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八)
1.D [真空情况下物体仍受重力作用,重力不为零,故A错误;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管中只受重力,不受阻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加速度相同,都等于重力加速度,故B、C错误;高度相同,根据h=gt2可知运动时间相同,故D正确。]
2.B [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选B。]
3.BCD [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 9.8 m/s2 左右,选项A错误,B正确;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同一高度,g的值都相同,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减小,选项C、D正确。]
4.解析:vB=≈2.1 m/s;由xBC-xAB=gt2可得g=9.5 m/s2, 由于受到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比真实值偏小。
答案:2.1 9.5 小
5.解析:由x3-x1=4at2,得a=,解得a=9.72 m/s2,由x2-x1=2at2,解得x2=9.84 cm。
答案:9.72 9.84
6.D [人的反应时间等于尺的下落时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满足h=gt2,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t= s=0.2 s,故选D。]
7.AB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为g,由h=gt2、v=gt可判断A正确;自由落体的时间由高度决定,故落地的时间间隔也由高度决定,B正确;初速度为0,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为1∶3∶5,C错误;因为同时释放,任意时刻速度相同,故速度之差为0,任意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故高度差不变,等于释放时的高度差,D错误。]
8.D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有h=gt2,代入数据计算得t=0.4 s,A错误;小钢球落地时的速度为v=gt=4 m/s, B错误;由=1 m/s,C错误;小钢球在前0.3 s内的位移为h'=gt'2=0.45 m, 所以最后0.1 s的位移等于整个过程的位移减去前0.3 s内的位移,大小为Δh=h-h'=0.35 m, D正确。]
9.B [设高楼的高度为H,甲、乙两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式可知,甲球下落5 m时,所用的时间t1=,甲球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甲=,乙球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乙=,其中 t甲=t乙+t1,代入数据解得H=20 m,B正确。]
10.D [物体在该行星表面某高处自由下落,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为h=h0-gt2代入h0=25 m,t=2.5 s时h=0,可得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8 m/s2,故B错误;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gt=8×2.5 m/s=20 m/s,故C错误;物体下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m/s=10 m/s,故D正确。]
11.BCD [题图中小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故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a=得,a=,选项B、C正确;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选项A错误;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v3=,选项D正确。]
12.解析:(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即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至B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b)止。
由x=gt2得t=
则B下落到C点所需时间为t1=
B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t2=
则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
Δt1=t2-t1=。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即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至A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a+b)止。
A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t3=
则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
Δt3=t3-t1=。
答案:(1) (2)
3/3课时分层作业(八) 自由落体运动
说明:单选题每小题4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本试卷总分62分
?题组一 自由落体运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演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牛顿管被抽成真空后,将其迅速倒置,管内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从顶部下落到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环境下,物体的重力变为零
B.重的物体加速度大
C.轻的物体加速度大
D.两个物体同时落到底端
2.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将一个小球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能正确描述运动规律的图像是( )
A B C D
3.(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同一高度,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
?题组二 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他每两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测得xAB=7.65 cm,xBC=9.17 cm。则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 ________ m/s,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________ m/s2,它比真实值偏 ________ (选填“大”或“小”)。(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一位同学在研究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用频闪照相连续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闪光周期为 s,测得x1=7.68 cm,x3=12.00 cm,用上述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 m/s2,图中x2约为________ cm。
?题组三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6.(人教版教材P53T6改编)某人做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实验时,如图甲所示,A、B两人合作,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刻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0.5 s B.0.4 s
C.0.3 s D.0.2 s
7.(多选)在不同高度同时释放两个铅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均未落地前,两者( )
A.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
B.落地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两铅球释放时的高度
C.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都为 1∶4∶9
D.两铅球的距离和速度差都越来越大
8.小亮同学周末自主开展实验探究,他让小钢球从距地面0.8 m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钢球下落时间为0.3 s
B.小钢球落地时的速度为3 m/s
C.小钢球在前0.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D.小钢球在最后0.1 s内下落的高度是0.35 m
9.两个同学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测量一高层建筑的高度。在楼顶的同学使小球甲自楼顶自由下落5 m时,距离楼顶15 m处的同学使小球乙自由下落,结果两小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楼高为( )
A.16 m B.20 m
C.25 m D.36 m
10.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处自由下落(不计表层大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D.物体下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0 m/s
11.(多选)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如图中1、2、3、4、5所示的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12.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以下h处有一高为b的无底圆柱筒CD,若将悬线剪断,重力加速度为g,问:
(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