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大山雀偷喝牛奶???????????? B、蚯蚓走迷宫?
C、猕猴做花样表演????????????? D、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
2、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便抬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C、后天学习行为????D、先天性行为?
3、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
字,气得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
A、学习行为?? B、节律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4、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防御行为??????? ? D、后天性、攻击行为
5、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 B、大山雀? ? C、马??? D、黑猩猩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7、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训练
8、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 D、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9、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
A、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C、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D、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1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蚯蚓走迷宫、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1、蚂蚁搬家、鸟类筑巢、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这些复杂行为的解释是(??? )?
A、聪明???? B、本能???? ? C、学习????? D、奇怪?
1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属于(????)行为?
A、先天性?? ?B、后天学习? ?C、取食??? D、帮助
二、填空题
明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了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
展位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刺将猎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即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挖一下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学习行为”)。?
判断的依据是?????????????????????? 。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 决定的。
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蹈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 。
(4)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 DACBDC 7-12 CCCABA
二、填空题
(1)先天性行为?? 先天具有,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2)遗传物质 (3)社群?信息交流 (4)观察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替换或补充分析材料。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都是有遗传基础的,而且很多行为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教师在处理有关教学内容时不应绝对化。教师应注意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等讨论题,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本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关于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教师要努力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组织好教学也很重要。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两个探究活动中任选一个,也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或方法,但探究活动一定要做。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励他们创新。教师还应组织好交流和讨论。
本节课通过图片分析、探究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弄清楚两种行为的概念和区别。学生对动物的行为自然是熟悉,但是对这两个概念的很容易混淆,因而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开课就以动物的哪些行为是先天的,哪些是后天的导入本课,进而过渡到探究竟(一)中对动物行为的分析,经过师生的充分讨论和学生理由的陈述,结合“知识链”中的相关内容,初步得出二种行为的区别。在探究竟(二)中,以学生在课堂设计并讨论实验,课下完成实验处理。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以其他动物为实验材料,设计不同的障碍物,设计实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能力目标
1、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
2、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难点: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媒体
挂图,视频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身边事”,炎热的夏天,家养的母鸡不下蛋了,却还整天卧在窝里不动;将刚出生的小猫和母猫分开,并将小猫和老鼠放在一起喂养,这样长大的猫却不会捕捉老鼠。分析这两种现象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授新课
1、先天性行为
教师展示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母鸡孵蛋、羚羊争斗、母猪哺乳图片,观看录像。
教师:先天性行为是生下来就有的、不用学习就会的,是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母鸡孵蛋、羚羊争斗、母猪哺乳等。每种动物都具有许多生来就会的行为,在生物学上,这种先天性行为叫本能。请看挂图,这是根据真实照片绘制的。一只母鸡刚刚孵出了雏鸡,雏鸡被拿开了,在它面前出现了两只小猫,失去雏鸡的母鸡竟把两只没有母亲的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加以抚育。失去母亲的小猫也把母鸡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接受母鸡的抚爱。有一只美国云雀,正在哺育的雏鸟不见了,发现鱼池里有一个张开的大口,便把小虫送入这个口中。其实这是1条偶然浮出水面的金龟。当金鱼再次浮出水面,云雀又喂它1条虫,这样一直连续喂了好几个星期。出示图片,然后对这两个实例加以说明。
学生:母鸡和云雀哺育后代,小猫接受哺育和金鱼取食都是先天性行为。鸟类孵出后代以后有进行哺育的行为,即使后代不存在了,它们的这种本能并没有立即消失。
教师:许多地方发现的狼孩、虎孩、熊孩或豹孩,都是在与上述实例相似的情况下形成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显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
2、后天性行为
教师: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可以说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一般规律是,动物越高等,后天性行为越复杂,在动物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实验证明,各种多细胞动物部具有“学习能力”,也就是通过训练可以形成后天性行为。经过训练的蚯蚓可以准确地爬到它喜欢的环境里去。又如,曾在英格兰发现1只大山雀偷饮奶瓶内的牛奶,后来使得其他地区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饮牛奶。幼小的黑猩猩从成年黑猩猩的行为中,学会用细树枝沾上水或唾液,从洞穴中粘取白蚁作为食物(观看录像)。
这里所说的动物的学习、学习能力、学习行为,指的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的条件反射过程,这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呆板的行为。只要具有完整的神经系统、不一定具有脑的多细胞动物,都具有这种“学习”的行为。现在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说明这个问题。
设计实验:
(1)烧杯里盛放着水螅,待触手伸展时,用细木棒敲击烧杯,水螅的触手缩回,重复两、三次以后,水螅的触手不再缩回。
(2)烧杯中盛放着1条金鱼,同样用细木棒敲击烧杯,金鱼受惊欲逃,重复几次以后,金鱼便对敲击烧杯不再予以理睬。
(3)取3只甲虫,从高处摔到玻璃水槽中,出现假死现象,重复几次以后,同样也不再假死了。
这3个实验中,动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后天性行为,都是通过学习才获得的行为。这些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知道了这些刺激对自身并不造成危害,因此对以后多次出现的类似刺激便不再发生反应了。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成年黑猩猩爬高取香蕉。
教师提问:成年黑猩猩爬高取香蕉的学习能力与前面介绍的几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何不同?为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这几个例子说明动物越高等,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教师做出本节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动物行为的3个特点和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而动物后天性行为的特点,则是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总之,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特点:
1、无论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变化。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
举例:育雏的母鸡和小猫,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2、后天性行为:
举例: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等。
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课件14张PPT。动物的行为: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取食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迁徙行为
运动行为
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行为。
例如:刚出生的小宝宝会吃奶。学习行为
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行为,叫做学习行为。
例如:人工喂养的鸡,一听到铃声就会跑到定点的地方吃食物。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 1、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爬到母袋鼠育儿袋内的行为是____行为,这对小袋鼠的____非常有利。先天性生存这种先天性行为虽然非常简单,但却是生物出生时必不可少的。 2、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蚯蚓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取食的行为是 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蚯蚓个体的生存,能使蚯蚓更好地避开 刺激,趋向 刺激,从而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学习有害有利 3、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资料2 美国红雀喂养雏鸟的行为是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_____决定的,并不会因雏鸟的丧失而消失,故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_____行为而不是___行为。学习先天性遗传物质先天性 红雀的这种先天性行为对本物种没有任何的意义,有时甚至是一种浪费。 4、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门口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大山雀的这种行为是 行为,能自己寻找食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学习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①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 ② 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 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思考题: 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
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资料3资料4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来就有的本能自由说说走进狼孩 你听说过“狼孩”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仍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当时只有十多岁。知识拓展和整合 1、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 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错过了很难补偿。 2、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从而才能更健全的发展。 “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认 识 启示解读狼孩从狼孩的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感悟角课件1张PPT。生来就具有的不是生来就具有的
是后天形成的由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其食物和安全更有保障对个体和种族的生
存有重要意义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有重要意义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