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解码】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6)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1-2.3)(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解码】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6)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1-2.3)(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0 20:55:5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素养解码】浙教版 九年级 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6)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2章1-3节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瓶 B.纯棉衣服 C.玻璃杯 D.羊毛围巾
2.以下建兰文创产品所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①书包表面的 尼龙布料 ②水笔的塑料 笔杆 ③水杯的不锈钢 杯体 ④文化衫的纯棉 面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其所性质不一致的是(  )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保险丝——硬度大
C.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 D.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4.如图所示,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
A.颜色 B.熔点
C.金属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5.为了减少汽车油耗,科学家通过研发新型泡沫金属材料,来减轻汽车的自重。要实现减轻汽车自重的目的,泡沫金属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  )
A.熔点低 B.密度小 C.硬度大 D.着火点高
6.镉(Cd)是镍铬电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从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分离回收,其过程如图,则镉、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锌>铜>镉 B.锌>镉>铜 C.镉>锌>铜 D.镉>铜>锌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8.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
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
C.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
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
9.下列事实可用于判断X、Y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
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而Y不能 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
③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 ④X能在空气中燃烧而Y不能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正式开站,其主体采用轻质高强的钢材,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一种铁铝合金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蚀性
C.钢是纯净物
D.钢是有机合成材料,且硬度、强度、熔点都高于铁
11.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50g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锌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2。则(  )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12.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大量金属,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
B.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C.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以防止自行车生锈
D.铝制品的抗锈蚀性比铁制品强,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13.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Cu(NO3)2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锌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的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 B.F2<F1 C.F2>F1 D.F2=F1
14.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的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15.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气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16.将一定量的金属M(M>H>Cu>Ag)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Ag、Cu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有Cu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1种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可能含三种金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时,生成铜的质量等于m1g
B.be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C.e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2种
D.m3的数值为21.6
18.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答一点)。
(2)生铁和钢都是属于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陶瓷碗 B.不锈钢炊具 C.橡胶手套 D.铜质水龙头
19.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 铜 锌 锡 铅 铋 镉
熔点/℃ 1083 419.6 231.9 327.5 271.3 320.9
(1)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 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 。
(2)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 。
A.20~40℃ B.60~80℃ C.230~250℃ D.300~320℃
(3)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崭新的青铜器呈土黄色,当青铜器长期埋在地下,逐渐形成了绿色的铜绿【主要成分Cu2(OH)2CO3】,从其化学式可知,铜绿是铜与 (填物质的化学式)长期作用的结果,反应的方程式是 。
20.为比较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在锌粉、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由该反应微观模型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选填字母)。
A.Zn>Cu B.Cu>Fe C.Zn>Fe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就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Zn>Fe>Cu。
21.金属的应用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探究课上,同学们将硝酸银溶液倒入装有铜粉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铜的表面析出银白色物质以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硝酸铜 猜想二: 硝酸银和硝酸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入稀盐酸 _____ 猜想一正确
【解释与结论】根据对滤液成分的分析,可以推断出滤渣可能的成分是 (填序号,下同)
①铜 ②银 ③铜和银
【拓展与延伸】对滤渣回收后, 老师要求将滤液中较多的铜离子除去后再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学们可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
①铁 ②稀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22.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于是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
(1)【探锈】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
①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②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
(2)【除锈】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
(3)【防锈】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兴趣小组继续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发现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科研课题。
23.教材中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所需时间过长,为此,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改进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如图所示:
(1)反应开始后, A装置中的现象为 。
(2)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 其作用是 。
(3)4分钟后观察, 只有D 中铁片表面生锈, C、E中铁片依然光亮。该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与 有关; D中铁片生锈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是 。
(4)防止生锈的方法很多, 如 (写一种方法即可)。
24.甜叶菊苷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固定装置已省略):
【提出猜想】甜叶菊苷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方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方的实验设计存在明显错误,原因是 。
【继续探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实验分析】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
【数据处理】质量为m克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a克,E装置增重b克(产物均被完全吸收)。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一定含氧元素的依据是 。(用m、A、b关系式表示)
【交流与反思】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氮气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氮气也能通过其它方法减小这方面的误差。该同学说的其他方法是指 。
25.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表(假设镁条中除表面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40 60 80
产生气体质量/g 0 0.2 0.4 0.5
(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20g时,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 。
(2)计算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在下图中画出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图,标出有关物质的质量。
26.黄铜是由铜和锌两种金属按一定比例形成的合金,常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管等。当黄铜含锌量不同时,性能不同(如表1)。现有20g某黄铜样品,小东用足量的稀硫酸对其进行探究,有关数据见表2。
表1 表2
含锌量 性能及用途
≤35% 塑性好,适于冷热加压加工
36%-46% 塑性减小而抗拉强度上升, 只适于热压力加工
>46% 抗拉强度下降,无使用价值
1 2 3 4
硫酸的质量/g 40 80 120 160
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g 59.9 M 139.8 179.8
(1)表2中,M的值为 。
(2)第3次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3)求这块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合金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素养解码】浙教版 九年级 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6)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2章1-3节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瓶 B.纯棉衣服 C.玻璃杯 D.羊毛围巾
【答案】A
【详解】A、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即塑料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B、纯棉衣服属于天然材料,选项错误;
C、玻璃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D、羊毛围巾属于天然材料,选项错误;
故选A。
2.以下建兰文创产品所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①书包表面的尼龙布料 ②水笔的塑料笔杆 ③水杯的不锈钢杯体 ④文化衫的纯棉面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尼龙布料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②塑料笔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③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④纯棉面料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即正确选项为①②,故选A。
3.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其所性质不一致的是(  )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保险丝——硬度大
C.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 D.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答案】B
【详解】A.白炽灯灯丝通电后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熔点必须高,故A不符合题意;
B.保险丝在电流过大时断开,所以熔点要低,不是硬度大,故B符合题意;
C.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所以需要质量小,为了安全必须材料坚硬,故C不符合题意;
D.化工原料有很多具有腐蚀性的,所以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必须耐腐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
A.颜色
B.熔点
C.金属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结合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如图所示镁粉燃烧时反应剧烈,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说明镁比锌金属活动性强。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为了减少汽车油耗,科学家通过研发新型泡沫金属材料,来减轻汽车的自重。要实现减轻汽车自重的目的,泡沫金属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  )
A.熔点低 B.密度小 C.硬度大 D.着火点高
【答案】B
【详解】由于汽车的体积不变,所以使用的金属的体积不变,要实现减轻汽车自重,即减小汽车质量,由可知,金属的密度减小,因此泡沫金属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镉(Cd)是镍铬电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从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分离回收,其过程如图,则镉、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锌>铜>镉 B.锌>镉>铜
C.镉>锌>铜 D.镉>铜>锌
【答案】B
【详解】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向铜镉渣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得到铜和滤液,即锌、镉都能够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则三种金属中,铜的金属活动性最弱,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锌,过滤后得到镉和氯化锌溶液,即锌能够将镉从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镉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锌>镉>铜。
故选B。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答案】B
【详解】A、在①③两个选项中,没有对银进行实验,无法判定银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B、在②中,硝酸银和铜反应,可证明铜与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铜大于银,在③中硫酸亚铁和铜实验,可证明铁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铜,故可判定铜、银、铁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C、在②④中,无法确定铁与铜、银之间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在④⑤中,无法确定铜与银、铁之间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故选B。
8.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
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
C.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
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
【答案】C
【详解】A、铜与一般的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镀铜的铁制品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银的前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故镀铜铁制品不能盛放硝酸银溶液,故B错误;
C、镀铜后铁与氧气隔绝,起到了防锈的作用,故C正确;
D、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混合物,而镀铜没有将铁和铜熔合,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事实可用于判断X、Y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
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而Y不能
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
③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
④X能在空气中燃烧而Y不能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详解】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X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Y不能说明Y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可以说明金属活动性X大于Y;
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说明金属活动性X大于Y;
③金属的活动性与化合价无关;
④X能在空气中燃烧,而Y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Y的活动性比X的活动性弱。
故选B。
10.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正式开站,其主体采用轻质高强的钢材,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一种铁铝合金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蚀性
C.钢是纯净物 D.钢是有机合成材料,且硬度、强度、熔点都高于铁
【答案】B
【详解】A、钢是一种铁碳合金,故说法错误;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腐蚀性,故说法正确;
C、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D、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其硬度和强度大于铁,熔点比铁低,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1.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50g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锌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2。则(  )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答案】A
【详解】锌、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锁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56份质量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锌、铁完全反应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物质总质量-产生氢气质量,因此反应所得的硫酸锌溶液质量大于硫酸亚铁的质量即m1>m2。
故选A。
12.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大量金属,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
B.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C.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以防止自行车生锈
D.铝制品的抗锈蚀性比铁制品强,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答案】D
【详解】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自行车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保护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Cu(NO3)2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锌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的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 B.F2<F1
C.F2>F1 D.F2=F1
【答案】B
【详解】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溶随着反应的进行,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液的密度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弹簧秤的示数变小,即F2<F1,故选B。
14.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的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因为金属足量则稀盐酸完全反应。如反应73份质量的HCl,溶液质量的增加情况为:镁增加24-2=22份,铝增加份,铁增加56-2=54份,所以溶液增加质量Fe>Mg>Al,图示正确;
B、消耗73份质量的HCl需要镁的质量为24份,铝的质量为份,铁的质量56份,所以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盐酸需要金属的质量Fe>Mg>Al,金属过量,最终稀盐酸全部消耗,则最终消耗稀盐酸质量相同,图示正确;
C、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1、Fe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100g稀盐酸,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铝强于铁,故镁的反应速率大于铝大于铁,图示正确;
D、从B分析可知,最终稀盐酸全部反应,消化金属的质量Fe>Mg>Al。金属活动性Mg>Al>Fe,则相同时间内消耗的金属Mg>Al>Fe,图示错误。
故选D。
15.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气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B.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C.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D.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答案】D
【详解】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正确;
B、由图可知,t2时,X已经消耗完,Y还没有消耗完,开始时两者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过量的,所以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
C、由题干可知,金属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足量的,所以最后金属全部反应完,图示中t3时刻两者的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又金属的质量相等,所以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
D、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X>Y,错误。
故选D。
16.将一定量的金属M(M>H>Cu>Ag)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Ag、Cu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有Cu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1种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可能含三种金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分析】由题文可知,金属M与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的关系为M>H>Cu>Ag,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M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M的硝酸盐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M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M的硝酸盐和铜。
【详解】①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在溶液中有剩余,表明硝酸铜部分反应,或没有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Cu,选项错误;
②M位于氢前面,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银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金属M有剩余,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Cu,选项正确;
③若滤渣含有M,则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即滤液中的溶质只有M的硝酸盐,选项错误;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即滤液中的溶质只有M的硝酸盐,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剩余的M 即滤渣可能含三种金属,选项正确,即正确选项是②④,故选D。
17.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时,生成铜的质量等于m1g
B.be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C.e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2种
D.m3的数值为21.6
【答案】D
【分析】将5.6g的铁粉加入硝酸铜溶液中,则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ab段为铁与硝酸铜反应,根据图像分析,加入硝酸银后反应出现两个拐点,则是硝酸银与两种金属反应,即和铁与铜反应,所以b点铁有剩余,b点固体为铁和铜,溶液中溶质为硝酸亚铁而无硝酸铜。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最后由于加入硝酸银过量,所以此时有生成的硝酸亚铁、硝酸铜以及剩余的硝酸银。
【详解】A、根据分析,ab段为铁与硝酸铜反应,铁有剩余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m1g为生成铜质量与剩余铁质量和,所以生成铜的质量不等于m1g,该选项说法错误;
B、be段包括bc段、cd段及de段,根据分析可知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分析:最后由于加入硝酸银过量,所以此时有生成的硝酸亚铁、硝酸铜以及剩余的硝酸银,溶质有三种,该选项说法错误;
D、5.6g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铜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故相当于5.6g铁全部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根据图像,m3即为最终生成银的质量。
,解得,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答一点)。
(2)生铁和钢都是属于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A.陶瓷碗 B.不锈钢炊具 C.橡胶手套 D.铜质水龙头
【答案】(1)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合理即可)
(2)铁/Fe
(3)BD
【详解】(1)电缆中含有金属材料,体现了金属具有导电性;热水壶体现了金属的导热性;金属丝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
(2)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则它们的主要成分为铁;
(3)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B.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C.橡胶手套中的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D.铜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故选BD。
19.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 铜 锌 锡 铅 铋 镉
熔点/℃ 1083 419.6 231.9 327.5 271.3 320.9
(1)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 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 。
(2)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 。
A.20~40℃ B.60~80℃ C.230~250℃ D.300~320℃
(3)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崭新的青铜器呈土黄色,当青铜器长期埋在地下,逐渐形成了绿色的铜绿【主要成分,从其化学式可知,铜绿是铜与 (填物质的化学式)长期作用的结果,反应的方程式是 。
【答案】 锡 2:3 B O2、H2O和CO2 2Cu+O2+H2O+CO2=
【详解】(1)横坐标质量分数为零时熔点要比质量分数为1时熔点高,因为铅的熔点比锡的熔点高,所以横坐标表示锡的质量分数;合金熔点最低时锡占60%,所以铅占40%,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40%:60%=2:3;
(2)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组成成分熔点要低,铋、铅、锡、镉这四种物质熔点最低的是231.9,所以要选择熔点比231.9低,且不能很低,必须要高于室温,所以选择B;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根据Cu2(OH)2CO3可知由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组成,所以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三种物质作用的结果。铜与O2、H2O和CO2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2Cu+O2+H2O+CO2=。
20.为比较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在锌粉、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由该反应微观模型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选填字母)。
A.Zn>Cu B.Cu>Fe C.Zn>Fe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就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Zn>Fe>Cu。
【答案】(1)Zn+CuSO4=ZnSO4+Cu
(2)AC
(3)硫酸铜/CuSO4(合理即可)
【详解】(1)由图可知,反应后固体锌的数量减少,铁固体的数量不变,铜固体的数量增加,锌离子的数量增加,且锌固体减少的数量与铜固体增加的数量相等,则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CuSO4=ZnSO4+Cu;
(2)由反应示意图可知,铜离子全部转化成了铜原子,部分锌原子转化成了离子,是因为锌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了,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但铁原子相对数量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铁不能将锌离子置换成锌,铁的活动性小于锌,故选AC;
(3)根据第(2)小题分析可知,锌的活动铜强于铁,强于铜,无法确定铁、铜的活动性强弱,若能确定铁、铜活动性强弱即可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往上述溶液中添加某一种物质后,铁原子数量减少,出现了亚铁离子,铜原子数量增多,则发生的反应是铁与一种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一种亚铁盐和铜,则加入的物质是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硫酸铜(CuSO4)等。
21.金属的应用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探究课上,同学们将硝酸银溶液倒入装有铜粉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铜的表面析出银白色物质以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硝酸铜 猜想二: 硝酸银和硝酸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入稀盐酸 猜想一正确
【解释与结论】: 根据对滤液成分的分析,可以推断出滤渣可能的成分是 (填序号,下同)
①铜 ②银 ③铜和银
【拓展与延伸】: 对滤渣回收后, 老师要求将滤液中较多的铜离子除去后再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学们可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
①铁 ②稀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无明显现象 ②③ ①③
【详解】将硝酸银溶液倒入装有铜粉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铜的表面析出银白色物质,同时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进行实验】因此猜想一正确,即滤液中只有硝酸铜,硝酸铜与盐酸不反应,故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如果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说明铜恰好和硝酸银反应,或铜过量,则滤渣是银,或铜和银;故答案为:②③;
[拓展与延伸]
为了除去将滤液中较多的铜离子除去后再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铁,或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铁时,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两种方法都能够除去铜离子;故答案为:①③。
22.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于是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
(1)【探锈】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
①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②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
(2)【除锈】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
(3)【防锈】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兴趣小组继续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发现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科研课题。
【答案】(1) 隔绝空气 同时具有水和空气
(2)
(3)铁制品表面刷漆(合理即可)
【详解】(1)①图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氧气溶于水,使铁钉与氧气隔绝;
②一周后,观察A(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B(与氧气隔绝)、C(与水隔绝)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锈蚀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的结论;
(2)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3)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刷漆或涂油等。
23.教材中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所需时间过长,为此,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改进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如图所示:
(1)反应开始后, A装置中的现象为 。
(2)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 其作用是 。
(3)4分钟后观察, 只有D 中铁片表面生锈, C、E中铁片依然光亮。该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与 有关; D中铁片生锈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是 。
(4)防止生锈的方法很多, 如 (写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1)有气泡产生
(2)干燥气体
(3) 氧气和水 氧气的浓度大
(4)刷漆、涂油等(合理即可)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开始后,A装置中的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气体;
(3)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C中铁制品只与氧气没与水接触,E装置中的铁制品只与水接触,几乎没有与氧气接触,只有D中的铁制品同时和水、氧气接触生锈最快;4分钟后观察,只有D中铁片表面生锈,C、E中铁片依然光亮。该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与水和氧气有关;D中铁片生锈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是氧气的浓度大;
(4)防锈的方法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如刷漆、涂油等。
24.甜叶菊苷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固定装置已省略):
【提出猜想】甜叶菊苷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方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方的实验设计存在明显错误,原因是 。
【继续探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实验分析】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
【数据处理】质量为m克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a克,E装置增重b克(产物均被完全吸收)。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一定含氧元素的依据是 。(用m、
A、b关系式表示)
【交流与反思】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氮气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氮气也能通过其它方法减小这方面的误差。该同学说的其他方法是指 。
【答案】 酒精灯燃烧生成物干扰水和二氧化碳检验 吸收A中蒸发的水蒸气 先通一会氧气再加热
【详解】讨论交流:
酒精也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干扰水和二氧化碳检验。
实验分析: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会带出水蒸气,而之后反应生成了水,因此为了确保后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需要通入干燥氧气,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蒸气。
数据处理:
D中增加质量为水的质量,E中增加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水中氢元素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所以当,即时,甜叶菊苷一定含氧元素。
交流与反思:
实验前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出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避免干扰实验,实验后是为了保证内部残留的气体全部排出被吸收,因此也可以在实验之前先通一会氧气再加热。
25.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表(假设镁条中除表面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40 60 80
产生气体质量/g 0 0.2 0.4 0.5
(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20g时,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 .
(2)计算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在下图中画出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图,标出有关物质的质量.
【答案】 设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为x。
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答: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为60%。
【详解】(1)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氧化镁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加入硫酸40g生成氢气0.2g,加入硫酸60g生成氢气0.4g,加入硫酸80g,如果全部反应生成氢气为0.6g,实际生成氢气0.5g,说明硫酸剩余,且剩余10g,故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5g,见答案。
(3)根据表格数据, 当稀硫酸的质量为20g时,不产生氢气,加入硫酸40g生成氢气0.2g,加入硫酸60g生成氢气0.4g,加入硫酸80g,如果全部反应生成氢气为0.6g,实际生成氢气0.5g,说明硫酸剩余,且剩余10g,即80g-10g=70g硫酸产生0.5g氢气。描点连线,画出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如图:。
26.黄铜是由铜和锌两种金属按一定比例形成的合金,常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管等。当黄铜含锌量不同时,性能不同(如表1)。现有20g某黄铜样品,小东用足量的稀硫酸对其进行探究,有关数据见表2。
表1
含锌量 性能及用途
≤35% 塑性好,适于冷热加压加工
36%-46% 塑性减小而抗拉强度上升, 只适于热压力加工
>46% 抗拉强度下降,无使用价值
表2
  1 2 3 4
硫酸的质量/g 40 80 120 160
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g 59.9 M 139.8 179.8
(1)表2中,M的值为 。
(2)第3次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3)求这块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合金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
【答案】(1)99.8
(2)硫酸锌、硫酸
(3)解:由(1)可知,反应生成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设合金中含锌的质量为x。
解得x=6.5g
则含锌量为: ,则该合金材料的性能为塑性好,适于冷热加压加工,可用它来做阀门、水管等。
【详解】(1)从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4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质量为:20g+40g-59.9g=0.1g,第3次加入12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g+120g-139.8g=0.2g,由此可知,生成氢气的最大质量为0.2g,则加入8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则第2次加入80g稀硫酸,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0g+80g-0.2g=99.8g,则M=99.8,故填:99.8;
(2)由于第二次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则锌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第三次实验中,加入稀硫酸,硫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锌、硫酸,故填:硫酸锌、硫酸;
(3)详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