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6 7 11 12 15 20
答案 B D B A C D B C
1.B(文中指出 “章句之学” 是古人重视的结构理论,不论什么样式的文章都要注意, B 项正确。 A 项 “音韵”
非核心; C 项片面强调细节; D 项将 “三准” 归为 “章句之学”,混淆概念。)
2.D(A 项错误,开篇的歌词是指词这一文学体裁,不是流行歌词,类比也无中生有。 B 项错误,第二段以造房子为喻,论述的是文学作品要讲究结构安排。 C 项错误,引用刘勰的话,恰恰证明古人对结构很重视。)
①头、腹、尾 / 开首、中间、末后
②飘忽而来,压倒一切
③至于小令短调 (每处 1 分,意思对即可)
①语言通俗而不失隽永:使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1 分) 文中引用了 众多诗词典故和文学理论,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但也会加以解释。 (1 分) ②含义深刻却不落晦涩:在阐述深刻理论时,作者通过举例的方式使内容易于理解,而不采用过多的术语。 (2 分)
①发端巧妙,奠定基调: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点明扬州地位,又写今日的 “尽荠麦青青”,虽未采用文本中提到的 “飘忽而来” 或 “故取逆势” 的发端方式,却以今昔对比,瞬间奠定了全词黍离之悲的情感基调。
②中间饱满,开阖变化:中间部分今昔对比,虚实结合,开阖变化之间,将黍离之悲层层递进,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③结尾收摄全神,余味无穷: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结尾处,以景结情,余味无穷。这种结尾方式收摄全神,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脉络通贯,意脉不断:从整体上看,以作者的行踪和感受为线索,上片写初到扬州的所见,下片由所见引发联想和感慨,今昔对比贯穿始终。层层递 进,意脉不断。 (1 点 2 分,答满 3 点给 6 分。)
6.B(B 项错误。 “但有脱离生活实际之嫌” 不正确。前文说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且伏天下雨在生活中很常见。)
7.A(“由近及远” 错误。应是由远及近。)
①行为之痴:材料一中宝玉痴看女儿画蔷,只顾提醒别人避雨自己恍然不知,从世俗角度看是不通世事的 “痴儿”。
②情感之痴:材料一中宝玉因龄官画 “蔷” 而忘我凝视,甚至淋雨提醒,体现对他人痛苦的深切共情;材料二中他因贾蔷与龄官之情而悟 “缘分”,展现对情感的执着思索。
③哲思之痴:两则材料均通过宝玉的 “痴态”,揭示其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追求 -- 既痴迷于人间至情,又痴求对生命本质的领悟。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2 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示例 1:《雨》。①情节核心:雨是推动情节的关键 -- 龄官画 “蔷”、宝玉提醒淋雨,二人互动因雨展 开。②人物形象: “雨” 凸显了人物形象,龄官画蔷在雨中愈显痴情,宝玉提醒他人却忘记自己也更显其情不情的 “痴” 态。③环境设置: “雨” 字凝练而富有诗意,既呼应 “满耳蝉声”“纱衣湿透” 的夏日氛围,又赋予故事朦胧哀婉的悲剧美感。 (1 点 2 分,最高给 6 分,如从主题、读者等角度阐释,能自圆其说, 1 点也
可给 1 分。)
示例 2:《花下》。①环境设置: “花下” 优美自然,点明节选部分情节发生的环境。②情节安排:龄官画蔷,宝玉隔花暗窥,核心人物和核心情节都围绕 “花下” 展开。③主题关联:宝玉、龄官均为青春儿女,与 “花下” 的环境相呼应,象征了大观园中青春王国的整本书主题。 (1 点 2 分,最高给 6 分,如从读
者、人物等角度阐释,能自圆其说,可给 1 分。)
BDG(正确断句: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翻译:等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
C(“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的 “于” 和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的 “以” 都是介词,状语后置的标志;两者用法相同。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A 选项, “趣舍万殊”,趣同取; B 选项。朝,使 朝; D 选项, “引喻失义”,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以上选项说法均正确。)
D(A 项, “张良为明哲保身拒不接受” 于文无据。材料二中司马光对张良 “明哲保身” 的评价,并非针对此事。 B 项, “失去得道成仙的机会”,也属无中生有。 C 项 “批评了张良 ” 错误,材料二对张良持褒扬态度。)
13.(1) 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在留城会合,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 (采分点: “起下邳”,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调整后的句子为 “于下邳起”,译为 “在下邳起事”, “会留” 也应调整为 “于留会”,翻译为 “在留城会合。” 语序正确 1 分;会,会合, 1 分;判断句式, 1 分;大意, 1 分。)
(2) 难道曾经预料到韩信必定会被诛杀、彭越必定会被剁成肉酱,因此仅以这种策略保全自己的性命 吗? (采分点: “尝” 译为 “曾经”, 1 分; “逆”,预料,猜测 (联想成语 “以意逆志”), “亿”,通 “臆”,猜测,臆测,同义复词, 1 分;被动句, 1 分;大意, 1 分。)
14. ①张良初为刘邦效劳,就表明自己的目的是为韩报仇,光明磊落。②张良视汉之爵禄为鸿毛,不看重荣辱利害,这表明他的忠诚。③汉高祖早就知道张良的忠诚,所以把太子托付给他,始终不渝。 (答出 1 点 给 2 分, 2 点给 4 分, 3 点给 5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据亦可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六年(前 201) 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 “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 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 留侯
说: “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 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 “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留侯宣称道: “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却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遨游。” 张良于是学辟谷学术,行道引轻身之道。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 “人生一世,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 留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
材料二:
张良想追随赤松子云游天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说: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张良就做到了。” 这个评价不足以全面概括张良的智慧。张良自己说过: “我家世世代代做韩国的宰相,我的志向是要为韩国报仇。” 当时他刚开始为汉王刘邦效劳,就公开袒露了自己始终为韩国服务的决心,丝毫不顾忌这会引起好嫉妒的刘邦的猜疑。他不顾凶险地表明自己的志向,光明磊落,心地坦然地将自己的心意和胸怀直接剖开在好猜忌的天子面前。并且他还说: “我愿意捐弃人世间的俗事,追随赤松子云游天下。” 他把汉朝的爵位、俸禄看得轻如鸿毛,不知道有荣辱,不知道有利害,难道会因曾预料到韩信必定会被诛杀、彭越必定会被剁成肉酱,因此仅以这种策略保全自己的性命吗?也正是由于张良这样光明磊落,所以汉高祖早就知道他志向坚贞,心地纯洁,因而将太子托付给张良辅佐,始终不曾对他产生猜忌和加害之心。
15.B(“暮春” 错误, “知春近” 可知为冬春之交。)
① “姿态”:词人身处贬谪困境,仍葆有乐观疏通的心境。远在天涯,仍能体察自然之美,为 “梅破” 和
“春近” 欣喜,为 “开遍向南枝” 而惊讶。② “倔强”:十年贬谪,仍未消磨内心不平,借酒消愁中暗含对贬谪的不满,借 “花应妒” 暗示自身高洁与小人陷害。③ “于倔强中见姿态”:全词外显旷达 (姿态),内蕴孤傲
(倔强),转折跌宕,情感复杂。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文本解读:
宜州是山谷的终老之地。从“去国十年” 来推算,此词当作于崇宁三年冬或四年春。宜州地处南陲,一个来自江南的逐客,能在此见到熟悉的梅花绽放,其欣喜自不待言。词的上片即抒写其在宜州见梅的惊 喜,一个“也”、一个“不道”,生动地传达出那意外惊讶的感觉。与“天涯” 相联系的是蛮荒僻远等负面印象,而“也” 字却转出了一个美的天地。梅花犹如信使,它报告了春的来临,更捎来了故乡的讯息,远谪天涯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消失,心灵感受到了莫大的慰藉。接写夜赏梅花,因“风细” 而幽香徐播,稍见怅然失意之态, “不道” 则翻出一个更壮美的境界,将惊喜推向了高潮。过片用了一个梅花妆的典故,词意似有断裂。词人在此故隐其意,给人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典故说的是梅花对美人的恋慕,那么此中是否也蕴含着词人往昔的情感经验呢?下片的后半转为深沉的感叹,表示自己平生好酒,这中间既有豪情逸兴,也
有颓放自遣,但如今这颗“少年心” 已被漫长的贬谪生涯消磨殆尽。“少年心” 似是对梅花妆下的某种注脚,当然其含义不止于此。要之,这最后一叹将以上由梅花激发起的美好情感一并扫却,留下的是无尽遗憾。
这首词即景感怀,转折跌宕。上片由情绪的两度抑扬逐层推出惊喜之感,表现梅花带来的春天的喜悦
和故乡的慰藉;过片转为对美好情事的追忆,绵邈深沉,最后直抒怨愤,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词由前半的深婉蕴藉转为最后的顿挫激越,勾画出了词人复杂的情感历程。
(1) 暴霜露 斩荆棘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示例一: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示例二: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示例三: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示例四: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③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 2023 年激增了大约 230%/230% 左右,④反映出人们对摄入低质量、无营养网络内容的集体焦虑。 (每处 2 分,指出、改正各 1 分。③成分赘余,删掉 “大约” 或者 “左右”;④语序不当, “低质量、无营养” 修饰的应为网络内容,作定语。)
A. 截然不同; B. 弥足珍贵 (A 处结合上下文,表示和上文脑腐那种消极的精神面貌不同的一种精神面 貌,应填 “截然不同”。 B 处结合上文,说明的是该词背后的乐观精神不容忽视,很有益处,应填表示这种态度很重要很珍贵的词语,故填 “弥足珍贵”。每空 1 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
20.C(文本和 C 的双引号都是表示特殊含义; A,直接引用。 B,突出强调。 D,反语讽刺。)
源自拉丁语和法语的 “显化” 的意思如今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由最初的 “显而易见” 演变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实践。 (4 分。复句变单句的步骤如下:首先找到句子的主要成分,确定主谓宾,这段话的核心话题是
“显化” 词义的演变,确定主语为 “显化” 的意思,谓语为演变。其次,将其余成分作为定状补添加到该句子中。最后,验证该句是否为病句。)
①点明核心特征: 指令清晰反映所选概念 (“脑腐” 或 “显化”) 在材料中定义的核心含义 (“脑腐” 的衰退、无营养内容侵蚀; “显化” 的积极想象、信念、实现梦想)。
②包含视觉元素: 指令需包含具体的视觉元素关键词,以引导 AI 生成具有表现力的图像 (如物体、场景、动作、象征符号等)。
③说明情感基调: 指令需体现该概念在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情感基调 (如 “脑腐” 的焦虑、迷茫、衰退感;
“显化” 的积极、希望、信念感)。 (1 点 2 分,答满 3 点给 5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审题指导:
本句引用自哲学家罗素散文《赞美闲暇》,原句如下: “现代人以为完成所有事情的目的是另外一些事情,而不是为了这些事情本身。” 命题时为避免干扰信息,作了删改,引导考生直面文本,寻找关键词,抽绎出核心概念,判断材料是否具有观点倾向,确定作文立意。
材料言简义丰,意在批判现代人过度追求功利性的目标,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与体验本身的意义,揭示工具理性时代人类 “目的异化” 的生存困境。考生可以批判功利主义,反思将一切行为工具化、忽视本真
的生命体验的社会病态;也可以强调过程价值,主张把握当下,关注行动的内在意义;还可以引入哲学思辨,探讨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如庄子 “无用之用” 思想;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内卷、焦虑等社会现象,呼吁重建精神家园。
需要指出,材料强调 “完成所有事情的目的”,意在批判这种绝对化的认知,暗含价值倾向,因此,考
生如一味为 “内卷”“功利” 摇旗呐喊,认为这无可厚非,需以离题论。当然, “所有” 固然绝对,但材料也预留了思辨的空间:总有一些事情的目的是另外一些事情,这与把握当下并不矛盾。例如,考生可以构建让步关系的分论点架构,先承认追逐功利的目标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论述斩断功利枷锁,凝视过程之美的意义和方法,周全说理。
参考立意:
破目的之执念 悟事理之本真莫让目的偏航 回归事情本身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突出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挚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严谨语言基本通畅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其他问题:
(一) 关于扣分
缺标题扣 2 分。
字数不足 8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建议字数不够 600 字的文章,总得分控制在 36 分以内。全文
不足 400 字,综合给分不能超过 20 分。不足 200 字, 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
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每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上限 5 分 (考虑偶有 1-2 字笔误的情形,评卷程序从第三个错别字开
始扣分,扣满 5 分为止)。
标点错误多,或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 “逗” 到底的,扣 1 到 2 分。
用繁体字或甲骨文;用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
(二) 特殊情况处理
如确定为套作的文章,给分不超过 20 分。抄袭的基础等级控制在四等内,发展等级不给分。认定抄袭试卷要慎重。
满分作文。评定要慎重,确保满分作文的高质量、耐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