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
01
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02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03
学 习 目 标
第 一 课 时
任 务 群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雾霭( ) 缄默( ) 迁徙( ) 赌注( )
沼泽( ) 瞄准( ) 盘旋( ) 喧嚷( )
邀请( ) 凋零( ) 枯燥( ) 弥漫( )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水洼( ) 香蒲( )
狩猎( ) 蹼鸡( ) 环颈雉( ) 沙锥鸟( )
ǎi
jiān
xǐ
dǔ
zhǎo
miáo
xuán
xuān
yāo
diāo
zào
mí
wā
pú
shòu
pǔ
zhì
zhuī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闭口不说话。( )
(2)大声地叫或说。( )
(3)单调,没有趣味。( )
(4)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5)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 )
缄默
喧嚷
枯燥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 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 ”。
本文选自其代表作《 》。
生态学
生态伦理之父
沙乡年鉴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墨剑飘雨
本文是一篇自然随笔,也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文章记录了每年大雁北归的过程。请默读课文,看作者记录了大雁的哪些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观察者: 观察对象: 食物:
飞行情况: 栖息地: 迁徙时间: 北归保障: 迁徙路径: 利奥波德
大雁
玉米
旅程约为200英里,飞行路线很直
池塘、水边、沙滩、草地、沼泽
每年3月北归,飞回威斯康星;每年11月南飞
威斯康星州规定3月为禁猎期
中国海→西伯利亚
幼发拉底河→伏尔加河
尼罗河→摩尔曼斯克 林肯郡→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那么,作者在记录大雁的这些生活习性时,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3 月的大雁则不同。(4自然段)
1946年4月11日……(5自然段)
在 4 月的夜间……(9自然段)
在 5 月来到之时……(10自然段)
时 间 顺 序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墨剑飘雨
大雁北归的过程,作者记录得细腻生动。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圈画描写大雁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传递出作者笔下的大雁具有怎样的品格,仿照课文中的旁批4,再作一个关于大雁品格的概括式批注。
课文语句: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第6自然段)
批注4:“辩论”“争论”“低语”……在作者笔下,大雁一如人类,充满灵性,演绎着生命的欢乐。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课文语句: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第2自然段)
批注:“赌注”的原义是赌博时所押的财物。文中是指大雁迁徙飞行的成本很高,而且不能随意撤回,表明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课文语句:11月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洲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折的了。(第3自然段)
批注:“目空一切”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飞时的专注的神情和高傲的姿态;“一声不响”“坚定不移”描绘出大雁的坚定执着。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课文语句: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第5自然段)
批注:“邀请”“问好”,在作者笔下,大雁友好、善良、热情,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课文语句: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第4自然段)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课文语句:……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或是寻找失散的子女的父母。(第7自然段)
批注:“忧郁”“伤心”体现了大雁的忠诚。
禽类中雁为最义,生有定偶,丧其一,终不复匹。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
批注:“聚合体”,说明大雁团结、有联合观念。
课文语句: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第8自然段)
第 二 课 时
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墨剑飘雨
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墨剑飘雨
对大雁细腻的描写还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将其圈画出来并细细品读,并简要分析。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在作者笔下,大雁欣喜、快乐、激动、兴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大雁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1月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洲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折的了。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偷食玉米。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在作者笔下,大雁南飞时是那样的坚定、执着、高傲……到了目的地,又是那样的欢快、兴奋、无拘无束……作者由此还猜测它们似乎知悉威斯康星州的法规一般,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大雁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墨剑飘雨
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沼泽”等用“我们”作修饰的短语,圈画出来,体会这样的修饰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④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⑤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在五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只有那些红翅黑鹂和秧鸡给它增添生气。
在作者眼中,大雁、沼泽都是“我们家庭”中的成员。“我们”这个称呼亲切且有力量,表明在作者的心中,无论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还是没有生命的沙滩沼泽,都是地球上的成员,应予以热爱与尊重。
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墨剑飘雨
研读课文的最后一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小组合作,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在作者的眼中,大雁是如此的可爱,富有魅力。大雁像人一样具有高贵的灵魂,充满灵性,演绎着生命的欢乐。大雁的迁徙活泼又浪漫,从容且优雅,就如一首诗歌,有节奏地从天空酒下,给大地上的一切增添了一份野性的美。这里作者实际上是把人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大雁身上,让大雁成为一种带有象征意蕴的形象,成为某种理想的化身。
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墨剑飘雨
阅读第3-4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由大雁改变飞行轨迹的原因可以探知,在作者眼中人与大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飞行轨迹
11月份
3月份
( )
因为( )
曲折、拐来拐去
因为( )
得出结论:
笔直飞行
随时会被猎杀
现在是休战时刻
人类可以在法规允许范围内猎杀大雁
这场“战争”完全是人类对大雁的单方面的猎杀,大雁毫无反抗之力。有些人把自己放到了征服者的角色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不平等。
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墨剑飘雨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小组讨论:作者对人与动物的关系有着怎样的思考
链接材料一:
利奥波德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于1935年买下了荒芜的“沙乡”农场,他在这里生活,观察记录野生动物,完成了他的生态文学著作《沙乡年鉴》。这是一部关怀人类在自然家园的命运和万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的博爱之书。
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链接材料二:
土地应该被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只是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
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链接材料三:
把人类在土地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
——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作为生态学家的作者是在人与大雁的种种关系中来看大雁的,他把大雁看作是“共同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在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应该相互尊重。“历史不曾预料到,大国将会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发现一个各国的联合体。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联合”不仅仅是指大雁的迁徙,更是在迁徙过程中的相互包容与融合,既是大雁与大雁的,也是大雁与人类的,是动物与人类的。
任务四:结合批注·理解课文结尾句的内涵
同学们,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其他生物。善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自然的一个平等成员,可以克服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弊病,让人类在心灵上获得提升。这就是本文的思想价值。
爱
迁徙:秋去春归
群居:家庭集会
联合:万年全球
意志坚定
团结友爱
联合观念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