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巅峰突破》2026版地理高三一轮单元突破验收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巅峰突破》2026版地理高三一轮单元突破验收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16: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
满分90分,限时70分钟
考点1 中国地理概况  考点2 中国地理分区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汉代以来,海南岛经历了数次人口迁移,因此也被称为“移民岛”。唐宋以后,来自广东、福建的人口开始大规模迁入海南岛,奠定了海南岛人口构成的基础。20世纪50—60年代,国家有计划地组织人口向海南岛迁移,人口响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迁入海南岛。近些年来,到海南岛的“候鸟人”不断增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唐宋以后迁入海南岛的人口多来自广东、福建,主要是因为广东、福建(  )
①距离海南岛较近    ②耕地不足
③经济落后    ④自然灾害多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世纪50—60年代,国家有计划地组织人口向海南岛迁移,是为了(  )
A.开采矿山    B.建设农场
C.发展航运    D.建设城镇
  稗在我国多地被视为稻田伴生杂草或补充性救荒作物,但在东北农业生产中却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历史上低湿地开发的最主要作物。近代以来,优质高产的水稻成为东北低湿地开发的主角。稗子作为一种谷物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沦为一种饲料作物。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稗成为东北地区历史上低湿地开发的最主要作物,反映其突出特征是(  )
A.耐寒、耐涝、生长期长
B.耐旱、耐盐碱、生长期长
C.耐寒、耐涝、生长期短
D.耐旱、耐盐碱、生长期短
4.近代以来水稻能够成为东北低湿地开发的主角,主要是因为(  )
①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改善
②东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
③稗子沦为一种饲料作物
④抗寒性水稻品种的引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河狸被誉为动物界的建筑大师,经常利用树枝、石块、砂土和水生植物等材料在河流中修建结构坚固的水坝。这种独特的行为不仅令人惊叹,还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新疆地区的蒙新河狸仅分布在乌伦古河流域,而相邻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没有分布。近年来,蒙新河狸自然保护区内的河狸数量稳步增长。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河狸水坝建成后,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
A.两岸湿地面积增大    B.上游库区水质变差
C.物种多样性减少    D.旱季下游水量增大
6.与乌伦古河流域相比,额尔齐斯河流域无蒙新河狸分布,试推测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低    B.水量少    C.河谷深    D.流速慢
7.为更好地保护蒙新河狸,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河谷林带草原退牧还湿
②砂土裸露区全部种上灌木柳
③搬迁河狸活动核心区农牧民
④驱赶河狸天敌
⑤修建保障性生态透水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阳光玫瑰葡萄因果实含糖量较高,果肉鲜脆多汁、有玫瑰香味而得名,适宜在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透水性和保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我国各地因地区不同采用的种植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挂果期较长,品质稳定,利润高,深受果农欢迎。2023年浙江宁波阳光玫瑰产销量大,但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下图为阳光玫瑰葡萄图片。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宁波阳光玫瑰葡萄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质量大幅下滑    B.种植面积扩大
C.市场需求减小    D.替代品种出现
9.与新疆相比,浙江栽培阳光玫瑰葡萄采用的种植方式是 (  )
A.温室栽培    B.春暖棚栽培
C.避雨棚栽培    D.遮光棚栽培
10.为应对价格下降,促进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的良好发展,浙江宁波当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降低销售价格    B.扩大种植面积
C.加大宣传力度    D.进行精深加工
  粮食安全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下表为“2020年黑龙江、河南、浙江、甘肃四省的人口、耕地面积和粮食自给率(粮食生产量占粮食消费量的比率)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 (千公顷) 粮食自给率(%)
甲 9 941 7 514.1 151.08
乙 6 468 1 290.5 36.19
丙 2 501 5 209.5 39.12
丁 3 171 17 195.4 195.61
11.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浙江、河南、黑龙江、甘肃
B.河南、浙江、甘肃、黑龙江
C.黑龙江、甘肃、河南、浙江
D.甘肃、黑龙江、浙江、河南
12.与丁省相比,甲省粮食自给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经验欠缺    B.热量条件不足
C.机械化水平低    D.人均耕地较少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呈现出短时段流动、农村人口占比高、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为主的特点,但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并不高。下图为东北地区流出人口在不同省级行政区选择空间分布格局图(箭头粗细代表人数多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与迁入华北、华东相比,东北人口迁入西南地区的迁移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离较远    ②文化相近
③经济较差    ④气候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户籍落户政策吸引力小
B.地区人文环境差异较大
C.人口流动管理政策严格
D.农村户籍所带来的福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逢简水乡位于珠江口西侧,是历史上“桑基鱼塘”的重要基地之一,以栽桑养蚕为核心,逐渐成为繁荣昌盛的丝绸产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因无节制建设工业园区而导致环境恶劣,村民外流、民宅破败。近十年来,逢简水乡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以优美的环境为底色,以逢简文化创意村为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特色小镇,2020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下图为逢简水乡的位置示意图。
(1)分析历史上逢简水乡成为重要丝绸产地的有利条件。(4分)
(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逢简水乡丝绸产业逐渐衰败的原因。(8分)
(3)简述近年来逢简水乡旅游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藏北高原东部,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冰川。厚重的冰川像磨盘一样磨蚀地面,对周围的地貌影响明显,在冰原和东湖之间形成了一大片风沙地貌,科学家称之为“冰川型沙漠”。该地湖泊临近冰川却冬不结冰(多数年份),沙漠靠近水源却不长寸草,是一处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普若岗日冰原是羌塘保护区的核心区,我国科研人员经常到此处考察。
(1)从物质来源和动力作用角度分析图中沙丘的形成过程。(6分)
(2)解释东湖为什么冬季不结冰,并描述该湖的其他水文特点。(6分)
(3)说明到此地科学考察时可能面临的自然困难。(5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高效生态经济区,也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盐碱化、工业污染和快速城市化等是影响该区域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图1示意2016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
材料二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即使只使用其中的十分之一,我国的水稻产量就可以提高20%,足以养活2亿人。2016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青岛耐盐碱水稻研发中心,并在全国选择了六个不同土壤类型的盐碱地做试验田,这也意味着海水稻正式从科研转向大田试验。截止到2022年,全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万亩。
材料三 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图2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3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
 
(1)指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2)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5分)
(3)简析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推广发展海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积极意义。(3分)
答案全解全析
1.A 从地理位置看,广东、福建距离海南岛较近,有利于人口大规模迁移,①正确;广东、福建山地、丘口向外省迁移,②正确;与海南相比,广东、福建开发历史较早,经济更发达,③错误;三省同属华南地区,都是季风气候,,④错误。故选A。
2.B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施行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取得橡胶等战略物资,国家有计划地组织人口到海南岛种植橡胶和其他热带作物,B正确;海南岛矿产资源有限,A错误;沿海省份均适合发展航运,C错误;当时海南岛人口稀少,没有必要只是为了建设城镇而组织人口迁移,D错误。
方法技巧
  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多从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造成的推力、拉力角度分析;近现代人口迁移的原因则需要从政策、经济角度分析。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口迁移的原因多从政策角度分析,而自发性的人口迁移的原因则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
3.C 东北地区纬度高(关键点),冬季漫长且气温低,故稗具有耐寒、生长期短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稗为历史上东北低湿地开发的最主要作物,据此判断稗具有耐涝的特点。故选C。
4.D 水稻是一种好暖喜湿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很大。东北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与农田水利建设和引入适应较高纬度的抗寒性水稻品种有关,②④正确。自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地理要素,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①错误;稗子沦为一种饲料作物是东北低湿地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结果(被优质粮食作物取代),不是发展水稻种植的原因,④错误。故选D。
5.A 河狸水坝建成后,上游水位抬升,淹没沿岸的土地,形成湿地,两岸湿地面积增大,A正确;上游库区形成湿地,湿地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上游水质变好,B错误;河狸水坝建成后,形成更多样的生境,适合更多物种生存繁衍,湿地环境还会吸引鸟类栖息,生物多样性增加,C错误;旱季,河狸水坝截留水源,导致下游水量减小,D错误。
6.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额尔齐斯河流域纬度与乌伦古河流域接近,补给水源差异不大,水温差异不大 A错误
额尔齐斯河流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比乌伦古河流域面积大,水量多 B错误
由图可知,额尔齐斯河距离阿尔泰山较近,其众多支流流程短、流速快,河水的下蚀作用较强,推测该流域河谷较深,两岸湿地面积小,且不利于河狸筑坝,河狸的栖息环境差,故额尔齐斯河流域无蒙新河狸分布 C正确
流速慢有利于河狸筑坝,适合河狸栖息,与题意不符 D错误
7.C 河谷林带草原退牧还湿,有利于增加河狸的栖息地,①正确;砂土裸露区全部种上灌木柳,导致河狸缺少筑坝所需的砂土,②错误;搬迁河狸活动核心区农牧民,减少人类活动对河狸栖息地的影响,有利于河狸繁衍生存,③正确;驱赶河狸天敌,不利于河狸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完整,从而影响河狸的生存,④错误;修建保障性生态透水闸,可以在枯水期为河狸栖息地提供水源,保障河狸栖息地不至于缺水,也可以减弱水流对河狸坝的冲刷,⑤正确。故选C。
8.B 由材料可知,阳光玫瑰葡萄因挂果期较长,品质稳定,利润高,深受果农欢迎,故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增,产品供给大于市场需求,导致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故选B。
9.C 与新疆相比,浙江降水较多,而阳光玫瑰葡萄适宜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故其种植方式为避雨棚栽培,C正确。浙江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温室和春暖棚作用较小,A、B错误;浙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因此浙江不需要遮光棚栽培,D错误。
10.D (提示),可以提高附加值,能促进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的良好发展,D正确;降低销售价格,利润减少,会影响果农种植的积极性,A错误;目前,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不需要扩大种植面积,B错误;阳光玫瑰葡萄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并不能应对价格下降,C错误。
11.B 结合图和选项,分析如下:
12.D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河南省,丁为黑龙江省。由表格数据可知,与黑龙江省相比,河南省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人均耕地较少,导致粮食自给率偏低,D正确;粮食自给率与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有关,即主要与人均耕地数量有关,生产经验、热量条件、机械化水平都不是影响粮食自给率的主要因素,A、B、C错误。
13.B 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为由低收入地区迁入高收入地区,就近迁移较多。东北地区距离西南地区较远,因此迁移的人口较少,①正确;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文化并不相近,②错误;西南地区为我国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收入低,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吸引力不大,③正确;西南地区气候温暖,④错误。故选B。
14.A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东北地区迁出的人口主要为农村人口,总体的收入并不高,经济发达地区的户籍落户政策门槛高,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口而言,吸引力并不大 A正确
外来人口的落户意愿主要受经济因素、落户政策等影响,与人文环境差异关系不大 B错误
目前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并不严格 C错误
农村户籍带来的福利并不是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不高的主要原因 D错误
15.(1)为桑蚕生产基地,原料丰富;(1分)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分)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1分)河网密布,水运便利,便于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1分)
(2)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第二、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2分)桑基鱼塘减少,桑叶和蚕的数量减少,原料不足;(2分)无节制建设工业园区,快速工业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桑和蚕的品质;(2分)其他(中西部)省级行政区丝绸产业的兴起。(2分)
(3)工业污染严重,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1分)位于珠江三角洲,客源丰富;(1分)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1分)政府重视支持;(1分)旅游文创产品特色突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分)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信息来源 信息解读 基本结论
文字材料 逢简水乡位于珠江口西侧,是历史上“桑基鱼塘”的重要基地之一,以栽桑养蚕为核心 蚕丝产量大,丝绸原料较为丰富
文字材料 当地是历史上繁荣昌盛的丝绸产地 桑蚕丝绸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较为丰富
图示 该地位于珠三角地区 人口较为稠密,劳动力较为丰富
图示 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且临海 水运便利,有利于当地生产的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该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使当地从事丝绸产业的人员减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占用了较多土地,使得桑基鱼塘减少,丝绸的原料桑叶和蚕的数量减少,丝绸产业所需的原料不足;无节制建设工业园区(快速工业化)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桑和蚕的品质,丝绸的原料质量下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丝绸产业不断发展,与该地区的丝绸产业形成了竞争,故造成了逢简水乡丝绸产业的逐渐衰败。
(3)无节制建设工业园区而导致环境恶劣,工业污染严重,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源丰富;逢简水乡是历史上“桑基鱼塘”的重要基地之一,以栽桑养蚕为核心,逐渐成为繁荣昌盛的丝绸产地,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任何产业活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特色小镇,旅游文创产品特色突出,2020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6.(1)冰川的磨蚀作用把岩石破碎成细砂状物质;(2分)冰川融水形成的径流把细砂搬运到河床与河口处沉积下来;(2分)枯水季节西风将细砂侵蚀、搬运到冰原的前缘沉积下来,形成新月形沙丘。(2分)
(2)青藏高原上地壳运动活跃,东湖下面地热资源丰富,冬季时地温与水温仍较高,所以冬季不结冰。(2分)
水量的季节变化大;(1分)湖水深度大;(1分)含沙量小,水质洁净;(1分)为咸水湖。(1分)
(3)海拔高,气温低,日温差大,天气恶劣;(1分)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易出现高原反应;(1分)光照强,容易晒伤皮肤;(1分)冰川融水多,地面泥泞;(1分)周围是无人区,补给困难;(1分)等。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2)(提示),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受其影响冬季时东湖下方的地温与水温仍然较高,所以冬季不结冰。该地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较多,补给较多,冬季气温低,补给少,水量的季节变化大;由材料及上题分析可推测东湖应为冰川湖,湖盆由冰川磨蚀而成,湖水深度大,湖泊补给水源主要为冰川融水,含沙量小,水质洁净;该湖泊为内流湖,(提示),为咸水湖。
(3)该地海拔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光照强,容易晒伤皮肤,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温差大,天气恶劣;海拔高,空气中含氧量低,易出现高原反应;夏季冰川融水多,地面泥泞湿滑,不易行走;周围是无人区,物源补给困难。
17.(1)差异:东部生态脆弱性高于西部(距海越近,生态脆弱性越高)。(2分)
原因:与西部相比,东部离海洋较近,受海水反复浸灌;(1分)地势较低,地下水位埋深浅,易引起土壤返盐,土壤盐碱化较严重;(1分)油气资源分布广,开采、运输环节产生的污染较严重;(1分)较快的城市化加剧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1分)
(2)优势条件:产业基础好,生产协作体系较完善;(1分)科技实力雄厚、人才优势明显;(1分)水资源丰富。(1分)劣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不足;(1分)石油、海盐等资源短缺。(1分)
(3)推广:丰富了水稻品种,对我国盐碱地种植水稻有重要推广意义;(1分)地: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后备耕地资源,扩大了适植范围;(1分)粮:增加粮食总产量,降低粮食进口量,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1分)
解析 (1)由图1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差异为东部生态脆弱性高于西部。原因:与西部相比,东部受海洋的影响明显,海水倒灌等导致土地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浅,易引起土壤返盐,土壤盐碱化较严重;通过观察图例可知,沿海地区多油气等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排放一系列污染物,导致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较快的城市化也加剧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从优势条件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城市数量较多,产业基础较好,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较多,科技实力强、人才充足;另外,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等促进了经济区的发展。从劣势条件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缺少海盐、石油等资源;同时,城市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大,推广海水稻种植能够改良盐碱地、滩涂等难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可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粮食的供需矛盾,降低粮食进口量,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利于国家安全;海水稻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其推广对于我国内陆地区的盐碱地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