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1 运动的描述 高中 物理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章末综合测评1 运动的描述 高中 物理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16:49:25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一)
章末综合测评(一) 运动的描述
说明:单选题每小题4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本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
1.2024年11月举行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惊艳登场,3架歼-10C表演机和3架歼-10S表演机一起上演了一系列的特技动作。献礼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机在空中稳定飞行时速度很大,加速度也很大
B.研究表演机在空中翻滚的动作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研究表演机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表演机空中飞行时形成编队,其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2.(源自粤教版教材改编)“神舟十九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则(  )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
B.选“神舟十九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
C.“神舟十九号”速度变化很快时,加速度很大
D.“神舟十九号”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量方向可以不一致
3. 中考体育测试垫排球项目中,小明在离地1 m处把排球垫起,排球竖直向上升至1.5 m处开始竖直下落,他在离地0.9 m处第二次把球垫起。则球在第一次被垫起至第二次被垫起的过程中,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1.1 m,0.9 m B.1.1 m,0.1 m
C.1.5 m,0.1 m D.2.4 m,0.4 m
4.两个人以不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相同的是(  )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平均速率
5.甲、乙两列动车在两平行直轨道上行驶,t=0时刻两车车头刚好平齐,两动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B.t=t1时,甲、乙两车车头恰好平齐
C.0~t1内,乙车行驶的距离比甲车大
D.0~t1内,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
6.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 s内的位移达到最大值
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
C.4~6 s内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在减小
D.0~2 s内和5~6 s内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7.(人教版P34T2改编)如图所示为质点运动的x-t图像,它对应的v-t图像是哪一幅(  )
A          B
C          D
8.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60.20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00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10.00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0 m/s
D.运动员冲刺的速度为10.00 m/s
9.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
B.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10.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 10 min 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和速度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h3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 m/s2
C.深潜器加速度向上出现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
D.6~10 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
二、实验题
11.如图所示是在“利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将每5个点取作1个计数点,量得s1=1.60 cm,s2=2.80 cm,s3=4.20 cm,那么:
(1)图中纸带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3)其中点1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人教版P34T4改编)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条(如图1、图2)。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1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3.57 s,则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________ m/s,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_______ m/s,加速度为 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三、计算题
13.如图所示,在一个短边长为a、长边长为b的矩形场地上,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A点(上边中点)出发,以恒定速率v沿场地边缘顺时针到达B点(下边中点),求整个过程中:
(1)运动员总位移大小x;
(2)运动员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3)运动员运动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14.汽车在制造完成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检测。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下了该汽车启动、运行及刹车过程的数据如表所示,求:
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8
速度v/(m·s-1) 0 1 3 5 6 6 5 1 0
(1)汽车在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2)汽车在前3 s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3)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15.一枚反坦克炮弹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t1=0.6 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t2=2.1 s,听到爆炸的声音,已知炮弹在炮膛里加速的时间t3=0.005 s,声音传播的速度v声=340 m/s,光的传播时间不计,把炮弹射出炮膛后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1)炮弹与坦克间的距离x;
(2)炮弹在炮膛里的平均加速度大小a。
6/6章末综合测评(一)
1.C [表演机在空中稳定飞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很大,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研究表演机在空中翻滚的动作时,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动作了,故B错误;研究表演机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其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以地面为参考系,表演机空中飞行时形成编队,其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2.C [“神舟十九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后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以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九号”和“天和”均是运动的,A错误;选“神舟十九号”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当速度变化很快时加速度很大,故C正确,D错误。]
3.B [球在第一次被垫起至第二次被垫起的过程中,球通过的路程为s=(1.5 m-1 m)+(1.5 m-0.9 m)=1.1 m,球在第一次被垫起至第二次被垫起的过程中,球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为x=1 m-0.9 m=0.1 m, 故选B。]
4.A [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初、末位置相同,则两人运动的位移相同,故A正确;两人在F点相遇时,速度的方向不同,速度的变化量不同,则加速度不相同,路程代表运动轨迹的长度,则路程不同,平均速率也不同,故B、C、D错误。]
5.B [在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图像可知,在t=0时,甲、乙两车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在t=0时刻两车车头刚好平齐,在0~t1内,两车位移相同,故t=t1时,甲、乙两车车头恰好平齐,同时在0~t1内,因为两车在两平行直轨道上行驶,故路程相等,甲车的平均速率等于乙车的平均速率,故B正确,C、D错误。]
6.D [在前5 s内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5 s后速度为负,则前5 s内的位移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前2 s内的加速度a= m/s2=1.5 m/s2, 故B错误;在4~6 s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反方向增大,故C错误;0~2 s 物体的速度为正值,图像斜率为正,故加速度也为正值,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5~6 s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图像斜率为负值,即加速度也为负值,即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D正确。]
7.C [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0~1 s内质点的速度为v1= m/s=5 m/s,1~2 s内质点静止,速度为零,2~5 s内质点的速度为v2= m/s=-2.5 m/s,综上所述,故选C。]
8.AC [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 m,时间为10 s,平均速度v= m/s=10.00 m/s,故A正确;前7 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v1= m/s=8.60 m/s,故B错误;7 s末到 7.1 s 末跑了0.92 m,可得此0.1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9.20 m/s, 因时间较短,则平均速度可近似为7 s末的瞬时速度,则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0 m/s,故C正确;运动员冲刺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无法确定,故D错误。]
9.BD [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 100 m/s, 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Δv1=100 m/s,A错误;汽车以v=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Δv2=0-30 m/s=-30 m/s,B正确;火箭的加速度为a1= m/s2=10 m/s2, 汽车的加速度为a2= m/s2=-12 m/s2, 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C错误,D正确。]
10.AC [由题中深度曲线可知,题图中h3代表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选项A正确;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在0~1 min和3~4 min的时间段内,大小为a= m/s2≈0.03 m/s2, 选项B错误;因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故深潜器加速度向上出现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选项C正确;6~10 min 内,深潜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发生了变化,选项D错误。]
11.解析:(1)依据纸带数据可知,题图中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
(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则点1的速度大小为
v==0.22 m/s。
答案:(1)左 (2)0.1 (3)0.22
12.解析: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1= m/s≈0.103 m/s
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2= m/s≈0.273 m/s
加速度a= m/s2≈0.048 m/s2。
答案:0.103 0.273 0.048
13.解析:(1)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该过程中的总位移大小x=a。
(2)该运动员运动的总路程s=+a+=a+b
运动的时间t=
平均速度大小v。
(3)选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为v,末速度为-v,则平均加速度=-,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答案:(1)a (2)v (3)
14.解析:(1)由题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在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3 m/s。
(2)汽车在t=0时刻的速度v0=0,t=3 s时刻的速度v3=5 m/s,所以前3 s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m/s2。
(3)第3 s末的速度v3=5 m/s,第4 s末的速度v4=6 m/s,所以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m/s2=1 m/s2。
答案:(1)3 m/s (2) m/s2 (3)1 m/s2
15.解析:(1)炮弹与坦克间的距离为从看到爆炸到听到爆炸声的过程中,声音传播的距离
x=v声(t2-t1)
解得x=510 m。
(2)由题意知,炮弹从射出炮膛到击中坦克的平均速度可看作炮弹离开炮膛的速度
v弹=
解得v弹=850 m/s
炮弹在炮膛里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a=
解得a=1.7×105 m/s2。
答案:(1)510 m (2)1.7×105 m/s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