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写作 思路要清晰 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写作 思路要清晰 备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15: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 思路要清晰
上课素材
选取恰当的叙述顺序
(1)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理有明显的界限或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2)顺叙。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运用顺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3)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还要适当分段,使文章眉目清楚。这样文章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条理非常清晰。
1.梳理文章思路,体验思路清晰对表现主题的重要性。
2.通过编写提纲和写作实践,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要有条理。思路清晰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使文章有章法、思路清晰。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体现,作者有什么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什么样的条理。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作文条理自然清晰。因此,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没有提纲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板书课题)
二、写法指导
1.整体构思
围绕作文题目进行思考,我们肯定会有很多想法,会想到很多材料。这时我们要清楚表达的中心是什么,要根据中心取舍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2.确定写作顺序
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如《植树的牧羊人》,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纪念白求恩》,依次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及其对技术的精益求精,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学会编写提纲
提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纲领式”的,即只写内容的要点,以及材料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的要点,连材料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留在动笔的时候处理。另一种是“细目式”的,即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就初学者来说,两种提纲之中,“细目式”更好一些。
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情感顺序等展开,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或插叙。
4.注意分解层次
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文章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一般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
5.注意过渡照应
过渡,是指段内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照应,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意过渡照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结构完整的。
6.努力写好结尾
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决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大放异彩,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学列提纲
根据教材P96的“写作实践二”的提示内容,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列提纲。
1.生自主思考并列出《这天,我回家晚了》的作文提纲。
2.师随机检查并指导修改。
点拨:
《这天,我回家晚了》提纲
主题:我因助人为乐而晚回家。
主要情节:①到同学家写作业;②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③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做作业;然后写在他家与他一起玩、看电视,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接着详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迷路了,送他回家;之后我回到家时天都黑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严厉地责备了我;最后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
四、写作实践
1.文题展示
以《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例文引路
周大师二三事
“周大师”是我的一位同学。此人姓周名强,长得肥头大耳,大眼睛,高鼻梁,厚嘴唇,脸色红润,颇有官相,于是,聪明之士便慷慨地赠其一雅号“周大师”。不久,全班皆知,广为流传。
关于他,可有不少“典故”广为流传。
一日,语文老师突发奇招,让全班同学逐一读书。轮到“周大师”时,起初他读得断断续续,勉强凑合,有的同学捂着嘴“哧哧”想笑,怎奈没人响应,也只得作罢。可“周大师”实在不争气,越读越乱,似初唱卡拉OK的人跟不上伴奏带的节拍。明明是“饭是不能不吃的”,到他嘴里却成了“饭是不能吃……”,“的”字还未出口,已被全班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所淹没。“周大师”愣愣地站着,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青一会儿紫。幸亏老师“拔刀相助”,这场“笑剧”才算收场。
别看“周大师”课文读得不怎么样,在足球场上,他可是骁勇的战将。他踢球有“两手”,第一手是开球,只见他的脚轻轻一“碰”球,那球就如同出膛的炮弹,直捣对方球门。第二手是足球战术中的“合理冲撞”。别人如果同他抢球,被他一撞,轻者人仰马翻,重者卧地不起。因此,“周大师”一上场,对方队员见他如见凶神恶煞,唯恐避之不及。
有几个“不识时务”的,上来拦截,都被撞得东倒西歪,再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这位仁兄,还是乐善好施的主呢。一次,我和他乘车到离校八九里远的庄子园去游玩。在那里,一个双腿残疾的老乞丐,领着一个盲童正跪着行乞,样子十分可怜。于是“周大师”动了怜悯之心,动员我倾囊相助,他也尽其所有。结果,我们回去时没钱买车票,只得步行。在炎炎烈日下,走了一个多钟头,累得我们气喘如牛,满脸臭汗。可“周大师”并不后悔,说什么既欣赏了路边的景色,又进行了减肥锻炼,一举两得。
写到这,我的眼前再次浮现起“周大师”那肥头大耳,大眼睛,高鼻梁,厚嘴唇……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得益于各种描写手法的成功运用。如作者开篇描写“周大师”的肖像,点明了人物绰号的由来。第3段写其语言,第4段则写其动作,说明“周大师”虽然语文功底差,但足球场上却是个十足的悍将。除了这些正面描写,作者还写到了他人的反应,从侧面进行了有力衬托。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并不是无话可说,只是他们无法用清晰的思路、分明的层次把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因此,让七年级的学生认识到写文章思路清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而言,通过这节课,我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上好这堂写作课的思路:首先要明确思路的概念,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写作思路;其次要有写作方法的指导,即让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同时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描述任何一幅图片时都能做到思路清晰;最后以练笔作结,巩固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