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致大海》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致大海》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13: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剑击一样坚强有力。
——别林斯基
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溢着阳光。
——高尔基
致大海
普希金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3、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4、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自学指导一 5分钟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梳理诗歌主要内容并划分层次。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俄国文学始祖
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俄罗斯文学语言创建者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他是——
了解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岁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21岁时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27岁时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38岁时在和情敌的决斗中被杀害。普希金一生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和12首叙事诗。
作者简介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
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
《青铜骑士》
爱情诗和田园诗:《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又重新造访》
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抒情诗
代表作

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暂时的;普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俄罗斯与文化俄罗斯的分水岭。在普希金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俄罗斯文学的天空中出现了满天的星辰,交相辉映。
普希金是一面镜子,他的作品描绘了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知识拓展
普希金的妻子普希金娜是个既美丽又聪明又有气质的女人,比普希金小13岁。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进步诗人。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把他视若大敌,千方百计摧残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而娜塔丽娅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为之倾倒,同时也遭到贵族小姐太太们的极大嫉妒。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她垂涎三尺,法国军官丹特士狂热追求她。普希金就是在与丹特士的决斗中被枪杀而死的。普希金逝世后,娜塔丽娅才24岁,还有4个年幼的儿女。普希金逝世7年后,娜塔丽娅和军人兰斯科依结婚,但是她却一生郁郁寡欢,51岁时病逝。
普希金娜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被沙皇放逐到俄国南部。被流放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更多的是肉体上的折磨,但对于这些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诗人们而言,放逐又是一次精神砥砺的机会,无数的作家由此而跃上了文坛的顶峰。普希金也不例外,现在我们来看看关于他流放的一些情况。
普希金21岁时即1820年因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由、抨击农奴制、揭露沙皇暴政的抒情诗而被放逐到南方的南高加索。25岁即1824年又从南高加索流放到普斯科夫省的米海洛夫村。他在离开南高加索的前夕,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本文写作背景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写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如何划分层次脉络?
第一部分(1-2):向大海告别,赞叹大海壮美。
第二部分(3-13):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3-7写要逃往海外,懊丧失去自由。
8-13写追念两伟人,表壮志难酬。
第三部分(14-15):为自由奋斗不息。
海之恋
海之思
海之誓
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
自学指导二 5分钟
1.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大海的词语,思考诗人眼中的大海有哪些特点?
2.大海的“寂静”等是令人赞赏的,“阴沉”等词却是贬义的,作者为什么对大海的这些特点大加赞赏呢?
3.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是全诗抒情最集中、最强烈的地方,都是向大海告别,那么诗人的感情是否一样呢?
1、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大海的词语,思考诗人眼中的大海有哪些特点?
时而“骄傲的美”“幽静”“保护”,时而“阴沉”“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
激情探究
2、大海的“寂静”等是令人赞赏的,“阴沉”等词却是贬义的,作者为什么对大海的这些特点大加赞赏呢?
“寂静”“温顺”“娇美”是大海性格中的一面,“阴沉”“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是大海性格中的另一面,大海可以自由的展示自己性格中的任何一面,由此可见,作者赞赏的是大海的自由精神。大海在这里成了自由的象征。赞美大海,也就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的愿望。
4、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是全诗抒情最集中、最强烈的地方,都是向大海告别,那么诗人的感情是否一样呢?
不一样。
第一部分:忧郁、悲哀、恋恋不舍。
第三部分:执着、坚定、顽强不屈。
3、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感情:怀念、礼赞。
实质:是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自学指导三 5分钟
1.诗人为什么选取“大海”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
2.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岸”又有何象征意义?(第6节)
3.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有何特点?
4.诗人由大海联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为什么选取“大海”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
大海这一意象的本质特点是自由奔放、反复无常、任性骄纵、无法控制、不愿屈服;而且大海也是壮美的,如与蓝天一色的波涛,震天撼地的轰响等;拿破仑与拜伦的经历增强了大海这一意象的历史感。不仅如此,当诗人那颗渴望自由的心因不能投入大海的怀抱而惆怅时,大海则被视为诗人的知己,听其倾诉心曲。
可见诗人将大海的形、影、声、光组成了自由的颂歌,挖其深意,使大海这一意象获得了丰富的内涵。
精彩亮剑
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岸”又有何象征意义?(第6节)
“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黑暗现实的象征,束缚诗人不能拥抱大海,不能真正获得自由
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内容 特点/关联
情感
内容 特点/关联 诗人寄托的情感
拿破仑
拜 伦: 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有何特点?
“峭壁”
“光荣的坟墓”
“伟大的回忆”
“在寒冷的梦里沉没”
“在苦恼里长眠”
拿破仑:曾经领导革命的法国取得许多场胜利,出于野心登上皇位,在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下被迫退位,流放到大西洋圣赫勒岛苍凉死去;
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
“天才”
“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使自由在悲泣中”
“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拜伦:伟大的诗人和勇士,不被容于英国统治阶层,被迫远离故土,在志愿参加希腊民族独立战争时病逝。
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诗人由大海联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凸显“大海”象征意,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
另一方面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长眠在“一个峭岩”,普希金最钦佩的英国大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但终为其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
普希金有抱负不得施展,拿破仑和拜伦的结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自身坎坷的经历。人们到处忍受"都是一样"的命运,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这正是诗人把人海说成是"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的原因。
自学指导四 5分钟
1.《致大海》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2.诗歌是如何体现对自由的讴歌的?
《致大海》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① 借大海表达自由的精神。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歌颂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② 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直接对大海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释放自己的激情,也抒发了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③ 人与自然相逢而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情感。诗人把石岸想象成凝固的,已是诗人内化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到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在这一瞬间,海是诗人思绪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思想活动。
诗歌是如何体现对自由的讴歌的?
①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
②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迷惘地徘徊”写追求中经历的艰难与迷惘;“珍爱”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珍重与热爱。
③写大海有雄浑浪涛的回声,也有低沉、喑哑的发自深渊的声音;有黄昏时的幽静,也有“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海的“喜怒无常”,正是它自由属性的体现。大海的自由和多样的美,引发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
④“被缚住”“想要挣脱开”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而不得的痛苦,“在岸边留下来”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道别
联想
道别与誓言
功业未竟的伟人
挣脱束缚的愿望
——难舍,因共有自由奔放的精神而情感相联
——愁苦,心愿难遂
——惋惜,壮志未酬;崇敬,精神伟大
——牢记大海的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
大海
致大海
自由精神
整理知识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
《青铜骑士》
爱情诗和田园诗:《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又重新造访》
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抒情诗
《大海》中的“你”是谁?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向“你”告别?
“你”指大海,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在诗人看来,大海就是他的朋友。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而宁静,“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仿佛是友人忧郁的絮语,在沉郁地吐诉着心头的哀愁;而波涛汹涌时,惊涛骇浪有如“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相通,所以诗人才会将“大海”当成自己可以倾诉的知己,从而与它深情地话别。
当堂训练
相关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