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继续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01
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02
背诵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03
学 习 目 标
第 一 课 时
任 务 群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任务四:深入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任务一:知识闯关·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任务五:多元思考·全面认识狼的内涵意蕴
任务一:知识闯关·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任务一:知识闯关·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观看视频,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任务一:知识闯关·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 ,一字剑臣,别号 ,世称 。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 代文学家。
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
任务一:知识闯关·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蒲松龄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 》。该书大约在他20岁时写起,至40岁初具规模。以后逐步修改、增补,直到晚年,方告完稿。其主要内容是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揭露封建官吏的罪恶,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等。鲁迅说它“ , ”,指出了《聊斋志异》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郭沫若曾为其故居题联“ , ”。
聊斋志异
用传奇法 而以志怪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情节的抑扬顿挫。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ɡ),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ɡ),意/暇(xiá)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xīn)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mèi),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
仅,只
跟随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疏通文意,读懂《狼》的故事。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把骨头扔给狼
跟从
一起
追随、追赶
跟原来一样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把柴草堆在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处境困迫,为难
遭受它们的攻击
看,视
堆积柴草
覆盖、遮盖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似乎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一会儿
径直离开。径,径直
时间长了。之,助词,起调节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闭上眼睛
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突然
像狗似的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屁股
睡觉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一说承接上文,表示原因、理由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狡猾
一会儿
巧变诡诈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只是
罢了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墨剑飘雨
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二狼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墨剑飘雨
课文叙事部分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请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狼
屠户
遇狼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诱屠
惧狼
御狼
杀狼
缀行
并驱
两毙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墨剑飘雨
请同学们分别从“狼”和“屠户”的角度来讲述故事,讲述中注意呈现屠户和狼的心理活动。
示例一:狼的角度(要讲出狼的贪婪与狡猾)。
一天傍晚,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屠户,他挑着担子回家,担子里有我们喜欢吃的肉。我们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很远,他把骨头全扔给了我们。我们交互吃,继续追赶着。他的骨头已经扔完了,可骨头并没有什么肉,我们想吃的是他,他才是我们真正的美餐。
他越走越快,还偶尔回头看看我们,跑到了一个柴草堆前,他放下了担子,拿起了刀,对着我们。我们可不会被他吓倒,我们俩还对付不了他吗!我们兵分两路,我在前面假装睡觉欺骗他,我的同伴从柴草堆后面钻过去偷袭。他哪里想得到!嘿嘿嘿!正当我闭眼假睡时,突然一把刀向我劈来,来不及向同伴发出警告,我已死于屠户的刀下。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示例二:屠户的角度。
一天傍晚,我卖完肉挑着担子回家,不知何时,两只狼鬼鬼祟祟地尾随着我走了很远很远,看来,它们是盯上我了。天色已晚,我孤身一人,实在是害怕,干脆把担子里的骨头扔给它们,也许它们吃饱了就走了。可是没想到它们交互吃着、继续不停追着我,看来,我不能有侥幸心理了,万一它们一前一后夹击我,我就完了。慌张中我正好看到了一个柴草堆,我连忙跑过去靠在上面,放下担子,拿起刀,对着狼。它们好像吓怕了,不敢行动了。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我的前面,闭着眼睛好像在睡觉。说时迟,那时快,我突然跳起,劈几刀劈死了它。还有一只呢 我绕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它正在钻洞,打算从后面偷袭我,我又劈几刀杀了它。我才明白原来它们打算兵分两路袭击我。幸好我果断出手,否则就完了。
第 二 课 时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墨剑飘雨
朗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圈出此句中的重点词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
··
··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墨剑飘雨
“黠(狡猾)”和“变诈(巧变诡诈)”是作者对狼形象的总结。在文中画出关于两只狼的语句,说说作者笔下狼“黠”“变诈”的具体表现。
课文语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批注:从两只狼下手的时间看其“黠”。“一屠晚归”中“晚”可以看出狼专门选择晚上时间出动,而且专挑那些晚上回家的势单力薄的人下手,可见可见其“黠”。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课文语句: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批注:从两只狼变换追赶屠户的节奏来看其“黠”。两狼一开始“缀行甚远”,然后“仍从”,再“并驱”,对屠户造成极大的心理压迫。当屠户“骨已尽矣”后,两只狼开始紧紧追赶,使屠户的心理从“惧”到“大窘”,几乎达到了不战而胜的效果。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课文语句: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批注:从诱敌之狼看其“黠”。“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恶狼”变“良犬”,诱敌之狼演技高超,可见其“黠”。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课文语句: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批注:从时间副词看其“变诈”。“少时”“久之”两个时间副词,可见当双方陷入了对峙状态时,狼很短时间内两只狼就调整了策略,可见其“变诈”。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课文语句: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批注:从偷袭之狼看其“变诈”。““隧入”虽“久之”,才“半人”。狼在草垛之中打洞,屠户竟然不觉,说明其动作之轻,小心翼翼。且前狼已毙,它仍在挖洞,说明其聚精会神。由此可见其“变诈”。
小结:从以上分析,可见狼的贪婪和狡猾。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墨剑飘雨
面对如此狡猾、诡诈的狼,屠户表现如何 在文中画出屠户遇到狼之后的一系列动作行为,说说屠户的形象特点。
写屠户的语句 描写方法及分析 形象特点
屠惧,投以骨……复投之……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惧”直接写出屠户害怕的心理。“投以骨”表明屠户最初采用退让策略;“复投之”表明屠户仍抱有侥幸心理,对狼继续妥协。
怯懦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写屠户的语句 描写方法及分析 形象特点
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动作描写“顾”“奔倚”“弛”“持”等动词,写屠户当机立断占据有利地形,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表现了他的机智。
机智
任务三:品鉴语句·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写屠户的语句 描写方法及分析 形象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动作描写。“暴起”“劈”“毙”
他抓住时机,勇敢出击,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果敢。
勇敢果敢
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动作描写。“转视积薪后”“断其股”“亦毙之”他根除了狼患,表现了他的机智与谨慎。
机智谨慎
任务四:深入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任务四:深入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墨剑飘雨
文章结尾的议论句直接点明了文章主旨,请你结合这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而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任务四:深入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墨剑飘雨
在作者看来“止增笑耳”的仅仅是狼吗 结合下面材料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一:
蒲松龄 (1640-1715),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腐朽有较深地认识和体会,这为他创作《聊斋志异》奠定了基础。《聊斋志异》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批判。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写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个赞语道出了《聊斋志异》的精髓。
任务四:深入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链接材料二:
狼以贪死,以诈死,恃爪牙而亦死,乃知禽兽之行,决不可为。
——何垠 (清)
“止增笑耳”的还有像狼一样凶残,贪婪,阴险,狡诈的恶人、恶势力。
任务四:深入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墨剑飘雨
鲁迅曾经这样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所谓“委曲”和“简洁”,既体现在文章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上,也体现在作者在文中寄寓的道理上。自主思考,与同学讨论《狼》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否可以有更多元的理解。
示例1: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示例2: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任务四:深入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示例3: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勇于斗争、巧于斗争。
示例4:对待邪恶势力,要像屠户那样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任务五:多元思考·全面认识狼的内涵意蕴
任务五:多元思考·全面认识狼的形象内涵
墨剑飘雨
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鹰视狼步 豺狼当道 声名狼藉 狼贪鼠窃
这些成语多是贬义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狼的排斥。
狼性团队 狼性团队具有永不言弃、观察敏锐、勇于奉献的精神与团队意识,管理者即为团队中的“头狼”。
战狼 战狼中队,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狼”象征着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
披着羊皮的狼 表现了狼性之狡猾、诡计多端,形容人面兽心的伪君子。
…………
词的意义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狼”还有没有更丰富的内涵意蕴?
任务五:多元思考·全面认识狼的形象内涵
狼
屠户
遇狼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诱屠
惧狼
御狼
杀狼
缀行
并驱
两毙
贪婪狡猾
机智勇敢
善于斗争
敢于斗争
一、名句默写
(1)骨已尽矣,__________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
(3)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________?
(5)《狼》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苫蔽成丘
目似瞑 意暇甚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知 识 盘 点
(6)《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狼》中,写屠户与狼斗争有了转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屠乃奔倚其下
驰担持刀
二、字词解释
1.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狼不敢前
原意为:在正面的(跟“后”相对),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
原意为:洞穴,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向前(前进)
挖洞
(2)名词作状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原意为:狗,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原意为:通道,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像狗似的
从通道
2.一词多义
(1)止
①止有剩骨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狼得骨止 __________________
③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
仅,只
停止
只是
攻击
(2)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
(3)意
①意暇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神情、态度
动词,想(意图)
意志
3.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 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屠大窘 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场主积薪其中 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紧跟
跟从
一起
追随、追赶
跟原来一样
处境困迫,为难
看,视
堆积
(7)苫蔽成丘 苫蔽:___________________
(8)弛担持刀 弛: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___________
(10)少时,一狼径去 少时:___________________
径: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久之,目似瞑 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
瞑: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意暇甚 暇:_____________________
覆盖、遮盖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一会儿
径直
离开
时间长了
闭上眼睛
从容、悠闲
(13)屠暴起 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止露尻尾 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乃悟前狼假寐 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盖以诱敌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狼亦黠矣 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而顷刻两毙 顷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然
屁股
睡觉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狡猾
一会儿
巧变诡诈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4.重点虚词
(1)以
(2)之
①投以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刀劈狼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复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久之,目似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又数刀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
代词,指剩骨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起调节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代词,它,指狼
结构助词,的
(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乃
②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屠乃奔倚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代词,它们的,指两狼的
代词,其中的
副词,于是,就
(6)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才
介词,在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骨头已经扔完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如下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二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语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而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三、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其一犬坐于前”的“犬”,“一狼洞其中”的“洞”。梳理文中的这一类词,注意它们的用法。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用作动词,攻击)
狼不敢前 (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一狼洞其中 (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止增笑耳 (动词用作名词,笑料)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缀:跟随。
2.弛:解除,卸下。
3.瞑:闭上眼睛。暇:从容,悠闲。
五、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狼的形象 这些词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从这些词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凶狠贪婪、阴险狡诈的。
我的看法 传统文化中对狼的形象的描述有其合理的一面,确实写出了狼的特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狼性的全部。其实,狼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点。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将狼的形象描述为“野性、激情、坚忍、挑战、团结、勇猛”。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补充:
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如狼似虎:①形容威武勇猛。②形容凶狠、残忍。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
狼子野心:①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性难改。②指险恶的用心,野心。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引狼入室: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