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居高临下( )①靠近 ②对着 ③来到 ④将要
身负重伤( )①承担 ②失败 ③遭受 ④享有
引上绝路( )①停止 ②达到极点 ③走不通的
大举进攻( )①提出 ②推选 ③动作 ④抬起
二、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掩护( ) 依托( ) 豪迈( ) 全神贯注( )
反义词:
仇恨( ) 崎岖( ) 沉着( )全神贯注( )
三、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记叙的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故事,五壮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记叙顺序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四、重点段落品析。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五壮士怎样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__的精神。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②③③③
二、近义词:保护 依靠 豪爽 专心致志 反义词:感激 平坦 慌张 东张西望
三、抗日战争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热爱人民 勇于献身
四、(1)“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表现了班长马宝玉坚定果断、毫不犹豫的品质。
(2)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五壮士向棋盘陀走去。
(3)坚定不移 不畏牺牲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五、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6.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上
2.谁能说一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1.指名说说《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复习导入
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读“顶峰歼敌”部分,你从哪里读出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抢前一步
夺过
猛地举起
砸
写出了班长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也写出了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强烈仇恨。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既写出了石头砸下时密集、迅猛、有力,又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石头像雹子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揭示了五壮士顽强战斗的力量源泉,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带着五位壮士的
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自由读“英勇跳崖”部分。
思考:这一段话是怎样描写五壮士的壮举的?
点面结合
这一段先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群像图,然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士们作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声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课文前半部分把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称作“战士”,为什么后半部分改称为“壮士”?
因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又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改称作“壮士”。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这样写更能突出五壮士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们的顽强斗争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关于报国的诗句
拓展延伸
仿照第2自然段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写法,想象生活中的场景,写出几个同学的不同表现,注意写出他们的动作和神态。
他lūn( )圆了胳膊,使出浑身的力气,把一颗 shǒu liú dàn( )扔下了xuán yá( )。
抡
手榴弹
悬崖
一、看拼音写词语。
随堂练习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说明石头往下砸时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__________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______气概。
比喻
石头
雹子
非常密集、迅猛、
英勇杀敌
英雄
有力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拓展阅读。
【译文】
常常想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自己能够为了国家发奋向前,甚至不顾生命。
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其他感人的英雄事迹,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课后作业/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6、《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课前学习任务
1.复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能够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了解历史背景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五位战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任务? 2.抓住关键句,初步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3.借助资料,深入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感受任务之艰巨。 【学习任务二】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 1.默读课文第 2~9 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批注。 2.抓住班长马宝玉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感受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3.抓住其余四名战士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4.抓住文中对五位战士的整体描写,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学习任务三】关注文章写法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里是人物群体描写,哪里是个体描摹。 2.说一说“点面结合”的好处。 3.找一找课文中还在哪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推荐的学习资源
阅读《抗日英雄小故事》,观看抗日题材的影片,比如:《小兵张嘎》《地雷战》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6、《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重点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难点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生:抗日战争时期。 2.谁能说一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学生说,教师总结。 3.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勇顽强 1.师: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步步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志豪情。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 3.教师指名读。【出示课件】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一拨又一拨冲上来的敌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的敌人,你准备怎样去报仇? 齐读,读得雄壮有力。 4.师:同学们,“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这里,抡读“lūn”,而不读“lún”,抡是手臂很用力地旋动的意思,抡一个圈,抡动的是——(生:是对敌人的仇恨!是战胜敌人的力量。) 师:绷,是一个多音字,不读bēng,而读běng,表示“强忍,板着”的意思,我觉得更体现出两个小战士的专注和庄严。谁愿意再读读,可以加上动作读。(指名读) 5.师:男生们,壮士们,如果你们能够阻击敌人,那么,主力部队可以安全转移,群众可以安全转移,那正在转移的人群里,有你的亲人,你的邻居,你的同胞,你准备怎样去阻击敌人? 生读,读得铿锵有力,甚至还有情不自禁的动作。 师:女生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仇恨。听出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听出了他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勇气。 6.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神态动作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仇恨)那英勇的五壮士为什么如此仇恨敌人呢? 生汇报,展示收集的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了刻骨铭心的仇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师生一起配乐读。 7.师小结:作者通过五壮士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就是我们英勇顽强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研读壮士们“痛击敌人”部分,感悟战士们的英勇顽强。教师让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想象当时的情景,深刻体会战士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他们的英勇顽强。】
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1.师:五壮士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读——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出示课件】 2.师:如果我们把这长长的一段,读成两个字,是哪两个字?(生:选择) 3.师:是啊,这不是一般的选择,而是生死抉择。面对生死抉择,班长马宝玉是怎么做的?谁再来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地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再看看这两条路。如果你就是班长马宝玉,望着这两条路你会想些什么? 生答)。 师:你是在为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着想。好一个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班长!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听了这一声“走”,其他战士怎么反应? 生:热血沸腾、紧跟。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五壮士一句话也没说,他们和班长想的一样,他们一样令人敬佩!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 生: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 师: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群众和主力部队—— 生:也就选择了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 7.师小结: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毫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毫不畏惧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文做高度概括,抓住“选择”两个字,由此展开议论,可以体会壮士们为了部队和群众宁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四、研读“顶峰歼敌”,感悟宁死不屈 1.师:战斗渐渐接近尾声,战士们渐渐走上绝顶,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打完了,他们能够御敌杀敌的唯一武器,只有那磨盘大的石头。同学们,你们见过磨盘吗?磨盘是用那种很结实的石头做成,大约有这么大(比划),一块就有一百多斤重,一般人很难搬起来,可是,班长马宝玉却“猛地举起”,他为什么战士们的力气那么大? 生:因为他们充满了仇恨。他们想要为亲人报仇。 【出示课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把石头比喻成冰雹,这个比喻合适吗?你认为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力量大呀!这更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啊!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3.师: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4.师: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小结:壮士们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同学们,这种勇敢顽强,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设计意图:研讨战士们在子弹打完后用石头砸敌人这一情节,让学生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体会到战士们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无所畏惧、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五、研读“英勇跳崖”,感悟舍生取义 1.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部分,即第6—9自然段。 2.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出示课件】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着 ,带着 。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 师板书:胜利的喜悦 3.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 生:掩护了群众和主力。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敌人的憎恨。 从哪看出来的? 生:把枪砸烂了。 师: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敌人。不能让日寇拿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还从哪体会到了? 生: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看出对日寇憎恨。 师板书:对日寇的憎恨 师:从另一句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板书: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师: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文章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大家一起深情地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4.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字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 【出示课件】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请大家起立:举起我们的手,向五位壮烈豪迈,勇于献身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礼!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设计意图:研读“英勇跳崖”一部分,使学生明白壮士们跳崖时的心理活动和高大形象,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意,体会到壮士们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深化了主题。】
六、谈话拓展升华,再次激发情感 1.师: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2.师: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 生齐读此段。 3.课后,同学们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英雄人物们的伟大形象。 【设计意图:教师补充日本侵略者为壮士们行军礼一事,意在强调壮士们舍己为人,宁死不屈精神之伟大,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七、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八、随堂练习【出示课件】
七、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其他感人的英雄事迹,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其他感人的英雄事迹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教学时我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五壮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资料。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透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到达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述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透过感情朗读,能够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