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新版】8上第二章 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教学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新版】8上第二章 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教学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16:20:11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湖泊是地表洼地积水形成的宽广水域,具有调蓄水量、供给饮水、调节气候、灌溉、航运、养殖等功能。借鉴玲玲、贝贝的洞庭湖开发保护案例,和同学一起探究家乡湖泊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任务一:描述洞庭湖地理位置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期以来,洞庭湖区凭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肥沃的土壤、暖湿的气候等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赢得了“鱼米之乡”的美誉。
观察:洞庭湖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描述:描述洞庭湖的地理位置。
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平原,位于湖南省北部。北接长江,南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主要河流。
任务二:了解洞庭湖区环境问题
洞庭湖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泥沙淤积,湖面缩小;多次人工围垦,洪涝灾害频繁;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洞庭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描述:结合下列资料,描述洞庭湖面积的变化。
从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洞庭湖面积大幅缩小。
17世纪中期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广阔,到20世纪中期,湖区出现大量蓄洪区及垦区,堤垸和子堤增多,水域被分割,湖面明显萎缩,相较于17世纪中期,面积已缩减很多。
分析:议一议,洞庭湖的环境恶化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①湖泊面积缩小,导致调蓄功能减弱,洪涝灾害频繁;
②水污染严重,造成水体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湖区生产生活用水质量下降,威胁居民健康和工农业用水安全。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重视洞庭湖区的综合治理。2022年,湖南省统筹推进“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历时三年,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796.93平方千米。
任务三:认识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讨论:议一议,不同时期洞庭湖治理的重点有什么不同?说出其中的原因。
1949—1978年,治理重点:兴修水利,如完成荆江分流工程、南洞庭湖整修工程、洞庭湖堤防修复工程。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逐步开展,洞庭湖地区水患较为严重,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兴修水利工程可以有效防洪、排涝,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978—1999年,治理重点:针对洞庭湖区工业推行污水治理,建立环保机构,出台环保政策与法律,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洞庭湖区工业活动增加,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对洞庭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这一时期重点治理工业污染,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和法律保障,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态环境。
2000年以后,治理重点:全面推行洞庭湖区保护与修复政策,如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渔民上岸、关闭湖区造纸企业等。
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围湖造田、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同时,造纸企业等污染企业对洞庭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提高其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了这些保护与修复政策。
思考: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后,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生活方面——①居住环境: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②健康状况: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居民的身体健康;③文化生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居民有更多机会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生产方面——
①农业:退田还湖等措施使得部分耕地减少,但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②工业:有利于引导企业向绿色、环保、高技术产业转型,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③第三产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湿地景观的恢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任务四:提出家乡湖泊保护建议
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家乡湖泊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完成下面调查表。
交流:以“保护家乡湖泊生态环境”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2024长沙期中)片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图示意洞庭湖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洞庭湖位于我国 (  )
A.省东部 B.内流区
C.非季风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每年端午节前后洞庭湖水位大幅提高,主要原因
可能是 (  )
A.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大 B.洞庭湖流入长江的水量大
C.汇入洞庭湖的支流多 D.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率高
学以致用
(2024广东深圳期末)汛期洞庭湖吸纳长江涌入的洪水,汛期过后洪水又通过洞庭湖与长江的连接处——城陵矶汇入长江,因而洞庭湖有“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洞庭湖面积不断发生变
化。如图示意不同时期的洞庭湖。据此完成3、4题。
3.昔日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如今变得“支离破
碎”,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  )
A.泥沙在湖泊中大量沉积 B.湖泊的补给水源不足
C.人类盲目地“围垸垦殖” D.历史上洞庭湖区曾受内力抬升作用
4.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  )
①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②湖区洪涝灾害频发 ③湖内渔业资源增多 ④湖水水质变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江苏泰州期末)近年来,洞庭湖区入湖水量持续下降,人水矛盾日益凸显。2022年,省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读图,完成5、6题。
5.为增强洞庭湖的“吞吐”能力,恢复昔日八百里洞庭,
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湖区平垸行洪
②干流修筑堤坝 ③湖区围湖造田 ④湖区退耕还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6.洞庭湖区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围垦湖区,扩大耕地面积 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