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09: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七律·长征
新课导入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1课时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地,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借助注释和插图,想想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自读要求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
/
/
/
/
/
/
/
ténɡ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诗歌节奏。
首联
颔联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
/
/
/
/
/
/
/
mín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形容山无数,水无数。
小浪花。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中指红军队伍。
全都喜笑颜开。
七律·长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书写指导: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回顾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导入新授。这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细读全诗
首 联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红军在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联诗中的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明了红军长征路上困难多、艰险多。
我会说:千山万水、千难万险。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很难一一记叙,那么诗中提到了走过的哪些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岷山。
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诵读时,语气坚决,充满信心。
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小结:这一联总写,诗人直接点出长征的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红军的态度。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 联
在长征途中,红军得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看,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夸张
对比
五岭山脉
逶迤
乌蒙山
磅礴
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
细浪
泥丸
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起伏的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滚动的小小泥丸”呢?
小结:颔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展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山岭险峻,红军根本没放在眼里。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 联
说一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以动写静
颈联
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
现在,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欢欣鼓舞
兴高采烈
《飞夺泸定桥》精彩片段
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中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场面?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联分别写了两处山和水,长征中红军战士只跨越了这两处山水吗?
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
除了这些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 联
自由读诗句,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
尾联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喜从何来?
我们翻越了“千里雪”的岷山,胜利在望。
翻越岷山对红军战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更喜

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 和

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
不畏艰险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
板书设计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万水千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这篇课文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两个有突出纪念意义的天险,作者选取这两个事例来反映红军对“万水”的征服,有极强的说服力。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