
不足:心理描写不够细致,个别词语表达不够传神准确。
在保鲜膜上,还有一张小小的字条,妈妈熟悉的字迹有些潦草,想来是抽空写的。“ 抱歉宝贝,今天妈妈有台手术要做,不能陪你了。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啊。
那一刻,清冷的房间突然变得温暖了起来。我端出那盘饺子,小心翼翼地掀起保鲜膜,抓起一个饺子塞进了嘴里。是熟悉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虽然没有陪我过冬至,但她已将她的爱和温暖,全部包进了这盘饺子里,温暖了我,也温暖了整个冬天。
优点:矛盾得到解决,记事完整。结尾抒情很到位。
不足:“我”对妈妈情感的转变有点突兀,心理描写不够细腻。
建议
问题1:“我”的心理变化有些简单,转变有些突兀。
结合生活再现当时情形下人物的心理,细化“我”对妈妈的情感逐步变化的过程。
建议
问题2:个别词语表达不够准确。
推敲词语,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力求生动传神。
问题3:关键句表情达意不足。
恰当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现力。
《那一次,我真温暖》
那是去年的冬至。
校门口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说好了她今天来接我啊。妈妈呢 怎么还联系不上 别无他法,我在冷风里,踏上了回家的路。公交车倒地铁,站内再换乘.....听着耳畔来自地铁与人海的迷茫的风,我不由得委屈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饥肠辘辘的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家门。灯光笼罩下的屋子显得格外冷清。听着邻居家热闹的响声,闻着满楼的饭菜香,我不由得感到深深的孤独。为什么当医生的妈妈总是忙 好不容易说接我,又爽约。糟糕的天气,一路的奔波,让我完全沉浸在自怜的世界中。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饥饿统治了我。找吃的,找吃的!我直接奔向了冰箱。
我用力打开冰箱,突然发现一大盘饺子,一大盘用保鲜膜包着的已煮好的饺子!白白的饺子皮紧紧地包裹着鼓鼓的馅,似乎在静静地注视着我。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泛起对妈妈的愧疚。原来,妈妈没有不管我。
关上冰箱门,一张字条飘落下来,我缓缓地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拾起字条。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熟悉的字体:
“抱歉, 宝贝。妈妈今天临时有台手术要做,回不去.....冰箱里有给你包的饺子,热热就可以吃了。一定要记得热一下......”
熟悉的字迹入眼,可我只看见模糊的一片。抹去泪水,妈妈略带歉意的话语和繁多的叮嘱,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和我相伴,温暖了我的心。
饺子入口,热气腾腾的皮哪怕被水煮破,也仍坚持护着怀中的馅。这何尝不像是妈妈深深的爱呢!我曾经一度抱怨妈妈对我关心不够,可是我却忘记了妈妈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下厨给我做可口的菜肴;忘记了妈妈工作到深夜,还把我的校服洗干净;忘记了妈妈不顾自己身体不舒服,耐心地和我一起背英文单词......
我有什么资格抱怨妈妈 难道不够独立是抱怨的资本吗 不会做饭是抱怨的资本 我的心开始疼起来,为我自己对妈妈的抱怨而羞愧,更为妈妈对我的包容和爱而感动。
四周渐渐安静了下来,整个小区洗去了喧嚣,伴随着一缕月光安静入眠。我坐在饭桌前,吃着妈妈的饺子,不再孤单。
在这个特别的冬至,妈妈用特殊的方式,陪伴了我。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懂得了母爱,这份爱,温暖了我的整个冬天!
课后任务
1、结合课堂学习,自查作文
2、完成作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