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单元总结
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五种感觉器官。
知道不同的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事物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声音、气味等)。
2. 科学思维
能初步将事物的特征(如冷、热、香、响)与对应的感觉器官(皮肤、鼻、耳等)进行关联。
能在教师引导下,根据生活经验对感觉器官的作用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比较。
3. 探究实践
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常见物体(如水果、文具)进行观察和描述。
能模仿示例,动手触摸盲文模型或走在盲道体验垫上,初步感受触觉的作用。
4. 态度责任
乐于用感觉器官探索世界,并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初步形成保护感觉器官(如不用脏手揉眼、不对同学耳朵大声喊叫)和关爱残障人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五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学生理解“如何认识世界”和形成保护意识的基础。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综合观察:一年级学生容易只使用最明显的感官(如眼睛),引导他们协同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是本课重要的实践目标。
教学难点
理解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及其多种功能:相较于眼、耳、鼻、舌,皮肤的感觉功能(冷、热、触压等)更抽象,教材中提到的“保护罩”和“空调器”作用需要借助类比和体验来帮助理解。
建立关爱残障人士的责任感:如何让一年级学生从认知“助听器、盲道”等工具,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不占用盲道”、“平等关爱”的实际行为与情感,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和故事引导来实现
教学准备:
1.“我的收获”个人小纸条:
为每位学生打印或手写一份迷你版的“我的收获”表格(与教材第1张图下方表格一致),用于课后让学生自己画笑脸√,加深印象。
2.盲道体验道具(可选,强烈推荐):
打印几张盲道地砖的图片(条形引导砖和圆点提示砖),贴在地上形成一小段“模拟盲道”,让学生排队依次体验“蒙眼走盲道”和“有障碍物走盲道”的区别。(注意安全:需教师全程搀扶保护,此活动也可由教师演示。)
3.盲文体验道具:
寻找带有凸起盲文点的物品,如药盒说明书、电梯按钮面板模型(可自制:在硬纸板上用热熔胶点出圆点模仿盲文),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
教学过程:
一、单元总结(20分钟)
【情境创设】:探险小英雄的“装备”大检阅
小朋友们,我们都是探索世界的小英雄!在过去几天里,我们发现了五件超级厉害的“探险装备”,它们能帮我们发现世界的奇妙。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庆功会”,检阅一下我们的装备,看看谁已经成为了合格的“探险家”!
回忆装备,贴图归类 (5分钟)
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探险小英雄”(简笔画小人)。拿出分别写有“眼、耳、鼻、舌、皮肤”的卡片和对应的功能卡片(如:看、听、闻、尝、摸/感觉冷热)。
任务:请学生上来,将感觉器官卡片贴在小英雄的相应位置,并将功能卡片与之配对。全班一起判断对错,并大声说出这个器官的本领,如:“眼睛——看!”
游戏体验,综合运用 (10分钟)
活动:“神秘宝盒”猜一猜
准备: 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入一个常见水果(如橘子)。
任务:
请一位学生用手摸(皮肤),说说是什么形状、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请另一位学生拿到耳边 轻轻摇一摇(耳朵),听听有没有声音?
再请一位学生 闻一闻(鼻子),猜猜是什么气味?
最后取出,用眼睛看(眼睛),确认是什么。
教师剥开橘子,请大家尝一尝(舌头)。
引导: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认识一个东西,常常需要好多“装备”一起工作才行!
单元小结,分享收获 (5分钟)
引导:出示教材中的“单元小结”图。我们的装备这么厉害,我们要怎么保护它们呢?
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什么行为是保护(如:认真做眼保健操),什么行为是伤害(如:用脏手揉眼睛)。
任务: 发放“我的收获”表格小纸条,让学生在自己已经做到的选项后面画一个笑脸√。并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我最棒的收获是……”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和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认知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各器官的功能及其协同作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保护感觉器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综合素养。)
二、科学阅读与拓展(20分钟)
【情境创设】:超级英雄的超级装备
小英雄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有的“装备”可是超级厉害的!它就是我们全身都有的——皮肤!而且,当我们的一些“装备”需要帮助时,人类还有很多聪明的发明呢!
1.发现皮肤的超级本领 (10分钟)
阅读与提问:引导学生观察阅读材料《皮肤很重要》的图片和文字。
“最大”有多大?(比一比一扇门,让学生张开手臂感受面积大)
皮肤是“报告员”?(轻轻捏一下手背,感觉到的“痛”就是皮肤在向大脑报告)
皮肤是“保护罩”?(下雨时,雨滴为什么不会渗进我们的身体?)
皮肤是“空调器”?(运动后为什么会出汗?出汗后有什么感觉?——凉快的,这是在帮我们降温)
体验: 让学生用指尖轻轻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桌面、衣服、橡皮),感受皮肤的触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阅读、提问互动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皮肤的多种重要功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皮肤作为人体重要“装备”的独特本领,激发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关爱他人,认识助人工具 (10分钟)
共情引导:“如果我们的‘眼睛’装备或者‘耳朵’装备受伤了,看不清、听不见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会害怕吗?”
认识助手:
出示盲道图:“这是专门为眼睛英雄设计的安全小路,我们平时走路要怎样?”(引导得出结论:不占用、不破坏)
出示盲文图:“这是用手触摸的文字,是眼睛英雄的‘手指书’。”
出示助听器图:“这是一个小喇叭,能帮助耳朵英雄听得更清楚。”
行为升华:“当我们看到使用这些工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说出:主动让行、耐心沟通、平等友爱)。总结:我们都是互相帮助的小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共情引导和认识助人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身体有障碍的人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和正确对待这些工具,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
【课后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我们家或小区里有没有盲道?电梯按钮上有没有盲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和互动体验,引导学生认识皮肤的超级本领以及助人工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观察、提问和亲身体验中,对皮肤的多种功能有了直观的理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认识助人工具的部分,通过共情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身体有障碍的人的困难,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时间分配上,部分环节略显紧凑,导致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体验。此外,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我未能给予更充分的肯定和拓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时间的合理分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同时加强对学生回答的引导和拓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后练习:
1.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我们用来闻气味的器官?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2.皮肤是我们的“保护罩”,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A. 听好听的音乐
B. 阻挡灰尘和病菌进入身体
C. 看到美丽的风景
3.我们在公园里看到地上有盲道,应该怎么做?
A. 在上面又跑又跳地玩游戏
B. 主动绕开,不挡住盲道
C. 放上自己的书包和玩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