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98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小题,共12分)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N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在t1时刻发生正碰后各自反向运动。已知F1和F2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开始运动到碰撞后第1次速度减为0的过程中,两小球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4分)
A.
B.
C.
D.
如图,小球A从距离地面20m处自由下落,1s末恰好被小球B从左侧水平击中,小球A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3m。两球质量相同,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碰撞前小球B的速度大小v为( )
(4分)
A.1.5m/s
B.3.0m/s
C.4.5m/s
D.6.0m/s
两小车P、Q的质量分别为mP和mQ,将它们分别与小车N沿直线做碰撞实验,碰撞前后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小车N的质量为mN,碰撞时间极短,则( )
(4分)
A.mP>mN>mQ
B.mN>mP>mQ
C.mQ>mP>mN
D.mQ>mN>mP
二、多选题(共1小题,共6分)
如图甲,在杂技表演中,表演者平躺在水平地面上,腹部上平放一块石板,助手用铁锤猛击石板,石板裂开而表演者没有受伤(危险节目,请勿模仿)。其原理可简化为图乙所示:质量为m的铁锤从石板上方高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竖直砸中石板,铁锤与石板瞬间达到共同速度,之后,铁锤与石板一起向下运动距离d后速度减为零,该过程中弹性气囊A对石板的作用力F随石板向下运动的距离x的变化规律近似如图丙所示,已知石板的质量为铁锤质量的k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铁锤与石板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
B.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C.弹性气囊A对石板作用力的最大值
D.弹性气囊A对石板作用力做的功为
三、计算题(组)(共5小题,共80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两列相同的小钢球沿同一直线放置。每列有n个。在两列钢球之间,一质量为m的玻璃球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钢球发生正碰。所有球之间的碰撞均视为弹性碰撞。
(13分)
(1) 若钢球质量为m,求最右侧的钢球最终运动的速度大小v;(4分)
(2) 若钢球质量为3m,求玻璃球与右侧钢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玻璃球的速度大小v1;(4分)
(3) 若钢球质量为3m,求玻璃球经历2n次碰撞后的动能Ek。(5分)
如图,物块P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有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P右端与薄板Q连在一起,圆弧轨道与Q上表面平滑连接。一轻弹簧的右端固定在Q上,另一端自由。质量为m的小球自圆弧顶端A点上方的B点自由下落,落到A点后沿圆弧轨道下滑,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当速度减小至刚接触时的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mgR,此时断开P和Q的连接,从静止开始向右滑动。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忽略空气阻力,圆弧轨道及Q的上、下表面均光滑,弹簧长度的变化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25分)
(1) 求小球从落入圆弧轨道至离开圆弧轨道,重力对其做的功;(6分)
(2) 求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速度的大小及B、A两点间的距离;(6分)
(3) 欲使P和Q断开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2mgR,Q的质量应为多大?(6分)
(4) 欲使P和Q断开后,Q的最终动能最大,Q的质量应为多大?(7分)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平直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有3n(n是大于1的正整数)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滑块,从左向右依次编号为1、2、…、3n,木板的质量为nm。相邻滑块间的距离均为L,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初始时木板和所有滑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第1个滑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大小为(β为足够大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滑块间的每次碰撞时间极短,碰后滑块均会粘在一起继续运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8分)
(1) 求第1个滑块与第2个滑块碰撞前瞬间,第1个滑块的速度大小。(6分)
(2) 记木板滑动前第j个滑块开始滑动时的速度为vj,第j+1个滑块开始滑动时的速度为vj+1。用已知量和vj表示vj+1。(6分)
(3) 若木板开始滑动后,滑块间恰好不再相碰,求β的值。
提示:12+22+ +k2=k(k+1)(2k+1)。(6分)
某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在最高点该物体炸裂成A、B两部分,质量分别为2m和m,其中A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飞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8分)
(1) 该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2分)
(2) 炸裂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vB;(3分)
(3) A、B落地点之间的距离d。(3分)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光滑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均为θ=30°,斜面体顶端均固定相同的轻质滑轮。两根等长的轻细线均绕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相连,另一端与质量为2m的物块C连接。一开始用外力托住物块A、B、C,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物块C距离地面高度为h0,同时撤去外力后,物块C开始向下运动。已知物块C触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物块C被提起时,细线瞬间绷直,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从细线绷直到物块C再次落地前,细线均保持拉直状态;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不会脱离滑轮,物块A、B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6分)
(1) 物块C开始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a1;(2分)
(2) 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2分)
(3) 物块C第一次触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1;(3分)
(4) 物块C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t。(9分)
第2页
第2页15.4碰撞
满分:98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N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在t1时刻发生正碰后各自反向运动。已知F1和F2始终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从开始运动到碰撞后第1次速度减为0的过程中,两小球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可能正确的是( )
(4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为:a = F m
由于两物体受外力F大小相等,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M、N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M:aN=4:
6=2:3
可知M、N的质量之比为:m1:m2=6:4=3:2
设M、N的质量分别为分:m1=3m,m2=2m
由图像可设MN碰前的速度分别为4v和6v,则因M、N系统受合外力为零,则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3m 4v-2m 6v=3mv1+2mv2
若系统为弹性碰撞,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
· 3m(4v)2 1+ · 2m(6v)2 1 = · 3mv
2 1+ · 2mv2
2 2 2 1 2 2
解得碰撞后M和N的速度分别为:v1=-4v、v2=6v
因M、N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仍为2:3,则停止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即两物体一起停止;
若不是弹性碰撞,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3m 4v-2m 6v=3mv1+2mv2
可知碰后速度大小之比为:v1:v2=2:3
1 2 1 2 1 1
若假设v1=2v,则v2=3v,此时满足: · 3m(4v) + · 2m(6v) >
2
· 3mv1 + · 2mv
2
2 2 2 2 2
则假设成立,因M、N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仍为2:3,则停止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对M来说碰撞前后的速
度之比为4v:2v=2:1
可知碰撞前后运动时间之比为2:1。
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如图,小球A从距离地面20m处自由下落,1s末恰好被小球B从左侧水平击中,
小球A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3m。两球质量相同,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则碰撞前小球B的速度大小v为( )
(4分)
A.1.5m/s
B.3.0m/s
C.4.5m/s
D.6.0m/s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小球A与小球B碰撞前的速度vy1=gt1=10×1m/s=10m/s
方向竖直向下
1 2 1 2
小球A下落的高度h = gt = × 10 × 1 m = 5m 1 2 1 2
取水平方向为正方向,A、B两小球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mvxB+mvxA
1
A、B发生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 mv
2 1 1+ 2 mvy = mv
2 1
xB + m
2
( v2 + v2 )
2 2 1 2 2 √ y1 xA
联立解得vxA=v,vxB=0
1 2
碰撞后小球A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h2 = h h1 = vy1t 2 + gt2 2
解题t2=1s,t2=-3s(舍弃)
小球A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vxAt2=vt2
解得v=3m/s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 两小车P、Q的质量分别为mP和mQ,将它们分别与小车N沿直线做碰撞实验,
碰撞前后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小车N的质量为mN,碰撞时间极短,则( )
(4分)
A.mP>mN>mQ
B.mN>mP>mQ
C.mQ>mP>mN
D.mQ>mN>mP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对P和N的碰撞过程,规定它们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PvP+mNvN=mPvP′+mNvN′,可得mP(vP-vP′)=mN(vN′-vN),根据图1可知(vP-vP′)>(vN′-
vN),故mP<mN,同理,对Q和N组成的系统mQvQ+mNvN=mQvQ′+mNvN′,可得mQ(vQ-vQ′)=mN(vN′-
vN),根据图2可知(vQ-vQ′)<(vN′-vN),故mN<mQ,联立可得mQ>mN>mP,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共1小题,共6分)
4. 如图甲,在杂技表演中,表演者平躺在水平地面上,腹部上平放一块石板,助手用铁锤猛击石板,
石板裂开而表演者没有受伤(危险节目,请勿模仿)。其原理可简化为图乙所示:
质量为m的铁锤从石板上方高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竖直砸中石板,铁锤与石板瞬间达到共同速度,
之后,铁锤与石板一起向下运动距离d后速度减为零,
该过程中弹性气囊A对石板的作用力F随石板向下运动的距离x的变化规律近似如图丙所示,
已知石板的质量为铁锤质量的k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2gh
A.铁锤与石板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v = √ k + 1
B.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ΔE = kmgh k + 1
2mgh
C.弹性气囊A对石板作用力的最大值Fm = k + (k + 2)mg ( + 1)d
mgh
D.弹性气囊A对石板作用力做的功为WF = k + (k + 1)mgd ( + 1)
正确答案: B C
答案解析: A. 假设铁锤与石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 ,则v20 = 2gh ,铁锤与石板碰撞,由动量守恒定0
律,有mv0 = (m + km)v ,联立解得v
√ 2gh
= k ,故 A 错误;+ 1
1 1
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2= 2 mv (km +m)v ,解得ΔE =
kmgh
k ,故 B 正确;2 0 2 + 1
kmg + F
CD. 弹性气囊 A 对石板的作用力F 做的功为F x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 则W = m F · d 2
,从铁锤与石板共速到两者速度减为 0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 1+ km)gd +WF = 0 (km +m)v
2
,解得WF =
mgh
k (k + 1)mgd ,2 ( + 1)
F 2mghm = k d + (k + 2)mg ,故 C 正确,D 错误。( + 1)
三、计算题(组)(共5小题,共80分)
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两列相同的小钢球沿同一直线放置。每列有n个。
在两列钢球之间,一质量为m的玻璃球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钢球发生正碰。
所有球之间的碰撞均视为弹性碰撞。
(13分)
(1)若钢球质量为m,求最右侧的钢球最终运动的速度大小v; (4分)
正确答案: 最右侧的钢球最终运动的速度大小v为v0;
答案解析: 依题意,所有碰撞均为弹性碰撞,若钢球质量为m,玻璃球与钢球质量相等,根据弹性碰撞规
律可知,在碰撞过程中,二者速度互换,则最终碰撞后最右侧钢球的速度大小等于开始碰撞前玻璃球的
初速度为v0。
(2)若钢球质量为3m,求玻璃球与右侧钢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玻璃球的速度大小v1; (4分)
v
正确答案: 玻璃球与右侧钢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玻璃球的速度大小v1为
0
; 2
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所有碰撞均为弹性碰撞,玻璃球与右侧钢球碰撞过程,取向右为正方
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3mv2
1 2 1 2 1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 = mv + × 3mv 2 0 2 1 2 2
v m 3m v 1 v v 2m 1解得 = m m = = v = v 1 + 3 0 2 0 , 2 m + 3m 0 2 0
1
负号表示速度反向,则玻璃球的速度大小为 v 0 。 2
(3)若钢球质量为3m,求玻璃球经历2n次碰撞后的动能Ek。 (5分)
1 4n+ 1
正确答案: 玻璃球经历2n次碰撞后的动能Ek为( ) mv
2
0 。2
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结合小问2分析可知,玻璃球与右侧第一个小球碰撞后反弹,且速度大小变为
1
碰撞前的 ,右侧第一个小球又与第二个小球发生弹性碰撞,速度互换,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玻璃球2
反弹后与左侧第一个小球同样发生弹性碰撞,同理可得,碰撞后玻璃球再次反弹,且速度大小为碰撞前
1 1 2n
的 ,综上所述,玻璃球碰撞2n次后速度大小为v =( ) v2 2 0
E 1 mv2 1 4n+ 1 2则玻璃球碰撞2n次后最终动能大小 k = =( ) mv0 。 2 2
1
6. 如图,物块P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有半径为R的 圆弧轨道。P右端与薄板Q连在一起,4
圆弧轨道与Q上表面平滑连接。一轻弹簧的右端固定在Q上,另一端自由。
质量为m的小球自圆弧顶端A点上方的B点自由下落,落到A点后沿圆弧轨道下滑,小球与弹簧接触后,
1
当速度减小至刚接触时的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mgR,此时断开P和Q的连接,从静止开始向右滑动。3
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忽略空气阻力,圆弧轨道及Q的上、下表面均光滑,
弹簧长度的变化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25分)
(1)求小球从落入圆弧轨道至离开圆弧轨道,重力对其做的功; (6分)
正确答案: 小球从落入圆弧轨道至离开圆弧轨道,重力对其做的功mgR;
答案解析: 小球从落入圆弧轨道至离开圆弧轨道,重力对其做的功为:
WG=mgR;
(2)求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速度的大小及B、A两点间的距离; (6分)
3√ 2gR 5
正确答案: 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速度的大小为 ,及B、A两点间的距离为 R ;2 4
答案解析: 设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速度的大小为v0,已知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当速度减小至刚接
1
触时的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mgR,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3
1
mv
2 1 - m
1
( 2
0
v )
0 =2mgR2 2 3
3√ 2gR
解得:v0= 2
设B、A两点间的距离为h,对小球从B点到离开圆弧轨道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1 2
mg(h+R)= mv -02 0
5
解得:h= R 4
(3)欲使P和Q断开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2mgR,Q的质量应为多大? (6分)
正确答案: 欲使P和Q断开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2mgR,Q的质量应为4m;
答案解析: 设Q的质量应为M1,P和Q断开后,P、Q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当
P和Q恰好共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已知弹性势能最大Epm=2.2mgR,以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m v0=(m+M3 1)v共
1 1 1
2mgR+ m( v0)
2= (m+M
2
2 3 2 1
)v共 +2.2mgR
解得:M1=4m
(4)欲使P和Q断开后,Q的最终动能最大,Q的质量应为多大? (7分)
1
正确答案: 欲使P和Q断开后,Q的最终动能最大,Q的质量应为 9 m。
答案解析: P和Q断开后,当弹簧恢复原长时Q的动能最大,设弹簧恢复原长时Q的动能为Ek,速度
为vQ,Q的质量为M,以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m v0=mvP+Mv3 Q
1 1 1 2 1 2
2mgR+ m( v )
2= mv + Mv
2 3 0 2 P 2 Q
1 2
又有:Ek= MvQ 2
联立可得:2(m +M)E 2m√k MgR · √Ek
2
4m gR = 0
E √√ M + √ 9M + 8m解得: k = √ 2(M + m · m gR ,另一解为负值,舍去。)
√M + √ 9M + 8m
令:y= 2(M + m)
将y对M求导,并令其倒数等于0,得到:
(m M)√ 9M + 8m = √M(9M + 7m)
将此式平方可得:9M3+7m2M+17mM2-m3=0
M
令: m = x ,x>0
上式可变形为:9x3+17x2+7x-1=0
可得:(x+1)(9x2+8x-1)=0
则有:9x2+8x-1=0
1
解得:x= ,另一解为负值,舍去。9
M 1 1
可得当 = ,即M= m时, E m 取最大值,即E 取最大值。9 9 √ k k
1 9
(验证:当M= m时,可得Ek最大值为 mgR ,最终Q的最大速度大小为3v0,P的最终速度为零,即Q最9 4
1
终的动能等于系统初始的机械能,系统初始的机械能等于 mv
2 9
0 =
mgR ,可见此结果合理。)
2 4
7.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平直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有3n(n是大于1的正整数)
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滑块,从左向右依次编号为1、2、…、3n,木板的质量为nm。
相邻滑块间的距离均为L,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
初始时木板和所有滑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第1个滑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大小为√ βμgL
(β为足够大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滑块间的每次碰撞时间极短,
碰后滑块均会粘在一起继续运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8分)
(1)求第1个滑块与第2个滑块碰撞前瞬间,第1个滑块的速度大小。 (6分)
正确答案: 第1个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10 = √(β 4)μgL ;
答案解析: 对长木板和滑块分别做受力分析可知,第一个滑块开始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
擦力为f=2μmg,而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μ(M+3nm)g,由于n>1,则f<fm,所以长木
板处于静止状态,第一个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对第一个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μmg=ma,解得:a=2μg
设第一个滑块与第二个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v10,初速度为v √1 = βμgL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2 v2 2aL 1 10 =
联立解得:v √10 = (β 4)μgL ;
(2)记木板滑动前第j个滑块开始滑动时的速度为vj,第j+1个滑块开始滑动时的速度为vj+1。
用已知量和vj表示vj+1。 (6分)
正确答案: 用已知量和vj表示vj+1的关系式为vj+ 1 =
j
j √ v
2
j 4μgL ;+ 1
答案解析: 设第一个和第二个滑块碰撞后共同的速度为v2,对第一、第二个滑块组成的系统,以
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0=2mv2,
v 1 1 1解得: = v = √(β 4)μgL =
2
√ v 4μgL 2 2 10 2 2 1
2 2
设第二个滑块和第三个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v20,则有:v v = 2aL 2 20 ,
解得:v 220 = √ v2 4μgL
碰撞后共同的速度为v3,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2mv20=3mv3,
2 2
解得:v 23 = v =3 20 √ v2 4μgL 3
设第3个滑块和第4个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v 230,则有:v3 v
2
30 = 2aL ,
解得:v =
30 √ v
2 4μgL
3
碰撞后共同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3mv30=4mv4,
3 3
解得:v = v = √ v2 4μgL 4 4 30 4 3
由此类推可得:vj =
j v2
+ 1 j + 1 √ j 4μgL ;
(3)若木板开始滑动后,滑块间恰好不再相碰,求β的值。
1
提示:12+22+ +k2 = k(k+1)(2k+1)。 (6分)6
2
正确答案: β的值为 4n(2n + 1)(8n + 10n + 5) 。 3(2n 1)
答案解析: 设k个滑块一起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可以滑动,则有:
2μkmg>μ(nm+3nm)g,解得:k>2n
由此可知,第2n+1个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开始滑动,其余滑块和木板相对静止,设第2n+1个滑块
刚开始在木板上时的速度大小为v2n+1,加速度的大小为a1,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2)可知:
v 1n = n √
4
μgL[β n(2n + 1)(4n 1)] 2 + 1 +2 + 1 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μ(2n+1)mg=(2n+1)ma1
2μ(2n+1)mg-4μnmg=[4n-(2n+1)]ma2
设第2n+1个滑块开始滑动后,经过时间t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恰好不与下一个滑块相碰,由运动学公式
可得;v2n+1-a1t=a2t
v t 1 a t2 1 a t2n = L 2 + 1 2 1 2 2
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4n(2n + 1)(8n + 10n + 5)β = 。3(2n 1)
8. 某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在最高点该物体炸裂成A、
B两部分,质量分别为2m和m,其中A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飞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8分)
(1)该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 (2分)
正确答案: 该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为gt;
答案解析: 物体竖直上抛至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由运动学公式得:
0=v0-gt
解得:v0=gt
(2)炸裂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vB; (3分)
正确答案: 炸裂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vB为2v;
答案解析: 爆炸瞬间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爆炸前总动量为零,以炸裂后瞬间B的速度方向为正方
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2mv+mvB
解得:vB=2v
(3)A、B落地点之间的距离d。 (3分)
正确答案: A、B落地点之间的距离d为3vt。
答案解析: 爆炸后A、B两部分均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
对称性可知平抛运动的时间与上升时间相等为t,可得:
A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A=vt
B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B=vBt=2vt
可得A、B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d=xA+xB=vt+2vt=3vt
9.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光滑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均为θ=30°,
斜面体顶端均固定相同的轻质滑轮。两根等长的轻细线均绕过滑轮,
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相连,另一端与质量为2m的物块C连接。
一开始用外力托住物块A、B、C,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物块C距离地面高度为h0,同时撤去外力后,
物块C开始向下运动。已知物块C触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物块C被提起时,细线瞬间绷直,
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从细线绷直到物块C再次落地前,细线均保持拉直状态;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不会脱离滑轮,物块A、B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摩擦,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6分)
(1)物块C开始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a1; (2分)
正确答案: 解;(1)由对称性可知两细线的弹力相等,设为T。A、B、C的加速度大小均相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对A有:T-mgsinθ=ma1
对C有:2mg-2T=2ma1
1
解得:a1= g 4
答案解析: 由对称性可知两细线的弹力相等,A、B、C的加速度大小均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2)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2分)
正确答案: C从开始下落到接触地面前瞬间:
v2 =2a
1 1
h0
gh
解得:v1=√ 0 2
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1
ΔE= mv
2
2 1
1
解得:ΔE= mgh2 0
答案解析: 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得C从开始下落到落地前瞬间的速度,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
能等于落地前瞬间的动能;
(3)物块C第一次触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1; (3分)
正确答案: C触地后,A、B先以初速度大小为v1沿着斜面上滑,速度减到零后再下滑,下滑至细
线再次绷直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仍为v1。
细线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远大于物块的重力,可将A、B、C与细线组成的系统看成是一维的
动量守恒的系统(即把两细线伸直,AB在两细线同一端,C在两细线另一端),设细线再次绷直后瞬间
A、B、C的速度大小均为v2,在等效的一维系统中,以AB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1=4mv2
gh
解得:v = 1 √ 0 2 2 2
1
此后C以加速度大小为a1= g,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4
v2
2 =2a1h1
1
解得:h1= h0 4
答案解析: 细线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远大于物块的重力,可将A、B、C与细线组成的系统看成是一
维的动量守恒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得C上升的初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解上升的高度;
(4)物块C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t。 (9分)
正确答案: 把C由最高点开始下落到下一次上升到最高点当作一个过程,第1次这个过程C由高度
1
h0开始,第2次这个过程C由高度h1= h 开始,根据(2)(3)的解答过程,可得到第3次这个过程C由4 0
1 1
高度h2= h4 1=
h
16 0
开始,以此类推可得:
1 n 1
第n次开始的高度为:hn=( ) h 0 。4
第1次这个过程的时间包括:
v1 2h
①C由最高点下落时间为:t1=
0
a =2√ 1 g
②C触地后A、B上滑后下滑至再次绷直的时间,此过程A、B的加速度大小为:
1
a2=gsinθ= 2 g
v1 2h
所用时间为:t2=2×
0
a =2√2 g
v2 √ 2h③C上升至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 = 0 3 a g 1
第1次这个过程的时间总时间为:
2h
t1总 = t1 + t2 + t
0
3 = 5√ g
可知这个过程的时间总时间与开始时的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故可得:
√ 2ht = 0 1 n 1n总 5 g ×( ) 2
当n→∞,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可得物块C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所经历的总时间为:
t=t1总+t2总+t3总+……=5√ 2h0 1 1 2 1 3 2h [1 + + ( ) + ( ) + ……] = √ 0 g 2 2 2 10 g
答案解析: 把C由最高点开始下落到下一次上升到最高点当作一个过程,根据(2)(3)的解答过程,
归纳总结运动规律,应用数学知识求解物块C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所经历的总时间。15.4碰撞
满分:98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N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在t1时刻发生正碰后各自反向运动。已知F1和F2始终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从开始运动到碰撞后第1次速度减为0的过程中,两小球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可能正确的是( )
(4分)
A.
B.
C.
D.
2. 如图,小球A从距离地面20m处自由下落,1s末恰好被小球B从左侧水平击中,
小球A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3m。两球质量相同,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则碰撞前小球B的速度大小v为( )
(4分)
A.1.5m/s
B.3.0m/s
C.4.5m/s
D.6.0m/s
3. 两小车P、Q的质量分别为mP和mQ,将它们分别与小车N沿直线做碰撞实验,
碰撞前后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小车N的质量为mN,碰撞时间极短,则( )
(4分)
A.mP>mN>mQ
B.mN>mP>mQ
C.mQ>mP>mN
D.mQ>mN>mP
二、多选题(共1小题,共6分)
4. 如图甲,在杂技表演中,表演者平躺在水平地面上,腹部上平放一块石板,助手用铁锤猛击石板,
石板裂开而表演者没有受伤(危险节目,请勿模仿)。其原理可简化为图乙所示:
质量为m的铁锤从石板上方高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竖直砸中石板,铁锤与石板瞬间达到共同速度,
之后,铁锤与石板一起向下运动距离d后速度减为零,
该过程中弹性气囊A对石板的作用力F随石板向下运动的距离x的变化规律近似如图丙所示,
已知石板的质量为铁锤质量的k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铁锤与石板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v √ 2gh= k + 1
kmgh
B.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ΔE = k + 1
2mgh
C.弹性气囊A对石板作用力的最大值Fm = k d + (k + 2)mg ( + 1)
mgh
D.弹性气囊A对石板作用力做的功为WF = k + (k + 1)mgd ( + 1)
三、计算题(组)(共5小题,共80分)
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两列相同的小钢球沿同一直线放置。每列有n个。
在两列钢球之间,一质量为m的玻璃球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钢球发生正碰。
所有球之间的碰撞均视为弹性碰撞。
(13分)
(1)若钢球质量为m,求最右侧的钢球最终运动的速度大小v; (4分)
(2)若钢球质量为3m,求玻璃球与右侧钢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玻璃球的速度大小v1; (4分)
(3)若钢球质量为3m,求玻璃球经历2n次碰撞后的动能Ek。 (5分)
1
6. 如图,物块P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有半径为R的 4 圆弧轨道。P右端与薄板Q连在一起,
圆弧轨道与Q上表面平滑连接。一轻弹簧的右端固定在Q上,另一端自由。
质量为m的小球自圆弧顶端A点上方的B点自由下落,落到A点后沿圆弧轨道下滑,小球与弹簧接触后,
1
当速度减小至刚接触时的 3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mgR,此时断开P和Q的连接,从静止开始向右滑动。
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忽略空气阻力,圆弧轨道及Q的上、下表面均光滑,
弹簧长度的变化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25分)
(1)求小球从落入圆弧轨道至离开圆弧轨道,重力对其做的功; (6分)
(2)求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速度的大小及B、A两点间的距离; (6分)
(3)欲使P和Q断开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2mgR,Q的质量应为多大? (6分)
(4)欲使P和Q断开后,Q的最终动能最大,Q的质量应为多大? (7分)
7.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平直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有3n(n是大于1的正整数)
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滑块,从左向右依次编号为1、2、…、3n,木板的质量为nm。
相邻滑块间的距离均为L,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
初始时木板和所有滑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第1个滑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大小为√ βμgL
(β为足够大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滑块间的每次碰撞时间极短,
碰后滑块均会粘在一起继续运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8分)
(1)求第1个滑块与第2个滑块碰撞前瞬间,第1个滑块的速度大小。 (6分)
(2)记木板滑动前第j个滑块开始滑动时的速度为vj,第j+1个滑块开始滑动时的速度为vj+1。
用已知量和vj表示vj+1。 (6分)
(3)若木板开始滑动后,滑块间恰好不再相碰,求β的值。
1
提示:12+22+ +k2 = k(k+1)(2k+1)。 (6分)6
8. 某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在最高点该物体炸裂成A、
B两部分,质量分别为2m和m,其中A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飞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8分)
(1)该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 (2分)
(2)炸裂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vB; (3分)
(3)A、B落地点之间的距离d。 (3分)
9.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光滑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均为θ=30°,
斜面体顶端均固定相同的轻质滑轮。两根等长的轻细线均绕过滑轮,
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相连,另一端与质量为2m的物块C连接。
一开始用外力托住物块A、B、C,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物块C距离地面高度为h0,同时撤去外力后,
物块C开始向下运动。已知物块C触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物块C被提起时,细线瞬间绷直,
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从细线绷直到物块C再次落地前,细线均保持拉直状态;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不会脱离滑轮,物块A、B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摩擦,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6分)
(1)物块C开始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a1; (2分)
(2)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2分)
(3)物块C第一次触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1; (3分)
(4)物块C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t。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