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一)
满分45分,限时25分钟
考点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考点2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3 热力环流与风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6日凌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阿尔忒弥斯1号”登月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28°N,80°W)发射升空,开启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为“阿尔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计划做准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阿尔忒弥斯1号”从发射到进入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所通过的垂直距离可能是( )
A.16千米 B.50千米
C.9千米 D.500千米
2.“阿尔忒弥斯1号”在上升过程中( )
A.气温持续升高 B.大气密度减小
C.大气对流运动 D.气压逐渐升高
新疆是我国冬季逆温现象十分明显的地区之一。逆温的存在给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冬季,新疆气温随海拔上升而升高的地方一般出现在 ( )
A.盆地和谷地 B.陡峭的山坡
C.平缓的台地 D.高耸的山顶
4.冬季,在新疆伊犁河谷常常出现逆温带,其分布特点是( )
A.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方向延伸
B.在山坡沿水平方向呈带状分布
C.在半山腰呈层云状环绕
D.沿河流谷地呈带状拓展
5.伊犁河谷冬季逆温带存在的生产意义有( )
①抑制大气运动,增强太阳辐射
②延缓冻土融化,保护路基稳定
③减少寒潮和暴雪侵袭,防御气象灾害
④保障果树与牲畜的安全越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贺兰山东麓为我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区。保温棚的建设对防止葡萄冻害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某葡萄棚某年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棚内外最低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地棚内外气温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 )
A.棚内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B.大棚吸收了太阳辐射
C.棚外大气辐射强
D.大棚阻挡了地面辐射
7.冬季在大棚表面覆盖较厚的草苫子,晴朗时为提高保温棚的保温效果,草苫子卷起来的最佳时段为( )
A.0:00—6:00 B.6:00—10:00
C.10:00—16:00 D.16:00—20:00
大气受热过程影响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时空分布状况。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日内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据图推测,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重庆 B.成都 C.天津 D.哈尔滨
9.图示甲、乙、丙最高值的出现存在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面是外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B.热量传递的滞后性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不同
D.物体介质影响增温速度
东洞庭湖湖陆风存在较明显的日变化。国家气候观象台岳阳站,西临东洞庭湖,东南方向为岳阳市中心城区。为有效识别湖陆风,首先将各时刻的岳阳站风分解为μ和v分量,分别代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风(西风、北风计为正值,东风、南风计为负值),然后计算出各站的逐时μ、v平均值视作实际风,将24h的逐时平均值μ、v相加求平均获得全日平均值视作背景风,逐时平均值减去全日平均值,得到逐时距平值,即为湖陆风。下图示意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岳阳站平均风速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关于东洞庭湖岳阳站湖陆风日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 )
①μ,陆风强于湖风
②μ,9—18时为湖风
③v,全日实际风均为北风
④v,午后至初夜为南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关于v午后实际风力状况变化,推测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湖水水位 B.人类活动
C.植被覆盖 D.极端天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汾河谷地山谷风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汾河流域。
(1)在下图中绘出22时汾河谷地的等压面和气象站一侧的热力环流。(2分)
(2)说明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谷风的特征。(4分)
(3)说出汾河谷地东西两坡谷风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全解全析
1.
对流层,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10~12千米(中纬度地区),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所以“阿尔忒弥斯1号”从发射到进入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所通过的垂直距离可能是16千米,A正确;50千米在平流层顶部,接近高层大气,不适合飞机飞行,B错误;当地纬度为28°N,9千米尚处于对流层,C错误;500千米位于高层大气,不适合飞机飞行,D错误。
2.B “阿尔忒弥斯1号”在上升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持续降低,B正确、D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在对流层下降,在平流层上升,在高层大气底部下降,在高层大气中上部上升,A错误;先经过对流层,大气先对流运动,再经过平流层,大气水平运动,C错误。
3.A 冬季新疆气温低,冷气团密度较大,往往沿着山坡和盆地边缘向谷底或盆地底部地势较低的区域下沉,从而堆积在谷底或盆地底部,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形成越往上气温越高的气温倒置的现象。故选A。
4.B 新疆伊犁河谷的同海拔地带,往往气温相同,因而在一定高度内,形成在山坡沿水平方向呈带状分布的逆温带,B正确;谷地地区的逆温层未必会延伸到山顶,A错误;逆温带不仅仅分布在半山腰,山麓地带也有可能分布,C错误;不同河段的谷地海拔不同,气温会出现差异,逆温带不会沿河流谷地呈带状拓展,D错误。
5.D 逆温带的存在,使空气垂直交换变差,易出现大雾天气,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错误;逆温带的存在使低洼处冻土温度比高处低,厚度比高处大,季节冻结深度反比高处大,不利于路基稳定,②错
误;逆温带会减少狂风暴雪天气的发生,进而减少气象灾害,③正确;因逆温带气温较高,比较“温暖”,利于果树与牲畜的安全越冬,④正确。故选D。
6.D 虽然大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但不能增加棚内的太阳辐射量,A错误;棚内外气温差异明显并非大棚吸收了太阳辐射,而是保温棚的塑料膜可以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少棚内热量的散失,B错误、D正确;气温高低决定大气辐射的多少,若棚外大气辐射强,棚外气温应当高于棚内,图示信息显示,大部分时段棚内气温高于棚外,C错误。
7.C 草苫子卷起来是为了增加棚内太阳辐射量,最好是在白天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将草苫子卷起来。此时为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为接近正午及午后时段,故选C。
8.C 根据材料,分析如下:
由此可知,该地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左右,而日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14时左右,说明该地经度应在120°E附近,因此天津最符合题意,选C。
9.B 太阳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地面再将热量传给大气,热量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太阳辐射在正午12时左右最强,地面辐射在13时左右最强,气温在14时左右最高,因而甲、乙、丙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故选B。
10.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11.B 读图可知,v全日平均值(背景风)为0.5m/s至1m/s之间(实际约为0.65m/s);v逐时平均值(全日实际风)也处于0.5m/s至1m/s之间,均为北风,只是午后更强。这主要是由于岳阳城市中心区位于岳阳站东南部,午后在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下,岳阳站附近地区气温南高北低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与人类活动有关,B正确,与湖水水位、植被覆盖、极端天气关系不大,A、C、D错误。
12.(1)绘图如下图所示(绘对等压面得1分,绘对热力环流得1分):
(2)夏季该地白昼长,太阳辐射强,升温快,白天谷风开始得早,结束得晚,持续时间长;(2分)与冬季相比,夏季的背景风较弱,且夏季风与谷风风向一致,谷风风速增强。(2分)
(3)东西两坡谷风的风向不同,谷风为谷底吹向山坡,因位置差异,西坡谷风为偏东风,东坡谷风为偏西风;(3分)东西两坡谷风出现的时间不同,西坡谷风形成时间早于东坡,西坡接受太阳辐射早,山坡升温早,谷风形成的时间早。(3分)
解析 (1)22时为夜晚,夜晚山坡降温较快,山坡形成相对的高压,山谷为低压,风从山坡吹向山谷,为山风,据此绘图即可。
(2)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3)由热力环流原理可知,谷风均由谷底吹向山坡,因位置差异,西坡谷风为偏东风,东坡谷风为偏西风,风向不同;太阳从东方升起,早晨时,山谷的西坡向阳,东坡背阴,西坡接受太阳辐射早,山坡升温早,更早形成低压,谷风形成的时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