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该镇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图示意Z镇制鞋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 )
A.制鞋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 B.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市场扩大
C.生产更加集中、营销渠道稳定 D.制鞋工艺更加标准化、统一化
2.进入智造型阶段,该镇制鞋业最显著的变化是( )
A.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增多 B.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变短
C.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提高 D.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增强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等高线分布 B.沿溪流分布 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 D.沿公路分布
4.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
A.适应潮湿环境 B.便于就地取材 C.充分利用空间 D.追求视觉美观
5.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
①均衡性 ②经济性 ③公益性 ④文化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亚马孙河流域的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季时会被河水淹没,被称为洪泛森林。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系及洪泛森林的分布和洪泛森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通常亚马孙河流域干流洪泛森林面积最小的月份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7.洪泛森林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域分异 B.干湿度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
8.与陆地雨林相比,洪泛森林( )
A.土壤有机质多 B.光合作用较强 C.水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减少
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左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右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水库在抽水蓄能电站系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水的势能储存地 B.水的势能补充地
C.水的电能储存地 D.水的电能补充地
10.该抽水蓄能电站( )
A.周一到周五持续放水 B.周三发电量达最大
C.周六处于负荷高峰期 D.周日集中抽水蓄能
11.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优化能源配置 B.缓解能源压力 C.降低能源支出 D.改善环境质量
南极长城湾(下图)为半封闭型海湾,盛行西北风(平均风速:夏季7.7m/s,冬季9m/s),表层海流受风的影响显著。叶绿素a浓度通常被用于表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研究发现叶绿素a浓度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与海流流速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长城湾西岸的水体交换模式为( )
A.A B.B C.C D.D
13.长城湾叶绿素a浓度( )
A.北京时间12点前后最高 B.呈现12小时的周期变化
C.年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 D.年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
甲、乙两地天文爱好者进行太阳高度观测。具体做法:在平坦地面上方水平放置一块有一个小孔的遮光板,太阳光透过小孔投影到地面上,形成较清晰的太阳投影。下图为两地天文爱好者在两分、两至日正午时刻,在同高度用相同遮光板观测到的太阳影像地面投影。完成下面小题。
14.若冬至日,甲、乙两地日落时世界时相同,则甲位于乙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15.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年变化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季风系统、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甲、乙海域降水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表现出显著差异。乙海域表层水体盐度、温度较高,富含营养盐,吸引大洋鱼类聚集。图1示意2011—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20天内甲、乙海域的日平均降水量。图2示意2011—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甲海域出现强降水时环南海区域的低空平均风速和主要风向分布。
(1)据图1,指出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降水的主要特征。
(2)分析甲海域强降水的成因。
(3)结合降水差异和夏季风的影响,分析乙海域大洋鱼类聚集条件的形成原因。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如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
(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主要的森林碳汇和碳排放国,2021年该国可再生能源仅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7%。交通运输业是该国主要的碳排放行业,物流配送成本高,碳排放量较大。近年该国制定碳减排“国家自主贡献”计划,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
材料二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略图。
(1)简述该国森林碳汇量大的气候原因。
(2)从岛间运输角度,简析该国物流配送碳排放量较大的原因。
(3)从资源禀赋角度,说明该国能源结构的形成与转型的原因。
1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某沙漠内散布大量高大沙山(约20000km )和湖泊(约20km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mm,水面蒸发量约2000mm。沙漠中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引起了科研小组的关注。
科研小组一研究发现:
相对于平坦沙地,沙山增强了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强度;沙山表层0.3m以下为湿沙层;多次降水实验发现15mm的一次降水能下渗至0.3m深。假设“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如18mm的一次降水补给地下水3mm),则可根据每年超过15mm的降水场次及相应降水量(数据省略)计算出“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 科研小组一基于“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的推断,通过计算发现“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大于湖泊的年蒸发量(如下图示意);若忽略地下蒸发,当地降水足以维持湖泊水量的稳定。而科研小组二则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并猜测“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主要补给来源可能是通过深层大断裂获得的沙漠区域外水量。
(1)科研小组一计算了“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和湖泊的年蒸发量(以m3计)。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科研小组二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列出2条反对理由。
(3)为验证猜测,科研小组二计划选择湖泊的水温、水位、水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监测。针对其中任意2个指标,分别说明其选择依据。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D C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A C
16.(1)
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日平均降水量大,日降水量的波动下降趋势更加明显;日平均降水量的峰值更多。
(2)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暖湿气流携带充足水汽,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受海陆位置影响甲海域处于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加剧了降水的强度和频率。受南下偏北风的影响,冷暖空气在甲海域交汇形成强对流天气,降水强度更大。
(3)
夏季风爆发后,乙海域降水相对较少,表层水体盐度、温度较高,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受离岸风速较大影响,乙海域位于较强的离岸流或上升流区域,将深层富含营养盐的水体带至表层,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吸引了大量鱼类聚集。此外,夏季风带来的海洋环流也可能将远处的鱼类带入乙海域,进一步促进了鱼类的聚集。
17.(1)政策激励,用地充足、地价相对便宜;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陆运方便,临近海湾, 海运便利;距主城区较远,环境容量大,对主城区污染小。
(2)组织园区企业向S村采购农、渔产品,促进该村种植业、渔业的发展;将园区的废弃物资源回收业务承包给村集体, 提升村集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吸引S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到园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技能培训。
(3)甲地:优:靠近园区和交通枢纽,出行较方便;方便利用园区的相关设施。劣:污染(工业废气、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等)相对较大,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乙地:优:靠近海边,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可利用滨海资源丰富休闲游憩生活。劣:离交通干线、园区较远,通勤及出行相对不便。
18.(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强(或光合作用强),植物生长快;风力弱(或水热组合好),植物茂盛高大。
(2)岛屿众多,运输距离远;人口少,海运和空运为主,能效低,能源消耗量大;能源以化石能源或煤石油,天然气为主。
(3)
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丰富且廉价;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易受海水淹没威胁;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可再生能源互补性强(或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少/非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多)。
19.(1)沙山区地下水的降水量补给量:8/1000×(20000×10002)=1.6×108(m )
湖泊的降水年补给量:70/1000×(20×10002)=1.4×106(m )
“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1.6×108+1.4×106=1.614×108(m )
湖泊的年蒸发量:(2000/1000)×(20×10002)=4×107(m )
(2)
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以下后仍有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前会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会有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可能在沙山下部以径流或泉水的形式渗出地表(最终消耗于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可能有一部分未下渗,在地表形成径流(最终消耗于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
(3)
水温: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水温较高且稳定,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温的季节变化小且年均水温明显高于平均气温(冬季水温明显偏高且稳定);水位: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量稳定(不受当地降水影响),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水位季节变化小(稳定),且与当地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不受当地降水影响);水化学成分: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水,含有较高的深层地质背景矿物(锶/硒/锂/锌/偏硅酸等)化学成分,且水中矿物含量稳定(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