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提升强化题2025-2026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力对运动的影响,学习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
C.实验中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就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
B.可以将装有砂子的小桶用钩码代替,这样会使实验更加方便
C.实验结果不用a M图像,而用a 图像,是为了便于根据图像直观地作出判断
D.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3、“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所示,静止悬挂时(小明两侧绳长相同),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明此时( )
A.加速度a=,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
B.加速度a=g,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
C.加速度a=g,沿未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上
D.加速度a= ,方向竖直向下
4、如图所示:
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2020年6月至8月,我国南方某些地区连日暴雨,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线的洪水。某次无风的情况下,一雨滴在空中下落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
B.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C.当速度等于v0时,雨滴所受空气阻力等于重力
D.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逐渐减小
6、在升降电梯内的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晓敏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7、(双选)关于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密度 ②牛 ③米每秒 ④加速度 ⑤长度
⑥质量 ⑦千克 ⑧时间
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①⑤⑥⑧
B.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⑦
C.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是②③⑦
D.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是④⑤⑥
8、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力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有一劲度系数足够大的水平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将( )
A.立即做减速运动
B.立即做匀减速运动
C.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继续增大
D.当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物体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
C.若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则物体没有惯性
D.若两物体质量相等,则它们的惯性相同
10、如图所示,吊篮P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托起,当悬挂吊篮的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吊篮P和物体Q的加速度为( )
A.g g B.2g g C.g 2g D.2g 0
11、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站立在桌面上的硬币能持续很长时间。图乙为高铁车厢示意图,A、B两物块相互接触地放在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比B的质量大,车厢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相对于桌面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2个力的作用
B.B受到3个力的作用
C.A受到桌面对它向右的摩擦力
D.B受到A对它向右的弹力
12、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14、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1 N/kg=1 m/s2
D.“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15、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静止
16、在高速公路上乘坐汽车时,驾乘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其目的是( )
A.防止汽车急刹时驾乘人员惯性消失
B.防止汽车加速时驾乘人员惯性变大
C.防止汽车减速时驾乘人员惯性变小
D.防止在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由于惯性飞离座椅,从而造成伤害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把A、B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a)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稳定后,测力计A受到测力计B的拉力F′,测力计B受到测力计A的拉力F。
(1)B弹簧测力计放大如图(b)所示,读数F为________N。
(2)F和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对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
1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观测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像.
(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图线如图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短跑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质量M=69 kg的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轻绳,绳长L=2 m,拖着质量m=22 kg的轮胎。最初绳子绷紧,运动员从百米跑道的起点由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是37°,5 s末绳突然断裂,运动员保持绳断时的速度跑到百米跑道的终点。轮胎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运动员的跑鞋与地面不打滑,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g取10 m/s2。求:
(1)绳上的拉力大小;
(2)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与轮胎之间的距离。
20、在宇航训练程序中,一位80 kg的宇航员被绑在一个质量为220 kg的火箭运载器内,这个运载器被安全放在一条无摩擦的长轨道上,开动火箭发动机使之很快地加速运载器,然后马达制动运载器,v t图像如图所示。设喷射燃料的质量和运载器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
(1)计算向前的推力多大;
(2)计算施加在运载器上的制动力;
(3)计算沿轨道运行的路程。
21、利用阿特伍德机可以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其研究步骤如下:如图所示,原来定滑轮左右两侧都悬挂质量为2m的物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mg。若在右侧悬挂的物块上再增加质量为m的物块,左侧物块将获得向上的加速度,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变大,左侧物块处于超重状态;若将右侧物块的质量减小到m,左侧物块将向下做加速运动,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变小,左侧物块处于失重状态。请问:左侧物块处于超重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左侧物块处于失重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又是多少?(不计连接物块的细线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
22、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斜面倾斜角为θ=37°的斜坡顶端由静止滑下,已知斜坡长为L=90 m,运动员滑到底端用时t=6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下滑加速度a的大小;
(2)滑到底端时速度v的大小;
(3)滑雪板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提升强化题2025-2026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力对运动的影响,学习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
C.实验中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就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C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
B.可以将装有砂子的小桶用钩码代替,这样会使实验更加方便
C.实验结果不用a M图像,而用a 图像,是为了便于根据图像直观地作出判断
D.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答案】C
3、“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所示,静止悬挂时(小明两侧绳长相同),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明此时( )
A.加速度a=,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
B.加速度a=g,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
C.加速度a=g,沿未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上
D.加速度a= ,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B
4、如图所示:
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C
5、2020年6月至8月,我国南方某些地区连日暴雨,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线的洪水。某次无风的情况下,一雨滴在空中下落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
B.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C.当速度等于v0时,雨滴所受空气阻力等于重力
D.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逐渐减小
【答案】C
6、在升降电梯内的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晓敏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答案】D
7、(双选)关于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密度 ②牛 ③米每秒 ④加速度 ⑤长度
⑥质量 ⑦千克 ⑧时间
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①⑤⑥⑧
B.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⑦
C.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是②③⑦
D.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是④⑤⑥
【答案】B、C
8、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力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有一劲度系数足够大的水平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将( )
A.立即做减速运动
B.立即做匀减速运动
C.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继续增大
D.当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答案】C
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物体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
C.若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则物体没有惯性
D.若两物体质量相等,则它们的惯性相同
【答案】D
10、如图所示,吊篮P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托起,当悬挂吊篮的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吊篮P和物体Q的加速度为( )
A.g g B.2g g C.g 2g D.2g 0
【答案】D
11、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站立在桌面上的硬币能持续很长时间。图乙为高铁车厢示意图,A、B两物块相互接触地放在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比B的质量大,车厢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相对于桌面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2个力的作用
B.B受到3个力的作用
C.A受到桌面对它向右的摩擦力
D.B受到A对它向右的弹力
【答案】A
12、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答案】A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B
14、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1 N/kg=1 m/s2
D.“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答案】B
15、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静止
【答案】A
16、在高速公路上乘坐汽车时,驾乘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其目的是( )
A.防止汽车急刹时驾乘人员惯性消失
B.防止汽车加速时驾乘人员惯性变大
C.防止汽车减速时驾乘人员惯性变小
D.防止在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由于惯性飞离座椅,从而造成伤害
【答案】D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把A、B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a)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稳定后,测力计A受到测力计B的拉力F′,测力计B受到测力计A的拉力F。
(1)B弹簧测力计放大如图(b)所示,读数F为________N。
(2)F和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对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
【答案】(1)4.0 (2)等值反向或相互作用力 (3)4.0
1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观测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像.
(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图线如图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 m (2)
(3)(3)两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相等时,由题图像知乙的加速度大,故乙的拉力F大(或乙中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大).
三、计算题。
19、短跑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质量M=69 kg的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轻绳,绳长L=2 m,拖着质量m=22 kg的轮胎。最初绳子绷紧,运动员从百米跑道的起点由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是37°,5 s末绳突然断裂,运动员保持绳断时的速度跑到百米跑道的终点。轮胎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运动员的跑鞋与地面不打滑,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g取10 m/s2。求:
(1)绳上的拉力大小;
(2)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与轮胎之间的距离。
【答案】(1)140 N (2)66.6 m
【解析】(1)设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1,减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2,绳上张力为T,加速时地面的支持力为N,由v t图像可知:a1=2 m/s2,a2=5 m/s2。对轮胎减速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μmg=ma2
加速过程,对轮胎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T sin θ+N=mg,T cos θ-μN=ma1
联立以上式子可得: μ=0.5,T=140 N
(2)由v t图像可知:加速阶段轮胎的位移:x1=,x1=25 m。减速阶段轮胎的位移x2=,x2=10 m
运动员的位移为x=100 m,运动员开始与轮胎之间的距离为x3=L cos θ=1.6 m
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与轮胎之间的距离:d=66.6 m
20、在宇航训练程序中,一位80 kg的宇航员被绑在一个质量为220 kg的火箭运载器内,这个运载器被安全放在一条无摩擦的长轨道上,开动火箭发动机使之很快地加速运载器,然后马达制动运载器,v t图像如图所示。设喷射燃料的质量和运载器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
(1)计算向前的推力多大;
(2)计算施加在运载器上的制动力;
(3)计算沿轨道运行的路程。
【答案】(1)1.5×104 N (2)7.5×103 N (3)1 000 m
【解析】(1)由v t图像知,a==50 m/s2,由F=(M+m)a,得F=1.5×104 N
(2)由v t图像知,9~13 s马达制动减速,加速度大小
a′==25 m/s2
则制动力大小F′=(M+m)a′=7.5×103 N
(3)路程x等于v 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大小:x=1 000 m
21、利用阿特伍德机可以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其研究步骤如下:如图所示,原来定滑轮左右两侧都悬挂质量为2m的物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mg。若在右侧悬挂的物块上再增加质量为m的物块,左侧物块将获得向上的加速度,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变大,左侧物块处于超重状态;若将右侧物块的质量减小到m,左侧物块将向下做加速运动,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变小,左侧物块处于失重状态。请问:左侧物块处于超重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左侧物块处于失重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又是多少?(不计连接物块的细线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
【答案】mg mg
【解析】左侧物块处于超重状态时,对左侧物块受力分析知F-2mg=2ma,对右侧的物块受力分析知3mg-F=3ma
联立解得F=mg
左侧物块处于失重状态时,对左侧物块受力分析知
2mg-F′=2ma′
对右侧的物块受力分析知F′-mg=ma′
联立解得F′=mg。
22、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斜面倾斜角为θ=37°的斜坡顶端由静止滑下,已知斜坡长为L=90 m,运动员滑到底端用时t=6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下滑加速度a的大小;
(2)滑到底端时速度v的大小;
(3)滑雪板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5 m/s2 (2)30 m/s (3)0.125
【解析】(1)由L=at2,得a==5 m/s2.
(2)滑到底端时的速度v=at=30 m/s.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解得μ=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