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0 19: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在标记刻度时B的示数应比A小
C.这个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D.密度计静止在液体中时浮力大于重力
2.学好物理,需要多观察、勤思考、爱研究、多实践小强同学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研究分析,他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抽水机工作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B.用保鲜袋封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以减缓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C.骑共享单车行驶过程中,捏闸减速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雨雪天刮风时,伞面上、下方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产生“升力”
3.如图所示,甲正方体棱长为0.1m,乙的体积V乙=2×10﹣3m3,将甲、乙两物体分别用细线挂在杠杆AB两端(设杠杆的自重不计),OA:OB=1:2,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零。若往容器加入某液体使乙浸没在其中,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6000Pa,则
(  )
A.甲、乙物体的质量比是1:2
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20N
C.液体密度为1.5×103kg/m3
D.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化为600N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用吸管将汽水吸到嘴里,是因为有大气压的存在
B.高原地区常会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高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地铁进站时车身附近空气的流速变大,车身附近空气的压强也变大
5.如图甲所示,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可得到一个(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在物理学领域,诸多关键概念需要我们仔细辨识。例如,关于压力、压强和摩擦力的正确说法是(  )
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为了增大摩擦
C.鸟的嘴很尖细,在凿树时可以减小压强
D.月球车装有很多轮子是为了减小压力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多选)7.如图,盛有水的平底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容器底面积为0.02m2,容器重力为4N,用细线将一个重为10N的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实心金属块不接触容器),水面由10cm升高到1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10N
B.细线对金属块的拉力6N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34N
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400Pa
(多选)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甲、乙两容器中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
B.乙容器中所装的液体密度大于甲容器中所装的液体密度
C.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9.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使用量筒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其中读数会偏大的是     。(均选填“A”“B”或“C”)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砝码和被测物体放反了,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3所示,图中的错误操作是     。
10.小平测得一个鸡蛋的质量是60g,她将该鸡蛋放入盐水中时,发现鸡蛋漂浮在盐水中,则鸡蛋受到的浮力为     N;向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发现鸡蛋最后沉入水底,由此现象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11.我国与尼泊尔共同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为8848.86m=8848.86×    km=    km。人的头发的直径约为0.07mm=    μm=    nm。
12.如图所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用测力计悬挂重为G石的石块浸没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空的小烧杯中,石块稳定后,溢出水重G溢,测力计示数为F,此时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为    (用题中出现符号表示)
13.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
14.瑶瑶家新购置了一台暖风机,铭牌标有“220V 10A”的字样,她使暖风机单独工作,观察家里的电能表(如图)铝盘在1min内转了75圈,则暖风机的额定功率为     W,实际功率为     W。
15.如图所示,在装有乒乓球的玻璃杯上方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乒乓球会从玻璃杯中“飘”起来,这是由于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变    的缘故。
16.若石块的密度为2.5×103kg/m3,该同学在水中最多搬得起质量为50kg的石块,则该同学在岸上最多能搬起质量为    kg的石块。
17.“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首先打造的文创产品,如图是小王用洛阳铲挖掘出来的令牌。施加相同大小的力,洛阳铲凹形的一端比圆形的一端对土面的     更大;轻轻向下挥动毛刷清扫令牌上的泥土时,毛刷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最后将令牌放在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     (选填“桌面”或“令牌”)发生形变产生的。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1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实验前,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2)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论:    。
(3)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
(4)小王用图⑤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    (选择题中合适的字母和ρ水表示)。
19.小聪在探究“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压强计U形管中应装     (选填“有色”或“无色”)的液体。
(2)如图甲所示,小聪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中各个方向的压强     。
(3)分析图甲、乙所示的两次实验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分析图     所示的两次实验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     。
(4)小聪在某次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处,U形管里的液面无明显变化,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20.在“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霞用同一动滑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绳自由端上升的高度s/m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1 0.3 1 0.2 0.70 0.4 71.4
2 0.3 2 0.2 0.4
3 0.3 4 0.2 2.4 0.4 83.3
(1)实验时,小霞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     N,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为     J,拉力克服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所做功为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随着钩码总重的增加,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将     ,机械效率将     (以上两空均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21.妙妙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连接好电路测量A点的电流,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接下来她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断开开关S,    。
(2)正确操作后,用电流表测量B点的电流,闭合开关S后,妙妙看到灯L1发光,但灯L2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
(3)排除故障后,妙妙同学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处,测出一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新新认为妙妙得出的结论不科学,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
B.换用相同规格的灯泡,再测几组电流
C.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几组电流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水,将一重力为6N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水中,再将另一重力为2N的合金块B放在木块A的上方,此时木块A恰好有的体积浸入水中(ρ =1.0×103kg/m3)。求:
(1)此时木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
(2)木块A的密度;
(3)若取走合金块B,水对正方体木块A底部的压强。
23.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浙江大学制造出了一种“全碳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密度为0.16mg/cm3,它同时也是迄今吸油能力最高的材料,吸油量最高可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1)若用体积为0.5m3的“全碳气凝胶”去吸油,则最多可吸油的重力为多少?
(2)航天飞机的总质量为1×106kg,航天飞机的材料密度约为4.0×103kg/m3,若采用气凝胶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多少kg?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A C A C A
二.多选题(共2小题)
题号 7 8
答案 BD BC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在标记刻度时B的示数应比A小
C.这个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D.密度计静止在液体中时浮力大于重力
【解答】解:ACD、因为同一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F浮甲=F浮乙=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V排乙,根据F浮=ρ液V排g知液体的密度为ρ甲<ρ乙,故AD错误,C正确;
B、根据F浮=ρ液V排g知浮力不变时,密度计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处的刻度值,故B错误。
故选:C。
2.学好物理,需要多观察、勤思考、爱研究、多实践小强同学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研究分析,他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抽水机工作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B.用保鲜袋封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以减缓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C.骑共享单车行驶过程中,捏闸减速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雨雪天刮风时,伞面上、下方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产生“升力”
【解答】解:
A、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与连通器原理无关,故A错误;
B、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并放入冰箱里,蔬菜上方的空气不流动,同时降低了蔬菜的温度,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
C、骑共享单车过程中,捏闸减速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
D、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伞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伞表面弯曲,呈圆弧状,所以伞上部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部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在这两个压强差的作用下,伞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故D正确。
故选:A。
3.如图所示,甲正方体棱长为0.1m,乙的体积V乙=2×10﹣3m3,将甲、乙两物体分别用细线挂在杠杆AB两端(设杠杆的自重不计),OA:OB=1:2,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零。若往容器加入某液体使乙浸没在其中,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6000Pa,则
(  )
A.甲、乙物体的质量比是1:2
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20N
C.液体密度为1.5×103kg/m3
D.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化为600N
【解答】解:
(1)甲乙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G甲×OA=G乙×OB,OA:0B=1:2,所以,G甲:G乙=2:1,所以甲乙质量之比:m甲:m乙=2:1,故A错误。
(2)甲的底面积;S=0.1m×0.1m=0.01m2,当物体乙浸没在液体中,甲对地面的压力是;F=pS=6000Pa×0.01m2=60N,当物体乙没有浸没在液体中,甲对地面没有压力,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为60N,故D错误。
(3)当乙浸没在液体中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甲对杠杆的拉力为:F'=G甲﹣F,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G甲﹣F)×OA=(G乙﹣F乙浮)×OB,
因为OA:0B=1:2,所以,(2G乙﹣60N)×OA=(G乙﹣ρ液gV排)×2OA,
因为乙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以,(2G乙﹣60N)×OA=(G乙﹣ρ液gV乙)×2OA,
所以,(2G乙﹣60N)×OA=(G乙﹣ρ液×10N/kg×2×10﹣3m3)×2OA,
解得:ρ液=1.5×103kg/m3,故C正确。
(4)物体乙受到的浮力:
F乙浮=ρ液gV排=ρ液gV乙=1.5×103kg/m3×10N/kg×2×10﹣3m3=30N,故B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用吸管将汽水吸到嘴里,是因为有大气压的存在
B.高原地区常会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高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地铁进站时车身附近空气的流速变大,车身附近空气的压强也变大
【解答】解:A、我们能用吸管将汽水吸到嘴里,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A正确;
B、高原地区常会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故B错误;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C错误;
D、地铁附近空气流速大,空气压强变小,故D错误。
故选:A。
5.如图甲所示,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可得到一个(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凸透镜能够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即凸透镜的焦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为15.0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在物理学领域,诸多关键概念需要我们仔细辨识。例如,关于压力、压强和摩擦力的正确说法是(  )
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为了增大摩擦
C.鸟的嘴很尖细,在凿树时可以减小压强
D.月球车装有很多轮子是为了减小压力
【解答】解:
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故A正确;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使两接触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故B错误;
C、鸟的嘴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
D、月球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多选)7.如图,盛有水的平底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容器底面积为0.02m2,容器重力为4N,用细线将一个重为10N的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实心金属块不接触容器),水面由10cm升高到1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10N
B.细线对金属块的拉力6N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34N
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400Pa
【解答】解:A、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SΔh=0.02m2×(0.12m﹣0.1m)=4×10﹣4m3,
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4m3=4N,故A错误;
B、由于用细线将实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则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细线对金属块的拉力:F=G﹣F浮=10N﹣4N=6N,故B正确;
CD、容器内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g=ρ水Sh1g=1.0×103kg/m3×0.02m2×0.1m×10N/kg=2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容+G水+F浮=4N+20N+4N=28N,故C错误;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甲、乙两容器中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
B.乙容器中所装的液体密度大于甲容器中所装的液体密度
C.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
【解答】解:
AB、根据图示可知,物体在甲中处于悬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液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在乙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所以物体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相同,由阿基米德原理知甲、乙容器中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由图知甲容器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图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由ρ知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故A错误,B正确;
C、容器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液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相同,所以甲、乙两个装置的总重力是相同的,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乙的受力面积小,根据p可知,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故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两个容器都是规则形状的,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都等于液体和物体的重力,所以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相同,故D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9.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使用量筒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B  ,其中读数会偏大的是  A  。(均选填“A”“B”或“C”)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砝码和被测物体放反了,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18.4  g。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3所示,图中的错误操作是  用手拿砝码  。
【解答】解:(1)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所以,B读数方法正确。A俯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
(2)用天平称量时,无论放置情况如何,一定是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物体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即砝码放到了左盘,物体放到了右盘,所以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则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以物体的质量:m=20g﹣1.6g=18.4g。
(3)使用天平时要用镊子夹砝码,不得用手拿砝码。
故答案为:(1)B;A;(2)18.4;(3)用手拿砝码。
10.小平测得一个鸡蛋的质量是60g,她将该鸡蛋放入盐水中时,发现鸡蛋漂浮在盐水中,则鸡蛋受到的浮力为  0.6  N;向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发现鸡蛋最后沉入水底,由此现象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液体密度  有关。
【解答】解:(1)鸡蛋的重力G=mg=0.06kg×10N/kg=0.6N,
鸡蛋悬浮在盐水中,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0.6N;
(2)向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发现鸡蛋最后沉入水底,鸡蛋受到浮力小于重力,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而盐水中由于加入清水,密度变小,由此现象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液体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0.6;液体密度。
11.我国与尼泊尔共同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为8848.86m=8848.86× 10﹣3  km= 8.84886  km。人的头发的直径约为0.07mm= 70  μm= 7×104  nm。
【解答】解:8848.86m=8848.86×10﹣3km=8.84886km。
0.07mm=0.07×103μm=70μm;
0.07mm=0.07×106nm=7×104nm。
故答案为:10﹣3;8.84886;70;7×104。
12.如图所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用测力计悬挂重为G石的石块浸没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空的小烧杯中,石块稳定后,溢出水重G溢,测力计示数为F,此时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为 G石﹣F(或G溢)  (用题中出现符号表示)
【解答】解:
(1)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石块浸没水中后,溢水杯内水的深度不变,由p=ρgh可知,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石块受到浮力F浮=G排=G溢,
由称重法可得,石块受到浮力F浮=G石﹣F。
故答案为:不变;G石﹣F(或G溢)。
13.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列车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运动  的。
【解答】解: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小明以列车为参照物,窗外的人群与列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列车是相对静止的,窗外的人群是运动的,所以会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站台与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站台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列车;运动。
14.瑶瑶家新购置了一台暖风机,铭牌标有“220V 10A”的字样,她使暖风机单独工作,观察家里的电能表(如图)铝盘在1min内转了75圈,则暖风机的额定功率为  2200  W,实际功率为  1800  W。
【解答】解:根据P=UI,额定功率为
P=UI=220V×10A=2200W
“2500r/(kW h)”表示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转盘转2500圈,电能表铝盘在1min内转了75圈,则实际消耗的电能为
则实际功率为
故答案为:2200;1800。
15.如图所示,在装有乒乓球的玻璃杯上方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乒乓球会从玻璃杯中“飘”起来,这是由于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变 小  的缘故。
【解答】解:当用力吹气时,增大乒乓球上方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乒乓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会从玻璃杯中“飘”起来;
故答案为:小;
16.若石块的密度为2.5×103kg/m3,该同学在水中最多搬得起质量为50kg的石块,则该同学在岸上最多能搬起质量为 30  kg的石块。
【解答】解:该同学在水中最多搬得起质量为50kg的石块,
由ρ可得该同学在水中所搬起石块的体积:
V2×10﹣2m3,
该同学在水中搬起质量最大的石块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G石=F浮+F大,
所以该同学能施加的最大力:
F大=G石﹣F浮=m石g﹣ρ水Vg=50kg×10N/kg﹣1.0×103kg/m3×2×10﹣2m3×10N/kg=300N;
该同学在岸上最多能搬起石块重力等于他的最大力,
即G最大′=m最大′g=F大,
所以,在岸上最多能搬得起的石块质量:m最大′30kg。
故答案为:30。
17.“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首先打造的文创产品,如图是小王用洛阳铲挖掘出来的令牌。施加相同大小的力,洛阳铲凹形的一端比圆形的一端对土面的  压强  更大;轻轻向下挥动毛刷清扫令牌上的泥土时,毛刷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上  ;最后将令牌放在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  令牌  (选填“桌面”或“令牌”)发生形变产生的。
【解答】解:(1)施加相同大小的力,洛阳铲凹形的一端比圆形的一端受力面积更小,对土面的压强更大;
(2)轻轻向下挥动毛刷清扫令牌上的泥土时,毛刷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3)将令牌放在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令牌发生形变产生的。
故答案为:压强;上;令牌。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1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实验前,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B  (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2)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论: 同种液体中,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
(3)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
(4)小王用图⑤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 ρ水  (选择题中合适的字母和ρ水表示)。
【解答】解:(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没有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液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知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实验时,橡皮膜两侧受到的压强容易观察,可以利用水和液体在橡皮膜处的压强相等来计算液体压强,因此需要测量待测液体和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如图⑤,橡皮膜相平时,橡皮膜左侧和右侧的压强相等,
p左=p右
ρ水gh4=ρgh2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ρρ水
故答案为:(1)B;
(2)同种液体中,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ρρ水。
19.小聪在探究“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压强计U形管中应装  有色  (选填“有色”或“无色”)的液体。
(2)如图甲所示,小聪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中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
(3)分析图甲、乙所示的两次实验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分析图  乙、丙  所示的两次实验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  越大  。
(4)小聪在某次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处,U形管里的液面无明显变化,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
【解答】解:(1)为了使用更明显,U形管内液体使用有色液体便于观察;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相等;
(3)由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乙的深度较大,U形管内液体高度差越大,可得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换用不同的液体做实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到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
(4)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或液面无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1)有色;(2)相等;(3)增大;乙、丙;越大;(4)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20.在“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霞用同一动滑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绳自由端上升的高度s/m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1 0.3 1 0.2 0.70 0.4 71.4
2 0.3 2 0.2 0.4
3 0.3 4 0.2 2.4 0.4 83.3
(1)实验时,小霞应竖直向上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  1.3  N,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为  0.4  J,拉力克服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所做功为  0.06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76.9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随着钩码总重的增加,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将  增大  ,机械效率将  增大  (以上两空均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解答】解:(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
(2)第2次实验中,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示数为1.3N。
有用功为:W有=Gh=2N×0.2m=0.4J;
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1.3N×0.4m=0.52J;
额外功为:W额=W总﹣W有=0.52J﹣0.4J=0.12J;
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额外功为:W额动=G动h=0.3N×0.2m=0.06J;
拉力克服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所做功为:W额摩擦=W额﹣W额动=0.12J﹣0.06J=0.06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使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增大物重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在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为:W额1=W总1﹣W有1=F1s﹣G1h=0.7N×0.4m﹣1N×0.2m=0.08J;
第二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为:W额2=W总2﹣W有2=F2s﹣G2h=1.3N×0.4m﹣2N×0.2m=0.12J;
综上可知,若仅增加被提升物体的物重,则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增大,动滑轮的械效率将增大。
故答案为:(1)匀速;(2)1.3;0.4;0.06;76.9;(3)增大;增大。
21.妙妙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连接好电路测量A点的电流,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接下来她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断开开关S, 电流表改接小量程0﹣0.6A  。
(2)正确操作后,用电流表测量B点的电流,闭合开关S后,妙妙看到灯L1发光,但灯L2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灯L2开路或者电流表开路  。
(3)排除故障后,妙妙同学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处,测出一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新新认为妙妙得出的结论不科学,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C  。
A.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
B.换用相同规格的灯泡,再测几组电流
C.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几组电流
【解答】解:(1)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为了测量结果准确,她应该断开开关,改接小量程重新进行实验;
(2)用电流表测量B点的电流,闭合开关S,灯L1发光,说明干路和L1这条支路是正常的,但灯L2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故障在L2这条支路上,所以故障可能是灯L2开路或者电流表开路;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故选C。
故答案为:(1)电流表改接小量程0﹣0.6A;(2)灯L2开路或者电流表开路;(3)C。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水,将一重力为6N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水中,再将另一重力为2N的合金块B放在木块A的上方,此时木块A恰好有的体积浸入水中(ρ =1.0×103kg/m3)。求:
(1)此时木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
(2)木块A的密度;
(3)若取走合金块B,水对正方体木块A底部的压强。
【解答】解:(1)由图可知,A、B整体漂浮在水面上,则此时木块A受到的浮力为:
F浮=GA+GB=6N+2N=8N;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即木块A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V排8×10﹣4m3,
已知木块A恰好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所以木块A的体积为:
VAV排8×10﹣4m3=10m﹣3m3,
木块A的密度为:
ρA0.6×103kg/m3;
(3)若取走合金块B,木块漂浮,水对正方体木块A底部的压力等于木块重力,即F=G=6N,
受力面积为:
S=()2=()2=001m2,
水对正方体木块A底部的压强:
p600Pa。
答:(1)此时木块A受到的浮力为8N;
(2)木块A的密度为0.6×103kg/m3;
(3)若取走合金块B,水对正方体木块A底部的压强为600Pa。
23.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浙江大学制造出了一种“全碳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密度为0.16mg/cm3,它同时也是迄今吸油能力最高的材料,吸油量最高可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1)若用体积为0.5m3的“全碳气凝胶”去吸油,则最多可吸油的重力为多少?
(2)航天飞机的总质量为1×106kg,航天飞机的材料密度约为4.0×103kg/m3,若采用气凝胶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多少kg?
【解答】解:(1)“全碳气凝胶”的密度ρ=0.16mg/cm3=1.6×10﹣4g/cm3;
“全碳气凝胶”的质量m1=ρV=1.6×10﹣4g/cm3×0.5×106cm3=80g;
吸油量为m2=900m1=900×80g=72000g=72kg;
最多可吸油的重力为G=m2g=72kg×9.8N/kg=705.6N;
(2)航天飞机的体积V250m3;
用气凝胶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V气=V=250m3;
需“气凝胶”质量m气=ρV气=1.6×10﹣4g/cm3×250×106cm3=4×104g=40kg。
答:(1)最多可吸油的重力为705.6N;
(2)需“气凝胶”质量40kg.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