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第一单元
晨读课件
第一单元
语文晨读
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三首
4*.繁星
语文园地一
1.观潮
晨读要求:
(1)读课文两遍
(2)读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4)读课后习题
(5)读知识点
(6)练习巩固
一、会认字
二、会写字
三、听写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霎时
余波 依旧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听写完后前后两人互相批改,错一个字扣5分,批改完后请用蓝色的笔更正两遍。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①读到“潮来前”这一部分时,我们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钱塘江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四、课后习题
江面上很平静,大家翘首期盼,期待着潮水的到来。
②读到“潮来时”这一部分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万马奔腾,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读到“潮过后“这一部分时,我们好像看到了江潮的余波还在翻
涌,江面风号浪吼。钱塘江面久久才恢复平静,江水已经涨了两来高,使人觉得余波汹涌。
与“八月涛声吼地来”相关的句子: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四、课后习题
与“头高数丈触山回”相关的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与“须臾却入海门去”相关的句子: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描写海潮的四字词语:
浩浩荡荡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人山人海 人头攒动
摩肩接踵 座无虚席
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锣鼓喧天
五、知识点总结
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2)这段话由远及近写出了大潮的壮观。
2.重点句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
五、知识点总结
(3)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浪潮形态比作白线、水墙和千万匹白色战马, 将潮来时的过程描写得有画面感,有动感。
(4)仿写比喻句:妈妈的笑容犹如温暖的阳光。
感知课文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 叹与热爱。
潮
滚
堤
逐渐
犹
震
崩
鼎
沸
隐
现
山
海
约
约
水
天
平
静
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是农历八月十八。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我们眼前。
大象的耳朵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奇特
雄伟
壮观
突然
不一会儿
一瞬间
转眼间
人山
人海
总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天下奇观
2.走月亮
晨读要求:
(1)读课文两遍
(2)读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4)读课后习题
(5)读知识点
(6)练习巩固
一、会认字
二、会写字
三、听写词语
柔和 鹅卵石 河床
新鲜 修补 庄稼
风俗 葡萄 满意
水稻 成熟 招待
坑坑洼洼 传说
听写完后前后两人互相批改,错一个字扣5分,批改完后请用蓝色的笔更正两遍。
读到“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句,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溪边,青色的山,芬芳的野花,小溪在月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甚是夺目。月光还照着花草,给他们也镀上了银光。小溪流动着,月光也随着流动着,仿佛空气中都充满着甜味。
1.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四、课后习题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2.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哟,卿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看,稻谷就要成热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四、课后习题
◆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过月亮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身姿;月光照亮了那一棵棵梧桐树,梧桐树镀上了一层银边,昂首挺胸,做好广场的守护者;月光照亮了旁边楼栋门口的桂花树,桂花树在晚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闻着这香气,想起了刚学溜冰的我,穿着溜冰鞋,驰骋在小区广场的跑道上,仿佛自己就是一位香香公主,周围香气萦绕。
3.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 仿照着写一写。
示例:不一会儿,我们走到了小区的广场,月光照亮了广场周围美丽的花坛,花坛里的鲜花咧着嘴,弯着腰,摆弄着自己婀娜的
四、课后习题
重点句段
1.(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大道和小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夜图。
五、知识点总结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园圆的月 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从一个“抱”字,感受到亲切、可爱的味道,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银毯,将稻穗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稻田的景象。
(2)仿写:高粱低垂着头,葡萄好像水晶一样。
五、知识点总结
感知课文
1.“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光下散步。课文以“走"为线索,通过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以及在月光下的无限乐趣。
2.“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在文章反复出现,是全文的线索,串起了全文,抒发了“我“和阿 妈走月亮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跃
鹅
卵
庄稼
葡萄
阿妈走着。
月亮牵着一颗颗小星星走出来。
多么灿烂的阳光啊!
月光笼罩下,溪水潺潺流动的静谧的画面
成熟的稻田在月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的样子
兴致勃勃
怒气冲冲
哭
笑
脆
甜
月光的特点是美丽、柔和。
“我”小时候在月光下乘凉,听外婆讲故事,捉虫,品尝月饼,唱歌。
3*.现代诗三首
晨读要求:
(1)读课文1遍
(2)读生字词
(3)读知识点
(4)练习巩固
一、会认字
1.仿写句子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拟人)
示例:月亮躲在乌云背后说着悄悄话。
2.感知课文
①《秋晚的江上》描写了鸟儿、斜阳、秋江、芦苇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夕阳西下,
二、知识点总结
染红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于江面之上的美丽画面,表现了秋日黄昏的静谧、绚丽、和谐, 流露出作者无比欣悦的心情。
2.《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四幅富有情趣的图画,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3.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句诗中的“偷渡”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诗中又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偷渡”本指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在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太阳落山了。
二、知识点总结
4.作者
刘大白(1880—1932年),现代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
《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等。
√
√
驮
甩
压
A
B
C
D
草地里吃草
乐得眼睛眯起来
√
×
√
×
×
月光、松林、
白云、疏星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
思念
4*.繁星
晨读要求:
(1)读课文1遍
(2)读生字词
(3)读知识点
(4)练习巩固
一、会认字
1.词语搭配
(静寂)的夜晚
(美丽)的萤火虫
(星群密布)的蓝天
(半明半昧)的星星
2.词语拓展
描写星星的词语:
星群密布、月明星稀、星月交辉、斗转星移、星光灿烂
二、知识点总结
3.感知课文
①.《繁星》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掌,著有《家》《春》《秋》等多部作品。
②.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写了作者三次看星星,分别是从前在家乡的庭 院里、三年前在南京的小菜园、如今在海上。
4.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二、知识点总结
主要作品:《家》《春》《秋》《雾》《雨》《电》等。
√
√
√
若隐若现
若即若离
津津有味
跃跃欲试
吞吞吐吐
堂堂正正
天上的星星好像孩子的眼睛一样明亮。
我最爱看星星。
√
三
小时候
三年
如今
对星空依恋
前
D
语文园地一
晨读要求:
(1)读交流平台
(2)读词句段运用
(3)背诵日积月累
(4)完成课课练
一、交流平台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情景之美,读《观潮》时,我仿佛身临其境,目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读《走月亮》时,随着文章的描写,我的脑子里就像放电视剧一样,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
一、交流平台
读《现代诗二首》时,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着鸟儿驮着夕阳归巢,夕阳染红芦苇的美景:想象蓝天下,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知不觉就读懂了这两首诗。
读《繁星》时,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人躺在甲板上,仰望满天的星空。
①我通过修辞想象画面,如:《观潮》一课中作者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我们想象战场上无数白色战马奔腾而来的场面,就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壮观的气势。
②我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如:《繁星》一课中写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抓住“悬”字,想到深蓝色的天空中星星摇摇欲坠的样子,能感受到星空宁静的美。
一、交流平台
③“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当花牛把尾巴甩得“滴溜溜”的时候是它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就能想象到花牛高兴玩耍的画面。
一、交流平台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一下。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二、词句段运用
第一行是描写声音响亮的词语,第二行是描写声音细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的景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二、词句段运用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二、词句段运用
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示例1:外面电闪雷鸣,狂风卷积着乌云压了下来,一会儿工夫,大雨下起来了,霎时天昏地暗。小狗听到响声,顿时站起来,警惕地望着门口,过了一会儿,它才安静下来。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
··
··
·····
·····
示例2:下午,晴朗的天空突然像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我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工夫,只见一团团黑色的乌云迅速在空中集合。霎时,一道道闪电划破长空,向大地劈来,雷雨正来势汹汹地袭向人间。
二、词句段运用
示例3:我正抚摸着那只小狗,忽然,它跑走了,我连忙追上去。只见它看到一只大狗,飞快地跑过去舔大狗的脖子,还绕着大狗转来转去,大狗也亲热地舔着它。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三、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兼音乐家,号摩诘居士。
大意: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
√
√
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样子
画面
声音
味道
人
声
鼓
天
震
欲
响
云
低
细
私
语
无
声
无
息
锣鼓喧天
窃窃私语
上课铃响了,热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用最好的姿态迎接老师的到来。
夏天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传来隆隆的雷声,过了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霎时
忽然
顿时
一会儿工夫
过了一会儿
√
×
√
空山不见人
复照青苔上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
深林的宁静而美丽
为大家的认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