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课时教案-2025--2026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5《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课时教案-2025--2026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15: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5《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课时教案
学科 物理 年级册别 高二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五节,是电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应用。教材从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入手,系统介绍了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等组成部分的功能与连接方式,并进一步延伸至安全用电常识,包括触电类型、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的作用以及常见用电事故的预防措施。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学生形成科学用电观念、提升生活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在整个电学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学基础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具备初步的电路分析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用电有直观体验,但对家庭电路内部结构、布线逻辑及安全机制缺乏系统认知。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只要不碰裸线就安全”的误区,对跨步电压、双线触电等隐性危险认识不足。同时,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适合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其深入理解。教学中应结合真实生活场景,利用可视化手段化解难点,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课时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 能说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理解各元件在电路中的连接顺序与作用原理。
2. 掌握低压触电的两种基本类型(单线触电与双线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危害形式,理解安全电压与漏电保护器的工作机制。
科学思维
1. 能根据家庭电路图分析电流路径,判断电器是否正常工作,并推理故障原因。
2. 运用欧姆定律解释不同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评估触电风险等级。
科学探究
1. 通过模拟实验或虚拟仿真,观察漏电保护器的动作过程,归纳其保护条件。
2. 设计简易检测方案识别家中插座接线是否正确(左零右火),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用电责任感,养成规范操作、定期检查的家庭用电习惯。
2. 能向家人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主动排查家庭安全隐患,体现社会责任担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家庭电路的组成结构与各元件功能
2. 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与防护措施
难点
1.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与空气开关的区别
2. 对跨步电压、双线触电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与风险判断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讲授法、议题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家庭电路模型板、漏电保护器实物、测电笔、虚拟仿真软件、安全用电警示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家的温度与电流的脉动
【5分钟】 一、光影里的生活,电流中的隐患 (一)、播放温情短片,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短视频:清晨阳光洒进厨房,电水壶咕嘟作响;孩子在书桌台灯下专注写字;夜晚客厅电视传出欢声笑语;洗衣机静静运转……画面温馨而宁静。突然,镜头切换——插座冒烟、电线打火、老人触碰湿墙后倒地。音乐骤停,屏幕变黑,出现一行字:“我们享受电力带来的便利,是否真正懂得如何守护这份光明?”
提问引导:“刚才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家有哪些常用电器?你知道它们是如何接入电网并安全运行的吗?”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意识到用电安全并非遥不可及的知识,而是关乎每个家庭幸福的现实命题。
(二)、提出核心议题,构建学习主线。
教师缓缓说道:“今天,我们将化身‘家庭用电安全工程师’,肩负起一项重要使命——为一个老旧小区设计一套既高效又绝对安全的住宅配电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回答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家庭电路是怎么组成的?第二,哪些行为会引发触电事故?第三,现代科技如何为我们筑起最后一道防线?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通过设定角色与任务,赋予学习明确的目标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 观看视频,感受电力带来的便利与潜在风险
2. 回忆家中常用电器种类
3. 思考家庭电路的基本构成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角色定位
评价任务 情感唤醒:☆☆☆
问题意识:☆☆☆
任务认同:☆☆☆
设计意图 以真实生活情境切入,利用视觉冲击与情感对比唤醒学生对用电安全的关注;通过设立“安全工程师”角色和项目式任务,构建贯穿全课的故事主线,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与使命感,为后续知识建构提供动力支撑。
新知建构:解码家庭电路的神经网络
【12分钟】 一、走进配电箱:揭开家庭电路的面纱 (一)、展示实物模型,逐层解析结构。
教师拿出一个透明可视的家庭电路模型板,逐一指向各个部件:“这是从户外引入的两根进户线,一根叫火线(L),带220V电压;另一根叫零线(N),通常与大地同电位。它们首先进入电能表,用来计量全家消耗的电能。”接着演示电流流向,“然后经过总开关——也就是空气开关,它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检修时必须先断开它。”再指向下一级,“接下来是分支回路,每个房间或大功率电器都有独立的空气开关,实现分路控制与过载保护。”最后指向墙壁插座,“我们常用的五孔插座,遵循‘左零右火上接地’的原则,地线(PE)直接连入地下,用于防止外壳带电。”
配合PPT动态图示,完整呈现“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空气开关/漏保)→用电器”的标准连接顺序,强调任何改动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二)、组织小组讨论,辨析元件功能。
教师提出问题链驱动思考:“为什么电能表要装在总开关之前?如果装反了会怎样?”“空气开关能在什么情况下自动跳闸?它和老式的保险丝有什么区别?”“地线真的只是摆设吗?没有它会有什么后果?”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发放元件功能卡片,要求他们结合教材第87页图4-5-3进行讨论,并完成表格填写:元件名称、安装位置、主要功能、工作原理简述。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空气开关利用电磁脱扣和热双金属片实现短路与过载保护,比熔断式保险丝更安全便捷。”“地线的作用是在电器漏电时提供低阻抗通路,使电流流入大地而非人体,同时促使漏电保护器动作。” 1. 观察模型,识别各元件位置与标识
2. 听取讲解,记录关键术语与连接顺序
3. 分组讨论,填写元件功能对比表
4. 汇报交流,阐述各部件作用机制
评价任务 结构识别:☆☆☆
功能理解:☆☆☆
合作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实物模型与动态图示相结合,将抽象的电路结构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认知;设置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各元件的设计逻辑与安全考量;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分析与表达能力。
深化探究:触电之谜与生命防线
【15分钟】 一、触电真相:当电流穿过人体 (一)、剖析触电类型,揭示危险本质。
教师投影一组漫画情景:①一人赤脚站在地上单手触摸破损火线;②双手分别接触火线与零线;③靠近断裂落地的高压线周围行走。提问:“这三种情况都会导致触电吗?电流路径分别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画出电流回路。
讲解指出:第一种为单线触电,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形成回路;第二种为双线触电,电流直接在人体内形成回路,极为危险;第三种属于高压跨步电压触电,两脚间存在电势差导致电流流过下肢。强调:“只要人体成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且两端存在电压差,就会有电流通过!”结合数据说明:超过10mA的交流电即可引起肌肉痉挛,50mA以上可能致命。
(二)、实验模拟验证,量化风险评估。
教师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演示“人体电阻模型实验”:设定皮肤干燥时电阻约2000Ω,潮湿时降至1000Ω,代入欧姆定律I=U/R计算,220V电压下干燥状态电流约为110mA,远超致死阈值。“这说明即使电压不变,环境湿度也会极大影响触电后果。”进一步提问:“为何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36V以下?请计算在最恶劣条件下(R=800Ω)该电压产生的最大电流。”学生动手计算得出I=36/800=45mA,接近但低于危险限值,从而理解安全电压的科学依据。
二、科技护盾:漏电保护器的智慧响应 (一)、拆解工作原理,对比传统装置。
教师手持漏电保护器实物,解释其核心是零序电流互感器:“正常工作时,火线与零线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磁场相互抵消,二次线圈无输出。一旦发生漏电,比如洗衣机外壳带电,部分电流经地线或人体流入大地,导致火线电流大于零线电流,磁场失衡产生感应信号,触发脱扣机构迅速切断电源。”
播放慢动作动画展示动作过程,强调响应时间小于0.1秒。“它不同于空气开关只防过载短路,而是专门针对‘漏电’这一隐形杀手。”组织学生对比两者功能差异,填写对比表格。
(二)、开展情境判断,强化应用能力。
出示多个生活场景供小组讨论判断:“洗澡时使用电热水器突然跳闸”“手机充电器插头未拔长期发热”“冰箱金属外壳用手触摸有麻感”“雷雨天拔掉所有电器插头”,要求分析是否存在漏电风险,是否应启动漏保,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教师点评总结:“漏电保护器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不能替代良好习惯,定期测试按钮确认其有效性至关重要。” 1. 分析触电案例,绘制电流路径图
2. 参与计算,理解安全电压设定依据
3. 观察仿真,掌握漏保工作机理
4. 判断生活情境,提出安全应对策略
评价任务 触电识别:☆☆☆
原理掌握:☆☆☆
风险评估:☆☆☆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情境分析与科学计算,使学生深刻理解触电的本质是形成电流通路,破除认知误区;借助虚拟实验增强直观感知,体现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价值;聚焦漏电保护器这一关键技术,凸显现代科技在安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决策能力。
实践迁移:安全工程师在行动
【10分钟】 一、诊断我家电路,制定整改方案 (一)、发布实践任务,明确操作规范。
教师宣布:“现在,请各位‘安全工程师’接收来自‘幸福里小区’居民的求助信——一位独居老人反映家中灯光忽明忽暗,偶尔跳闸,怀疑线路老化。请你们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份《家庭用电安全检查与改进建议书》。”发放任务单,包含检查项目:①插座接线是否规范(左零右火);②是否有私拉乱接现象;③大功率电器是否专用线路;④漏电保护器是否每月测试;⑤是否存在多个移动插座串联使用。
提示可使用测电笔检测火线,强调操作前务必断电,严禁非专业人员拆卸配电箱。
(二)、指导方案设计,鼓励创新建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参考教材第89页“安全用电须知”,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例如:“建议更换老化的插座面板”“空调、电热水器应单独走线并配备16A专用插座”“在卫生间加装防水型漏电保护器”“张贴安全用电提示卡提醒老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加入智能化元素如“推荐安装智能断路器,可通过APP远程监控电流异常”。邀请两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案,其他组补充评价。 1. 阅读任务材料,明确检查要点
2. 小组协作,拟定安全检查清单
3. 设计个性化整改建议
4. 展示交流,接受同伴质询与建议
评价任务 方案完整性:☆☆☆
建议可行性:☆☆☆
表达清晰度:☆☆☆
设计意图 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落实“做中学”理念;通过撰写建议书的形式,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逻辑表达与社会关怀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结升华:让光明照亮每一个角落
【3分钟】 一、回望来路,点亮心灯 (一)、结构化回顾,凝练核心知识。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梳理本课主线:“今天我们完成了三项使命:首先,我们解码了家庭电路的‘神经网络’,认识了从进户线到用电器的完整链条;其次,我们揭开了触电的真相,明白了无论是单线、双线还是跨步电压,本质都是电流找到了通往人体的路径;最后,我们掌握了漏电保护器这一科技护盾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用电安全工程师。”
再次强调:“安全不是偶然,而是每一次正确接线、每一次定期检查、每一次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的累积结果。”
(二)、升华主题,寄语未来公民。
教师深情结语:“电力如同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种,温暖了人间,照亮了文明。但我们也要记住,火焰既能取暖,也能灼伤。正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所说:‘我从未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仅在于创造,更在于守护。愿你们不仅学会如何使用电,更能懂得如何敬畏电、尊重生命。回家后,请做一件小事:检查家里的插座是否松动,提醒父母测试一次漏电保护器。因为真正的教育,始于课堂,终于行动。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束光,都安全抵达。” 1. 跟随教师回顾知识脉络
2. 记录安全用电核心口诀
3. 反思自身用电行为
4. 立志践行安全用电承诺
评价任务 知识整合:☆☆☆
情感共鸣:☆☆☆
行为承诺:☆☆☆
设计意图 通过结构化回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用科学家名言提升文化厚度;以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情感升华,将技术知识上升至生命关怀与公民责任的高度,激励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日常行动,实现知行合一。
作业设计
一、家庭用电安全自查报告
请利用周末时间,对自家客厅或厨房区域进行一次用电安全检查,并完成以下任务:
1. 绘制该区域的简单电路示意图,标注主要电器、插座位置及线路走向。
2. 使用测电笔检测至少两个插座的接线是否符合“左零右火”标准,并记录结果。
3. 查找一处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电线裸露、插座过载、电器老化等),拍照并说明风险。
4. 针对该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并与家长沟通实施可能性。
5. 写下一句你想对家人说的安全用电提醒语。
二、科普微文创作
假设你要为社区公众号撰写一篇题为《你不知道的漏电保护器》的科普短文,要求:
1.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2. 列举三种常见的需要它保护的场景;
3. 告诉读者如何正确测试它的功能是否正常;
4. 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语言生动,配有小标题。
【答案解析】
一、家庭用电安全自查报告
1. 示意图应包含电源入口、主开关、分支线路、插座、灯具、常用电器等基本要素。
2. 测电笔接触右侧插孔时发光为火线,左侧不亮为零线,上方圆孔连接地线。
3. 常见隐患示例:插线板串接过多电器、电线被家具压住磨损、老旧插座松动打火等。
4. 整改建议需具体可行,如“更换额定电流匹配的新插座”“避免多级串联插线板”等。
5. 提醒语示例:“湿手勿触电,离家断总闸。”“漏保每月按一按,安全多份保障。”
二、科普微文创作
标题:看不见的守护神:你的漏电保护器
正文:当你洗澡时热水器漏电,或洗衣机外壳带电,是谁默默切断电源?是它——漏电保护器!它像一位敏锐的哨兵,时刻监测火线与零线电流是否平衡。一旦发现“流失”的电流(哪怕只有30毫安),便在0.1秒内果断跳闸。浴室、厨房、地下室等潮湿场所最需要它。每月按下测试按钮(T键),听到“咔哒”声即表示功能正常。别忘了,它是你家的生命防线!
板书设计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家庭用电安全工程师行动日志
┌──────────────┐
│ 进户线 → 电能表 → 总开关 │
│ ↓ │
│ 分支空气开关 → 用电器 │
│ ↓ │
│ 插座:左零(N) 右火(L) 上接地(PE)│
└──────────────┘
触电类型:
单线触电:火线→人体→大地
双线触电:火线→人体→零线
跨步电压:高压线落地→地面电势差
安全防线:
安全电压:≤36V(干燥环境)
漏电保护器:检测电流差,快速断电
良好习惯:定期检查,规范操作
行动口号:知电·敬电·护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安全工程师”为主线贯穿全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与责任感,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融合。
2. 结合实物模型、虚拟仿真与真实案例,突破了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等抽象难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与科学性。
3. 作业设计贴近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家庭安全排查,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
不足之处
1. 由于课时限制,未能安排学生实地操作测电笔,部分学生对工具使用仍存疑虑,可在后续实践活动课中弥补。
2. 对农村地区自建房复杂电路情况涉及较少,个别来自乡镇的学生反映家中线路与城市标准不同,今后应增加差异化案例补充。
3. 小组汇报时间略显紧张,个别小组未能充分展示创意建议,下次可提前录制视频片段辅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