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测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测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16: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她和女儿送走了盖房子的战士们。但她们时常望着远方的小路,等着何班长再来。
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她执物地相信,他一定会再来的!
(有删改)
文本二:
彭荆风与云南边疆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云南,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尤其在文学
领城,他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的创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云南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度,他成为
当之无愧的云南文学的领军人物。彭荆风及其创作霄要认真地研究,他正直、坦诚的品格,
顽强的教力,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对理想主义的坚守,呈现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也隐含在
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潜在的精神力量,即人道主义的精神价值,对人性
的丰富性,对人的平等与爱和美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存在。尤其在50年代,云南少
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生产、生活方式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他在所谓的“蛮荒
之地”“化外之民”那里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心灵深处的美,以兄弟般的感情去帮助他们走
向新生活。
(宋家宏《从“恋歌”到“史诗”一彭荆风创作论》绪论)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处,以蓬勃的套景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反衬母女孤独冷清的生活。
B.第②处,借树影的诡谲,渲染出妇人骤然失去依靠后的怅惘与不安,为情节突转蓄势。
C.第③处,这一句既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同时又营造了氛围,暗示了人物心理。
D.第④处,以明艳的景色反衬母女二人即将袭来的巨大悲痛,强化了文本的悲剧效果。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材料的选取上,作者匠心独运,从小切口入手,截取了“借宿一修屋一夜别一再
访”四个日常片段。
B.作者插叙“二十多年前娘家也住过解放军”与“何班长的牺牲”,使故事情节的发
展更为合理完整。
C.运用象征手法,如“远方小路”成为希望与守望的象征,升华为对人性之善、人间
大爱的永恒礼赞。
D.文章以“母女二人等何班长到来”结束全文,与《边城》结尾“翠翠等傩送归来”
的韵味不全相同。
8.请分析文本一的标题“森林边的小茅屋”有何作用。(4分)
9.文本二中指出,彭荆风在“蛮荒之地”发现“心灵深处的美”。请结合文本一,以“何
班长”这一军人形象为例,分析他与文中妇人的互动如何形成“军人之美”与“边疆少
数民族心灵之美”的映衬,从而深化作品主题。(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个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公子州呼,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卫庄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磷谏曰:“臣闻爱子,救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
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