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素养评估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冬末,我带着一身南方植物的香气,在高速公路上返回西北,那些熟悉的景色渐渐进入视野。晚上在县城住宿,说话间落起了雪。大瓣大瓣的雪花qiǎo① 然落下,在空中纷飞时,仿佛是在夜色里轻盈地起舞。一夜过去,拉开窗帘,天地变成了白茫茫一片,我不禁由zhōnɡ② 感慨:“真美啊!”
初夏,再次回归西北时,嫩绿正在山野间一片片点染,它一丝不苟地将山野的每一寸都染绿。那几乎是我看到的世界上最美好、最叫人心动的颜色,带着无尽的时光况味和大西北的春天赐予人的年复一年的感动。我如梦初醒,听说有些人对色彩的辨识力高于常人。这个时节的西北,如果给我一双这样的好眼睛,在单调萧瑟的长冬后,我将发现春天juān kè③ 在大地上的多少种微妙的色调啊!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qiǎo① 然 由zhōnɡ② juān kè③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轻盈 B.一丝不苟 C.如梦初醒 D.微妙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②此物何足贵? 。(《庭中有奇树》)
③ ,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④ ,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⑥一切都是 ,一切都将会过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⑦王绩在《野望》中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的诗句是: , 。
⑧曹植在《梁甫行》中用“ , ”两句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感慨,深化主题。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本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B.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均是由他人记叙,比如《美丽的颜色》《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就是传记文学。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藤野先生》选自小说集《呐喊》。
D.普希金,俄国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自由颂》《复活》等。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的选段,选段中的“他”是( )(3分)
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彭德怀
7.在《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成果展示课上,小文邀请你参与完成“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2分)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 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 ①
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彭德怀 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 饱尝生活的艰辛,要翻身做主人
② 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二)现代文阅读1
从放牛娃到“量子之父”的逆袭之路
①2024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凝聚态物理学家薛其坤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未满61岁的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②1963年,薛其坤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一个贫苦农家。童年记忆里,他的课桌是劈开的树桩,连板凳都要自带。父母终日劳作于田间,从未奢望儿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这个看似平凡的放牛娃,心中却藏着不屈的火种。
③1984年,薛其坤大学毕业,怀着对科研的朴素向往,他决定报考研究生。然而,第一年考研,他的高等数学只得了39分。他毫不犹豫选择“二战”,这一次大学物理又得了39分。两次39分的打击足以让一般人退缩,但从小苦到大的薛其坤不一样,他将连续失败视作打牢基础知识的好机会。1987年,薛其坤“三战”终于成功,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习。
④1992年,他在导师的引荐下前往国外学习,没想到的是,博士读了7年才毕业。他的导师的实验室被称为“7—11实验室”,每周6天,早上7点到达实验室,晚上11点前不许离开。困意袭来时,为了使自己能头脑清醒地学习,薛其坤就“拧”自己的腿。实在顶不住了,他就跑到卫生间,坐到马桶上打一个盹儿。也许是靠着骨子里的“皮实”,在崩溃边缘的薛其坤又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别人能行而自己不行,他决定在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薛其坤开始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用了一年半,他就做出了实验室近30年最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用薛其坤的话说,“我这个最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⑤坎坷的求学路让薛其坤懂得了追求极致、经受磨炼的重要性。“7—11”的工作习惯也成为他特有的标签,这样的作息,他雷打不动坚持了30多年。
⑥36岁那年,薛其坤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研究团队和实验室。“不跟风,专注于做‘从0到1’的研究”,薛其坤的合作者、学生这样评价他的科研风格。2005年,薛其坤到清华大学工作,决定“做点更大的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个全新的量子效应,成为全球凝聚态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薛其坤选择了攀登这座高峰。他的团队用来实验的样品,是用原子一层一层铺上去的。5纳米的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每制备一个都非常不易。4年的时间,他们前后制备了1 000多个样品。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每次失败后,薛其坤就会再次带领团队优化样品、改进方法。
⑦2012年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反常霍尔效应提出131年后,首次观测到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被称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评价:“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论文……是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喜事。”
⑧薛其坤用半生证明:真正的创新是在无人区插上自己的旗帜。当芯片战硝烟四起时,基础研究突破就是最硬的脊梁。正如他所言:“科学家的生命属于科学,更属于祖国。”
(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讲述薛其坤的科研故事。
B.文章开头先写薛其坤获奖时刻,再回溯其半生艰苦的奋斗历程。
C.第⑥段“5纳米”“1000多个”等精确数据,体现了实验的难度。
D.文中多处出现具体的时间节点,强化了传记的可信度、真实性。
9.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内容,体会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4分)
分类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引用受访者的话
内容 叙述薛其坤院士两次考研失败到最终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年轻得主的逆袭故事 薛其坤 “我这个最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他人评价 “不跟风,专注于做‘从0到1’的研究”
“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论文……是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喜事。”
作用 效果 ① ②
10.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为下列语句做赏析式批注。(6分)
①每次失败后,薛其坤就会再次带领团队优化样品、改进方法。(从加点词角度作批注)
②真正的创新是在无人区插上自己的旗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批注)
11.小语在整理“时代先锋”人物专题时,想将薛其坤与其他先辈组成人物群像。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位,从身份、贡献、品质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述理由。(3分)
A.闻一多 B.邓稼先 C.鲁迅
(三)现代文阅读2
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跑步
【材料一】
跑步锻炼注意事项
①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例如: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等。要根据自身作息选择合适时段:晨跑建议在天亮后进行,跑前15分钟,需适当补充糖分;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神经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跑后要完成拉伸动作。同时,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
②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
【材料二】
跑步锻炼的误区及建议
误 区 建 议
误区一:每次跑步距离越长,效果越好 根据自身运动习惯和运动上限,合理安排每次跑步距离,注意膝盖、脚踝等部位的承受能力,先设定一个强度较低的目标,再循序渐进
误区二:每次跑步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采用快慢结合的方式:锻炼时大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8千米/小时,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
误区三: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效果更好 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
【材料三】
跑步知识问答
①问题一:什么叫“下蹲式起跑”?
②答案: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起跑前先蹲下来,两脚一前一后,后脚用力蹬地,听到发令枪声后猛地起跑,肌肉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让起跑速度更快。
③问题二:比赛时为什么要穿“钉鞋”?
④答案:钉鞋是指鞋底上带尖铁钉子的鞋,常用于比赛。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时,钉子会扎进塑胶跑道,抬腿迈步时,钉子又能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不易打滑。同时,蹬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又可以蓄积更大的力量,有助于提速。
(以上材料改编自《科学24小时》《十万个为什么》)
1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跑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就能达到良好的跑步锻炼效果。
B.任何时候跑步都可以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也有益于改善睡眠。
C.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D.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1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晨跑跑前15分钟需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食物,如蜂蜜水、苹果等。
B.冬天天气寒冷,只要跑步前做好热身运动,就可以达到防寒和保障运动安全的目的。
C.跑步速度一旦超过了6千米/小时,就一定会损伤膝盖、脚踝等部位。
D.我们跑步时,必须采用下蹲式起跑,因为这样跑得更快。
14.跑步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依据材料,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暑假夜跑锻炼流程图,请你帮他完善。(4分)
.
15.小贵同学想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跑步,增强体质,向同学们征求有关练习跑步的建议。(3分)
小语同学说:“每次跑步的距离不要过长,要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小文同学说:“选择家门口的公园跑步,那里空气清新,有益身心健康。”
请你根据材料,为小贵同学再提一条建议,我说:“ 。”
(四)文言文阅读
风雨游记①
[清]裕瑞
是时也,夕阳已落,晚景苍茫,天北乌云叠起,势如怒马,色如泼墨。银条垂空,电光一掣,金蛇激射,殊令人骇魂眩目。土人②告余曰:“暴雨将至,早回步可也。”余曰:“雨行颇饶佳趣。兴未尽,安可言旋?”遂登石桥。历数十级,始及其顶。俄而烈风大作,湖水壁立,老木欲拔。加以雷声殷殷③,长空若虎啸牛吼,吹人几不能立足。急雨倾盆,打头扑面,须臾路没矣。余与从者共联臂挟行,衣履湿透,路皆焦泥,滑而且陷。阴夜迷漫,复怀倾坠之危,踉跄归馆,状致淋漓。然一路笑语不绝,未觉其惫,心怡然有得于中。归后,不暇更裳,衫袜犹滴沥,灯下走笔为记,题其名曰《风雨游记》。
【注释】①这篇游记,记风雨中游北京昆明湖情形。作者裕瑞是清朝文学家、书法家。②土人:当地之乡人。③殷殷:众多。
16.文章记叙了作者风雨中游北京昆明湖的情形,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大雨即将来临,乌云叠起,电光闪现
B.登上石桥,踏上台阶,到达顶上
C.狂风大作,老树被连根拔起
D.回到旅馆,很快写下这篇游记
17.雨中游湖艰辛且狼狈,作者却说“雨行颇饶佳趣”,请找出文中与此相照应的语句。(3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遂登石桥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余与从者共联臂挟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路皆焦泥 水皆缥碧(吴均《与朱元思书》)
D.复怀倾坠之危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五)古代诗歌阅读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③闻曙鸡。
【注释】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②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③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19.下列选项中,最不可能是本诗中情景的一项是( )(3分)
A.夜宿他乡 B.朗月高照 C.河水汪洋 D.夜鸟啼鸣
20.颈联空格处应该填哪个词?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4分)
A.子规 B.黄鹂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八年级(1)班打算以“科技活动”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21.科技创新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下面是一段关于想象力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入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想象力是人类拥有的一项既关键又特殊的能力。 , ,
, , 。我们正处在培养想象力的好时代,全社会都在鼓励创新精神,这对培养想象力有很大推动作用。
①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想象力也就越丰富 ②一个人的想象力来源十分复杂 ③共同塑造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想象 ④与大自然的接触、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与不同文化的人的交流 ⑤就像一个圆,圆越大,圆内触及的知识世界越广阔,圆外的想象力世界就越丰富
A.①⑤③②④ B.②④③①⑤ C.①②⑤④③ D.②④①③⑤
22.学生会打算以“科幻教育”为主题做宣讲活动,下面是讲稿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要知道科幻教育的意义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幻教育?
②“科幻教育”是借助科幻作品开展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③科幻教育的内涵就是借科幻作品促使学生深入挖掘自身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其学习成长。④在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需要按照科研流程一丝不苟地开展研究,才有可能取得一点点进展;⑤而在科幻作品中,作者可以让想象力信马由缰。⑥如果说科研是“创造知识”,那么科幻则是在现实的基础上“造梦”,那些奇幻瑰丽的梦,让人叹为观止。⑦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⑧科幻作品能够促使青少年关注科学,这种关注引发的讨论能激起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23.小语同学准备策划一期以“感受科技魅力”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是她设计的栏目示例,请你根据下面的卡片完善相应内容。(6分)
栏目示例:“科技小实验”趣味竞赛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将为这次班会设计几个栏目,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栏目设计的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① ;接下来,要根据所给示例,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明确所给栏目的形式。所给栏目示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在内容上要紧扣活动主题,在结构上是② ;第二个部分在内容上要③ ,结构上是四字短语。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办法”,就是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疑难,达成愿望;探索未知,验证假设;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拒绝诱惑,抚慰心灵……都需要积极地寻找办法。请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表达交流的情境和要求,明确作者的身份角色,充分考虑交流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写作内容,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达到表达交流的目的。注意勿泄露姓名、校名等真实信息。(60分)
#任务 #表达交流的情境 #表达交流的要求
任务一 你用巧妙办法解决了生活里的棘手难题(如水管漏水、物品修复等),想分享给家人,让他们学习思路。 清晰讲述难题是什么、你想到办法的过程、实施办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突出办法的巧妙之处,语言通俗亲切,让家人能理解借鉴。
任务二 在班级“办法小课堂”,向同学讲解通过尝试多种办法,成功掌握新知识(如复杂数学题型、文言文理解)的经历。 说明知识学习难点,列举尝试过的不同办法,重点讲最终有效办法的运用逻辑,条理清晰,帮助同学学习解决知识难题的思路。
任务三 校园辩论活动,针对“遇到问题靠自己想办法就行,无需和他人交流探讨”观点进行反驳。 亮明反驳立场,从交流探讨能补充思路、完善办法等角度,结合学习生活实例,论证交流对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期中素养评估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冬末,我带着一身南方植物的香气,在高速公路上返回西北,那些熟悉的景色渐渐进入视野。晚上在县城住宿,说话间落起了雪。大瓣大瓣的雪花qiǎo① 悄 然落下,在空中纷飞时,仿佛是在夜色里轻盈地起舞。一夜过去,拉开窗帘,天地变成了白茫茫一片,我不禁由zhōnɡ② 衷 感慨:“真美啊!”
初夏,再次回归西北时,嫩绿正在山野间一片片点染,它一丝不苟地将山野的每一寸都染绿。那几乎是我看到的世界上最美好、最叫人心动的颜色,带着无尽的时光况味和大西北的春天赐予人的年复一年的感动。我如梦初醒,听说有些人对色彩的辨识力高于常人。这个时节的西北,如果给我一双这样的好眼睛,在单调萧瑟的长冬后,我将发现春天juān kè③ 镌刻 在大地上的多少种微妙的色调啊!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qiǎo① 悄 然 由zhōnɡ② 衷 juān kè③ 镌刻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轻盈 B.一丝不苟 C.如梦初醒 D.微妙
【解析】C.“如梦初醒”指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②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③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④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⑥一切都是 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⑦王绩在《野望》中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⑧曹植在《梁甫行》中用“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两句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感慨,深化主题。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本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B.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均是由他人记叙,比如《美丽的颜色》《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就是传记文学。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藤野先生》选自小说集《呐喊》。
D.普希金,俄国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自由颂》《复活》等。
【解析】B.传记一般由别人记叙,也有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D.《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故选A。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的选段,选段中的“他”是( C )(3分)
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彭德怀
7.在《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成果展示课上,小文邀请你参与完成“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2分)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 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 ① 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
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彭德怀 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 饱尝生活的艰辛,要翻身做主人
② 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大地主的家,抢走存粮,之后只得逃命,后去参军 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二)现代文阅读1
从放牛娃到“量子之父”的逆袭之路
①2024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凝聚态物理学家薛其坤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未满61岁的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②1963年,薛其坤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一个贫苦农家。童年记忆里,他的课桌是劈开的树桩,连板凳都要自带。父母终日劳作于田间,从未奢望儿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这个看似平凡的放牛娃,心中却藏着不屈的火种。
③1984年,薛其坤大学毕业,怀着对科研的朴素向往,他决定报考研究生。然而,第一年考研,他的高等数学只得了39分。他毫不犹豫选择“二战”,这一次大学物理又得了39分。两次39分的打击足以让一般人退缩,但从小苦到大的薛其坤不一样,他将连续失败视作打牢基础知识的好机会。1987年,薛其坤“三战”终于成功,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习。
④1992年,他在导师的引荐下前往国外学习,没想到的是,博士读了7年才毕业。他的导师的实验室被称为“7—11实验室”,每周6天,早上7点到达实验室,晚上11点前不许离开。困意袭来时,为了使自己能头脑清醒地学习,薛其坤就“拧”自己的腿。实在顶不住了,他就跑到卫生间,坐到马桶上打一个盹儿。也许是靠着骨子里的“皮实”,在崩溃边缘的薛其坤又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别人能行而自己不行,他决定在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薛其坤开始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用了一年半,他就做出了实验室近30年最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用薛其坤的话说,“我这个最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⑤坎坷的求学路让薛其坤懂得了追求极致、经受磨炼的重要性。“7—11”的工作习惯也成为他特有的标签,这样的作息,他雷打不动坚持了30多年。
⑥36岁那年,薛其坤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研究团队和实验室。“不跟风,专注于做‘从0到1’的研究”,薛其坤的合作者、学生这样评价他的科研风格。2005年,薛其坤到清华大学工作,决定“做点更大的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个全新的量子效应,成为全球凝聚态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薛其坤选择了攀登这座高峰。他的团队用来实验的样品,是用原子一层一层铺上去的。5纳米的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每制备一个都非常不易。4年的时间,他们前后制备了1 000多个样品。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每次失败后,薛其坤就会再次带领团队优化样品、改进方法。
⑦2012年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反常霍尔效应提出131年后,首次观测到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被称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评价:“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论文……是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喜事。”
⑧薛其坤用半生证明:真正的创新是在无人区插上自己的旗帜。当芯片战硝烟四起时,基础研究突破就是最硬的脊梁。正如他所言:“科学家的生命属于科学,更属于祖国。”
(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本文主要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讲述薛其坤的科研故事。
B.文章开头先写薛其坤获奖时刻,再回溯其半生艰苦的奋斗历程。
C.第⑥段“5纳米”“1000多个”等精确数据,体现了实验的难度。
D.文中多处出现具体的时间节点,强化了传记的可信度、真实性。
9.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内容,体会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4分)
分类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引用受访者的话
内容 叙述薛其坤院士两次考研失败到最终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年轻得主的逆袭故事 薛其坤 “我这个最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他人评价 “不跟风,专注于做‘从0到1’的研究”
“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论文……是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喜事。”
作用 效果 ① 客观地再现了薛其坤的逆袭故事,能让读者了解其成长轨迹与科研精神 ② 增强真实性,凸显薛其坤乐观幽默的品质;侧面体现薛其坤对科学研究的专注、创新,体现他的成就大
10.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为下列语句做赏析式批注。(6分)
①每次失败后,薛其坤就会再次带领团队优化样品、改进方法。(从加点词角度作批注)
“就”是副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薛其坤面对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带领团队优化样品、改进方法的高度责任感(2分)。
②真正的创新是在无人区插上自己的旗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批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既赞美薛其坤勇于尝试(开拓)的创新精神,又高度赞扬了他的伟大贡献(在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2分)。
11.小语在整理“时代先锋”人物专题时,想将薛其坤与其他先辈组成人物群像。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位,从身份、贡献、品质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述理由。(3分)
A.闻一多 B.邓稼先 C.鲁迅
示例:我选B。薛其坤和邓稼先都是科学家。薛其坤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他们都对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薛其坤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邓稼先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们都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为国家科技发展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其他人物亦可,3分)
(三)现代文阅读2
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跑步
【材料一】
跑步锻炼注意事项
①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例如: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等。要根据自身作息选择合适时段:晨跑建议在天亮后进行,跑前15分钟,需适当补充糖分;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神经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跑后要完成拉伸动作。同时,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
②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
【材料二】
跑步锻炼的误区及建议
误 区 建 议
误区一:每次跑步距离越长,效果越好 根据自身运动习惯和运动上限,合理安排每次跑步距离,注意膝盖、脚踝等部位的承受能力,先设定一个强度较低的目标,再循序渐进
误区二:每次跑步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采用快慢结合的方式:锻炼时大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8千米/小时,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
误区三: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效果更好 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
【材料三】
跑步知识问答
①问题一:什么叫“下蹲式起跑”?
②答案: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起跑前先蹲下来,两脚一前一后,后脚用力蹬地,听到发令枪声后猛地起跑,肌肉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让起跑速度更快。
③问题二:比赛时为什么要穿“钉鞋”?
④答案:钉鞋是指鞋底上带尖铁钉子的鞋,常用于比赛。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时,钉子会扎进塑胶跑道,抬腿迈步时,钉子又能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不易打滑。同时,蹬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又可以蓄积更大的力量,有助于提速。
(以上材料改编自《科学24小时》《十万个为什么》)
1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跑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只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就能达到良好的跑步锻炼效果。
B.任何时候跑步都可以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也有益于改善睡眠。
C.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D.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解析】A.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可知,本项中“就能达到良好的跑步锻炼效果”的说法不当;B.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神经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可知,本项中“任何时候跑步都有益于改善睡眠”的说法不当;C.根据材料二中“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可知,这里使用了“尽量”而非“只有”,说明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是较好的跑步场所,但并非只有在这些地方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1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晨跑跑前15分钟需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食物,如蜂蜜水、苹果等。
B.冬天天气寒冷,只要跑步前做好热身运动,就可以达到防寒和保障运动安全的目的。
C.跑步速度一旦超过了6千米/小时,就一定会损伤膝盖、脚踝等部位。
D.我们跑步时,必须采用下蹲式起跑,因为这样跑得更快。
14.跑步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依据材料,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暑假夜跑锻炼流程图,请你帮他完善。(4分)
做好热身运动.
了解跑步后身体的“反馈”,记录相关数据
15.小贵同学想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跑步,增强体质,向同学们征求有关练习跑步的建议。(3分)
小语同学说:“每次跑步的距离不要过长,要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小文同学说:“选择家门口的公园跑步,那里空气清新,有益身心健康。”
请你根据材料,为小贵同学再提一条建议,我说:“ (示例)晨跑在天亮后进行,跑前15分钟,需适当补充糖分;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神经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等。(答出3条,意近即可,3分) 。”
(四)文言文阅读
风雨游记①
[清]裕瑞
是时也,夕阳已落,晚景苍茫,天北乌云叠起,势如怒马,色如泼墨。银条垂空,电光一掣,金蛇激射,殊令人骇魂眩目。土人②告余曰:“暴雨将至,早回步可也。”余曰:“雨行颇饶佳趣。兴未尽,安可言旋?”遂登石桥。历数十级,始及其顶。俄而烈风大作,湖水壁立,老木欲拔。加以雷声殷殷③,长空若虎啸牛吼,吹人几不能立足。急雨倾盆,打头扑面,须臾路没矣。余与从者共联臂挟行,衣履湿透,路皆焦泥,滑而且陷。阴夜迷漫,复怀倾坠之危,踉跄归馆,状致淋漓。然一路笑语不绝,未觉其惫,心怡然有得于中。归后,不暇更裳,衫袜犹滴沥,灯下走笔为记,题其名曰《风雨游记》。
【注释】①这篇游记,记风雨中游北京昆明湖情形。作者裕瑞是清朝文学家、书法家。②土人:当地之乡人。③殷殷:众多。
16.文章记叙了作者风雨中游北京昆明湖的情形,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C )(3分)
A.大雨即将来临,乌云叠起,电光闪现
B.登上石桥,踏上台阶,到达顶上
C.狂风大作,老树被连根拔起
D.回到旅馆,很快写下这篇游记
17.雨中游湖艰辛且狼狈,作者却说“雨行颇饶佳趣”,请找出文中与此相照应的语句。(3分)
然一路笑语不绝,未觉其惫,心怡然有得于中(3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遂登石桥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余与从者共联臂挟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路皆焦泥 水皆缥碧(吴均《与朱元思书》)
D.复怀倾坠之危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解析】A.均为副词,于是、就;B.介词,和/动词,参与,这里有“领悟”“欣赏”的意思;C.均为副词,全、都;D.均为结构助词,的。故选B。
(五)古代诗歌阅读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③闻曙鸡。
【注释】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②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③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19.下列选项中,最不可能是本诗中情景的一项是( C )(3分)
A.夜宿他乡 B.朗月高照 C.河水汪洋 D.夜鸟啼鸣
20.颈联空格处应该填哪个词?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4分)
A.子规 B.黄鹂
A.子规(1分)。用“子规”这一代表凄凉哀伤的意象,可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游子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2分)。黄鹂声音清脆,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意义,与诗歌意境不符合(1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八年级(1)班打算以“科技活动”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21.科技创新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下面是一段关于想象力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入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想象力是人类拥有的一项既关键又特殊的能力。 , ,
, , 。我们正处在培养想象力的好时代,全社会都在鼓励创新精神,这对培养想象力有很大推动作用。
①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想象力也就越丰富 ②一个人的想象力来源十分复杂 ③共同塑造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想象 ④与大自然的接触、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与不同文化的人的交流 ⑤就像一个圆,圆越大,圆内触及的知识世界越广阔,圆外的想象力世界就越丰富
A.①⑤③②④ B.②④③①⑤ C.①②⑤④③ D.②④①③⑤
22.学生会打算以“科幻教育”为主题做宣讲活动,下面是讲稿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要知道科幻教育的意义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幻教育?
②“科幻教育”是借助科幻作品开展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③科幻教育的内涵就是借科幻作品促使学生深入挖掘自身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其学习成长。④在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需要按照科研流程一丝不苟地开展研究,才有可能取得一点点进展;⑤而在科幻作品中,作者可以让想象力信马由缰。⑥如果说科研是“创造知识”,那么科幻则是在现实的基础上“造梦”,那些奇幻瑰丽的梦,让人叹为观止。⑦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⑧科幻作品能够促使青少年关注科学,这种关注引发的讨论能激起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第①句,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将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3分)。第⑦句,语序不当,将“青少年”和“科学”调换位置(3分)。
23.小语同学准备策划一期以“感受科技魅力”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是她设计的栏目示例,请你根据下面的卡片完善相应内容。(6分)
栏目示例:“科技小实验”趣味竞赛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将为这次班会设计几个栏目,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栏目设计的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① 感受科技魅力 ;接下来,要根据所给示例,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明确所给栏目的形式。所给栏目示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在内容上要紧扣活动主题,在结构上是② 五字短语 ;第二个部分在内容上要③ 展示栏目形式 ,结构上是四字短语。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办法”,就是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疑难,达成愿望;探索未知,验证假设;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拒绝诱惑,抚慰心灵……都需要积极地寻找办法。请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表达交流的情境和要求,明确作者的身份角色,充分考虑交流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写作内容,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达到表达交流的目的。注意勿泄露姓名、校名等真实信息。(60分)
#任务 #表达交流的情境 #表达交流的要求
任务一 你用巧妙办法解决了生活里的棘手难题(如水管漏水、物品修复等),想分享给家人,让他们学习思路。 清晰讲述难题是什么、你想到办法的过程、实施办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突出办法的巧妙之处,语言通俗亲切,让家人能理解借鉴。
任务二 在班级“办法小课堂”,向同学讲解通过尝试多种办法,成功掌握新知识(如复杂数学题型、文言文理解)的经历。 说明知识学习难点,列举尝试过的不同办法,重点讲最终有效办法的运用逻辑,条理清晰,帮助同学学习解决知识难题的思路。
任务三 校园辩论活动,针对“遇到问题靠自己想办法就行,无需和他人交流探讨”观点进行反驳。 亮明反驳立场,从交流探讨能补充思路、完善办法等角度,结合学习生活实例,论证交流对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逻辑严密、论据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