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吆喝》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吆喝》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3 09:08:24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8《吆喝》预习检测(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①招徕(

②囿于(

③隔阂(

④钹

)⑤铁铉(

⑥饽饽(

⑦秫秸(
)(

⑧荸荠(
)(

2.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随机应变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C.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油嘴滑舌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拾金不昧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_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__________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_____
______。(4分)
4.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4分)
①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
②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
5.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3分)
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6.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2分)
7.第①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叫卖的方法?第②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4分)
8.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4分)
9.文中的吆喝声都带有浓郁的____________特色。(3分)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1.①lái
②yòu
③hé
④bō
⑤xuàn
⑥bō
⑦shú
jiē
⑧bí
qí
2.C
3.《北京城杂忆》
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家
平易而又不乏幽默
吆喝
对往昔岁月的怀想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4.①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北京的声与色》。
②拨浪鼓和小鼓给他以快感。
5.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一)6.①叫卖有不同的内容。②叫卖有不同的声调。
7.叫卖的方法:①吆喝制作的过程;②借甲物形容乙物;③戏剧性吆喝。
叫卖的声调:①声音细而高;②声音低而沉;③忽高忽低。
8.写实的成分多,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可能会“吓了个马趴”,当然,作者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幽默风趣。21教育网
9.北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8《吆喝》预习学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
铁铉
囿于
隔阂
饽饽
秫秸
商贩
吹嘘
吆喝
小钹
荸荠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秫秸:
随机应变:
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
吆喝: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萧乾:
4.读课文两遍,思考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以上题目不一定全做,实在不会的,做好标志,上课认真听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
去过北京吗?写出你的见闻。没去过的,网上查阅资料,也谈谈自己的了解。
6.预习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写在下面。
收获:
困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8《吆喝》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2.整体把握文意,品味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之情。
3.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是一个走村串户买东西的,你会怎样吆喝叫卖呢?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三、读《吆喝》,知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以下问题:
1、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勾画并标上序号)
2、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吆喝声有序地组织起来的?(注意把握关键句)
3、作者还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主要从11——14自然段去分析)
四、赏吆喝,品语言
1、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么多的吆喝中,
哪一句让你一听,就垂涎三尺 请大家选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品读。
例:“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21教育网
五、悟吆喝,说感情
1.请大家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想想在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21cnjy.com
2.寻找语句,读出感受,交流感情。
(1)抓程度副词:如“更值得一提”
“更喜欢”
(2)抓评价语、褒贬语:“十分精彩”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学吆喝,再体验
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
1、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自己试着编个调子,唱一唱。
2、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21·cn·jy·com
七、探《吆喝》,学写法
1.如果你是老北京人,文中哪种吆喝最能打动你的钱袋?
2.再次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吆喝,用这个句式回答:
“我以为
最有趣,因为
。”
3.如此多的吆喝,作者是怎样巧妙的串接起来的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八、品吆喝,识吆喝人
1.北京吆喝人的生活处境如何?
2.吆喝人的处境、心态,作者的情感如何?
3.“馄钝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硬面—饽饽”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吆喝人?
5.
人们是以何种心态面对如此艰辛忙碌的生活?
6.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漂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7.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寻找一种历史的积淀、品味这个城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脉动、回想一些曾经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市井风情,既是一种很特别也很有意义的消遣也是一条学习语文的良好途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九、作业
寻找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什么民俗风情,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8《吆喝》当堂达检测(共20分)
一、积累运用(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乾坤(qián)
荸荠(bó)
B.吆喝(yāo)
招徕(lái)
C.钳子(qián)
饽饽(bó)
D.苑囿(yòu)
隔阂(h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言简意赅
馄饨
B.合辙压韵
秫桔
C.油嘴滑舌
马趴
D.海誓山盟
吹嘘
3.下列对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做解释)
B.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表示语音延长)
C.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系。(做解释)
D.他说:“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做解释)
二、阅读孙犁的《小贩》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1分)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祸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
( http: / / www.21cnjy.com )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21教育网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21cnjy.com
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文君当炉的故事?
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21·cn·jy·com
4.找出第1段中起总括作用的句子。(2分)
5.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是三个反问句,把它们改成陈述句。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6.本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2分)
7.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二、4.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
5.他们本小利薄,早出晚归,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
反问语气更能表现出小贩们的生活艰难。
6.家乡小贩和气待人,看重自己的职业,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7.作者对小贩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