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二)
满分45分,限时25分钟
考点1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考点2 海—气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某研究小组在我国北海廉州湾河口区至湾口区(连接海湾和海洋的通道)选定9个采样点,用来测量海水盐度。下面左图为采样点分布图,右图为不同季节9个采样点盐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廉州湾海水盐度( )
A.各采样点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B.大致在河口区低,湾口区高
C.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D.季节差异最大值出现在采样点5
2.影响廉州湾盐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径流量 B.气温 C.降水量 D.洋流
南大洋贯通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部,具有独特的海洋动力环境。下图为南大洋水文环境及动力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处密度最小
B.丁处盐度最低
C.甲处盐度高于丁处
D.乙处密度大于丙处
4.西风带对南大洋海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减少海—气热量交换
B.加剧南极大陆冰盖融化
C.减缓表层海水的流速
D.促进深层海域海水上泛
5.南大洋上升流对该海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表层海水温度下降
B.渔场渔获量减少
C.海水水质下降
D.海水交换减弱
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它是形成深海洋流的重要动力。通过下潜寒流,表层的氧气传输到深层海域,深层海水中的微生物靠这些氧气把从海洋表层沉落下来的有机物分解成氮和磷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再随深层海水上升到海洋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营养来源。下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在过去50年间,日本海北部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5~3℃,下潜寒流也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日本海的下潜寒流形成在冬季,主要分布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7.气温升高会导致日本海下潜寒流( )
A.下潜速度加快 B.下潜深度变浅
C.下潜流量增大 D.下潜方向偏南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下图示意东南信风不同强度作用下,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水混合层的厚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赤道太平洋正常风、弱风及强风时,混合层厚度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9.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赤道太平洋海水环流是( )
10.当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赤道东太平洋海域( )
A.渔业减产 B.水温变低
C.降水减少 D.营养盐增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一种独特的天气现象。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后,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山东半岛冬季的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占整个冬季的66%。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烟台和威海一带,这一带有“胶东雪窝子”之称。下图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示意图。
(1)说明黄渤海对于冷流气团性质的影响。(4分)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烟台和威海12月降雪量多且强度大的原因。(6分)
(3)从形成机制上,对比说明A、B两处降雪成因的不同。(5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据上图可知,廉州湾冬季各采样点的海水盐度普遍高于夏季,A错误;距离河口近的采样点的夏季海水盐度低于湾口区的采样点,而且靠近河口的海域,受河流注入的淡水影响大,对盐分的稀释作用强,故该海域的盐度大致在河口区低,湾口区高,B正确;该海湾面积相对较小,同时根据各采样点的海水盐度分布来看,该海湾盐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特点并不明显(关键点),C错误;该海湾海水盐度季节差异最大值出现在采样点4,而采样点5的海水盐度季节差异最小,D错误。
2.A 该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关键点),夏季河流注入海湾的径流量大,对海水盐分的稀释作用强,靠近河口的采样点在夏季盐度相对较低,而距离河流入海口较远的海域,其盐度相对较高,冬季由于河流径流量减少,河口与湾口的盐度差异不明显,由此可知,径流量是影响该海域盐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气温、降水量虽然会影响海水盐度,但该海湾范围不大,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较小(关键点),所以气温和降水量不是影响该海湾盐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B、C错误;该海域靠近陆地,距离大洋较远,洋流活动较弱,对盐度影响小,D错误。
归纳总结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
(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3.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4.D 受西风带的影响,南大洋表层海水大量流出,可加快表层海水的流速,促进底层海水上泛补充表层海水,C错误、D正确;底层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降温,会减缓南极大陆冰盖的融化速度,但会增多表层海水吸收的热量,增加海—气热量交换A、B错误。
5.A 南大洋上升流使底层海水上泛,底层海水温度较表层海水低,会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下降,A正确;上升流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增多,渔场渔获量增加,B错误;上升流将底层海水带至表层会加剧海水交换,对海水水质影响不大,C、D错误。
关键点拨
上升流通常发生在沿岸地区,是一种垂直向上逆向运动的洋流。由于受风力吹送,表层海水被推离海岸,致使海面略有下降,为达到水压的均衡,深层海水就在这里补偿上升,形成上升流。
上升流把深水区大量的海水营养盐(磷酸盐、硝酸盐等)带到表层,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上升流显著的海区多是著名的渔场。
6.D 根据材料可知,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冬季,受西北季风(关键点)的影响,表层海水流动到日本海东岸时,遇到陆地阻挡后垂直下潜,因此其主要分布在④附近,故选D。
7.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气温升高,南北温差变小,气压差变小,会导致西北季风减弱,导致日本海下潜寒流下潜的速度减慢,下潜深度变浅,下潜流量减小,下潜方向偏北。故选B。
8.D 由材料分析可知,海洋混合层是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混合层的厚度变化受东南信风的强弱影响较大,如下图:
当东南信风较弱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冷海水上泛较少,太平洋表层的热流转向美洲,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混合层增厚,而赤道西太平洋水温则因信风减弱而导致自东向西的暖流动力不足,从而导致混合层变薄(c);当东南信风增强时,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混合层厚度变化相反,从而导致赤道西太平洋混合层变厚(b)。综上所述,赤道太平洋正常风、弱风及强风时,混合层厚度排序正确的是a—c—b,故选D。
9.C 由上题分析可知,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混合层的厚度变化受东南信风的强弱影响较大,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意味着东南信风增强,赤道太平洋东侧南美洲沿岸海水上泛,西侧亚洲沿岸海水下沉,两侧海水循环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故选C。
10.A 由上题分析可知,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意味着东南信风减弱,赤道东太平洋到达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海水减少,从而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冷海水上升减弱,深层海水上泛带来的营养盐类减少,导致鱼类饵料减少,同时使得水温增高,进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因此A正确,B、D错误。由于水温升高,海水蒸发加剧,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故而降水增多,C错误。
11.(1)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增加了冷流气团的湿度;(2分)海水温度较高及海水的蒸发,利于海水热量向大气输送,提高了冷流气团的温度。(2分)
(2)12月,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2分)黄渤海水温下降速度缓慢且滞后,海—气温差在一年中达到最大;(2分)冷空气增温增湿效果明显,(2分)因此12月烟台和威海的冷流降雪量多且强度大。
(3)干冷空气南下,在B处与洋面上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凝,形成降雪;(2分)受海洋影响,南下的干冷空气经过洋面后变得暖湿,在半岛北侧的A处受地形抬升,水汽冷凝,形成降雪。(3分)
解析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海洋降高于陆地,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海域上空水汽较充足。由图可知,冷流气团来源于黄渤海北岸陆地,为干冷气流,冷流气团流经黄渤海时,受海域影响,湿度增加;冷流气团流经温度较高的海域,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差更大,利于海水热量向大气输送,加上海水蒸发也向大气输送热量,导致冷流气团温度升高。
(2)由材料可知,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说明该地区降雪和冬季风相关。陆地降温速度快,海洋降温明显滞后于陆地,12月海陆温差大,冬季风势力强,气温降低速度快,此时,源自陆地的冷空气南下后,黄渤海区域海—气温差达到最大,此时,海—气相互作用强,黄渤海海域对冷流气团产生的增温增湿效果最为明显,水汽充足的气流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而抬升,水汽遇冷凝华,形成高强度降雪。
(3)根据题意,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