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三)
满分100分,限时75分钟
考点1 大气环流 考点2 气温和降水 考点3 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在末次冰期,全球季风区降水减少了约10%,但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增加。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海平面大幅下降,北半球大陆架出露的面积远大于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末次冰期,全球多数季风区降水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风增强 B.夏季风减弱
C.冬季风减弱 D.冬季风增强
2.末次冰期,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增加,主要原因是( )
A.12月至次年2月南半球降温快
B.6—8月南半球降温慢
C.6—8月北半球升温慢
D.12月至次年2月北半球降温快
读“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面三题。
3.图①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③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C.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中国雨带的推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较大,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易产生锋面雨。下图为某时刻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此时最可能下雨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此时,最可能的月份是( )
A.1月 B.6月
C.4月 D.10月
8.此月份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可能出现的灾害分别为( )
A.洪涝、干旱、台风
B.干旱、台风、洪涝
C.干旱、洪涝、台风
D.台风、洪涝、干旱
中亚干旱区干涸湖床在区域粉尘循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是全球粉尘贡献度较大的区域。粉尘通过改变辐射影响农作物产量,远距离输送至海洋,影响全球碳循环。咸海干涸湖床的粉尘主要向东北方向扩散,在冬季还能向西南方向扩散。下图示意咸海粉尘潜在扩散通道。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咸海粉尘向东北方向扩散主要借助( )
A.盛行西风 B.极地东风
C.东北信风 D.西南季风
10.冬季咸海粉尘能够向西南方向扩散,主要是因为( )
A.亚洲低压较强
B.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C.西风势力减弱
D.亚洲高压较强
11.咸海粉尘传输增加能够( )
①加速北极地区冰川消融
②增强通道沿线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
③加快通道沿线地区土地盐渍化
④提高当地龙卷风发生频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形成信风逆温,大气结构稳定。下图为信风逆温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该天气现象经常出现在( )
A.北非地区 B.南亚地区
C.太平洋中部地区 D.西欧地区
13.与甲处气团相比,乙处气团为( )
A.暖干气团 B.暖湿气团
C.冷干气团 D.冷湿气团
14.该处稳定的大气结构能够( )
A.增强该地大气的上升运动
B.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C.导致该地降水明显增多
D.提高稳定层附近的风速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南亚地区( )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弱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后偏转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弱
④冬季风由盛行西风南移后偏转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与冬季风相比,南亚夏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较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气流的湿度较小
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下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说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4分)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4分)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两地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图2),“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的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的观测表明,干季少见“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图1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置。
(1)用箭头绘出卡奔塔利亚湾湿季盛行风向,说明其成因与冷、暖、干、湿性质。(6分)
(2)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6分)
(3)简析“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研究表明,印度南部夏季一日内往往出现两轮降水云团东移的现象。西高止山脉西坡下午降水强度最大,其降水云团向东越过山脊后东移,降水强度逐渐减弱。夜间,东海岸附近形成另一降水云团,云团东移入海,强度逐渐增大,直到日出之后再减弱。下图示意印度南部沿11°N一日内两轮降水云团的形成及移动。
(1)简析西高止山脉西坡下午出现最大降水强度的条件。(6分)
(2)分析下午降水云团在东移过程中降水强度逐渐减弱的原因。(6分)
(3)说明夜间东海岸降水云团的形成及加强的过程。(8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 对季风区而言,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在末次冰期,陆地冰盖范围增大,海洋水减少,陆地面积增大,海洋性减弱,夏季风减弱,导致降水减少。故选B。
2.D 12月至次年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根据材料可知,在末次冰期,北半球大陆架出露的面积远大于南半球,这导致北半球陆地降温效应远比南半球明显,A错误;6—8月,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温和少雨,不受西北季风影响,B错误;6—8月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半球升温快,C错误;12月至次年2月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降温更快,北半球冷源和南半球热源之间的温差更大,气压差更大,跨赤道气流增强,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增强,导致降水增多,D正确。
3—5.A C 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6—8.D B 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解题关键
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影响,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为:大致4、5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6月,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江淮准静止锋;7、8月,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锋面雨带南撤;10月,夏季风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9.A 读图可知,咸海粉尘向东北方向扩散,风向应来自西南方向。咸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控制,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A正确;该地区不受极地东风、东北信风、西南季风影响,B、C、D错误。
10.D 冬季,亚洲高压势力较强,南北气压梯度大,咸海位于亚洲高压南部,盛行东北风,故咸海粉尘能够向西南方向扩散,D正确;亚洲低压出现误;冬季高低纬温差大,西风势力强,C错误。
11.C 粉尘落到冰川表面,降低反射率,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会加速北极地区冰川消融,①正确;粉尘弥散会减弱通道沿线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②错误;干涸盐湖的粉尘含盐量大,回落地面会加快通道沿线地区土地盐渍化,③正确;形成龙卷风的关键在于强对流天气,粉尘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强对流天气减少,④错误。故选C。
12.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关键点),说明海域面积广,信风湿润,北非地区、南亚地区都是陆地,只有太平洋中部地区海域面积较大,C正确,A、B错误;西欧地区纬度较高,不受信风影响,D错误。
13.A 根据材料,分析如下:
14.B 该处稳定的大气结构能够抑制该地大气的上升运动,A错误;大气下沉增温,可以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B正确;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C错误;气流下沉,可降低稳定层附近的风速,D错误。
15.C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错误、③正确;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④错误。故选C。
16.D 地转偏向力随着风向、风力的变化而变化,不直接决定风向和风力,A错误;由图可知,南亚冬季等压线较夏季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错误;风与等压线夹角大小与气流的湿度无关,C错误;南亚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来自陆地,海洋表面摩擦力小,即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小,使得夏季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与等压线夹角较小,D正确。
17.(1)热带草原气候;(2分)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2分)
(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2分)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2分)
(3)差异:与A地相比,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2分)
原因:相较于A地,B地纬度较低,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2分)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并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2分)
解析 (1)据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可知,A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由A地降水资料图可知,A地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干湿季分明,因此A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2)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因此降水较多。
(3)A、B两地均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多少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A、B两地均属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图中B地纬度较低且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其控制时间较长,所以雨季较长;B地位于马拉维湖西侧,(东南)信风经过湖泊时增湿,湿润的气流受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雨季较长。故与A地相比,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
18.(1)绘出西北风,如下所示:(2分)
成因:湿季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2分)(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暖湿。(2分)
(2)干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2分)受东南信风(偏南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2分)干季受来自陆地暖干东南风影响,“牵牛花云”提前消散。(2分)
(3)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逐渐变干;(3分)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温。(3分)
解析 (1)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热少雨;湿季时,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从低纬度的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性质温暖湿润。
(2)结合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可知,干季时,该地盛行来自内陆地区的东南信风,由于天气干燥,降水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无法形成“牵牛花云”;此外,干季时,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难以形成“牵牛花云”。
(3)“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水汽减少,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逐渐变干,势力不断减弱;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温,温度升高,蒸发强,气团势力不断减弱。
19.(1)(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地面辐射加热大气需要时间,下午气温最高,对流最强;(2分)下午太阳位于西侧,西坡太阳实际照射角度大,温度高;(2分)近地面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由山麓吹向山坡的局地风,加强西南季风,抬升更显著。(2分)
(2)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东移过程中水汽减少;(2分)地表海拔逐渐降低,云团距离地面(热源)越远,雨滴在下降过程中易被蒸发;(2分)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对流减弱。(2分)
(3)夜间,山坡降温,近地面气流下沉,冷空气堆积,周边气流上升补偿;(2分)上升气流与越过山脊的西南季风相遇辐合,形成降水云团;(2分)在西南季风的驱动下,降水云团东移入海;(2分)夜间,海上温度比陆地高,对流较强,降水云团增强。(2分)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要素 分析 结论
水汽 近地面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足 西高止山脉西坡下午出现最大降水强度
对流 运动 下午气温最高,空气对流运动最强
下午西坡太阳实际照射角度大,温度高,气流上升显著
盛行风由山麓吹向山坡,同时加强西南季风,抬升更显著
(2)读图可知,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由西南季风挟带水汽东移,在东移过程中水汽逐渐减少;降水云团向东越过山脊后东移,地表海拔逐渐降低,云团距离地面(热源)越远,雨滴在下降过程中易被蒸发;下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气温降低,对流减弱。
(3)夜间,山坡降温速度快,近地面气流下沉,冷空气堆积,周边气流上升补偿;读图可知,上升气流与越过山脊的西南季风相遇辐合,上升过程中气温较低,形成降水云团;在西南季风的驱动下,从23:30到05:30降水云团东移入海;夜间,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上温度比陆地高,对流较强,降水云团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