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4张PPT)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重力与弹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1.重力与弹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2.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其区别。
3.知道弹力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方向。
4.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表达式,会用胡克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用·问题初探]——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来了解预习教材的情况
问题1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重心的位置和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2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
问题3 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kx中的x指的是什么?
探究重构·关键能力达成
知识点一 重力
【链接教材】 如图所示,是利用悬挂法确定形状不规则薄板重心位置的过程,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A点和D点悬线的拉力与薄板的重力平衡。
【知识梳理】
1.重力
(1)定义:由于_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____________。
(3)大小:G=____,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地球的吸引
竖直向下
mg
2.重心
(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_____________,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2)决定因素:①物体的____________;②物体的______。
集中于一点
质量分布
形状
【思考讨论】 2024年8月,巴黎奥运会男子跳高赛场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最终新西兰选手科尔夺冠,这场比赛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如图所示,职业跳高运动员经常采用“背越式”,没有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往往采用的方式是“跨越式”。
问题1 你感觉哪种方式成绩会更好?为什么?
提示:“背越式”成绩会更好。因为在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运动员采用“背越式”的重心比采用“跨越式”的重心升高的高度低,因此采用“背越式”可以越过更高的横杆,成绩会更好一些。
问题2 运动员跳高过程中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改变?
提示:不变。
问题3 运动员从起跳到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心位置是否变化?
提示:变化。
【知识归纳】
1.对重力的理解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引力相比,重力大小稍微小一些(两极除外),方向稍微偏一些(两极和赤道除外)。
(2)大小:G=mg,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方向:竖直向下,除了赤道和两极,竖直向下并不是指向地球的球心。
名师点睛: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 引入重心, 就是把实际作用于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代替, 从而简化对重力的处理。
(2)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 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3)一般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当物体的形状或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 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典例1】 (对重力的理解)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到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
D.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
D [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A错误;在地球上或地球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B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C错误;由于地球各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故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D正确。]
【典例2】 (重心的判断)某同学发现在空易拉罐中注入适量的水后,可以将易拉罐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为其他同学表演易拉罐的“倾而不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水后,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B.若将空易拉罐压瘪,则其重心位置不变
C.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在过易拉罐与桌面接触点的竖直线上
D.若将注水后的易拉罐水平放置,则其重心位置不变
√
C [注水后,易拉罐下部的质量变大,重心下移,故A错误;将空易拉罐压瘪后,易拉罐的形状改变,其重心位置可能改变,故B错误;易拉罐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在过易拉罐与桌面接触点的竖直线上,故C正确;将注水后的易拉罐水平放置,易拉罐里的水质量分布改变,其重心位置改变,故D错误。]
易错警示 判断物体重心的三点注意
(1)重力作用于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
(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也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均无关。
知识点二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链接教材】 教材中如图所示的对重力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
提示:能准确地描述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知识梳理】
1.力的图示: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1)有向_______________(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
(2)______表示力的方向。
(3)___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只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
线段的长短
箭头
箭尾或箭头
【思考讨论】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都能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但二者在具体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又有所不同。如图描述的是某人拉车的情境。
提示:甲是力的图示,乙是力的示意图。
问题2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在表示力时有什么不同?
提示:力的图示能精确表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粗略地表示力。
问题1 仔细观察并思考甲、乙两图中力的表示分别采用了哪种方式?
【知识归纳】
1.力的表示方法
作图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标度 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
画线段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适当长度的线段
作图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标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示例
2.两点说明
(1)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作力的图示时须选用同一标度,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而力的示意图只是粗略地表示物体在某个方向受到的力,表示力的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大致对应即可。
(2)高中阶段分析物体受力时,如无特殊说明,作出力的示意图即可。
【典例3】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静止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6 N。
(1)画出压力的图示;
(2)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解析] (1)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选定标度→选适当长度的线段表示2 N的力。
②确定线段→从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标上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下画一条长度为标度三倍的线段。
③标注方向→在线段上末端加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
画成图乙所示。
(2)画力的示意图时,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段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图丙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也可以依照图丁那样用一个点表示木块,画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见解析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__或______发生的变化。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要____________,对与它______的物体产生的力。
3.弹力的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跟接触面垂直,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绳的拉力沿着绳指向绳______的方向。
知识点三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形状
体积
恢复原状
接触
收缩
4.胡克定律
(1)弹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____________的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____________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即F=____。
(4)劲度系数:k为弹簧的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符号是N/m,劲度系数是表示弹簧“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恢复原状
完全恢复
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kx
劲度系数
牛顿每米
【思考讨论】 2024年4月19日全国蹦床冠军赛暨巴黎奥运会选拔赛(第三站)女子个人决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天津队选手获得冠军。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站在蹦床上静止不动。
问题1 蹦床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如何产生的?方向怎样?
提示:蹦床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由于蹦床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与它接触的运动员产生力的作用,方向垂直接触面向上。
问题2 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
提示: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是由于运动员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对与其接触的蹦床产生力的作用,方向垂直接触面向下。
【知识归纳】
1.弹力有无的判断
根据条件判断,首先看是否接触,其次看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1)对形变明显的情况可以直接判断。
(2)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进行判定。
2.常见弹力方向的分析
3.弹力大小的计算
(1)对胡克定律F=kx的理解
①公式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即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注意不是弹簧的长度。
②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定。
③F-x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直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
④弹力的变化量ΔF与形变量的变化量Δx也成正比,
即ΔF=kΔx。
(2)计算弹力大小的两种方法
①公式法:利用公式F=kx计算,适用于弹簧、橡皮筋等物体的弹力的计算。
②二力平衡法: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弹力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应为平衡力,可根据其他力确定弹力的大小。
A B
C D
【典例4】 (弹力有无的判断)(多选)如图所示,各接触面是光滑的,A、B处于静止状态,则A、B间无弹力作用的是( )
√
√
AC [判断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弹力,我们可以利用假设法:假设物体间不存在弹力,看物体是否能保持原来的状态;或者假设拿走其中一个物体,如果另一个物体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则说明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弹力作用。对于A、C选项,假设物体A和B之间不存在弹力,A、C选项中的物体均保持静止,故物体之间无弹力作用;对于B、D选项,如果拿走B物体,A物体都会开始运动,那么物体A和B之间存在弹力。综上分析知A、C正确,B、D错误。]
A B
C D
【典例5】 (弹力方向的判断)下列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画出了小球A所受弹力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C [选项A中小球只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且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可得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应竖直向上,故A错误;选项B中,因为右边的绳竖直向上,如果左边的绳有拉力,则竖直向上的那根绳就会发生倾斜,所以左边的绳没有拉力,故B错误;选项C中,球与球接触处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即在两球心的连线上),且指向受力物体,球与面接触处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即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故C正确;选项D中,大半圆对小球的支持力FN2应是沿着过小球与大半圆接触点的半径,且指向大半圆圆心,故D错误。]
【典例6】 (源自鲁科版教材例题)(胡克定律的应用)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长度由原长5.00 cm伸长为6.00 cm时,手受到的弹力为10.0 N。那么,当这根弹簧伸长到6.20 cm时(在弹性限度内),手受到的弹力有多大?
[思路点拨] 根据胡克定律,已知弹簧弹力F1和相应的伸长量l1-l0,可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由于同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变,再由已知的弹簧伸长量l2-l0,就可求出手受到的弹力F2。
[解析] 由题意可知,l0=5.00 cm=5.00×10-2 m,F1=10.0 N,l1=
6.00 cm=6.00×10-2 m,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F1=kx1=k(l1-l0)
k== N/m=1.00×103 N/m
当弹力为F2时,弹簧伸长到l2=6.20 cm=6.20×10-2 m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F2=kx2=k(l2-l0)=1.00×103×(6.20-5.00)×10-2 N=12.0 N
所以,当这根弹簧伸长到6.20 cm时,手受到的弹力大小为12.0 N。
[答案] 12.0 N
[母题变式] [典例6]中,更换弹簧,探究弹簧弹力随其形变量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1)求该弹簧的原长和劲度系数;
(2)图像中左边图线能否延长至与纵轴相交?
请说明理由。
[解析] (1)弹簧的弹力为0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对应题图可知,弹簧原长l0=10 cm
由F-l图线可知,当弹簧长度l=5 cm时,弹簧弹力F=10 N
由胡克定律F=kx可得
10 N=k(0.1 m-0.05 m)
解得k=200 N/m。
(2)题图中左边图线不能延长至与纵轴相交,因弹簧丝有一定的粗细,不可能压缩到弹簧长度为零。
[答案] (1)10 cm 200 N/m (2)见解析
【典例7】 (二力平衡法的应用)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力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
A.大小为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
√
D [小球在重力和杆的支持力(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可知,杆对小球的弹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故D正确。]
【教用·备选例题】
【典例1】 在足球比赛中,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能够巧妙地踢出“落叶球”。如图所示,某运动员踢出了快速旋转的“落叶球”。关于该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的重心在足球的外皮上
B.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足球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C.足球离开脚后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D.足球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
D [足球的重心在足球的几何中心,即足球的球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足球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足球的重心不发生变化,足球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D正确,A、B、C错误。]
【典例2】 拉力器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器材,由脚环、两根相同的弹性绳、把手等组成。某人拉开拉力器使其比原长伸长了40 cm,此时拉力大小为120 N。假设弹性绳的弹力与伸长量遵循胡克定律,且未超过弹性限度。则( )
A.人对拉力器的拉力是由弹性绳形变产生的
B.若对拉力器的拉力增大,则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也增大
C.每根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150 N/m
D.若对拉力器的拉力减为60 N,则弹性绳长度变为20 cm
√
C [人对拉力器的拉力是由人自身形变产生的,A错误;弹性绳的劲度系数是弹性绳的固有属性,对拉力器的拉力增大时,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不变,B错误;根据胡克定律得F=2kx,代入数据解得每根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k=150 N/m,C正确;根据胡克定律可得,若对拉力器的拉力减为60 N,有F′=2kx′=60 N,代入数据解得x′=20 cm,故弹性绳的伸长量为 20 cm,D错误。]
1.跳水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脚始终与跳板接触。关于起跳过程中运动员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跳过程中受重力,腾空后不受重力
B.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与板面垂直
C.所受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产生的
D.所受支持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应用迁移·随堂评估自测
√
C [起跳过程和腾空后都受重力作用,A错误;所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与板面垂直,B错误;所受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产生的,C正确;所受支持力方向垂直于跳板,但是不一定竖直向上,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下列各图中的物体A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其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
B.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
C.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
D.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
√
√
BCD [题图甲中对B进行受力分析,B受重力和地面弹力的作用,二力平衡,B静止,因地面光滑,根据平衡条件可知A和B之间不可能存在弹力,故A错误;题图乙中采用假设法,若除去左侧的斜面,A将运动,若去掉右侧的斜面,A也将运动,所以两斜面对A均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题图丙中,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外力F与竖直墙壁对它的作用力平衡,墙对物体A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题图丁中A静止在斜面上,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根据平衡条件可知,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故D正确。]
3.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在拉伸或压缩时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C.
√
A [弹簧弹力为F=kx,x为弹簧的形变量,所以由胡克定律可知k==,解得k=,故选A。]
提示: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回归本节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重力的表达式是什么,方向如何?
2.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提示: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的作用;两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是产生弹力的条件;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有关,弹力的大小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
3.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弹力的方向和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
4.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或压缩量有什么关系?
观察微小形变的巧法——放大法
1.物体的形变按形变量的大小可分为两类:
(1)明显形变:如弹簧、橡皮条等,这类形变很容易观察和测量。
(2)微小形变:如不可伸长的细线、轻质硬杆、硬的物体(或接触面)等。
阅读材料·拓宽物理视野
阅读材料·拓宽物理视野
2.对于微小形变,由于形变非常微小,难以直接观察到,可以用放大法观察。下面举两例说明:
(1)光学放大法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
①装置:如图甲所示,在一张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1和M2,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
②原理:用力F压桌面,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引起光线在平面镜上入射角的变化,同时反射角也发生改变,经两次反射后,即两次光学放大,光点的位置在墙上发生明显的改变。
③结论:a.用力压桌面,观察到墙上光点的位置会向下移动,力越大,光点下移越多,说明桌面发生了微小形变,力越大,桌面的形变量越大;b.撤去外力,光点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桌面恢复原状。
(2)力学放大法观察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①装置:如图乙所示,把一个扁玻璃瓶(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矩形)装满水(为了更好地观察水面的升降,可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的瓶塞塞上,细管上系上细线用以标记水面位置;用手按压玻璃瓶壁,细管中的水面就会上升或下降;松开手,水面回到原处。
②原理:由于液体的体积一定,即横截面积与高度的乘积一定,由ΔV=S·Δh可知用细管的“小横截面积”可以放大为“液面的升降”。
③结论:a.按压玻璃瓶“扁”面,观察到细管中液面上升,松开手,液面降回到原处,说明按压玻璃瓶“扁”面时玻璃瓶发生弹性形变,容积减小,撤去外力,玻璃瓶恢复原状,容积恢复;b.按压玻璃瓶“凸”面,细管中液面下降,松开手,细管中液面升到原处,说明按压玻璃瓶“凸”面时玻璃瓶发生弹性形变,容积增大,撤去外力,玻璃瓶恢复原状,容积恢复。
问题
对于微小形变,由于形变非常小,怎样观察物体的微小形变?
提示:采用放大法观察物体的微小形变。
?题组一 重力与重心
1.(多选)航展中,“歼-20”以高机动性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机受到的重力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也对地球产生引力
C.战机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战机匀速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课时分层作业(九)
√
√
√
ABC [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一定指向地心(只有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重力不受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故A、B、C正确,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2.关于重力及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引力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
D.同一物体在赤道处和两极处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D [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并不是全部用来提供重力,故A错误;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例如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空心铅球,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即球心处,在物体外,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向下,故C错误;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因此同一物体在赤道处和两极处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故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3.如图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料做成的,AB和BC质量相等。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FG(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的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
A.B点 B.D点
C.E点 D.G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C [由于质量分布均匀,F为AB边重心的位置,G为BC边重心的位置,则该曲尺重心为F与G连线的中点,即E点,故C正确。]
4.某物体放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为30 N,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N/kg,如果把它放在某个行星表面,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2倍,则该物体在此行星表面的( )
A.质量为3 kg,所受重力为30 N
B.质量为6 kg,所受重力为60 N
C.质量为6 kg,所受重力为30 N
D.质量为3 kg,所受重力为60 N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D [物体的质量m== kg=3 kg,放到某行星表面后物体质量不变,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g,则物体在该行星表面所受重力为G′=m·2g=60 N,故D正确,A、B、C错误。]
?题组二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5.一个重20 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A B
C D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A [B、C选项图示中重力的方向错误,应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于斜面向下或平行于斜面向下,故B、C错误;D选项中标度为
5 N,则图示中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10 N,D错误,A正确。]
6.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阻为空气阻力)(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A B C D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B [被踢出的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空气阻力F阻与球的飞行速度方向相反,B正确。]
?题组三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7.如图所示的三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关于这三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A.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甲、乙、丙三球都只受到一个弹力的作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C [假设斜面不存在,甲球仍然保持静止,因此斜面与甲球之间无弹力,若水平面不存在,甲球不能静止,所以甲球受到一个弹力的作用,故A错误;假设右边球不存在,乙球仍然保持静止,因此右边球与乙球之间无弹力,若水平面不存在,两球都不能静止,所以乙球受到一个弹力的作用,故B错误;假设右边球不存在,丙球不能保持静止,因此右边球与丙球之间有弹力,若下面的曲面不存在,两球都不能静止,所以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故C正确,D错误。]
8.如图所示, A、B两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力不计, 物重G=1 N,A、B劲度系数均为 100 N/m,则A和B的弹簧伸长量分别为( )
A.1 cm,0
B.0,1 cm
C.1 cm,2 cm
D.1 cm,1 cm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D [题图中,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拉力作用,对重物受力分析知F=G=1 N,则示数为1 N;同理,B弹簧测力计两端受的拉力都是1 N,示数也应为1 N。根据F=kΔx,得Δx==0.01 m=1 cm,所以A和B的弹簧伸长量均为1 cm,故选D。]
9.为了研究口罩弹性绳对耳朵的弹力大小,某物理探究小组测量图(a)所示口罩两侧弹性绳的劲度系数。
①将两条弹性绳A、B端拆离口罩并如图(b)在水平面自然平展,总长度为51 cm;②如图(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缓慢拉A、B端,当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均为2.0 N时,总长度为81 cm。不计一切阻力,根据以上数据可知(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A.图(c)中,每条弹性绳的形变量为30 cm
B.图(c)中,口罩两侧均受到4.0 N的弹力
C.每条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 N/m
D.每条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 N/m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D [每条弹性绳的形变量为Δx= cm=15 cm,故A错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故口罩两侧均受F=2.0 N的拉力,故B错误;由胡克定律可得每条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k== N/m,故D正确,C错误。]
10.(多选)某人用来锻炼身体的拉力器并列装有三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一次锻炼时,他用600 N的力把弹簧拉长至1.4 m,则( )
A.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为600 N
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为200 N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600 N/m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BC [由题意知,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相等,弹力之和等于600 N,则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均为 200 N,故A错误,B正确;每根弹簧的伸长量为x=1.4 m-0.4 m=1.0 m,弹力F=200 N,则由胡克定律F=kx得,劲度系数k== N/m=200 N/m,故C正确,D错误。]
11.请在图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方向。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解析] 题图甲中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处对杆都有弹力,弹力方向过接触点与平面垂直,如图(a)所示。题图乙中杆对C、D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撑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于圆弧切面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于杆斜向上,如图(b)所示。题图丙中球挤压墙壁且拉紧细线,所以墙对球的弹力与墙面垂直向右,细线对球的弹力沿细线向上,如图(c)所示。题图丁中当球的重心不在球心处时,弹力的作用线也必通过球心,如图(d)所示。应注意不要错误地认为弹力作用线必定通过球的重心。
[答案] 见解析图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2.三个质量均为2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F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g取10 m/s2,则该过程中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解析] 刚开始q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设其压缩量为x1,则根据胡克定律有
x1== m=0.04 m
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q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设其伸长量为x2,则
x2== m=0.04 m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最终缓慢向左拉p弹簧的水平力大小为
F=(mb+mc)g=4×10 N=40 N
则p弹簧的伸长量为
x3== m=0.08 m
所以所求距离为
x=x1+x2+x3=(0.04+0.04+0.08) m=0.16 m。
[答案] 0.16 m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