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岩层经历了从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到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地质时期的变迁,其中包含了三次明显的岩浆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生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岩浆活动之间的事件是( )
①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②海生脊椎动物鱼类空前繁盛
③蕨类植物大量繁生 ④原始大陆开始解体分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图中未知岩层 1 和 2 可能是( )
A.三叠纪石灰岩 三叠纪砂砾岩 B.侏罗纪片麻岩 石炭纪粉砂岩
C.白垩纪石灰岩 泥盆纪砂页岩 D.二叠纪石英岩 侏罗纪大理岩
冷巷是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狭窄巷道或廊道,巷高而窄,利于通风换气,改善内部小气候,故被称为“绿色”空调。左图示意我国某村传统民居及冷巷位置,右图为某调研小组在该传统民居的内院花园、晒坝(晾晒农产品的平地)、冷巷三地24小时内的全时段气温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冷巷被称为“绿色”空调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冷巷狭管效应明显,散热快 ②冷巷日照时间较短,气温低
③内院花园升温比冷巷慢 ④内院花园气压比冷巷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根据右图中气温观测数据推测( )
A.①代表冷巷内 B.②代表内院花园
C.晚上通风换气效果更好 D.白天晒坝地面辐射最弱
某地理小组通过如图装置,对水循环进行模拟实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实验装置能够模拟水循环的环节有( )
①径流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蒸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若要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托盘中的水量,下列最可行的做法是( )
A.换成面积更大的托盘 B.玻璃板上多放置些冰块
C.增加烧瓶中的水量 D.换成更长的玻璃导管
7.下图为我国某主题博物馆所在城市(部分)分布示意图。读图,图中( )
A.城市间最远距离约2千米 B.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为主
C.立春日杭州白昼时长最长 D.夏至日各城市日落西南方
冰斗是冰川源头三面围峭壁、底部为坚硬的岩石、出口处有岩槛的围椅状洼地(图a),一般形成于雪线附近。小相岭地处横断山脉东缘,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址。根据冰斗形态和冰斗底部海拔,小相岭冰斗呈现高、中、低三层的分布格局。在气候相对稳定时期,冰斗发育;在气候变暖时期,冰川消退。图b示意小相岭冰斗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小相岭冰斗开口朝向的关键因素是( )
A.气候差异 B.山体坡向 C.主峰海拔 D.河流流程
9.三层冰斗由低到高发育指示着气候( )
A.持续变暖 B.持续变冷 C.间歇性变暖 D.间歇性变冷
2023年3月16日,河南郑州一男子去三亚出差返回郑州。飞机起飞时三亚的温度28°C左右,到达郑州时大雪纷飞。下表为郑州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3月14日 8℃~27℃ 03月15日 3℃~13℃ 03月16日 0℃~6℃ 03月17日 0℃~4℃ 03月18日 4℃~10℃
10.与郑州大雪天气形成原理一致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11.此次大雪天气对郑州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 B.害虫消失,农业收成大增
C.形成雪被效应,提高土温 D.气温骤降,小麦播种推迟
松恩峡湾位于挪威西南沿海。受降水、蒸发、径流及海水输入等因素影响,湾内水体在垂直方向形成盐度分层,依次为表层(盐度<33‰)、中层(盐度33-35‰)和底层(盐度>35‰)。峡湾内外的盐度差异和盛行风影响水体运动,水体运动导致水温变化。图a为松恩峡湾位置和水体纵剖面示意图,b为松恩峡湾取样点不同月份水体盐度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冬季峡湾表层盐度随深度变化和缓,原因是冬季( )
A.降水较多 B.冰雪融水少 C.蒸发较弱 D.暖流温度高
13.取样点西侧中层水体由大洋流向峡湾,该水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是( )
A.夏季垂向交换强 B.冬季流速慢 C.夏季下沉深度小 D.冬季流量小
14.推测取样点附近冬季峡湾水温由表层至底层的变化是( )
A.先下降后基本不变 B.先升高后下降 C.先基本不变后下降 D.持续缓慢下降
非典型钟乳石是在洞穴风主导下,含碳酸钙的水滴脱离垂直方向,沿岩壁斜向沉积形成,又称歪斜钟乳石(横向或不规则形态)。麻黄洞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个喀斯特洞穴,其洞口处发育着向洞内延伸的非典型钟乳石。监测表明,春、夏、秋季节时麻黄洞的风均为洞内吹向洞外,只有冬季时风为洞外吹向洞内。下图示意贵州麻黄洞两种类型的钟乳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麻黄洞非典型钟乳石生长方向主要取决于( )
A.洞穴高度、洞穴走向 B.洞穴高度、基岩性质 C.洞穴风向、基岩性质 D.洞穴风向、洞穴走向
16.推测麻黄洞非典型钟乳石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冰与冰山的形成位置及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冰山是由陆缘冰架滑入海洋并断裂而形成的。海冰是由海水温度降低至冰点而凝固形成的。海水结冰时会析出盐分,少部分未能及时析出的盐分则以卤汁形式存在于冰晶间的空隙中,形成含有高浓度盐水的盐泡。研究表明,海水结冰主要受温度、盐度等因素影响,局部海域水体运动带来的物质能量交换也会间接影响海水结冰。图1示意冰点与盐度的关系,图2示意南极某海域景观。
(1)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呈周期性变化。请推断3月、6月、9月、12月中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图中冰山、海冰、冰下海水单位质量含盐量的差异并排序。
(3)阐述局部海域离岸风不利于海水结冰的理由。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坑是口径和深度不小于100米,或容积大于100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根据成因,天坑可分为塌陷型和侵蚀型两种类型,形成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随着地壳的抬升,受降水的影响,塌陷型天坑发育依次经过地下河阶段、洞穴大厅阶段、洞顶塌陷的成熟阶段。箐口天坑群位于重庆市武隆北部乌江下游分水岭区域,以箐口天坑最为典型,下图2为箐口天坑与地下河地质结构剖面图。
(1)箐口天坑属于侵蚀型天坑,请指出其与塌陷型天坑不同的形成条件。
(2)若箐口天坑继续发育,说明其变化和理由。
(3)简述塌陷型天坑成熟阶段的特征。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南迦巴瓦峰为墨脱县境内最高的山峰。那木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2022年10月,派墨公路(派乡-墨脱)全线建成,该公路施工难度大,下图分别为墨脱周边地区及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2)简述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3)指出派墨公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普拉塔河位于南美洲东南部,由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合而成。从汇合处到大西洋的交接处,全长为370千米,入海口最宽达到230千米。
1516年,西班牙航海家胡安船队行驶到拉普拉塔河水域时,发现十分怪异的现象:海水里出现了一片数百公里宽的浑浊海水区,好奇的胡安尝试喝了一口海水,发现居然是淡水。
拉普拉塔河航运发达,与北岸相比,南岸地势更低,通航航道需要长期维护。航海观测显示:4~10月该河常出现平流雾,其中7月频率最高(占13%),且北风可强化雾的形成。
下图a示意拉普拉塔河所处位置,图b为图a中甲地的部分气象资料统计图。
(1)推测胡安船队行驶到拉普拉塔河口位置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从潮汐作用和地转偏向力角度,解释拉普拉塔河口南岸通航航道需要长期维护的原因。
(3)说明拉普拉塔河7月平流雾频率高的自然条件,并解释北风加剧雾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D 6.B
7.C
8.B 9.C
10.C 11.A
12.B 13.D 14.B
15.D 16.D
17.(1)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月份为9月。从3月至6月,南极地区降温,海冰面积增大;6月后,南极地区气温依然较低,海冰面积持续增大;9月后,南极地区升温,海冰面积缩小。因此,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
(2)海水凝固的过程中析出盐分进入冰面下的海水,使得冰下海水的盐度变大,冰下海水单位质量含盐量大于海冰;冰山中的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属于淡水;海水凝固形成海冰的过程中会形成含有高浓度盐水的盐泡,海冰的单位质量含盐量大于冰山。因此,冰山、海冰、冰下海水的单位质量含盐量大小关系依次为:海水>海冰>冰山(或冰山<海冰<海水)。
(3)离岸风驱动下,局部海域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补偿流。该上升补偿流携带着底部盐度较高的海水上涌,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增加,进而降低其冰点。同时,上升补偿流将海洋深层的相对温暖海水输送到表层,使得表层海水更难达到冰点,从而不利于海水的结冰过程。
18.(1)上覆非岩溶盖层;覆盖型岩溶汇聚外源水,侵蚀上覆岩层,形成落水洞;处于岩溶台原地区,高于周边碎屑岩地层,与周边存在巨大的地形差;形成“起源式”地下河,将侵蚀的上覆碎石冲流带走。
(2)变化:深度加深,面积扩大;可能与牛鼻子天坑相连。
理由:重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径流汇聚,不断侵蚀天坑崖壁,崖壁逐渐崩塌、后退,天坑深度加深、面积扩大;牛鼻子天坑同时发育,二者距离较近,可能相连,天坑体积扩大明显。
(3)地下河水增多,在天坑最低处可能形成落水洞与地下河相连(或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在地表水的侵蚀和重力作用下,大厅顶部岩层崩塌,最终形成天窗天坑(或井状或者桶状天坑);崖壁崩塌(或岩壁出现破坏),围崖坡度下降,与周围高度差减小。
19.(1)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岩层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山:降水丰富,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深谷。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且有断层,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地势低洼的谷地;周边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断汇入谷地,积水成湖。
(3)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多发:高寒、缺氧,冰冻时间长。
20.(1)南半球夏季(12月~次年2月)。
理由:由图中甲地气象资料可以推测,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流域的雨季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南半球夏季的强降水导致河流淡水流量激增,将咸水推向远海,形成宽达数百公里的淡水区;夏季来自海洋的盛行风顶托河水泥沙入海,造成拉普拉塔河口水体浑浊。
(2)南岸地势较低,潮汐作用显著,泥沙沉积混乱;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易堆积泥沙,且颗粒较小易悬浮;航道易淤积,需长期维护。
(3)自然条件:7月河水温度全年最低,与暖气团温差最大;巴西暖流持续提供暖湿空气源。
北风作用过程:北风将巴西暖流上方的饱和水汽向冷河面输送;暖湿空气遇冷河面迅速降温至露点以下,水汽凝结成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