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09:59:5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7.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新课导入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初读课文
开国大典前
大典进行中
大典结束后
时间顺序
我会认
擎着 电钮 瞻仰 聂荣臻
政府 外宾 八盏 石栏 汇集
爆发 宣告 阅兵式 制服 坦克
距离 发射 隆隆声
擎着 电钮 瞻仰 聂荣臻
政府 外宾 八盏 石栏 汇集
爆发 宣告 阅兵式 制服 坦克
距离 发射 隆隆声
zhān
niǔ
bīn
zhènɡ
qínɡ
niè zhēn
zhǎn
_______草率
_______效率

shuài

运用:他做事的效率(lǜ)极高,而且从不草率(shuài)行事。
多音字
我会写











bīn
zhènɡ

lán
huì
xuān
yuè
zhì
tǎn

lónɡ

zhǎn
书写指导
这两个字最后一笔的横都要写得长一点,托住上面的部分,使整个字平稳匀称。
默读1—3自然段,了解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如: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及会场的位置和布置。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句画下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课文
地点:
1949年10月1日
首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 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宾。
总数达三十万人
时间:
参与人:
参与人数:
典礼场面恢弘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会场的位置和布置如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会场气氛庄严而隆重
再读课文,想一想:
从入场后到群众游行,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在文中作出标记。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早上六点钟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下午三点整
阅兵式开始
阅兵式完毕
傍晚
晚上九点半
群众入场
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群众入场时广场的气氛如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
夸张、比喻
作者是如何从参会人员的角度来表现典礼是非常隆重的?
参加典礼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地域很广。
参加典礼的人来自各个阶层。
参加典礼的人来得很早,早上六点钟起就有人入场。
参加典礼的人数很多。
总结升华
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lán ɡān huì jí bào zhà
( ) ( ) ( )
qí zhì yuè bīnɡ zhì fú jù lí
( ) ( ) ( )( )
选词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1.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2.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3.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矗立 肃立 挺立
4.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5.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6.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三、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参考答案】
一、栏杆 汇集 爆炸 旗帜 阅兵 制服 距离
二、1.渐渐 2.慢慢 3.徐徐 4.肃立 5.矗立 6.挺立
三、1.夸张 2.比喻 3.排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7、开国大典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字词,会写“爆”“隆”“距”等字,会写“旗帜”“爆发”等词语。 2.在阅读中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场位置与布置等情况。 3.通过整理时间轴,理清文章顺序;提取关键语句,用小标题概括主要场面。 4.了解概述方法,学习概述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前学习任务
1.读课文《开国大典》,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找有关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资料,进行整理。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填写开国大典总体情况表。
开国大典总体情况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会场布置
1.阅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 2.提取文中相关信息。 3.填写开国大典总体情况表。 【学习任务二】 整理时间轴,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描写的主要场面。 【学习任务三】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开国大典的过程。 概述一: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首先群众入场,然后举行典礼。典礼仪式后,阅兵式检阅,最后群众游行。 概述二: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队伍开始入场。下午三点整,举行典礼。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后,阅兵式开始。傍晚,群众游行开始,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概述三: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天安门广场上汇集了群众队伍。下午三点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着,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部队由聂荣臻将军率领,经过主席台前。阅兵式完毕,群众游行开始,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1.阅读概述。 2.交流概述方法。 3.尝试概述开国大典的过程。
推荐的学习资源
推荐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7、开国大典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臵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臵,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学习 目标 1.正确读写“盏、栏”等13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难点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具 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 3.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重点 1.梳理文章脉络。 2.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难点 1.梳理文章脉络。 2.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开国大典动人视频,请同学们欣赏。 板书:开国大典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 生: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师: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3.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 4.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播放开国大典动人视频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尽快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①出示生字词。【课件】 生字:盏 栏 汇 爆 泽 渠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词语:灯盏、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汇集 ②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③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④理解疑难字词。 学生互助解词。 ⑤开火车轮读生词。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示自学生字词,相互交流识记方法,互助解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 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后小组讨论。 【课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1.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课件】 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游行(14、15) 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 生:抓段首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脉络,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学习作者的记叙方法,今后写较长的记叙文时也能写得脉络清晰分明。】
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 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2.全班交流,明确: 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①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生: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 ②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 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板书:群众进场 ③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④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⑤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谁来读一读? ⑥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 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读。 【设计意图:学生找出文中表现典礼盛大的方面,感受场面的壮观,了解作者多方面描写的方法,学习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 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 【设计意图:写学生所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