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第1、2单元综合评价
[范围:第一、二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时空观念】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马关条约》签订 D.筹建新式海军
1.B
2.对下图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输入对中国产生危害 B.清王朝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C.彰显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呈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D项符合题意。
3.【史料实证】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写道:“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 )
A.英国人和法国人 B.英国人和美国人
C.美国人和俄国人 D.英国人和日本人
3.A
4.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在 ( )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 D.④时期
4.B
5.右面是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部纲领性文件的突出特点分别是 ( )
A.平均分配、君主专制
B.男女平等、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学习西方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5.C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导致“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天京事变的严重内耗
C.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 D.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6.C
7.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下列属于“李鸿章之识”的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力主预备立宪,实现政治改良
C.投身洋务运动,力求强兵富国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7.C
8.《历史教学中的图像史料及其运用》一文中指出:“图像史料,包括能够提供图像、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照片是“可视的历史”。右面两幅照片反映出洋务运动重视 ( )
A.发展交通运输
B.培养军事人才
C.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D.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8.C
9.下表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
时间 1852—1864年 1866年 1875年 1878年
事件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被清政府任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 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9.B
10.右面是某书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书的书名最有可能是 ( )
第一章 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第二章 西方势力在东亚
第三章 洋务与维新
第四章 沉没的“高升”
第五章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第六章 中国陆军的惨败
A.《海国图志》
B.《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C.《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D.《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10.D
11.【大单元学习】依据下面知识卡的内容可知 ( )
1843年,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1858年,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895年,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列强不断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B.西方列强在华特权不断扩大
C.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列强侵略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11.B
12.“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 )
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C.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2.D [解析] 材料“思想的巨浪”“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反映了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13.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拍摄的影视《戊戌风云》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13.D
14.某历史专题推送计划的资料包里包含:文章——《爱国与蒙昧》;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照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该专题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14.D
15.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右面思维导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 )
A.中国近代沦为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15.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1分)历史是民族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割占香港岛后,推行了一整套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从1843年起,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冒险家大批涌入五口,逐步使五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在战后十余年间,中国沿海和长江下游一些地区的自然经济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东南沿海一带盛产土布、土纱,而洋纱、洋布的剧增,使这些土货陷于困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后”指的是哪场战争之后。(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6分)
材料二
尔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素娴韬略,荐握戎符,统战舰而著勤,实海军之肇造。……奋击则寡能敌众,冲锋则义不顾身。
①于新生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甲午海战》 ②“丹东一号”沉船上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2015年“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 ③光绪帝御赐邓世昌碑碑文(节选)
(2)从材料二中,选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即可,4分)结合所学知识,为邓世昌撰写一份人物简介。(4分)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使馆区可以驻兵。这一规定后来使得西方国家的使馆区成为标准的军事占领区了。当时的中国,经过这种大乱以后,已经极其残破了,户部银库也被八国联军抢了。这么多银子,怎么赔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图一、图二中任选一幅,说明其反映的《辛丑条约》的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5分)
16.(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②③。简介:邓世昌是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在致远舰中炮甚多、受伤严重之际,他下令鼓轮怒驶,欲撞击日舰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价值观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即可)
(3)图一:《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图二: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
影响和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许华《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和19世纪晚期来自海上的入侵带来的恶果。(6分)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表现。(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2分)
材料三
(3)将上述三幅图片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中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你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哪些情怀 (2分)
17.(1)鸦片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掀起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
18.(18分)勿忘国耻,不断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窃谓中国自咸同(1851—1875年)以来,经……(太平军)扰乱……如一丛病之躯,几难着手。当时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效。”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4分)
辜鸿铭提到的“湘乡曾姓者”指谁 (2分)他为什么称其为“时髦郎中” (2分)
【瓜分狂潮的震撼】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局面
国家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俄国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备注: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末中国所面临的局面、美国针对这一局面所采取的应对之策及其影响。(4分)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民族沉沦中有哪些回应。(2分)这些回应的结果如何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18.(1)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传统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等等。
(2)曾国藩。曾国藩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3)局面: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应对之策:美国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照会。影响: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4)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等等。都不能挽救民族危机。
(5)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御侮必先自强;只有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等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第1、2单元综合评价
[范围:第一、二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时空观念】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马关条约》签订 D.筹建新式海军
1.B
2.对下图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输入对中国产生危害 B.清王朝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C.彰显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呈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D项符合题意。
3.【史料实证】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写道:“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 )
A.英国人和法国人 B.英国人和美国人
C.美国人和俄国人 D.英国人和日本人
3.A
4.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在 ( )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 D.④时期
4.B
5.右面是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部纲领性文件的突出特点分别是 ( )
A.平均分配、君主专制
B.男女平等、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学习西方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5.C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导致“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天京事变的严重内耗
C.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 D.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6.C
7.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下列属于“李鸿章之识”的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力主预备立宪,实现政治改良
C.投身洋务运动,力求强兵富国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7.C
8.《历史教学中的图像史料及其运用》一文中指出:“图像史料,包括能够提供图像、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照片是“可视的历史”。右面两幅照片反映出洋务运动重视 ( )
A.发展交通运输
B.培养军事人才
C.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D.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8.C
9.下表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
时间 1852—1864年 1866年 1875年 1878年
事件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被清政府任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 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9.B
10.右面是某书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书的书名最有可能是 ( )
第一章 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第二章 西方势力在东亚
第三章 洋务与维新
第四章 沉没的“高升”
第五章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第六章 中国陆军的惨败
A.《海国图志》
B.《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C.《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D.《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10.D
11.【大单元学习】依据下面知识卡的内容可知 ( )
1843年,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1858年,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895年,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列强不断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B.西方列强在华特权不断扩大
C.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列强侵略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11.B
12.“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 )
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C.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2.D [解析] 材料“思想的巨浪”“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反映了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13.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拍摄的影视《戊戌风云》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13.D
14.某历史专题推送计划的资料包里包含:文章——《爱国与蒙昧》;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照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该专题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14.D
15.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右面思维导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 )
A.中国近代沦为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15.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1分)历史是民族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割占香港岛后,推行了一整套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从1843年起,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冒险家大批涌入五口,逐步使五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在战后十余年间,中国沿海和长江下游一些地区的自然经济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东南沿海一带盛产土布、土纱,而洋纱、洋布的剧增,使这些土货陷于困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后”指的是哪场战争之后。(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6分)
材料二
尔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素娴韬略,荐握戎符,统战舰而著勤,实海军之肇造。……奋击则寡能敌众,冲锋则义不顾身。
①于新生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甲午海战》 ②“丹东一号”沉船上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2015年“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 ③光绪帝御赐邓世昌碑碑文(节选)
(2)从材料二中,选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即可,4分)结合所学知识,为邓世昌撰写一份人物简介。(4分)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使馆区可以驻兵。这一规定后来使得西方国家的使馆区成为标准的军事占领区了。当时的中国,经过这种大乱以后,已经极其残破了,户部银库也被八国联军抢了。这么多银子,怎么赔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图一、图二中任选一幅,说明其反映的《辛丑条约》的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5分)
16.(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②③。简介:邓世昌是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在致远舰中炮甚多、受伤严重之际,他下令鼓轮怒驶,欲撞击日舰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价值观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即可)
(3)图一:《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图二: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
影响和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许华《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和19世纪晚期来自海上的入侵带来的恶果。(6分)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表现。(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2分)
材料三
(3)将上述三幅图片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中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你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哪些情怀 (2分)
17.(1)鸦片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掀起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
18.(18分)勿忘国耻,不断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窃谓中国自咸同(1851—1875年)以来,经……(太平军)扰乱……如一丛病之躯,几难着手。当时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效。”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4分)
辜鸿铭提到的“湘乡曾姓者”指谁 (2分)他为什么称其为“时髦郎中” (2分)
【瓜分狂潮的震撼】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局面
国家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俄国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备注: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末中国所面临的局面、美国针对这一局面所采取的应对之策及其影响。(4分)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民族沉沦中有哪些回应。(2分)这些回应的结果如何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18.(1)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传统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等等。
(2)曾国藩。曾国藩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3)局面: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应对之策:美国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照会。影响: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4)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等等。都不能挽救民族危机。
(5)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御侮必先自强;只有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等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