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形声字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形下声:苔 崩 萎 B.外形内声:阁 固 阔
C.左形右声:按 稻 玲 D.左声右形:剩 驻 翻
2.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20世纪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居住的星球日益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强调
3.下列有关提问题的说法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是针对全文提的。
B.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C.不用每一篇课文都进行提问,想提问时再提问。
D.分小组进行提问时,要筛选问题清单,筛选出最佳得思考的问题。
4.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设问)
B.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比喻)
C.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拟人)
D.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排比)
5.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下列关于“提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B.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C.我们在阅读时,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
D.提出问题后,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填空题
6.划去括号里读音有误的一项。
雨中的世界是一幅生动的图画:风儿摇撼(gǎn hàn) 着道旁的梧桐树,发出潮水般的喧(xuān xuàn) 哗声,雨点儿在屋顶上雀(què qiǎo) 跃地歌唱,家雀(què qiǎo) 儿在檐(yán zhān) 下避(pì bì) 雨,梳理着湿漉漉的翅膀。
选出每个问题的提问角度(填序号),并选出你认为最有思考价值的一个问题给出答案。
A.课文内容 B.写作手法 C.思考启示
7.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8.我们应该如何和自然界的小生命相处?
9.“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这句话是怎么写出蝴蝶的特点的?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
10.《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100年间 的发展历程,作者用 的手法,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 和 ,激发了我们 的情感以及 、 的浓厚兴趣。
11.《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 ,其中的说明方法有: 、 、 、
等。
12.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它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积累与运用
下面是主持人天天的开场白初稿,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大家好,欢迎参加此次“科技是否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主题辩论赛。21世纪以来,人们通过探索科技的____(奥秘 奥妙),____(创造 创作)了许多新事物。手机、汽车等产品的普及 gǎi shàn____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的zhì____量,使人们之间的lián____系日yì____便捷。然而,许多人时常怀念起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汽车的年代,认为当下的科技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遥远。那么,科技是否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呢?下面有请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13.天天有些字不会写,请你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字词。
14.请帮天天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四、看拼音写词语
16.看拼音,写词语。
rèn hé shū shì hēi àn kǒng pà jiāng yìng
fēng mǎn xū ruò wēn hé hū huàn yú kuài
céng jīng léi dá líng qiǎo cāng ying zhèng míng
mó fǎng xiǎn shì gōu tōng chéng dù qiáng zhuàng
rì yì wù zhì zhé xué chuàng zào gǎi shàn
五、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②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③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7.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出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次 蒙上眼睛 ① ⑤
第二次 ② ③
第三次 ④ 铃铛响个不停
18.读完选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并任选一个作答。
问题①: 问题②:
我对问题 的回答是:
19.生活中的很多发明都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比如潜水艇和鱼,直升机和蜻蜓等。请你选一种发明,写一写它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蚂蚁》,完成下列题目。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会急忙奔回巢里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然后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传递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它们只要闻到这种气味就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阻断,蚂蚁就会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20.这篇短文是按( )的结构写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1.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②蚂蚁靠声音传递信息。
③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23.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呢?
24.读完短文后,欢欢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孩子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分一分。(填序号)
①研究蚂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②蚂蚁是根据什么来认路的?
③什么是“樟脑”?
我发现问题 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问题 能引发深入思考,问题 对理解文章内容无影响。
七、写作题
25.你身边是否有热爱科学的人? 他们痴迷科学知识,喜欢探索科学,拥有科学精神。请你以“我身边的科学‘狂’”为题,写一写他/她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要求:①写清楚人物特点;②字数不少于350字;③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gǎn;xuàn;qiǎo;què;zhān;pì
【答案】7.A
8.C
9.B
【答案】10.科学技术;对比;巨大变化;灿烂前景;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
11.说明文;作比较;作引用;举例子;列数字
12.嘴;超声波;耳朵
【答案】13.改善、质、联、益
14.奥秘、创造
15.排比
16.【答案】任何;舒适;黑暗;恐怕;僵硬;丰满;虚弱;温和;呼唤;愉快;;曾经;雷达;灵巧;苍蝇;证明;模仿;显示;沟通;程度;强壮;日益;物质;哲学;创造;改善
【答案】等待|耐心|探索|奥秘|研究|兴奋|幻想
【答案】17.铃铛一个也没响;塞上耳朵;铃铛响个不停;封住嘴;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8.①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②为什么人的耳朵听不见超声波,蝙蝠的耳朵却可以听见?;回答问题①;后两次实验的准备工作和进行过程与第一次实验类似,所以不必详细介绍,这样写可以使文章表达更简洁,重点更突出。(回答问题②.因为人和蝙蝠耳朵的生理结构不同。)
19.迷彩服和变色龙的相似之处是都通过模拟野外环境的颜色,来隐藏自己的踪迹。
【答案】20.C
21.设问
22.正确;错误;正确
23.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可以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可贵的科学资料。
24.②;①;③
25.【答案】范文:
我身边的科学“狂”
我的同桌是一个科学狂热爱好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讨论与科学有关的事情。
下雨天他会跟我讲雨是如何形成的,打雷为什么不能在户外使用手机;上科学实验课时,他会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课后会在空余时间做感兴趣的科学实验------
有一次我去他家里做客,刚进去就发现家里一片漆黑,他连忙拉着我去卧室,说要让我看看彩虹,我心想在卧室如何能看到彩红呢 只见他将三棱镜固定在支架上,这时,从外西进过来一道光线,射在镜子中央,他反复多次调整角度,使光线通过三棱镜的侧面,到达另一个侧面。最后,当光穿过三棱镜时,在其中嵌开来,一道美丽的彩色光请便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惊呼着,漆黑的卧室中竟然有如此美妙的风景。他兴奋地数着散开的一道道光线:“红、橙、黄、绿、蓝、靛、紫! 唑,成功了! 完美!”
好神奇呀! 我这问他为什么会出现“彩红”,他说这种现象叫折射,他爸爸之前给他展示过,他自己也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他还说我们也会从科学课本中更详细地学到折射的相关知识。
同桌对科学的热爱与钻研激起了我对科学的兴趣。从那以后,科学的行子在我心中萌芽,每一节科学课我都积极与老师。互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