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 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 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13: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课时教案
学科 物理 年级册别 高二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一章第五节,是静电场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教材从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性出发,引出电势能的概念,进而定义电势差,并通过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量关系,建立电场“力”与“能”两个视角的联系。该节内容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电场本质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电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知识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等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矢量分析能力。在力学中已学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为类比理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提供了认知基础。但“电势”“电势差”等概念抽象性强,学生易将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混淆,难以理解其物理意义。此外,学生在从“力”的视角转向“能”的视角分析问题时存在思维定势,需通过情境创设与实验演示帮助其建立能量观念,突破思维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 理解电场力做功的特点,掌握电势差的定义式UAB = WAB/q,能正确计算两点间的电势差。
2. 掌握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U = Ed,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与方向判断。
科学思维
1. 通过类比重力场中重力做功与高度差的关系,构建电势差的概念模型,发展类比推理能力。
2. 运用数学工具(比值定义法、公式推导)分析电场中“能”的规律,提升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1. 能设计简单方案验证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2. 通过分析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理解电场强度方向与电势降低最快方向的一致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2. 认识电势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心电图、示波器等),体会物理与科技、健康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电势差的定义及其计算(UAB = WAB/q)。
2.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 Ed)及其应用。
难点
1. 理解电势差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与试探电荷无关。
2. 区分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物理意义,理解E = U/d中d为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类比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静电场模拟软件、等势面演示仪、电压表、导线、电池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5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一)、播放视频:心脏起搏器工作原理动画。
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动画:展示心脏细胞膜两侧因离子分布不均形成电势差,当心律失常时,起搏器释放电脉冲刺激心肌收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微小的电压变化能控制心脏跳动?这里的‘电压’在物理中叫什么?它与电场有什么关系?”通过生活实例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电势差”不仅是电路中的概念,更是电场本身的一种属性。
(二)、回顾旧知,建立类比。
教师提问:“在重力场中,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高度差越大,重力做功越多。那么在电场中,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电场力是否也做功?做功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回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类比重力场中高度差的概念,提出“电场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高度差’来描述能量变化?”从而自然引出“电势差”的概念。 1. 观看视频,思考电压与电场的关系。
2. 回忆重力做功与高度差的关系。
3. 类比思考电场中是否存在“电高度差”。
4. 提出疑问:电势差如何定义?
评价任务 观察专注:☆☆☆
联想迁移:☆☆☆
问题提出:☆☆☆
设计意图 以医疗科技中的真实应用导入,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通过类比重力场,激活学生已有认知,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激发探究欲望。
新知建构,概念形成
【12分钟】 一、定义电势差,理解其物理意义 (一)、从功的角度定义电势差。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匀强电场E,标出A、B两点。设有一试探电荷+q从A点沿任意路径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AB。提问:“若将电荷量变为2q,电场力做功变为多少?”学生易答为2WAB。继续追问:“WAB/q是否改变?”引导学生发现该比值是一个与试探电荷无关的量,仅由电场本身和A、B位置决定。此时教师明确指出:这个比值就是A、B两点间的电势差,记作UAB,即UAB = WAB/q。强调单位为伏特(V),1V = 1J/C。并通过例题强化理解:若将+2×10-8C的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4×10-6J,求UAB。计算得UAB = 200V,说明A点电势比B点高200V。
(二)、辨析电势差的方向与正负。
教师进一步讲解:UAB = φA - φB,若UAB > 0,说明φA > φB,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电势降低。举例说明:如同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正电荷在电场中自发从高电势点移向低电势点。通过动画演示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趋势,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1. 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荷量的关系。
2. 理解UAB = WAB/q的定义。
3. 计算具体电势差值。
4. 理解电势差正负的物理意义。
评价任务 公式理解:☆☆☆
单位换算:☆☆☆
方向判断:☆☆☆
设计意图 通过逻辑推导建立电势差的定义,突出其“比值定义法”的科学思想;结合计算与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公式应用,理解电势差的标量性与正负含义。
规律探究,建立联系
【15分钟】 一、推导匀强电场中U与E的关系 (一)、设定情境,引导推导。
教师在PPT上展示匀强电场E,方向水平向右,A、B两点位于同一条电场线上,距离为d。设有一正电荷+q从A点沿电场方向移动到B点,电场力F = qE,做功WAB = F·d = qEd。根据电势差定义UAB = WAB/q = (qEd)/q = Ed。由此得出: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距离的乘积,即U = Ed。教师强调此式仅适用于匀强电场,且d必须是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二)、拓展分析,深化理解。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B点不在A点正前方,而是斜上方,d该如何取值?”引导学生思考非沿电场方向移动的情况。通过分解位移,说明只有沿电场方向的分量才影响电势差。接着提问:“若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UAB是多少?E又如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等势面上电势差为零,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利用模拟软件动态展示电场线与等势面的正交关系,增强空间想象。
二、单位换算与物理意义升华 (一)、单位统一,揭示本质。
教师指出:由U = Ed可得E = U/d,因此电场强度的单位也可用V/m表示。1 N/C = 1 V/m。这表明电场强度不仅表示单位电荷所受的力,也表示单位距离上的电势降落,即“电势梯度”。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科学的最高目标是发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从而能用逻辑推导出整个世界。”电场强度E正是这样一种描述空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揭示了电场中“力”与“能”的内在统一。 1. 参与公式推导过程。
2. 理解d为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3. 分析等势面与电场线关系。
4. 理解E = U/d的物理意义。
评价任务 公式推导:☆☆☆
方向理解:☆☆☆
单位换算:☆☆☆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情境推导核心公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借助软件可视化电场结构,突破空间想象难点;从单位统一角度深化对电场强度本质的理解,体现物理概念的统一美。
应用迁移,巩固提升
【8分钟】 一、典型例题解析 (一)、基础计算题。
题目:在匀强电场中,A、B两点相距0.2m,电场强度E = 500N/C,方向由A指向B。求:(1)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2)将+3×10-8C的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先画出示意图,明确方向关系。解:(1)UAB = Ed = 500 × 0.2 = 100V;(2)WAB = qUAB = 3×10-8 × 100 = 3×10-6J。强调正负号的处理与物理意义对应。
二、实际问题分析 (一)、解释心电图原理。
教师展示一张简化心电图,指出波形反映的是心脏不同部位细胞膜电势差随时间的变化。当心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势差迅速变化,形成可检测的电信号。医生通过分析这些电势差的幅度与节奏,判断心脏健康状况。这正是电势差概念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 1. 完成电势差与功的计算。
2. 画图辅助分析物理过程。
3. 理解心电图中的物理原理。
4. 感悟物理与医学的融合。
评价任务 公式应用:☆☆☆
作图能力:☆☆☆
联系实际:☆☆☆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例题巩固知识应用,规范解题步骤;结合心电图实例,实现从物理概念到科技应用的迁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5分钟】 一、结构化回顾 (一)、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主线:从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出发,定义了描述电场能量属性的物理量——电势差UAB = WAB/q;在匀强电场中推导出U = Ed,建立了“力”与“能”的桥梁;并通过E = U/d理解了电场强度的另一重含义——电势降落的快慢。整个过程体现了物理学中“守恒”与“变化率”的深刻思想。
二、激励性升华 (一)、寄语未来学习。
“今天我们揭开的只是静电场奥秘的一角。电势差如同电场中的‘海拔’,而电场强度则是‘坡度’。正如登山者既要关注海拔高度,也要警惕陡峭坡度一样,我们在分析电场时也需兼顾‘能’与‘力’两个维度。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像法拉第那样,用敏锐的思维去感知看不见的场,用严谨的实验去验证内心的猜想。因为每一个微小的电势差,都可能点燃改变世界的火花。” 1. 复述电势差定义式。
2. 说出U = Ed的适用条件。
3. 理解E与U/d的关系。
4. 感受物理学习的意义。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
意义理解:☆☆☆
情感共鸣:☆☆☆
设计意图 通过结构化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以激励性语言升华主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科学情怀。
作业设计
一、基础巩固题
1. 关于电势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成正比,与电荷量成反比
B. 电势差的大小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
C. 若电场力做正功,则电势差为正值
D. 电势差是矢量,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
2. 在电场中把2.0×10-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1.5×10-7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4.0×10-7J。求:
(1)A、B两点间电势差UAB;
(2)B、C两点间电势差UBC;
(3)A、C两点间电势差UAC。
二、能力提升题
3.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A、B、C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AB = 3cm,BC = 4cm,AC = 5cm。已知UAB = 60V,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B、C两点间的电势差UBC;
(3)若将-2×10-8C的电荷从B移到C,电场力做功多少?
【答案解析】
一、基础巩固题
1. B(解析:电势差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C错在未说明是正电荷;D错在电势差是标量)
2. (1)UAB = WAB/q = 1.5×10-7 / 2.0×10-9 = 75V
(2)WBC = -4.0×10-7J,UBC = WBC/q = -200V
(3)UAC = UAB + UBC = 75 + (-200) = -125V
二、能力提升题
3. (1)dAB = 3cm = 0.03m,E = UAB/dAB = 60 / 0.03 = 2000 V/m
(2)dBC沿电场方向分量为0(垂直),故UBC = 0
(3)WBC = qUBC = (-2×10-8) × 0 = 0
板书设计
1.5 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概念:UAB = WAB/q 单位:V(伏特)
特点:标量,正负表示电势高低
关系:U = Ed (匀强电场)
→ d:沿电场方向距离
→ E = U/d:电势降落率
电场线 ⊥ 等势面
E方向:电势降低最快方向
应用:心电图、示波器、粒子加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心脏起搏器为情境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了物理与生命科学的融合。
2. 通过类比重力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符合认知规律,课堂参与度高。
3. 利用模拟软件动态展示等势面与电场线关系,突破空间想象难点,教学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
1. 对非匀强电场中电势差的理解拓展不足,部分学生误以为U=Ed普遍适用。
2. 合作探究环节时间略紧,学生自主推导过程不够充分。
3. 作业中综合题难度偏高,需在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