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预习检测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似(kù) 盈眶(kuànɡ)
马鬃(zhōnɡ) 塾师(shú)
B、晾晒(shài)
磨蹭(cenɡ)
苦楚(chǔ)
背熟(shú)
C、红薯(sǔ)
驮灯(tuó)
奥秘(mì)
愣了(lènɡ)
D、掺和(chān)
愁苦(cóu)
崇敬(chónɡ)
沙哑(shā)
2、下列句子中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我以为父亲要凑我了,可是没有。
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C、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D、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3、下列各句中,说明父亲回家次数最少的一句是( )。
A、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B、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极少回家。
C、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少有回家。
D、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很少回家。
4、下列词语中词性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愁苦 崇敬 赞美 晾晒
B、掺和 奥秘 凄惨 酷似
C、温厚 欣慰 荒寒 幽默
D、昏黄 磨蹭 金黄 稀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6、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造成他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1—4BCAB
5.A
提示:B.缺主语:C.语序不当;D.定中搭配不当,应为“一箱子书和一麻袋红薯”。
6.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 还能有多大“出息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
,但是,谁能给“他
以知识呢 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
,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当堂达标检测
一、基础部分(共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凄惨(cǎn)
幽默(yiōu)
B.催眠(mián) 马鬃(zōnɡ)
C.崇敬(chónɡ) 惩罚(chénɡ)
D.皱纹(zhòu) 麻雀(què)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磨磨蹭蹭 奥密 B.轰堂大笑 装订
C.翻来复去
塾师
D.知书识礼 梦幻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1.通观全文,“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试评价画线句。(3分)
3.你认为第二段中“我”的做法对不对?老师的做法对不对?(2分)
4.乔元贞的命运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
5.正上课时,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学生欢闹起来。如果你是正上课的老师,你该怎么办?(4分)
当堂达标检测与参考答案:
一、1.A
2.D(A.秘;B.哄;C.覆)
二、1.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爱怀念之情。
2.此句有失教师身份,但透露出乡亲友好淳厚的情义。
3.言之成理即可。
4.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好好努力。
5.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复述课文。
2.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3.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 从中发现了什么?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5、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指的是什么?
7、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8、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9、文中第12段补叙自己“上学”“上书房”的快乐,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10、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展开了哪三方面的联想?
1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2.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3.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4.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六、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七、布置作业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什么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预习学案
1.预习后,不看课本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
晾晒
酷似
掺和
马鬃
挎着
脊背
枉读
调教
哄堂大笑
泪水盈眶
2.解释下列词语。
⑴
迢迢:
⑵
掺和:
⑶
凄惨:
⑷
奥秘:
⑸
翻来覆去:
⑹
知书识礼:
3.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课文中你对哪些句子感觉难以理解?
4.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牛汉,原名
,1923年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
”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