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大雁归来》课件(共21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大雁归来》课件(共21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3 09:17:52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4 《大雁归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语句,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激发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难点: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大雁的图片,谈谈观后的感受。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美国的先知”。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这本著作从1941年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在出版的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意义。利奥波德被尊称为新自然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以“——的大雁”列出,并思考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孤独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①来的季节是春天三月。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地喧闹。
3.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大雁归来的情景。
第二部分(5—12)大雁归来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3段)赞美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情趣。
四、深入探究
1.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2.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单调枯燥的数字说明了孤雁的成因是家庭其他成员被枪杀,或者成了心碎的寡妇,或者失去了自己的子女。原先就因为这样推断而感伤,现在证实了,于是爱鸟者的感伤被进一步激发,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的意味丰富,让人动情。
五、研读赏析
以“这篇课文美在 ,如‘ ’的句子,写出了 ”的句式说话。
(1)美在知识性。
如“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和“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两句写出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美在形象性。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等句,多用拟人,使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美在抒情性。
如“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写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六、拓展延伸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
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李世民
七、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了解或观察其它鸟的习性,是写成一篇文章。
课件21张PPT。利奥波德14.大雁归来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语句,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激发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这本著作从1941年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在出版的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意义。利奥波德被尊称为新自然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以“——的大雁”列出,并思考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孤独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①来的季节是春天三月。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地喧闹。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大雁归来的情景。
第二部分(5—12)大雁归来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3段)赞美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情趣。
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激发“爱鸟者”的感伤?单调枯燥的数字说明了孤雁的成因是家庭其他成员被枪杀,或者成了心碎的寡妇,或者失去了自己的子女。原先就因为这样推断而感伤,现在证实了,于是爱鸟者的感伤被进一步激发,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的意味丰富,让人动情。 以“这篇课文美在 ,如‘ ’的句子,写出了 ”的句式说话。
(1)美在知识性。
如“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和“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两句写出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2)美在形象性。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等句,多用拟人,使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3)美在抒情性。
如“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写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拓展延伸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唐·王维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
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李世民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作业 了解或观察其它鸟的习性,是写成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