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单元提升卷《巅峰突破》2026版地理高三一轮单元突破验收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单元提升卷《巅峰突破》2026版地理高三一轮单元突破验收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16: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单元提升卷
满分100分,限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稻作梯田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其中加榜乡形成了“林—田—村—河”四素同构的独特垂直景观。近几十年来,加榜乡的土地利用形式经历了“生产—生态、经济”演变的过程。下图为加榜乡1962年以来耕地利用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加榜乡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时间节点是(  )
A.1986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15年
2.近几十年来,加榜乡稻田的转移或转化方向是(  )
A.1962—1986年稻田向高海拔处扩张
B.1986—1991年稻田主要转为林地
C.2010—2015年稻田主要转为撂荒地
D.2015—2020年稻田向陡坡收缩
3.2015年后,加榜乡“人增田减”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出生率提高    B.生态环境改善
C.粮食单产提高    D.旅游资源开发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近十几年来,河南省城镇化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显著。下表示意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结构动态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城市用 地类型 居住 用地 商服 用地 公共管理与 服务用地 工业 用地 物流仓 储用地 交通运 输用地 公用设 施用地 绿地与 广场用地
面积 (km2) 2010年 434.48 24.79 231.06 264.92 46.44 250.27 53.94 184.35
2015年 532.63 94.77 223.63 287.91 62.27 287.22 70.42 254.58
2020年 678.42 108.14 244.28 262.25 61.74 361.03 80.86 436.54
4.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结构中(  )
A.用地面积均呈上涨态势
B.用地面积增幅存在较小差异
C.商服用地面积增幅最大
D.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增幅小
5.导致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直接驱动因素是(  )
A.土地资源减少    B.经济加速增长
C.城市规划    D.人口变迁
6.2015—2020年河南省城市工业用地变化状况的产生原因最可能是(  )
A.分散城市职能    B.大力发展农业
C.产业结构调整    D.统筹城乡发展
  “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下图示意上海曹家渡“口袋公园”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
A.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
8.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值可以反映城市的用地效率,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4个超大城市的用地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以下有关描述正确的有(  )
①2000—2010年广州城市用地效率低
②深圳城市发展模式粗放
③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用地效率高
④上海城市发展日趋紧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推测导致深圳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户籍政策    B.主导产业
C.土地面积    D.地理位置
  耦合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系统之间协调状况的好坏。新型城镇化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以0.2、0.3、0.4、0.5、0.6、0.7、0.8为界划分为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8个协调发展水平。下图示意黄河流域和黄河下游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1.2014—2019年,黄河下游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动态演进的特点是(  )
A.协调发展水平较高    
B.水平变化幅度不大
C.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D.水平低于中上游地区
12.与黄河中上游相比,下游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A.第三产业从业比高    
B.水资源更为丰富
C.工业SO2排放量少    
D.人均建成区面积大
13.黄河中游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可能是(  )
A.银川市    B.太原市    
C.延安市    D.青岛市
  吊脚楼,是位于我国东南、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全部用杉木建造,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下图为一幅吊脚楼国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吊脚楼正房建在实地之上、厢房悬空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崎岖    
②气候干热
③河网稀疏    
④虫蛇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某地吊脚楼分上、中、下三层,其用途依次是(  )
A.储存粮食、起居饮食、饲养牲畜
B.起居饮食、储存粮食、饲养牲畜
C.饲养牲畜、起居饮食、储存粮食
D.饲养牲畜、储存粮食、起居饮食
16.吊脚楼在杉木上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的主要目的是(  )
A.防虫避邪    B.美观漂亮
C.防腐防潮    D.防风防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城市产业用地是指城镇范围内的第二、第三产业用地,依用地来源是否已被建设占用可将其分为存量用地和新增用地。广州城镇化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其城市土地供应与产业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典型代表性。下图为2008—2019年广州第二和第三产业供地比重及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产业用地中存量用地占比变化。虽然广州第二产业供地比重总体降低,但其内部的电热燃气及水生产供应和建筑业的供地比重却略有增加。
(1)分析2008—2019年广州中心城区产业用地中存量用地占比远高于郊区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广州第二和第三产业供地比重变化趋势,推测广州经济结构的转型方向。(6分)
(3)从城镇化角度,说明广州建筑业供地比重略有增加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坦桑尼亚是东非第三大经济体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民族解放和独立后,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2020年城镇化水平整体达到35.2%。达累斯萨拉姆是该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达450万,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超过20万。姆万扎地处坦桑尼亚西北部的中央高原,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经发展成为该国的第二大城市。下图示意坦桑尼亚区位。
(1)推测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原因。(4分)
(2)指出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较多可能给达累斯萨拉姆带来的城市问题。(6分)
(3)简述姆万扎成为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的有利条件。(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麻扎村地处吐鲁番盆地边缘,库木塔格沙漠以北。于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中保存了大量生土建造的传统民居,被称为“中国第一土庄”。在这里,生土(黄黏土)作为主要建材被用于村落的各个构成要素中。当地民居一般为两层,居民随季节呈现出“半转移式生活方式”。麻扎村以农业生产为第一大产业,主要种植葡萄。下图为麻扎村村貌及景观图。
(1)分析麻扎村以土作为建筑原料的原因。(6分)
(2)判断当地居民分别居住在一层和二层的季节,并分析出现“半转移式生活方式”的原因。(6分)
(3)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列举一种适合其发展的产业,并简述其发展条件。(6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2.A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3.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 A错误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吸引游客的原因,不是导致“人增田减”的主要原因 B错误
粮食单产提高不会导致“人增田减” C错误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导致当地出现“人增田减”的现象 D正确
4.C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2020年商服用地面积是2010年的4倍多,工业用地面积减少,2020年的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是2010年的2倍多,增幅较大。故选C。
5.D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会导致居住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城市用地的变化,进而导致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因此人口变迁是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直接驱动因素,D正确;据图可知,河南省各个城市用地类型的面积大多处于增加趋势,若土地资源减少,则不利于城市各种用地面积的扩大,A错误;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本驱动因素,B错误;城市规划是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外在驱动因素,C错误。
6.C 分散城市职能和统筹城乡发展,一般不会采取限制工业发展或者减少工业的措施,对于工业用地的影响较小,A、D错误;工业生产的效益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故该地不可能为了发展农业而减少工业,从而使工业用地减少,B错误;2015年之后河南省商服用地增加,说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故城市工业用地减少,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C正确。
7.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8.C “口袋公园”是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在布局时要着重考虑市民的需求,因此进行“口袋公园”的布局时需要考虑居民区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人口密度等因素。
9.C 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值越(关键点)。本题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10.C 深圳土地面积较小,受发展空间的制约及迁入人口数量多的影响,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较低。
11.C 新型城镇化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数值(关键点)。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12.A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黄河下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更为协调,第三产业占比高 A正确
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量大,但需求量更大,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 B错误
黄河下游工业规模大,SO2排放量大 C错误
黄河下游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人均建成区面积较小 D错误
13.B 银川市、青岛市分别位于黄河上游、下游,A、D错误;延安市和太原市位于黄河中游,与延安市相比,省会城市太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B正确、C错误。
归纳总结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点和要求
(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
(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
(3)聚集效益佳。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
(4)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
(5)个性特征明。中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地方的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
(6)人本气氛浓。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要牢固树立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的功能。
(7)城镇联动紧。其内涵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解决好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或畸轻畸重的问题。
(8)城乡互补好。城镇要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拉动农村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
14.D 由材料可知,吊脚楼主要位于我国东南、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正屋建在实地上,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这样可以节约平地资源,①正确;这些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吊脚楼架空建造可以达到通风防潮的效果,②错误;因这些地区气候湿热,多虫蛇,吊脚楼悬空而建,可以防虫蛇,④正确;这些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河流众多,③错误。故选D。
15.A 吊脚楼分布区降水量大,底层潮湿,且受虫蛇侵扰,不宜住人,可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中层通风、防潮效果好,且高度较上层低,上下方便,多作为起居饮食的地方;上层通风、防潮效果最好,可以用来储存粮食。故选A。
16.C 吊脚楼分布区气候炎热、潮湿,而桐油具有较强的防水性和防腐性,桐油可以渗入杉木内部,防止木材因受潮而腐烂和受到虫蛀的侵害,延长吊脚楼的使用寿命。故选C。
17.(1)中心城区土地面积有限,且已建设占用的区域面积占比高,对原有低效建设用地的更新、改造和挖掘,是供应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土地来源,故(产业用地中)存量用地占比高;(3分)而(近、远)郊区的土地面积大,已建设占用的区域面积占比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可征用的未建设土地多,(产业用地中)以新增土地为主,故存量用地占比低。(3分)
(2)第三产业供地比重一直远高于第二产业,且与第二产业供地比重的差距在拉大,(3分)说明城市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型。(3分)
(3)随着广州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人口规模增加、用地规模扩大,(3分)对商业楼宇、住房、配套市政等各类基础设施需求增加,所需用地多,故建筑业供地比重上升。(3分)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中心城区土地面积是有限的,而且已建设占用的区域面积比例高,为了给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供应土地,可以对原有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更新、改造和挖掘,提高其土地利用效率,所以在产业用地中存量用地所占比例高;由于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土地面积大,已用作建设用地的土地所占用的区域面积比例低,所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时,可征用的未建设土地多,故在产业用地中以新增土地为主,导致存量用地占比较低。
(2)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广州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迁入,导致人口规模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更多的人口对商业楼宇、住房、配套市政等各类基础设施的需求,城市中建筑物所需用地增多,故建筑业供地比重略有增加。
18.(1)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前期阶段,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政策支持力度大;等。(答对两点得4分)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加剧城市人地矛盾;加大城市就业压力;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环境质量;等。(答对三点得6分)
(3)海拔高,气候终年高温,光照充足;(2分)毗邻维多利亚湖,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2分)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该国为东非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政府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口前往城镇,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由于该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前期阶段,产业大多集中在城镇,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大量人口向城镇集中;当地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会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大城市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对城镇化的发展有政策支持。
(2)城市的新增人口较多,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将会变得紧张,会加剧城市人地矛盾;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人口的增加使交通工具数量也随之增加,容易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较多,使生活垃圾、污水的排放量增加,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3)据图可知,坦桑尼亚地处热带地区(关键点),姆万扎位于西北部的中央高原,海拔较高,气候终年高温;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降水少,光照相对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该地毗邻维多利亚湖,淡水资源丰富,能够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濒临湖泊,其环境较为优美;姆万扎有铁路与沿海地区和首都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19.(1)当地黄土较多;黄黏土土质黏重,适合作为建筑材料;当地降水少,水蚀作用弱,土房不宜垮塌;当地缺少其他建筑材料且不易运入;土房冬暖夏凉(隔热保温)。(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6分)
(2)冬(春)季居住在二层,夏(秋)季居住在一层。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天气较热,一层房间更加阴凉(得到阳光照射少,二层房间可以为一层遮挡阳光);冬季气温较低,二层阳光充足,比较温暖;冬季较冷空气易在低处集聚,一层温度低。(每条2分,答对三条即得6分)
(3)举例一:旅游产业。(1分)发展条件:有特色的传统民居;(1分)有种植葡萄园;(2分)当地传统的民族风情。(2分)
举例二:葡萄产业。(1分)发展条件: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1分)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品质好;(2分)有荫房等设施,利于发展葡萄加工业。(2分)
解析 (1)该地多黄土,才能有足够多的黄土资源用于房屋建造,且该地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其他建筑材料难以运入,只能就地取材修建房屋;结合材料可知,黄土又称黄黏土,说明其质地黏重,适合作为建筑材料;由于该村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黄土修筑的房屋很少会受到流水侵蚀,较为坚固;用土修筑的房屋,墙壁较厚,夏天可以隔热,冬天可以保暖。
(2)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关键点),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光照强烈,为了更好地避暑和防晒,人们会选择遮阴性更好的一层居住;而到了冬季,该地气温较低,气候干冷,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人们则会在较高的二楼居住,以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环境。
(3)当地有特色的民居和葡萄园,以及独特和传统的民族风情,可以借此发展特色旅游业,吸引游客来此参观;该地以种植葡萄为主,则可以延长葡萄的产业链,发展葡萄加工业;由于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葡萄品质好,还可以直接售卖,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