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上 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上 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15: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第四单元
字 音 字 形
1.读读写写
13.纪念白求恩 冀(jì) 派遣(qiǎn) 殉职(xùn) 动机
狭隘(ài) 极端(duān) 热忱(chén) 冷清
纯粹(cuì) 佩服(pèi) 鄙薄(bǐ bó) 高明
出路 拈轻怕重(niān) 漠不关心(mò)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14.回忆我的母亲 溺(nì) 佃农(diàn) 劳碌(lù) 私塾(shú)
周济(jì) 宽厚(hòu) 仁慈(rén cí) 连夜
慰勉(wèi miǎn) 不辍(chuò)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和蔼(ǎi) 祖籍(jí) 衙门(yá) 管束(shù)
迁徙(xǐ) 韶关(sháo) 外甥(shēnɡ) 妯娌(zhóu li)
15.梅岭三章 阎罗(yán) 捷报(jié) 血雨腥风(xuè) 取义成仁
丛莽(mǎnɡ) 旌旗(jīnɡ) 当纸钱(dànɡ)
16.诫子书 淫(yín)慢 险躁(zào) 遂成枯落( suì)
2.读音易错
13.纪念白求恩 派遣(qiǎn) 狭隘(ài)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殉职(xùn) 鄙薄(bǐ bó) 纯粹(cuì) 漠不关心(mò)
14.回忆我的母亲 佃农(diàn) 妯娌(zhóu li) 不辍(chuò) 溺(nì)
周济(jì) 迁徙(xǐ) 和蔼(ǎi)
15.梅岭三章 旌旗(jīnɡ) 血雨腥风(xuè) 当纸钱(dànɡ)
16.诫子书 淫(yín)慢 险躁(zào) 遂成枯落( suì)
3.字形易错(括号内为错别字)
13.纪念白求恩 派遣(遗) 狭隘(溢) 热忱(枕) 拈(粘)轻怕重
以身殉(绚)职 纯粹(碎悴淬) 漠(莫)不关心 麻木不仁(人)
见异(意)思迁
14.回忆我的母亲 不辍(掇) 为富不仁(人) 祖籍(藉) 劳碌(禄)
15.梅岭三章 阎(闫)罗 取义成仁(人)
16.诫子书 俭(检)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志)远 非志无以(已)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厉)精 险躁(燥)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弛)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狭隘(yì)  热忱(chén)  派遣(qiǎn)  和蔼(ǎi)
B. 旌旗(jīng)  私塾(shú)   劳碌(lù)   殉职(xún)
C. 鄙薄(bǐ)  迁徙(xǐ)    佃农(diàn)  阎罗(yán)
D. 祖藉(jí)   衙门(yá)    妯娌(zhóu)  丛莽(mǎng)
典 题 演 练
【答案与解析】C A.隘ài。B.殉xùn。D.藉→籍。
2.下列词语书写、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xùn)   热忱(chén)  峡隘(ài)  拈轻怕重(zhān)
B.佃农(diàn)  勉强(qiǎng)  祖藉(jí)   不辍劳作(chuò)
C.迁徙(xǐ)  旌旗(jīng)  捷报(jié)  应有涯(yá)
D.阎罗(yán)  峰烟(fēng)   丛莽(mǎng) 当纸钱(dāng)
典 题 演 练
【答案与解析】C A.峡→狭,拈niān。B.藉→籍。D.峰→烽,当dànɡ。
词语(成语)运用
1.词语释义
篇目 词语 释义
13.纪念白求恩 殉职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 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
热忱 热情。忱,情意。
冷清 冷静而凄凉的意思。
佩服 感到可敬而心服。
高明 (指见解、学术、技艺等)精明高妙。
出路 本文比喻生存或向前发展的途径。
篇目 词语 释义
13.纪念白求恩 拈轻怕重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麻木不仁 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漠不关心 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鄙薄 轻视。
不足道 不值得一提。
篇目 词语 释义
14.回忆我的母亲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慰勉 安慰勉励。
横蛮 即蛮横,指(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不辍 不停。
佃农 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妯娌 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篇目 词语 释义
15.梅岭三章 旋 不久,随即。
泉台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 过去的部下。诗中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 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血雨腥风 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2.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 举例 辨析
漠不关心/莫衷一是/默不作声 (《纪念白求恩》 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而焦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陕西中考)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默不作声”指不说话不出声,表示沉默的样子。结合语境,应选择“漠不关心”。
3.易用错成语
成语 错例 分析
见异思迁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广大扶贫工作者创新思路,见异思迁,既扶智又扶志,千方百计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四川泸州中考) “见异思迁”指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多用于贬义。这里感彩错误。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 正是凭借这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他成功地解决了项目复杂施工条件下的设计问题。
B. 他热爱本职工作,任劳任怨,常常加班加点,但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待生活小事,既不能以小视之,更不能麻木不仁,因为它极有可能成为思想决堤的“管涌口”。
D. 他表现优秀,即使在平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怕重。
典 题 演 练
【答案与解析】D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用在这里不合语
境。




2.下面是小文学习了本单元后写下的感想,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品味《纪念白求恩》,我们知道了对待工作不能拈轻怕重,对待技术要 ①;朗读《梅岭三章》,我们见识了革命者无畏的  ② ,感受了“捐躯赴国难”的壮烈;走近《诫子书》,我们听见了诸葛亮语重心长的教导,体会到“为之计深远”的爱子之情……理性光辉和人格力量在此凸显,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广阔的语文世界,让我们  ③ 。
A. 精益求精 气概 流连忘返 B. 吹毛求疵 气势 流连忘返
C. 精益求精 气势 迷途知返 D. 吹毛求疵 气概 迷途知返
【答案与解析】A ①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此处用来形容对待技术的态度,应用“精益求精”
②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此处形容革命者无畏的态度,应用“气概”
③流连忘返:十分留恋,忘记返回。迷途知返:迷失了道路而知道返回,比喻犯了错误而知道改正。此处形容语文世界令人留恋而舍不得离开,应用“流连忘返”
1.作家作品
作家 简介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朱德 朱德(1886—1976) 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文 学 文 化 常 识
作家 简介
陈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酷爱文学,创作了大量革命诗词,有“元帅诗人”的美誉。作品主要采取旧体诗词的形式,但又不为格律所束缚,灵活自由;语言朴实、明快。代表作品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yí)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写作背景
篇目 写作背景
13.纪念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逝世,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写了挽词。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4.回忆我的母亲 10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得知消息后,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
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正因为如此,朱德母亲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篇目 写作背景
15.梅岭三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16.诫子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师北伐,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重病的他放心不下8岁的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于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
3.文章主旨
篇目 文章主旨
13.纪念白求恩 这篇纪念性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4.回忆我的母亲 这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的母亲的勤劳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我”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深恩的决心。
篇目 文章主旨
15.梅岭三章 这三首诗中,诗人追怀往昔,将牺牲视作“移驻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16.诫子书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并珍惜时间,字里行间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典 题 演 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以说理和叙述,是纪念性文章的典范之作。
B.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一种文体,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作者本人熟悉的人或物,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
C. 《梅岭三章》是陈毅的作品,“梅岭”是诗人写作的地点;“三章”就是“三首”的意思。《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D.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A项,“全文以抒情为主,兼以说理和叙述”有误,应为“全文以说理为主,兼以叙述和抒情”。
考点:厘清作者思路
考点知识整合
课文品析 《纪念白求恩》:本文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先概述白
求恩的事迹;再分述对他精神品质的理解,其中,白求恩的国
际主义精神是他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对技
术的精益求精是其对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最后做总
结,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现 代 文 阅 读
课文品析 《回忆我的母亲》: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痛悼母亲
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第二部分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
回忆,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叙述在贫苦的家境里母亲所表现
出的高贵品质;二是突破家庭的范围,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写出
母亲的平凡和伟大。第三部分,在前文具体叙述的许多事情的
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怀念。
典例学方法
(中考新考法·引导学习方法)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
习委员搜集并整理了相关的方法策略,请你学习并运用,完成任务探究的
问题。(《纪念白求恩》课后习题改编)
方法策略 任务探究
【思路清晰】 在阅读文章时,注意进
行圈点勾画,可以通过
划分段落层次、抓中心
语句、归纳段落要点等
方法厘清作者的写作思
路,把握段落关系。 (1)下面选项中最符合《纪念白求恩》一文写作
思路的一项是 _______ 
A. 议论→叙述→赞颂   
B. 议论→赞颂→叙述
C. 叙述→赞颂→议论   
D. 叙述→议论→赞颂
(2)《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夹叙夹
议,其采用了哪种结构方式?请简要分析。
分步指导
第一步:审读“任务探究”可知,要求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采用的结构方式。
方法支架
→审读题干,明确答
题角度。
第二步:从第1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
神”可知本段应分为 层:概述
和赞扬他的 。
分步指导
方法支架
→划分层次,梳理逻
辑关系。

白求恩的人
物事迹
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步:第2段中,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和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可知分别论述了白求恩 和 的精神品质。第4段回忆 ,并召 总结全文。
分步指导
方法支架
→划分层次,梳理逻
辑关系。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技术精益求精
“我”与白求恩的相识
大家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第三步:本文先写了 ,再分别写了 ,最后表达 之情,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总结全文。
第四步: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的写作思路是
,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战的事迹
对他精神品质的理解
痛惜
先记叙再议论,最后赞颂
总—分—总
分步指导
方法支架
→结合写作内容的先
后顺序,分析概括。
可使用“先写了……,
接着写了……,最后
写了……”的句式,
力求逻辑清晰,表述
流畅。
→确定文本写作思路
及结构方式。
形成答案



(1)D (2)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作者先概括叙述了白求恩支
援中国抗战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质的理解,最后总结全文,表
达对他逝去的痛惜之情,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方法总结】
考点: 写作手法(对比)
考点知识整合
课文品析 《纪念白求恩》:本文通过将白求恩与“不少的人”对工
作,对同志、人民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尚品
质,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知识梳理 对比手法的特征: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
两面相比较。
对比手法的作用:能够将对比双方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
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变化(或优劣好坏),
从而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典例学方法
(中考新考法·提供导图支架)下面是小组同学在阅读完《纪念白求恩》后
制作的阅读笔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纪念白求恩》课
后习题改编)
分步指导
第一步:由阅读笔记可知,需要从“对工作的态度”“对同志、人民的态度”“对工作的要求”三方面将白求恩和“不少的人”进行对比分析,可
定位至文章第2、3段。
方法支架
→审读题干,明确作
答方向及范围。
第二步:从第2段中“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可以提炼出他在对工作和对同志、人民方面的态度,分别是 、 ;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可知是对“不少的人”的工作态度、对同志和人民的态度的描述,可分别提炼为 和

极端负责
极端热忱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冷冷清
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方法支架
分步指导
→提炼分析对
比点。
结合关键句进
行提炼分析
从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对技术精益求精”“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可知都是对工作要求的描述,其中白求恩对工作 ,“不少的人”对工作 。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分步指导
分步指导
第三步:作者通过将白求恩和“不少的人”从三方面进行对比,一方面反衬出 ;另一方面

白求恩的崇高品质
借赞颂白求恩的品质表明对全
党的期望,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学习
方法支架
→分析对比的表达效果。
1.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
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
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2. 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
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
更明显。
形成答案



(1)极端负责 (2)极端热忱 (3)精益求精 (4)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5)冷
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6)见异思迁 (7)突出白求恩崇高品质的
同时表明对全党的期望,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学习
考点:句子含义及作用
考点知识整合
课文品析 句子含义→《纪念白求恩》:“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的人”运用排比句式,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
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句子作用→《回忆我的母亲》:“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
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
贵的财产”这句议论,呼应了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
生产的知识,同情、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
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典例学方法
(中考新考法·做批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夹叙夹议,议论精当,下面
是小光在阅读时摘抄的句子,请你从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帮他将批注补写完
整。(《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改编)
原句 批注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
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
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
着中国的历史。
分步指导
第一步:由题干可知,需从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
句子。
第二步:该句位于全文末尾部分,应结合上文寻找
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方法支架
→明确作答方向。
→找到句子位置,定
位信息范围。
第三步:抓住句中关键词“平凡的人”。结合前文,第2至7段,叙述了母亲作为一个 (身份),勤苦一生,任劳任怨。第8至13段,突破家庭范围,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叙述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体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革命阶段,母亲给作者的启示、鼓励和支持。所以作者说母亲是“平凡的人”。
农村妇女
分步指导
方法支架
1. 从关键词角度入
手分析;
2. 从原因角度入手
分析。
→理解句子含义。
第三步:又因为母亲也象征着 ,正是因为他们融汇成革命的洪流,
(意义),所以作者说“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同时,这句话也说明

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
推动着历史的
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由劳动人民创造
分步指导
方法支架
1. 从关键词角度入
手分析;
2. 从原因角度入手
分析。
→理解句子含义。
第四步:这句话位于所在段的中间位置。内容上,

。结构上,

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
融会在一起,表达了对母亲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赞扬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母亲的回忆,引出
下文“我”传承母亲精神品质的决心
分步指导
方法支架
→进一步定位句子的
具体位置,分析句子
作用。
形成答案






这句话写了母亲作为农村妇女,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
压,坚强不屈,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
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由劳动人民创造。这句话从内容上,将对母
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结构上,承上启
下,承接上文对母亲的回忆,引出下文“我”传承母亲精神品质的决心。
【方法补充】
理解句子含义的其他角度:
1. 借助修辞手法,寻找本体,还原平易朴实的说法;2.若为开头或结尾
有哲理的句子,可分析出本义;3.结合主旨、人物的心理分析。
分析句子作用的其他角度:
文言文阅读
一、名句默写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文言文阅读
(6)《诫子书》中后人常将其中两句作为“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文言文阅读
二、字词解释
1.重点实词
(1)诫子书           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以修身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诫、劝勉 
书信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养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明确、坚定
文言文阅读
(4)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_______________
致:_________________
(5)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______
(6)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_________________
慢:_________________
励:_________________
达到远大目标
达到
增长
放纵
懈怠
振奋
文言文阅读
(7)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遂成枯落 枯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悲守穷庐 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薄
浮躁
修养
疾行,指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文言文阅读
2.重点虚词
(1)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以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那么”
疑问代词,怎么
【答案】“静”与“俭”,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②“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四、课文理解
1.作者认为君子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是什么?
2.作者认为如何才能修身养德?方法与途径是什么?
【答案】修身养德。
3. 为什么说“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答案】①“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守道不移;②“宁静”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净;③不受世俗的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4.作者用“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对儿子的学习提出怎样的要求?
【答案】①学习时要心境清净,精力集中,同时学习态度也要端正,②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③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进步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养,达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
5.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6.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7.文章结尾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什么?
【答案】①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②所以更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了奉献于社会,为社会所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周怡《勉谕儿辈》)
[注]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典 题 演 练
1.解释下列句中标红的词语。(5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年与时驰(     )
(4)意与日去(     )
(5)何必图好吃好着(    )
明确、坚定
修养
疾行,指迅速逝去
丧失
穿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从节俭到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到节俭就困难了。
3.[甲]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4. 家书是古人教育子女、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对孩子寄予的希望有什么异同 请简要分析。(4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同:这两份家书都劝勉后辈要节俭。
不同:[甲]文还劝勉儿子要立志学习,珍惜时间,不可浮躁轻薄,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乙]文还教育孩子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就再难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了。所以要培养,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