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 病毒-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27PPT+练习 +素材 】 (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 病毒-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27PPT+练习 +素材 】 (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13 22:07:27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病毒》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2、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3、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
A、噬菌体和痢疾杆菌 B、流感病毒和醋酸杆菌
C、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 D、大肠杆菌和青霉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没有细胞结构
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
5、烟草花叶病毒的形状是(??? )
A、球形???? ? B、杆形??? ?? C、螺旋形?? D、蝌蚪形
二、判断题
1、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 )
2、病毒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 (??? )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DB
二、判断题
1、√ 2、× 3、√
《第二节 病毒》教案
学情分析
病毒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在生活中也会听到很多关于病毒的信息,如非典,H7N9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等,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学习兴趣。
教学
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3、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尝试制作噬菌体,锻炼学生的设计、制作与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其在预防接种方面的应用,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
2、认识病毒对人类的害与利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教学方法
自作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视频
教学
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病毒大小的特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展示:病毒属于微生物,病毒有多小?
学生活动
展示自己通过课本所学和课下查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
使学生理解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的特点。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病毒的形态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个体如此微小的病毒,有哪些形态?
2、给学生提供不同形态病毒的图片。
学生活动
按教材的图片进行分析,按教材文字内容准确认识。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病毒的形态与细菌不同,不只有三种基本形带态,而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病毒的结构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形态各异的病毒有哪些基本结构?
2、提供病毒图片。
学生活动
利用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图片描述病毒的结构。
设计意图
掌握病毒的两部分结构。
教学环节4
教学过程
噬菌体模型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模型。
学生活动
介绍自己制作的噬菌体模型。
设计意图
进一步掌握病毒的结构,突破本课的重点内容。
?
教学环节5
教学过程
病毒的生活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结构这么简单的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2、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讲授病毒的复制。
学生活动
展示自己通过课本所学
设计意图
使学生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环节6
教学过程
病毒的分类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病毒分类并分别举例。
学生活动
完成分类。
设计意图
了解病毒的分类方法。
教学环节7
教学过程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活动
引导全班学生按男生女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分别说出病毒对人类有害之处和可供人们利用之处。
学生活动
按自己自学和搜集到的内容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
知道病毒不但引起疾病,也能为人类利用。
教学环节8
教学过程
拓展提高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学生活动
完成习题,第二、三题在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病 毒
一、形态结构 1、个体极其微小
2、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核酸组成的核心
二、营养方式:专门寄生在活细胞内
三、繁殖方式:复制方式增殖
四、与人类的关系: 1、利
2、弊
课件27张PPT。第二节
病 毒SARS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任务:观察教材病毒的形态和结构【讨论】
1、图中的病毒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与其他生物在结构上的区别是什么?
3、从名称上看它们侵染的生物有哪些?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形状多样的病毒一、病毒的基本特征球形
(流感病毒)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蝌蚪形
(T4噬菌体)砖形
(痘病毒)子弹形
(狂犬病病毒)病 毒 的 形 态病 毒 的 大
小大肠杆菌噬菌体
(65×95nm)葡萄球菌
(1000nm) 牛痘病毒
300×250nm腺病毒(70nm)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乙脑病毒(40nm)蛋白质分子
(10nm)烟草花叶病毒
(300×18nm)流感病毒
(100nm)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核酸蛋白质外壳包膜刺突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 酸蛋白质外壳核酸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作用:1、保护病毒核酸;
2、参与感染过程;
3、具有抗原性。核酸(DNA或RNA):1、决定病毒的特性;
2、病毒复制;
3、具有感染性。病毒的生活释放非细胞型的生物
特点
非常微小;
没有细胞结构;
不能独立生活 。病毒基本特征: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又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约80%传染病来自病毒。
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很少有效药物。
有些所致疾病严重,病死率高或有后遗症。
持续性感染。
还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有关。
威胁健康的新病毒不断出现。病毒的危害学生看书讨论交流:1、预防接种:制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等)控制一些疾病。
2、利用病毒的特性,人们用绿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用病毒防止手术后病人长伤疤等。
3、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如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粘虫等,即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又完全无害。病毒的利用课件8张PPT。病毒的种类病毒种类的数量动物病毒:人类病毒(300余种)
脊椎动物病毒(931种)
昆虫病毒(1671种)
植物病毒:600余种
真菌病毒:100余种
细菌病毒(噬菌体):2850余种动物病毒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感染的疫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生动物和内外寄生虫等,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节肢动物、啮齿动物为媒介以及病原污染的空气、水等传播。
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禽流行性感冒等。
禽流感病毒(动物病毒)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植物病毒已知大约有 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某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既能在植物体内、也能在昆虫体内繁殖。传播介体除昆虫外,还有真菌、线虫、兔丝子等。 烟草花叶病毒(植物病毒)TMV能在多种植物上越冬。初侵染源为带病残体和其它寄主植物,另外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也可引致初侵染。主要通过汁液传播。细菌病毒细菌病毒的种类很多,但始终没有可以普遍应用的分类标准来确定细菌病毒的科、属界限和命名规则。197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发表“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二次报告,才将细菌病毒分为8科,1979年的第三次报告和1982年第四次报告改分为10科。T2噬菌体(细菌病毒)噬菌体的一个品系,属于T系噬菌体。这是一类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具有蝌蚪状外形,头部呈正20面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包裹DNA作为遗传物质。英语字母T的意思是type,即类型。后面的数字,奇数型的噬菌体和偶数型的噬菌体结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