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联“理”通“法” 提高运算能力
——《混合运算》单元整体说课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目录
2
单元目标拟定
1
单元主题解读
4
关键活动设计
5
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3
单元整体结构
一
单元主题解读
这个单元的价值是什么?
学生能够获得的可迁移的、一以贯之的是什么?
叩问单元价值
1
单元主题解读
1
单元主题解读
《混合运算》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数与运算”的内容。
走进课标
强调了混合运算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的重要性。
1
单元主题解读
走进课标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知道混合运算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的重要性。
纵向分析--知识体系构建
分数混合运算
整数的混合运算(运算律)、小数混合运算
两级、有小括号
的混合运算
同级、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同级加减混合运算
五年级
初步了解
迁移拓展
深入探索
1
单元主题解读
启下
承上
走进教材
(一)教材纵向分析--知识体系构建
苏教版
1
单元主题解读
走进教材
(二)教材横向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苏教版
人教版
青岛版
三个版本都采用了螺旋上升,难点分散的编排方式,把混合运算的知识点分解在三个课时里。只是青岛版更侧重于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和方法的迁移与类推。
苏教版
1
单元主题解读
走进教材
(三)新旧版本教材对比
新版本
旧版本
对比新旧教材版本发现,新版本教材借用劳动场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
且与旧版本教材相比,新版本增加了线段图部分,借助数形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已有知识基础
思维障碍分析
拟采用策略
1
单元主题解读
走进学生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熟练地
进行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在面对两级混合运算时,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忽
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部分学生在处理含小括号的运算时,不
能准确理解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本质。
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将抽象的运算顺序具象化,
在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帮助学
生分析解决问题,理清数量关系。
二
单元目标拟定
2
单元目标拟定
素
养
核
心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理解、并掌握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括号了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在实际情境中,学会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2
03
04
01
2
单元目标拟定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步式的实际问题。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
数感
三
单元整体结构
加、减法与乘法混合
不带小括号的
含有小括号
混合运算
3
单元结构图
整理与复习
加、减法与乘法混合
加、减法与除法混合
用综合算式 解决问题
四
关键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不带小括号)
活动一:创情境,探新知
问题1:三(1)班有多少同学在捡垃圾?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1
提示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12×3=36 (人)
40-36=4(人)
环节一:分析数量关系
活动一:创情境,探新知
12×3=36 (人)
40-36=4(人)
思考:能写成综合算式吗?
谁的计算方法是对的呢?
环节一:分析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借助线段图,从“数量关系”到“列综合算式”,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计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算法引发冲突,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不一致”到“一致”,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环节二:感悟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
12×3表示清扫路面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40-12×3
40-12+12+12
活动一:创情境,探新知
结合具体情境
紧扣数量关系
感悟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在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情境,紧扣数量关系,感悟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活动二: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如果算式里面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该先算什么呢?
主动迁移
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学会
跨越
会学
整体建构
问题2:三(2)班参加社区劳动的有多少人?
2×13+6 =
××
活动三:巩固新知,升华认识
应用意识
运算能力
活动四:课堂作业 达标检测
提质增效
当堂练
当堂清
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4题。
第二课时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不带小括号)
迁移运用
猜想
验证
结论
在一个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没有小括号),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结合具体情境,验证。
在一个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没有小括号),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三课时
(带小括号)混合运算
活动一:创情境,探新知
问题1:男生一共用了多少根彩线?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1
60-38=22(条)
22×5=110(根)
?
设计意图:通过列综合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相机引入“小括号”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四能”。
活动二: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主动迁移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问题2:男生包的粽子可以装几袋
(12+33)÷9 =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和算理的一致性,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相乘或相除的两个量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积或商都有一定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数学是讲道理的。
×
活动三:巩固新知,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以“说故事”为载体,从“图”到“故事”,从“故事”到“算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看图说故事,列式计算。
五
单元整体
教学思考
×
5
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以“画图”为辅助,从“明确数量关系”到“列混合算式”,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以“检验”为手段,从“不一致”到“一致”,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具体情境,感悟算法与算理的一致性,感受数学是讲道理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以“说故事”为载体,从“图”到“故事”、从“故事”到“算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表达能力。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