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四单元
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01
抓准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结合课文理解其含义,分析其作用。
02
揣摩品析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并体会这些词语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03
学 习 目 标
阅读亮心灯,实践拓视野。学完第四单元,我班雏鸢文学社正在开展“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以社员身份参加,完成各阅读综合实践任务。
任 务 群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本单元的多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梳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如白求恩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锺太夫人勤劳俭朴的品格,陈毅献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坚定意志……任选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以“___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谈谈你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达你的崇敬之情。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回顾课文,梳理白求恩、锺太夫人、陈毅、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 人物 优秀品质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回忆我的母亲》 锺太夫人
《梅岭三章》 陈毅
《诫子书》 诸葛亮
大公无私,对待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支持革命。
献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坚定意志,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教子有方;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锺太夫人、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身上体现的美好品质和革命精神,历久弥新,仍然鼓舞和激励着我们。请先观看视频,了解其,再以“ ,我想对您说”为主题进行演讲,谈谈你从上述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达你的崇敬之情。
演讲提示:
(1)演讲需要有充实的内容,学习时要重点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根据文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2)演讲需要有精彩的语言,要从课文中提取能反映人物精神的语句,作为演讲稿的表达基础或点睛之笔。
(3)演讲需要有真切的认识和真挚的情感,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积蓄自己对人物的崇敬之情。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陈毅元帅,我想对您说:在梅岭,您虽然处在危难之际,面临着“断头”的危险,但您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您早年投身革命,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前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您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意志、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一直向前。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诸葛亮,我想对您说:您是一位出色的智者。您说过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您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智慧,使我受益匪浅。你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想对您说,您是我一生的楷模,我会一直向您学习,追求智慧,追求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白求恩同志,我想对您说:
历史穿越了黄尘古道,总有一种精神坚不可摧,总有一种气质历久弥新,也总有一些人不曾老去,比如您,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
您,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不远万里来到这个您全然陌生的国度,在这里鞠躬尽瘁,奉献了您的一切。
白求恩同志,我想对您说,您的事迹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您为我们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您组建的“流动医疗队”和“志愿输血队”,为我们的伤员提供了及时的救治,使许多伤员得以重返战场。您的医疗理念和模式,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任务一:梳理人物精神 畅谈所得教益
白求恩同志,我想对您说,您的友谊将永远被我们珍视。您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超越了国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代表了国际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展现了国际友谊的力量和价值,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白求恩同志,我想对您说,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您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奋斗,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努力。
最后,我想说,白求恩先生,您在中国的土地上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我们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激您。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学习,秉承您的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文章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语句,或揭示篇章段落主旨,或提示文章的层次脉络,或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可以更好地理清结构,把握文意。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加以分析。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在简要叙述白求恩的事迹之后,作者用了设问的形式,高度概括了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之后发出疑问:这是什么精神 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接着点明白求恩精神的实质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这是从理论高度上凝练、概括得出来的结论,同时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此文的意图。后文继续阐释为什么要学习这种精神。可以说,这处作为关键语句一方面在结构上,起到承接上文、引领下文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点明白求恩精神的实质,使之成为我们党重要的精神财富。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句话运用一组排比,对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内涵进行了诠释、提炼和升华,揭示了主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强调具有这一精神的重要性。“只要……就”表示充分、必要的条件关系,每个人能力大小不同,一个能力普通的人,具有了这种精神,他就实现了超越而变得不普通。第二个层次,用连续的排比形式,用“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这些词语,来形容具备这种精神所能达到的高度,而这些都能从白求恩身上得到鲜活的印证。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3.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这个句子主要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叙述穷苦农民的生活和不平事实,转人下文记述“我”“寻找新的生活”的经历。上文主要是直接写母亲,叙述母亲在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劳和任劳任怨;下文写“我”的经历,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实则是在更广阔的背景、在更大的视野中来写母亲,使文章层次更加丰富,意蕴更加厚重。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关键句子,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
示例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勤劳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普通的一员;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
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并且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示例2: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回忆》)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们又能读出另一层意蕴:“好好儿活”既是母亲的期望,也是儿子的承诺。
抓住文中多次出现的“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可以领会母亲对儿子的无珍爱和深切希望,进而思索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该句起到揭示主旨的作用。
任务二:理解语句含义 分析文中作用
示例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这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本单元课文中不少语句运用了褒贬鲜明、富于感彩的词语,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还有些句子看似平常,所使用的词语是中性的,在具体语境中却也带有某种情感意味。品析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感彩,注意语境对思想、情感表达的作用。试着变换几个词语,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与同学讨论: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择词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阅读81页教材补白,认识词语的感彩。
词语的感彩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这两个语句,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句(1)的“高尚”“纯粹”充满赞美、喜爱、肯定的情感;句(2)的“狭隘”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
汉语中有不少像上面那样带有或褒或贬的感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柔”“慈爱”“纯真”“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称为褒义词;“愚蠢”“卑鄙”“丑陋”“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称为贬义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如“大”“小”“高”“低”“远”“近”“粗”
“细”和“发动”“参观”“挖掘”“结果”等。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阅读29页教材补白,认识词语的语境义。
词义和语境
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些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桑树”“公里”“地球”“三轮车”等。更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例如“包袱”,既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又引申指“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这个意义是通过比喻产生的,又称为“比喻义”。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语境里。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语境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例如: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
“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例如:
我亲见几个作者,都被他们骂得寒噤了。(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寒噤”本来指身体因为受冷或受惊而颤动,在这个语境中则指青年作家因为恶意的批评而不敢说话和写作。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品析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感彩,注意语境对思想、情感表达的作用。试着变换几个词语,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打算”本身是中性词,但在具体语境中,两个打算却带有了不同的感情意味。替自己“打算”,表现的是对个人利益的看重,替别人“打算”,表现的是对他人的关爱。一贬一褒,在看似平淡中表达出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
改句与原句相比,除了语义侧重点略有不同,在情感表达上,也缺失了那种一正一反对比鲜明的表达效果。
改句:一事当前,先替自己盘算,然后再替别人筹划。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2.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标本”,意思是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这个词本身是中性词,在具体语境中,则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想到中国农民的朴实、勤劳、吃苦耐劳等。这是祖父的品质,也是祖父所代表的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品质,也是我们民族的基本品质。
如果将“标本”改成“典范”“标杆”“典型”等,均失去了原有的最普遍特征的意思,也失去了原文的情感意味。
改句: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典范(标杆 典型)式的农民……。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都是褒义词,运用这几个词语,准确、鲜明地表现了母亲的品质,也传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爱戴、怀念之情。这几个词语替换成任何其他的近义词,都会改变作者的原意。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遍”这个词本身无所谓褒贬,但上下文语境赋予“遍”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将“遍”改成“全”“满”等,除了语音上的不协调,也失去了部分豪迈之意。
改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全(满)种自由花。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险躁”均为贬义词,和课文中所述的“静”“志”相对,从反面进行论述,表达准确、干脆,这里用来劝诫、警告儿子。
如果将“淫慢”换成“放松”,“险躁”换成“急躁”,尽管语义上仍然保留了原文的一些意思,但词语贬义程度的降低,大大削弱了从反面论述的意味,失去原句那种警策之致。
改句:放松则不能励精,急躁则不能治性。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讨论: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择词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
我们在进行表达时,既可以直接使用褒贬鲜明、富于感彩的词语,明确地表达情感态度,如2、3、5 句;
也可以使用中性的词语,利用具体语境赋予它某种情感意味,如1、4句。
任务三:体会词语色彩 把握语境作用
此外,还可以进行褒贬互换。如为了强化效果,可以将带有贬义的词语用于褒奖、赞扬某些人或事物,让人印象更加深刻。朱自清在《春》中写道:“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里“卖弄”本指有意显示、夸耀自己的本领,原是贬义词,这里贬义词褒用,生动地描绘出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尽情鸣叫的可爱情态。
进行讽刺时,我们可以将褒义词贬用。例如:“你可真聪明啊,砸了玻璃还赖在别人身上。”“聪明”本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原是褒义词,这里在句中并无赞扬之意,而是充满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