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的工业课件(共10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中国的工业课件(共10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1 11: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3张PPT)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工 业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工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工业发展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大 国 重 器
2020年11月19日,中国5G+工业互联网成果展在武汉举行,图为工作人员演示一套5G智能采煤系统。
中国制造2025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高度关注制造业的提升。2015年,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中国智造”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改变以往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借此改善生态环境。第二,以创新驱动发展,多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部门,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借此提升整体发展素质。第三,倡导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提升我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
工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工业发展
0 1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工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工业发展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对自然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各部门。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许多原料来自农业,并且需要农业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等,因此,农业经济基础的强弱,对工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工业生产一般可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门。
工 业
重工业:
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塑料工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轻工业:
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工业、日用制品、家具家电……
工业分类(按产品性质)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
工业分类(按投入要素的比重)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原料/市场/动力/技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工业分类(按主导区位因素)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加工工业或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工业等。
采掘工业:矿石开采、石油开采、太阳能利用等。
工业分类(按生产对象)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打造国产品牌,迈向制造业强国
①较高的增长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生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②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旧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 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
在广大内地大力建设了新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③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我国已经建成了独立的, 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不仅能生产满足国内需要的各种产品,并有大量工业制成品出口
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④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核心
珠三角、沪宁杭、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
武汉、重庆、西安、兰州——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有利因素: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钢铁、化肥、汽车、水泥和煤炭等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我国工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Industry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2017年工业产值比美国+日本+德国总和还多,如果顺利的话,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30-40%的制造业产值的产出国。世界将形成三级:中国一极、欧美日一极、其他国家一极。最明显体现将是财富世界五百强中,中国企业将占超过1/3以上。
1.产值世界第一
中国工业的特点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Industry
项目 1978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粗钢 5 5 4 2 1 1 1
煤 3 3 1 1 1 1 1
原油 8 6 5 5 5 4 4
发电量 7 6 4 2 2 2 1
水泥 4 4 1 1 1 1 1
化肥 3 3 3 1 1 1 1
棉布 1 1 1 2 1 1 1
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
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中国工业的特点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中国是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2.门类齐全
中国工业的特点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Industry
中国是靠中低端制造业起步的。比如玩具,服装,家具,水泥,玻璃,纺织等等产业,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早就放弃了,目前全世界80%以上的中低端制造都是由中国提供,因此中国被誉为“世界的加工厂”。
3. “世界的加工厂”
中国工业的特点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智能化时代。
4. 工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的特点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Industry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工业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呈现出沿海、沿河、沿铁路分布的特点,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和陇海—兰新沿线三大工业地带。
5.集中分布
中国工业的特点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Industry
燃料
动力
技术装备
原材料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
工业分类—基础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①主要基地
东部沿海: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
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②发展条件
接近原料和燃料地或市场,上海宝钢为接近市场和交通的临海型
工业分类—钢铁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资源型:鞍山钢铁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太原钢铁基地
市场型:京津唐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
临海型:上海钢铁基地
工业分类—钢铁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工业分类—钢铁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存在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铁矿石、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外部条件制约明显;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发展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分类—钢铁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汽车——吉林长春、湖北十堰、上海;
拖拉机——洛阳、南昌;
造船——大连、上海、武汉;
机电——哈尔滨;
机械工业中心:上海、沈阳、北京、齐齐哈尔
工业分类—机械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地位: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中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分布特点:
与煤炭资源分布一致,黄河中游的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工业分类—煤炭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主要部门:
煤炭开采、深加工发展火电、煤化工、钢铁工业等(主导因素:原料、能源)
工业分类—煤炭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主要分布地区:
东北松辽石油基地、
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
四川天然气基地、
新疆石油基地、
近海大陆架油田
工业分类—石油、天然气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主要部门:
石油开采工业、炼油工业、采气工业、石油化工工业
布局特点:
接近油气资源产地或接近消费市场
工业分类—石油、天然气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发展方针:因地制宜,水电、火电并举, 适当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
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煤和石油产区
沿海/北方风力大的地区
能源缺乏的地区
水电站
火电站
风力发电站
核电站
工业分类—电力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火电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北方重要煤炭基地、石油产区以及大城市。
大型煤电基地有:
东北地区黑吉辽三省
华北京津冀地区和山西省
西北地区的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
工业分类—电力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南方地区以水电为主。水电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北方地区)、珠江、澜沧江、松花江(北方地区)等河流的上游。
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李家峡水电站(黄河)
三峡、葛洲坝水电站(长江)
天生桥、新丰江水电站(珠江)
工业分类—电力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核电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积极发展的重要能源形式。
主要核电站有:
大亚湾核电站(广东省)
秦山核电站(浙江省)
特别关注:我国必须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新能源。
工业分类—电力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上海等是我国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主导因素:原料、市场、)
工业分类—纺织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纺织工业是我国基础最好的工业部门,也是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部门,主要分为棉纺织工业和毛纺织工业两大类型。旧中国,纺织工业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少数沿海城市,现在,纺织业已经遍地开花,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工业分类—纺织工业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存在问题:我国的纺织工业在产品结构、质量、品种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发展方向: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巩固和提高轻纺工业竞争力
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我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工业部门 特点 分布
能源工业 煤炭工业 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是世界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 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准格尔,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等
石油 工业 我国第二大能源 黑龙江的大庆(最大)、山东的胜利、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河北的华北、新疆的克拉玛依
电力工业 水电 重要能源资源 主要集中在水力资源丰富的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等,南方居多
火电 北方以火电为主
钢铁工业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东部沿海的鞍本、京津唐、上海;长江沿岸的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黄河流域的包头、太原等
机械工业 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 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地区
纺织工业 体系完整,棉纺织工业最重要 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地
1)自然因素:
原料、
动力(燃料)、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土地租金、
科技、
政策、等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industrial layout
工业布局考虑的环境因素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industrial layout
一般原则 特殊案例
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
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如大庆、辽阳) 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
铜矿石品位低,运输最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 精解铜需要靠近能源地
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 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农夫山泉)
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 伊春家具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原料;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设立高档家具分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 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
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 上海地区的棉纺织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
工业区位因素中某些特殊案例的分析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industrial layout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0 2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工业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中心分布形成东北重工业基地,中西部形成一大批工业中心。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区别工业中心、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
工业中心、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是等级层次不同的工业地域。
工业中心即为工业城市,等级最低;
工业基地是由若干工业中心组成,面积可达几千甚至几万平方千米的地域组成的
工业地带是由若干个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组成,又由交通干线连接成带状的工业地域系统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Distribution of major industrial zones
沿海工业城市
Coastal Industrial City
鞍山
唐山
天津
上海
广州
辽中南
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综合性
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
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综合性工业基地
陇海——兰新线
长江沿岸工业带
京广、京沪、哈大、陇海—兰新线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沿铁路线)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沿河流分布)
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Distribution of major industrial zones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沿海)
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Distribution of major industrial zones
-01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
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稠密;
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主要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机械)
(化纤)
(钢铁)
(造船和石油化工)
(煤炭丰富)
(铁矿丰富)
辽阳
四大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重工业)
Four Major Industrial Zone —— Liao Zhongnan Industrial Zone (Heavy Industry)
工业布局:
四大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重工业)
钢铁、化工、机械和造船等
沈阳:机械工业
大连:造船、石化工业
鞍山、本溪:钢铁工业
辽阳:化学工业
煤铁复合体型(靠近原料、能源产地)
工业中心:
主要部门:
主要问题:
能源枯竭、水源不足;以重工业为主,耗能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Four Major Industrial Zone —— Liao Zhongnan Industrial Zone (Heavy Industry)
发展方向:
四大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重工业)
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环境治理;适当限制某些能耗大、当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的发展
发展条件:
有利:鞍山铁矿、辽河油田和抚顺煤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当地及附近的京津唐地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京哈铁路、大连港和公路等提供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科技较发达;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协作能力强;国家的大力扶持,
不利:能源短缺,水源不足;劳动力素质较低
Four Major Industrial Zone —— Liao Zhongnan Industrial Zone (Heavy Industry)
工业中心:
四大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钢铁、化工、机械和轻纺等
北京、天津:高新技术工业,集中90%的工业
唐山:钢铁、采煤、冶金、陶瓷
燕山:石油化工
天津:制碱
开滦:煤矿
主要部门:
主要问题:
能源、淡水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高、精、尖”比重不足;生产技术落后,工业产品类型单一
Four Industrial Zone —— Beijing-Tianjin-Tang Industrial Zone (the largest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base in the North)
四大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和棉花等,原料丰富;紧靠山西能源基地,有连接华北、东北油田的管道和统一电网;劳动力充足且素质高;市场广阔;京沪、京广、公路和天津港等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好,协作能力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不利条件:水源不足;能源不足。
Four Industrial Zone —— Beijing-Tianjin-Tang Industrial Zone (the largest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base in the North)
发展方向: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革;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仿和精细化工等方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简析京津唐地区作为我国重型火箭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
工业基础好; 北京、天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强;附近地区原料; 能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生产协作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大型港口,便于运输重型火箭。
市场小;能源缺乏;技术不发达,人才缺乏;受现阶段国家政策的影响,海南岛要建设国际旅游岛,不能大规模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
天津沿海地区和海南莺歌海沿海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但是莺歌海却没有像天津那样大规模发展海洋化工,试分析原因。
工业中心:
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型及精密机械、电子和化工
上海: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城市;近年还建立了新材料、汽车、微电子、计算机等新兴工业
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家用电器、丝绸、服装
主要部门:
工业部门:
航空航天、电子、精密仪器、生物制药、石油化工、钢铁、机械、造船、纺织等
布局类型:
临海型(市场)
Four industrial zones——Yangtze River Delta Industrial Zone (the largest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base in China)
发展方向:
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向高、精、尖等技术导向型工业方向的发展;矿产来源多渠道化
发展条件:
长江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京沪、沪杭等铁路,长江航线和上海港等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素质高;工业基础好、协作能力强;工业历史悠久;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主要问题: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Four industrial zones——Yangtze River Delta Industrial Zone (the largest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base in China)
外引内联
外引内联是指经济特区提出并实行的对外引进和对内联合政策的简称,它泛指中国引进外国资本,技术与管理方法及国内各地区间相互联合的一切行为过程。
外引,是指特区从国外、港澳地区等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的总称,它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资金的引进往往伴有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的引进;设备的引进往往也伴随着资金,技术等的引进。
内联,首先是指特区与国内各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如特区与内地联合办厂等,达到增强外引能力,传递先进技术,扬长避短,发挥特区与内地双重优势,促进特区与内地的共同发展。其次也泛指国内非特区间的经济联合。对外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对内联合国内非特区,充分利用内地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是经济特区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
特点:
工业中心:
四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
企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工业
广州:家用电器
深圳:服装、食品
珠海:玩具制造
(劳动力导向型的工业为主)
Four industrial zones——Pearl River Delta Industrial Zone (mainly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base with light industry)
主要问题:
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重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不发达
发展方向:
四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区内各城市的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临近港澳、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侨乡优势,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技术;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土地租金低;国际市场广阔;临近广州港,海运便利;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不利条件:能源不足;矿产资源贫乏,原料不足。
Four industrial zones——Pearl River Delta Industrial Zone (mainly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base with light industry)
工业基地 性质 工业中心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辽中南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沈阳、 大连、鞍山 ①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水资源不足
京津唐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北京、 天津、唐山 ①科技力量雄厚; ②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③交通便利 水资源不足
沪宁杭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 南京、杭州 ①消费市场广阔; ②水陆运输便利; ③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 矿产资源贫乏
珠三角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广州、 深圳、珠海 ①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②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③国家政策支持 矿产资源贫乏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带
长江沿岸工业带
东部沿海工业带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我国主要工业带分布
Distribution of major industrial zones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五个经济特区:
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闽南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
政策优势
Eastern Coastal Industrial Belt
东部沿海工业带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对现有企业和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东部沿海工业带
Eastern Coastal Industrial Belt
地位: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是我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带
开放城市和特区多,政策优惠,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交通
能源资源短缺
煤炭工业
轻纺工业
机械制造工业
电子和飞机制造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
航天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电子和飞机制造业;兰州-石化工业;新疆--石油化工工业。
条件:资源和交通(陇海――兰新线及亚欧第二大陆桥。)
Longhai —— Lan New Industrial Zone
陇海——兰新工业带
陇海——兰新工业带
Longhai —— Lan New Industrial Zone
“一带一路”重要经济带
矿产资源、能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支持;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开通,陇海—兰新铁路将成为从西欧通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工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较弱;科技、资金等不如东部工业带;生态环境脆弱
加强东西部联系,内联外引,逐步形成联系东西部的重工业地带
地位: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长江沿江:以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包括沪宁杭工业基地。由南京溯江而上,以武汉――钢铁、轻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贵州乌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六盘水、攀枝花――煤炭、钢铁工业。

长江沿岸工业带
Industrial bel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coast
长江沿岸工业带
Industrial bel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coast
地位: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三大工业带之一
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工业地带的结合;资源、能源丰富
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进一步发挥沿江、沿海,以及水陆联运、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能丰富、水运便利等优势,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1.传统工业大而不强:
一方面,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2.装备制造业落后,一些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发展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思考:目前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思考:目前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4.工业污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比如我国的有色金属矿山目前每年大约排放废石1.4亿吨,尾矿1.1亿吨,工业废水5亿吨,生产过程中产生烟气500亿立方米,若不充分处理这些废弃物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3.高新技术尚未形成强大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有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半导体、一般IT行业、医药保健、环保工程、生物科技、新材料等16大类。很显然,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低,高新技术尚未形成强大产业。
2014年我国主要城市高新技术产值及比例图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dustry
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路子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电气装备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企业规模均衡发展
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传统工业改造与结构调整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支持和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结构调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0 3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北京中关村高科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它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这五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京城四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我国第一架国家级的光电产业基地所在地:“中国光谷”
新能源技术
生物医药技术
High-tech Industries
生物医药技术
High-tech Industries
现代电子技术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现今,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国家,部分指标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航天科技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或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建造计划预计于2020年至2025年间进行,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Current status of high-tech industry
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意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中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Major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China
今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要按照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要求
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
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
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
布局特点:
核心分布地区:
依附于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大分散、小集中,并向块状、带状格局转变
核心地区:北京、上海
产业密集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
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高新技术产业的优点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高新技术分布
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区
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
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地区 表现 原因
全国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集聚的地域,多依附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东部地区 聚集成带,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密集带 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人才聚集,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中西部地区 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和兰州等建成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地区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不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重点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 prior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不同地区
沿海
沿边
内地
智力资源
技术力量
开放政策
沿边优势
优势资源
工业基础
科技园区型
贸易导向型
与军工相关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工业区
布局类型: 临空型
主导因素:技术和空运
主要工业部门:电子、航空航天工业、精密仪器、生物制药等
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科技发达(人才众多、技术力量雄厚);便利空运;国内、国际市场广阔;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处XX气候区,气候宜人。
⑷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工业区相比,我国的有利、不利条件:
不利: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相对狭小;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
优势:劳动力更为廉价;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1.提高工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
2.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大能耗工业的发展:
中国工业的发展措施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4.防治工业污染,实施废弃物达标排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动技术改造。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减少废弃物排放。
04
3.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效益:
加强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03
中国工业的发展措施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工 业 集 聚
有利:①共享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和公共服务,共享专业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②加强信息交流和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③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④减少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⑤集中处理废弃物。
不利:人口剧增,用地、用水、用电、农产品供应紧张,劳动力工资上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的共同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的共同目的
工 业 分 散
有利: ①缓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②确定最佳区位,充分利用各地区位优势,加强工业地域联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减少市场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不利:①企业间协调不便;②降低基础设施利用率。③加大投资和运输成本,提高运营费用,降低规模效益。
中国工业的发展措施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产业转移
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的转移
背景:2008年以后,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较高水平,土地租金上涨、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升高,导致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业失去成本优势,促使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产业布局的调整,也导致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促使一部分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迁出;为了避开贸易壁垒扩大市场,促使市场导向型的企业转移
产业转移
转移趋势:劳动力密集型、原料导向型和高污染的企业由我国东部沿海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东南亚、非洲等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国家转移。
主要因素:劳动力、土地租金、资源、市场、政策等
迁入地区的优势:劳动力充足低廉,土地租金低,资源丰富,有利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扩大。
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迁出区: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加强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等。
问题:低素质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
迁入区:
有利: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等。
不利:资源型工业发展,可能带来较重的环境污染;可能造成当地植被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随堂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